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

第37章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第37章

小说: [管理]马化腾的中国功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专注,可以追溯到1999年,那一年的国庆,细心的李彦宏注意到:一些人的名片上开始有E-mail地址了,大街上有人穿印着“”的T恤了。李彦宏断定:互联网在中国成熟了。那时候的李彦宏,存折上的钱在两到三年如果没有丝毫进账,也可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辞职理所应当。向来不爱开车的李彦宏,那段时间,日复一日的在旧金山沙山路(sandhill风险投资集中地)走街串巷。故事如童话般的续写,所有的付出均有回报。      
  “中国市场+李彦宏雄厚的技术背景+李彦宏愿意放弃优厚待遇创业的决心”,让本来只要求100万美金的李彦宏多得了20万美金,李彦宏拿到了数额巨大的一张支票,120万美金!随即买机票,在圣诞节之日降落在北京。年底,当纳斯达克指数从2500点跃升至3000点,又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冲至4000点时,31岁的李彦宏正在给自己筹备中的公司起名字。      
  那个年代,当中国网络公司普遍采用Sohoo、Ctrip、eLong等中英夹杂的品牌时,李彦宏从宋词中选取了“百度”二字。而那一年的马化腾却在遭遇着自己有生以来最大的困窘,公司的账面上只有一万多块钱了,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李彦宏或许是2000年那一拨“知识英雄”里最不为人熟悉的。      
  有了名字后,下面的事情就是开张。这是一个颇为简单的开始,2000年1月1日清晨,李彦宏把1个会计5个技术员叫到自己和合作伙伴徐勇合住的北大资源宾馆房间,“我们这就开始了,办公室两条纪律,一是不准吸烟,二是不准带宠物。”      
  再然后就是创业的第一个春天网络泡沫破灭,李彦宏开始找第二笔钱。有压力,但不怕断炊——当初按6个月拿到的钱,李彦宏是按照12个月来花的。说服投资人比年前要难,但也没多难,9月,1000万美金顺利到位。资金的压力缓解了,客户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都在使用“百度”搜索的服务。但李彦宏却开始了思考:市场份额已占到80%,还不能挣钱,商业模式肯定不对头。              
第131节: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51)          
  2001年8月,李彦宏“固执己见说服董事会”。董事会电话会议,李彦宏一改平素的温和、民主、安静,忽然变得激烈、决绝、大嗓门——深圳总经理办公室外,“百度”的员工们只听见一个人一直在说——董事们终于有保留地投降了:李彦宏,并不是你的道理让我们信服了,而是你的态度——既然你这么坚决这么有信心,我们只能让你去试了!      
  2001年9月,李彦宏力主百度结束此前将搜索技术提供给各大门户的运作模式,终止与门户合作,并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和竞价排名。他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是,在中国互联网的冬天,各家网站只想要“最便宜的技术”,而不是“最好的技术”,这让他感觉不佳。      
  参照一直关注的美国同业overture的经验,李彦宏做自己的网站引入竞价排名。一个必须强调的细节是,一向谨慎的李彦宏这次变招,也因为他看到了美国的Overture推出的竞价排名——业内人士回忆,百度对此事反应之快,甚至超过身在美国市场的雅虎。      
  在李彦宏看来,他辞去原来的工作,放弃股票期权,并不是要做一个平庸的公司。此后,大家看到的是,百度主动成了Google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且,是一个当时看起来明显落后的对手。      
  2002年3月,李彦宏把公司的十余名骨干召集起来,说出了一个可谓激进的想法:9个月内,将百度的日访问页面提升十倍,并在页面反应速率和内容更新频率上全面超越Google。为此,李彦宏要求这些上班时间并不固定的工程师,每周两次在早9点召开例会。动员会结束后,工程师们直接去购买了床垫,堆在会议室。之后的9个月里,百度的团队以“快、准、全、新”为目标,每周维持两三项重大改进上线,最终在当年底,确保六成技术指标超越了Google。      
  百度转向,顺理成章的进步。“没有反复、没有动荡”,直到2003年年底,李彦宏在北大开讲座,不必再以“在座的谁用过‘百度’”为开场白,在中场,总会有人不断站起来,或者表达钟爱,或者探讨具体的搜索技术。“这时候,我意识到,‘百度’算是基本上成了。”      
  接下来的故事,似乎有点雷同,百度上市后,如当年腾讯的遭遇一样,遭遇了一拨又一拨的围剿,但百度还是那个百度。    
  搜索的江湖    
  搜索的商业价值伴随着百度的上市被无限的放大,于是这个江湖就变得像2003年的即时通讯一样,炙手可热。在展开描述一个混战的搜索江湖之前,先阐述下搜索的价值。在世界互联网开辟鸿蒙的初级阶段,搜索的价值就得到了高度认可。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可以靠自己就能找到这么多资讯,关于这么多人、事、物。”托马斯·弗里德曼说。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获得过三次美国普利策奖。在其畅销书《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中,他把信息搜索归入了抹平世界的十大推土机之一。我们的生活已经彻底被搜索改变。“10年前斯坦福大学最德高望重的教授,在获取信息的便捷和丰富方面,还不如今天坐在孟加拉国一家网吧里的人。”Google的创始人之一塞吉·布林这样说。              
第132节: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52)          
  1990年,一个名字叫做Alan  
Emtage的学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宿舍里,发明了Archie程序,使人们可以在初具雏形的电脑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件,这就是现代意义上搜索引擎的先驱。由于Archie深受用户欢迎,受其启发,一些程序编写者不断改进传统的蜘蛛程序,于是各种新的搜索工具、搜索引擎纷纷涌现。      
  至于现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最早出现在1994年7月20日。当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Michael  
Mauldin将蜘蛛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创建了如今人们熟知的Lycos。除了相关性排序外,Lycos还提供了前缀匹配和字符相近限制,第一个在搜索结果中使用了网页自动摘要,而其最大的优势是数据量达到了54000。Infoseek是另一个重要的搜索引擎,其友善的用户界面、大量的附加服务使它声望日隆,受到人们的称赞。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创立百度的李彦宏当初就是Infoseek公司的一名工程师。      
  同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的两名年轻博士生大卫·费罗(David Filo)和美籍华人杨致远(Gerry  
Yang)相会了,开始在校园里编排网址目录,他们想让所有的互联网用户能更好地找到相关信息。于是,他们共同创办了超级目录索引Yahoo,这个单词的本意是神话故事中的怪兽,中文名字叫“雅虎”。雅虎此后陆续向Altavista、Inktomi等网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务,逐渐完善了搜索引擎的全部内容,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初期,搜索引擎市场一片混战,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获得利润。直到1997年标志性时刻的到来,搜索引擎开始从技术之争转向了商业模式之争,顷刻间,人们似乎意识到了搜索引擎是网络媒体的邻居,且仅仅一墙之隔。而推倒这面墙的,就是门户概念的出台。而最初意识到搜索引擎是新媒体冰山一角的就是杨致远。      
  杨致远认为,要让用户光临,品牌宣传是第一位的,而他本人,对品牌宣传到达狂热的地步,一开始就斥资500万美元做电视广告,成为那个时期公司开出来的最大的一张支票。股票报价、地图、聊天室、新闻、天气预报、体育新闻、黄页等,让用户目不暇接。      
  1997年年底,雅虎的日均访问量比所有对手之和还多。雅虎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有不少令人景仰的管理人才,还有1亿多美元的现金。年底的时候,对于杨致远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就是雅虎的市值首次超过浏览器大王网景,而雅虎的股价,也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      
  一直有人说,互联网1年的历史相当于传统产业7年。在雅虎和后起之秀Google神话的带动下,全球资本市场对搜索引擎公司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热衷。时间到了2004年,各方力量似乎都看到了搜索的潜能:竞价排名可以带来真金白银的收入,搜索与电子商务未来的结合,会创造出更强大的生意机会。              
第133节:第四章 腾讯动了谁的奶酪(53)          
  各方力量对搜索的热情似乎在百度上市时达到高点。百度2005年8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股价冲过150美金,创造了另一个奇迹。百度成功上市的意义之一就是终于证明了搜索是继网络广告、无线增值和游戏之后互联网业的第四桶金。      
  那一年,杨致远看到雅虎中国在中国市场一事无成,于是痛下决心,将雅虎中国交给马云经营,同时给予数亿美元的支持。因此,也诞生了雅虎与阿里巴巴这一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交易。2006年8月9日下午,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接近一年之际,马云首次以独特的“马氏幽默”对外承认了“雅巴合作”并不成功。2006年9月9日,当着杨致远的面,马云坦诚他对雅虎中国发展方向的迷茫。      
  此后,雅虎中国处境尴尬的局面依然存在。马云对中国雅虎究竟搜索什么并不是很清楚,难以在雅虎中国本已乏善可陈的模式里突围。直到收购口碑网后,他似乎才从中看到一线曙光,雅虎口碑网专注于生活搜索。不过,这次整合仅仅是一次尝试,生活搜索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中国雅虎能否抓住机会成功转型,还需时间检验。      
  市场的火暴也刺激了Google此前对中国市场放任不顾的态度,尤其是在此前没有任何市场经营的情况下,Google在2003年的中国市场已经获得120多万美元的收入。这最终促使Google总部在中文版推出5年后,决定实质性地进入中国市场。      
  相比Google进入中国之前,5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于2000年开发的中文版Google,不费一兵一卒,攻城略地,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打败雅虎,俘获了1/4的中国搜索用户,想来着实令人赞叹。不过2002年后,中国本土的网民浏览中文版的Google时就开始出现断网现象;同一时期,百度推出独立搜索引擎,后来居上。      
  2005年7月20日Google宣布,将于当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而这一年夏天,李开复刚刚跟微软打完官司,着手在中国招兵买马。Google征战中国市场的大幕拉开后,李开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速组建团队、推出本地化产品。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凭借其在微软时建立的高校网络,李开复延揽了近一百名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不仅如此,Google中国还推出了新闻搜索、本地搜索、学术搜索、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