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宋词鉴赏大辞典 (全) >

第454章

宋词鉴赏大辞典 (全)-第454章

小说: 宋词鉴赏大辞典 (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力处皆词人所钟之情。
 
                ●声声慢
 
                 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蒋捷词作鉴赏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柳下舟。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是江苏宜兴人。荆溪即在其家乡。他曾多次经过荆溪乘舟外行或归家。荆溪可谓词人行踪的一个见证。这首词是其在途中为雪困,在孤寂无聊之际,心有所感,而写成的词。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留”指乐意羁留,“身留”是出于被迫。途中遇雪,不能航行,泊舟岸边,自然不是“心留”。词人起笔突兀,出示幻象以虚写实。他落笔不写风雪和溪流,而写泊舟经过,立意较为翻新,下面继续让白鸥发问:“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锁眉头”以形示情。白鸥是词人寄托心情的意象。问者之意,借白鸥说出,婉深而鲜明。此谓托物言人也。作者阻雪的心情通过白鸥表达的,但白鹭的心情也和作者恰恰相反,白鹭也非作者化身。白鹭惯于生活在风雪之中,激流之上。而作者却是迫于“身留”。作者描写白鸥,是深化意境。
 
  “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由舟内到舟外,逐次展示境况的寒冷凄清。傍晚时分,冷风拍打着帘幕,把灯火撩拨得跳荡不已,光晕连同我的影子,都在摇曳着。孤独冷清的境地,情不自禁地想起昔日的游伴来。
 
  下阙紧接上阙结局,问道:“旧游旧游今在否?花柳楼,月下舟。”游伴啊游伴,你可还健在?忆起结伴而游,感到非常欢乐自在!花丛旁的小楼,柳荫之下的轻舟,都如梦幻般地地消逝了。“梦也梦也”,我在梦中重温旧日的欢欣。冷风、寒水、黄云、白雪,使我片刻也不得安宁,但连那木棉(即棉花)裘都湿透了,怎能让人入眠。梦已了,“梦不到,寒水空流”,“寒水空流”在空虚绝望的心境中,蕴含一丝怪之意思。词人怀远之情,如荆溪流水那样悠悠难尽。风雪漫天,令人愁苦万分。“都道无人愁似我”,孤舟黑夜唯灯与影相伴,有谁来说这样的话?况是“都道”,这些人从何而来?“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极写天气寒冷。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在冬天凌寒而放,但雪是如此之大,天气是如此之冷,梅花啊,你能受得住么?是否象我一样,浸透在愁苦之中。
 
  全词流动自然。以发问取头,未待回答,却已气势凌人。词中后多用短句,使节奏感极强,音响较为清越。全词以抒情为主,借景抒情,情景融合,气宇轩昂。结尾用“雪”字才点出文眼,是作者故意使然,盖让人读起来一气贯注也。难怪清代词评家刘熙载曾评蒋捷词为“长短句之长城”,是推崇备至。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词作鉴赏
 
  吴江指滨临太湖东岸的吴江县。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表现了他愁绪之浓。词人的愁绪因何而发。这片春愁缘何而生。接着便点出这个命题。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单用之。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飘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意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黄庭坚墨迹烧”。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家,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词人在词中逐句叶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
 
               ●尾犯·寒夜
 
                 蒋捷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蒋捷词作鉴赏
 
  蒋捷在元朝建立之后,一直对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他拒绝了元朝要他做官的召见,隐居终老于竹山。他的词作多婉约其辞,表达爱国思想。这首词却是直写亡国之痛的,但激昂之气仍很内敛。
 
  “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灯晕明灭。”起笔描写夜晚,靠着读书床,在暗淡灯光下,和朋友对谈,说到激昂处,也有击节高歌、敲碎唾壶之概。“敲碎唾壶”指的是王敦事,王敦酒后读曹氏《步出夏门行》诗,激昂之处,情不自己,使铁如意敲唾壶击节,使壶口出现许多缺口。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后,救国无方的愤激心情的。但一吐之后,即收束住,用“灯晕”来冲淡它。“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从室内写到室外,室外西风吹来,把书斋的门铃吹响。“西风”指出夜是秋夜,而且这是深秋寒夜。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室内朋友对谈,其乐融融。但只能烤芋充饥,看出生活之惨淡。室外:失群孤雁,不断哀鸣,谁能为之寻找失去的伴侣。而萧萧的桧树也披霜戴雪。这里的“桧雪”,可能是初降的微雪,或只是月白霜浓的景象。
 
  室内些许温暖之气,室外就是一片萧寒了。“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室内愁肠,想到室外走走,阑干以外,却是状如鱼鳞的万顷云天,谈话生起消除不了心中的牢愁。自然界的严冷,象征着当时遗民的政治处境。
 
  “鸡边长剑舞,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