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牛奶可乐经济学 >

第27章

牛奶可乐经济学-第27章

小说: 牛奶可乐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年轻小伙子跟一位有魅力的年轻姑娘成了亲密朋友。他们保持着一种非常柏拉图的关系。一天晚上,姑娘邀小伙子去酒吧,说,“今天晚上我要帮你找个伴儿。”两人到了酒吧,姑娘专心致志地打量起在场的其他人来。她一边看,一边亲昵地挽着小伙子的胳膊,充满爱意地看着他,并不时与他耳语。接着姑娘说自己要走了,并跟小伙子说第二天喝咖啡时见。等她一走,其他好几个有魅力的年轻姑娘都跟小伙子搭上了话。小伙子彻底懵了。为什么这些姑娘突然对他表现出这么大的兴趣呢?
    第二天喝咖啡的时候,姑娘对小伙子得到这么多青睐一点也不吃惊,她说,“我早就知道会这样。”
    “光是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姑娘解释说。可因为酒吧里其他姑娘明白,有魅力的姑娘一般很受男人欢迎,所以,她,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性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
    小伙子把这次的经历看作马太效应的又一例子:“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 马太福音 》 )。
    为什么人们大多认为含蓄是迷人的品质?
    到了适婚年龄的单身男女一般要花相当长时间寻找潜在配偶。他们常去酒吧,参加俱乐部,成为健身房的会员,出席宗教仪式,请求朋友和亲戚多帮忙,甚至出钱寻找相亲服务。但要是表面上吸引人的潜在伴侣对结成关系过度热心,他们大多也会拒绝。为什么人们更偏爱含蓄的潜在伴侣呢?
    已故的著名演员格劳乔 · 马克斯( Groucho Marx )曾说过,他绝不愿意参加任何主动给他会员资格的俱乐部。显然,在个人关系中采取这种姿态,肯定要失效。可马克斯的确说中了点什么。
    如前所述,人们大多寻找的是有同情心、聪明、健康、诚实、情绪稳定、外表有吸引力的伴侣。这些特点中,有一些比较容易观察到,有一些却不然。具备上述所有品质的人,需求量很大,也就不太可能急着寻找伴侣。”而对于知道自己缺乏某些品质的人,情况可就不同了。这种人很可能遭到了多次拒绝,难以压抑自己对成功的渴望。
    于是,适当的含蓄就成了一个迷人的品质。
    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比住在城里的人早结婚?(马特 · 汉良)
    2000一 2003 年,住在西弗吉尼亚乡村地区的青年,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 25 。 9 岁,女性为 23 。 9 岁。反之,住在新泽西城市或郊区的青年,男性初婚年龄平均为 28 。 6 岁,女性为 26 。 4 岁。为什么住在农村地区的人早结婚呢?
    结婚早的一大成本是,离婚的可能性更大。所有的夫妇,不论住在农村还是城市,如果愿意在正式结婚之前等得更久一些,越有可能维持长久的婚姻关系。但如我们所知,时整体来说有道理的抉择,不见得总是对个人有利。比如有人碰到了一个特别有魅力的结婚伴侣,他可能会发现,等得太久不见得只有好处,还有风险——一尤其是,万一有其他人出现获得了对方的青睐怎么办?
    虽说天底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可要是住在大城市里的某个人,错失了跟迷人潜在配偶结婚的机会,总还会碰到大把单身年轻人,并最终找到条件差不多的替代者。
    可人类吸引力的构成基拙,乃是无数的各异特质,要是一个住在乡村环境里的人,错失了一次结成良缘的机会,那么,他很有理由担心,未来找到的次佳人选,不如头一个那么迷人。
    所以,农村地区早婚现象,可以看作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冲突的又一个例子。从所有人的角度来看,等得久更好,但时个人来说,最有利的策略是好机会一出现就牢牢抓住。
    还有一个与此有关的因素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相应的,从事需要花费时间才能取得事业成就的人也就较少。所以,农村地区的人,等久点再结婚(预刚成功所需的信息,一般要在较迟的时候才能获得)的动机并不那么强烈。
    经济学家的人际关系市场模型,不仅能解释求偶惯例,还能解释社会用来规范婚姻关系的法律,以及人们在考虑是否挽留婚姻关系时所做的抉择。
    如果真如大家所认为,一夫多妻侧对男人有利,而对女人有害,那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要禁止它呢?
    不少人认为,只要不对别人造成不可接受的伤害,成年人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困难的是,如何界定何谓“不可接受的伤害”。 HBO 电视台的系列剧 《 三栖大丈夫 》 (Big Love),讲述了盐湖城一个一夫多妻家庭的虚构故事,重新挑起了对这个问题的争议。
    芭玻、妮基和玛姬妮,是 《 三栖大丈夫 》里的三个女主人公,选择嫁给成功的商人比尔 · 汉瑞克森,他有能力为这个大家庭提供富裕的生活。社会应该禁止这种安排吗?因为它给别人造成了不可接受的伤害?它伤害了谁呢?怎么伤害的呢?按照经济学家的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模型.这些问题很有一些有趣之处可谈。
    反对一夫多妻制的传统观点认为,它对妇女造成了伤害,尤其是那些被迫进入这种婚姻关系的年轻姑娘。毫无挺问,强迫性婚姻关系,不管是多妻还是一妻,都应当为社会所禁止。但成熟的妇女,自愿选择多妻婚姻关系,说明她们喜欢这种安排。如果说多妻制婚姻对妇女造成了伤害,那么受害者显然是那些喜欢一夫一妻制的女性。
    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些妇女是如何受伤害的。例如,在一夫一妻制度下,芭玻最先选择的是嫁给比尔,比尔也选择姿她。可要是允许一夫多妻,比尔可能不仅想姿芭玻,还想姿妮基和玛娘妮。芭玻不得不在两个不那么合意的结果中做出选择:要么重断寻找支持一夫一妻的伴侣,要么继续保待她不喜欢的多妻婚姻关系。
    对一些妇女来说,允许多妻制婚姻关系,会损失一些诱人的选择。但光凭这一事实,并不能说明多妻制时女性造成了不可接受的伤害。假设多妻制合法,且男女比例相当,有 10 %的男性平均每人有 3 个妻子,而剩下的婚胡仍为一夫一妻制。在满足了一夫多妻的 10 %的男子的情况下,剩下的每 7 名妇女就对应着 9 名男士。在一夫一妻制伴侣的非正式市场上,男性过多,交易条件就变得有利于女性。妻子们用不着再洗那么多尿片,他们的双亲也免掉了支付婚礼费用的苦差。
    对男人来说又是什么情况呢?显然,对一部分男性来说,一夫多妻制是有利的。毕竟,像《三栖大丈夫 》 里比尔 · 汉瑞克森那样的男人还有不少,他们不仅喜欢占有若干妻子,而且也能吸引到若干妻子。
    可那些喜欢一夫一妻制的人怎么办呢?如前所述,允许多妻制婚姻,会让单配偶关系中的男女数量失衡。由于不少合乎条件的女性现在成了别人的囊中物,交易条件时男性变得极端不利。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
    总之,供求逻辑证明了传统一夫一妻制的道理所在。如果多妻制真的伤害了谁,那么,受害者也大多是男人,而不是妇女。
    如果我们考虑到男性为了获得稀缺的女性配偶,将对有利位置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这个结论就显得更有道理了。女性的供应量持续短缺,男性面对的经济压力将比现在更大,要花更多时间练肌肉;做整容手术的男人会更多;在订婚戒指上的支出必将增加;情人节上至少得送两打玫瑰。然而,不管男人们如何勇猛奋斗,注定结不了婚的男人总数仍然不变。
    不管其他用意如何,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竟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以男性为主的立法者会对此类法令采取支持态度。
    为什么许多军婚都是10年后才离异?(安德香 · 布胡科)
    根据早前一项调查,夫妇离婚率最高的阶段是结婚 3 年前后;结婚 7 年后,离婚率陡降,而且自此之后逐年走低。可按照军方的说法,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方在军队效力,则其离婚高峰出现在结婚第 11 年。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按照《军婚离异配偶保护法案 》 的规定,倘若军婚离异,则军人的前配偶可从军人的退伍金中获得赔偿。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到一个说得通的假设。保护法案规定,军婚 10 年后,军人的前伴侣可按一定比例获得军人的退伍金,这笔钱将由国防对务会计服务局直接支付。等到 10 年之后再离婚,军人的前伴侣就能够靠着退伍金获得补偿,用不着再靠军人养活。
    我们观察到,正如人的特征和偏好会影响到人所做的决定,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也有可能受到这些特征模式的影响。
    为什么通常外表害有吸引力的人也比其他人更聪明呢?(金泽哲、乔迪 · 寇瓦)
    研究显示,在别人眼里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往往也被认为更聪明。而且,众所周知,长得乖巧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也大多比较好。虽说片后一发现的通常解释是,教师存心偏爱,但若对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加以经济学分析,则可看出:长得好看的孩子,或许真的也比较聪明。
    例如,进化心理学家金泽哲( Satoshi Kanazawa )和乔迪 · 寇瓦( Jody Kovar )为以下 4 个命题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证据: ( l )聪明人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收入; ( 2 )男性大多把外表迷人的女性视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 ( 3 )女性一般把有着较高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男性看作更合意的婚姻伴侣; ( 4 )智力和外表吸引力都是重要的可遗传特征。倘若前 3 个命题为真,那么就可以合乎逻样地推论出:外表相时富有吸引力的女性,大多会配上相时聪明的男性。而如果美貌与智慈可以遗传,那么这种结合的后代,往往在两方面都高于平均值。
    简而言之,从我们对个人关系非正式市场的认识出发,美貌与智慧并存并不是什么毫无道理的假设。
    为什么一个喜欢深色头发女性的男人,比偏爱金发女郎的男人,更容易娶到比较和气、健康、漂亮又聪明的妻子呢?
    都说绅士喜欢金发女郎,不少西方国家所做的调查研究也肯定了这个说法。假设男性可以选择自己更偏好哪种头发顺色的姑娘,那么,他是否有什么说得通的理由偏好深色头发呢?
    这里,每名男性在婚姻伴侣非正式市场上的购买力,等于市场对他特定个性组合所分配的给定值。对于任何男性来说,至少在拉期内,这个值是固定的。经济模型的基本观点是,具有某一给定值的男性,最终会跟有着同样给定值的女性配对。故此, 9 分男人当然希望能娶到 10 分女人,可 10 分女人一般会有更好的选择。 9 分男人娶个 9 分女人的情况是比较现实的。
    可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很多个性组合都能得出 9 分的给定值。对于这类人来说,某项个人特点分值更高,就意味着其他所有特点分值较低。所以,如果金发能给女性的美丽值加分,那么,较之一个 9 分的黑发女郎,一个 9 分的金发女郊往往在其他方面特.点的分值较低。一般来说,除了头发颜色,她可能没那么健康,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和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