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 >

第20章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第20章

小说: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4。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有四个亚基,可与4个NAD+结合,结合常数不同。
125。 齐变模型(MWC)不适用于负协同效应。
126。 胰蛋白酶只水解赖氨素养、精氨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胰凝乳蛋白酶只水解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被肠激酶激活形成的胰蛋白酶是所有胰脏蛋白酶原的共同激活剂。在它的操纵控制下,可以使所有胰脏蛋白酶同时作用。
127。 寡聚酶可分类为:含相同亚基的寡聚酶、含不同亚基的寡聚酶(它包括双功能寡聚酶、含有专一性的非酶蛋白亚基的寡聚酶、具有底物载体亚基的寡聚酶。)。
128。 乳酸脱氢酶亚基有:骨胳肌型(M)和心肌型(H)。其同功酶有HHHH、HHHM、HHMM、HMMM、MMMM等几种。
129。 化学酶工程包括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与应用。
130。 影响酶促反速度的因素有:底物浓度、PH、温度、酶浓度、激活剂、抑制剂。
131。 酶活性中心常有的基团是:Ser、His、Lys、Cys。
132。 酵母脱氢酶在催化时,辅酶的尼克酰胺环C4上只有一侧是可以加氢或脱氢的,这种专一性定为A型。凡是酵母脱氢酶中尼克酰胺环上氢位置相似,同处一侧,具同侧专一性的酶均称A型专一的酶。凡是酵母脱氢酶中尼克酰胺环上氢位置不同,处于异侧,具另一侧专一性的酶均称B型专一的酶。如Glu脱氢酶、α…甘油磷酸脱氢酶。
133。 活性中心的形成要求酶蛋白分子具有一定的空间构象。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的一部分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134。 酶分子中可以被修饰的基团包括:硫氢基、羟基、咪唑基、氨基、羧基等。
135。 通过共价催化而提高反应速度的酶有:丝氨酸类酶与酰基形成酰基…酶,或与磷酸形成磷酸…酶,如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半胱氨酸类酶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硫氢基与底物酰基形成含有共价硫酯键的中间物。组氨酸类酶活性中心的组氨酸咪唑基在反应中被磷酸化。赖氨酸类酶的赖氨酸远端氨基与底物羰基形成西夫碱中间物。
136。 酶蛋白中的广义酸碱催化功能基团有:硫氢基、酚羟基、咪唑基、氨基、羧基等。
137。 催化中有“Asp…His…Ser”电荷中继网的酶有: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
138。 共同祖先、通过基因改变而得到不同专一性的结果,称“倾异进化”。酶来源各异,但它们的电荷中继网组成又相同,称异源的“倾同进化”。
139。 多酶复合体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140。 有的别构酶只有一个专一性调节物,称单价别构酶。有的别构酶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专一性调节物,称多价别构酶。通2个或多个多价别构酶可以将2个或多个多酶体系连接在一个控制网中进行调节。
141。 调节酶可以在多酶体系中对代谢反应起调节作用,它们本身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
142。 调节物或效应物与酶分子中的别构中心(调节中心或控制中心)结合后,诱导出或稳定住酶分子的某种构象,使酶活性中心对底物的结合与催化作用受到影响,从而调节酶的反应速度及代谢过程,此效应称为酶的别构效应。酶的别构效应与酶的四级结构有关。
143。 嘧啶核苷酸C1…N1 N糖苷键,嘌呤核苷酸C1…N9 N糖苷键。
144。 A、C中,N原子常处于氨基状态,极少处于亚胺基状态;G、T中,C6氧原子常为酮式,极少为烯醇式。
145。 DNA可塑性是DNA分子、多核苷酸连的骨架上的共价键的转角改变引起的。
146。 双链RNA、DNA…RNA均为A构象。
147。 tRNA5’末端为pG——或pC——。
148。 不同tRNA有不同的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指标。
149。 TψC环(假尿嘧啶核苷…胸腺嘧啶核糖核苷环)由7个核苷酸组成,所有的tRNA此环中都有TψC。
150。 纯DNA的OD260为1。8,纯DNA的OD260为2。0。
151。 1 OD 值相当50μg/ml双螺旋DNA,40μg/ml单链DNA(RNA),20μg/ml寡核苷酸。
152。 RNA分离用蔗糖梯度离心,DNA分离用氯化铯梯度离心
153。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154。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
155。 维生素D有维生素D3、维生素D2两种。与胆固醇同具环戊烷多氢菲结构。
156。 人皮肤的维生素原为7…脱氢胆固醇,麦角、真菌的维生素D2原为麦角固醇,维生素D3、胆钙化醇进入肠后,促进钙的运输。
157。 维生素E为一种抗氧化剂,保护线粒体膜上的磷脂抗自由基作用。
158。 维生素K的主要化学结构为2…甲基…1,4…萘醌。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Ⅹ。
159。 人、猴、豚鼠在肝脏内缺少一种古洛内酯氧化酶而不能合成维生素C。
160。 VB1为硫胺素。VB2为核黄素,存在与FMN、FAD中。
161。 泛酸又称遍多酸(patothenic  acid),与辅酶A(coenzyme  A)有联系。
162。 四氢叶酸所传递的一碳单位,可以是甲基、亚甲基、甲川基、甲酰基、亚胺甲基。
163。 羧化酶形成酶与生物素复合体的反应是:Enz+ATP+biotin≒Enz…biotin+AMP+Pi
164。 硫辛酰胺是与酶结合的辅酶,传递氢和乙酰基。与硫辛酰胺有关的酶有:硫辛酰胺转乙酰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165。 VB12又名钴胺素,深红色吸水结晶不熔。以5’…脱氢腺嘌呤核苷基取代其氢成为VB12辅酶,化学,名称为5’…脱氢腺嘌呤核苷钴胺素,是变位酶甲基促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的辅酶。
166。 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
167。 细菌耐抗生素的即理有:①耐药菌产生导致抗生素失效的酶;②耐药菌改变对抗生素的敏感部位;③耐药菌降低细胞透过抗生素的能力。
168。 β内酰亚胺环破裂导致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效,乙酰化导致氯霉素失效,腺苷酰化或N…乙酰化导致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失效。
169。 防线菌素D含有一个发色团,吩噁嗪酮(phenoxazone)和两个环五肽,它特异地与双链DNA非共价结合使之失去模板功能,不与单链DNA、RNA、DNA…RNA结合。
170。 丝裂霉素参与同DNA交联的是氮丙啶基和氨甲酰基。
171。 利福霉素是含萘氢醌的大型内酯环抗生素,抑制细菌转录,它与起始的嘌呤核苷酸5’三磷酸(pppG、pppA)竞争与酶结合。
172。 吲哚霉素竞争抑制Ser…tRNA合成。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引起原核mRNA的错读。春日霉素专一抑制30S起始复合体的形成。四环素族抗生素封闭30S上的A位点。氯霉素与50S结合抑制肽酰转移酶活性。环己亚胺抑制真核生物抑制肽酰转移酶活性。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抑制50S移位反应。嘌呤霉素与50S亚基A位结合,抑制氨酰tRNA的进入,过早终止肽链的合成(对处于A位的tRNA无作用)。
173。 多肽类抗生素降低膜表面张力而改变膜的透性多烯类抗生素选择性地作用于含固醇的膜。
174。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分为五步:①合成UDP…糖…肽单位;②向载体脂转移糖…肽单位;③二糖…肽单位的合成;④向增长的多糖链转移二糖…肽单位;⑤多糖链通过转肽作用而交联。
175。 对青霉素分子的改造有:①更换侧链R;②从羧基部分制成盐或连接其他化合物或基团;③改造母核。
176。 6…ADA:6…氨基勤霉烷酸。7…ACA:7…氨基头孢晚酸。
177。 青霉素的主要结构是β内酰胺环(A环)。各型青霉素的区别是侧链R的不同。
178。 链霉素的结构有链霉胍和链霉二糖胺两部分,后者由链霉糖和2…甲氨基葡萄糖构成。
179。 链霉糖中醛基是链霉素的药效部分,易为半胱氨酸、维生素C、羟胺等破坏。
180。 链霉素为氨基环醇类化合物,碱性强。
181。 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含一个环己醇型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糖结合。
182。 氯霉素有2个不对称碳原子,只有左旋异构体有抗菌的能力。
183。 临床用的四环素族抗生素有: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18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碳霉素、竹桃霉素、麦迪霉素。
185。 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是在分子中既有经内酯化作用而闭合的大碳环,又有一系列的共轭双键。如制霉菌素。
186。 丝裂霉素是一种吲哚醌衍生物。分子中含氮丙啶、氨甲酸酯、氨基苯醌等抗肿瘤活性的基团。争光霉素是一族与铜离子螯合的含硫配糖多肽抗生素,具弱碱性。进入体内后,集中在皮肤、食道、肺、阴茎等组织。能抑制迅速增殖细胞的DNA合成。
187。 链霉素、勤霉素、多粘菌素B曾用于家畜的人工受精。
188。 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分为:含氮激素、甾醇类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189。 激素是生物体内特殊的组织或腺体产生的直接分泌到体液中(动物的血液、淋巴液、脑脊液、肠液),通过体液运输到特定的作用部位,从而引起特殊的激动反应的一群微量的有机化合物。
190。 钙调蛋白及其它钙传感器含有重度出现的“螺旋区…泡区…螺旋区”结构,这种结构也被称为EF手图象。
191。 七螺旋区结构是激活G蛋白的跨膜受体所具有的普遍性质,它是各种G蛋白级联系列中多次出现的主旋律。
192。 cAMP在细胞中的作用受到cGMP的拮抗,游离钙离子、前列腺素均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193。 碘离子在甲状腺过氧化酶及过氧化氢的作用下,氧化为活性碘。碘化只发生在甲状腺球蛋白中的原球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上。
194。 甲状腺素的生物合成受到硫脲、硫脲嘧啶的抑制。
195。 甲状腺素刺激糖、蛋白、脂肪和盐的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造血过程、肌肉活动等有显著的作用。
196。 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生长激素、催乳激素。
197。 生长激素刺激骨软骨的生长、促进粘多糖及胶原的合成。
19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促进体内贮存的胆甾醇在肾上腺表皮中转化为肾上腺皮质酮,并刺激肾上腺表皮分泌激素。
199。 ACTH族激素及β…LPH族激素来源于ACTH…β…LPH前体。
200。 垂体后叶激素指催产素和加压素,是含二硫键的二十元环。其活性为胰蛋白酶破坏。
201。 催产素有种属特异性,使多种平滑肌收缩,具催产及使乳腺排乳的功能,为孕酮抑制。
202。 加压素无种属特异性,使小动脉收缩而增高血压,并较少排尿。
203。 胰岛素促进组织吸取葡萄糖,促进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的合成代谢,抑制分解代谢。
204。 神经生长因子是在脊椎动物的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发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因子。
205。 c…型、v…型的yes、fgr、fes、abl、ras基因均编码酪氨酸级酶。
206。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并不使肌糖原分解。
207。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作用于骨基质及肾脏,共同调节钙磷代谢,使血中钙磷浓度相对稳定。
208。 Ca2+可以形成具较大半径的不对称的复合物,Mg2+偏向于形成小的对称的壳状复合物。
20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