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 >

第22章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第22章

小说: 考博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复习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9。 哺乳动物组织的脂肪酸合成酶体系为同二聚体,每个亚基中肽链折叠成三个结构域,中间由可变区连接。结构域Ⅰ为底物进入酶系进行缩合反应的单元,含有乙酰转移酶(AT)、丙二酸单酰转移酶(MT)、缩合酶(CE)。结构域Ⅱ为进行还原反应的单元,含载脂蛋白、β酮脂酰还原酶(KR)、脱水酶(DH)、烯脂酰还原酶(ER)。结构域Ⅲ为释放软脂酸(棕榈酸)的单元,含硫脂酶。
300。 真核细胞的多酶体系是多功能蛋白,不同的酶共价连接成单一多肽链。
301。 肝、脂肪组织的不饱和酶系由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细胞色素b5、去饱和酶组成。
302。 哺乳动物多烯脂肪酸依据前体、双键的数目分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303。 花生四烯酸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烯脂酸。
304。 甘油三酯的前体是:L…α…磷脂甘油、脂酰辅酶A。
305。 胞嘧啶核苷酸在磷脂酸合成磷脂中作载体,可以是醇基的载体,也可以是磷脂酸的载体。
306。 心磷脂的前体是CDP甘油二酯和磷脂酰甘油。鞘磷脂的前体是神酰胺即胆碱。
307。 鞘糖脂的基本结构是鞘氨醇、脂肪酸和糖。
308。 神经节苷脂在动物脑组织、神经组织细胞中含量相当高,特别是神经末梢与神经递质接触的受体部位,含有N…乙酰神经氨糖酸(即唾液酸)。
309。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场所。
310。 HMG…CoA(β…羟…β…甲基戊二酰辅酶A)在哺乳动物体内是脂肪酸代谢和胆固醇合成的分支点。
311。 鲨烯合成后,底物产物都不溶于水,酶存在于内质网的微粒体中,由固醇载体蛋白(SCP)将胞液中的鲨烯转运到微粒体中,在其中环化为羊毛脂固醇。
312。 7α羟化为7α…胆固醇胆汁酸合成的限速步骤。7α…羧化酶是单加氧酶,存在于微粒体中,需要NADP+、O2。
313。 维生素D由类固醇转化而来,麦角固醇是其直接前体。
314。 前列腺素(PG)、凝血噁烷酸、白三烯总称为类二十烷,是二十四碳四烯酸(花生四烯酸)的衍生代谢物。
315。 前列腺素的释放速度取决于其合成速度(不贮存),其合成经历氧化、环化、异构化、还原等作用。参与作用的酶是与膜结合的多酶体系。
316。 cAMP磷酸二酯酶降解cAMP,甲基黄嘌呤(茶碱、咖啡碱)可抑制它。
317。 磷脂酸与CTP反应形成胞嘧啶核苷二磷酸二脂腺甘油酯,是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酸、心磷脂的前体。
318。 机体获取的蛋白质量和排出的蛋白质量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称氮平衡。
319。 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中,动物的脱氨基作用在肝脏中进行。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出现在微生物体内。
320。 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平衡常数为1左右。
321。 胞内不同部分转氨酶的功能相同,但结构性质不同。
322。 哺乳动物细胞中氨基酸氨基的集合作用在胞液中进行,由Asp转氨酶催化形成谷氨酸。
323。 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辅基)的不同酶类催化氨基酸的不同反应,包括:转氨反应、脱羧作用、β…羟氨酸脱水作用、α…D…氨基酸消旋作用、Cys脱硫氢基作用。
324。 组胺有降血压作用。酪胺有升血压作用。
325。 血液中1%的氨就引起神经系统中毒。
326。 氨转运主要通过Glu,肌肉中可以由葡萄糖…Ala循环利用丙氨酸将氨送到肝脏。
327。 氨基酸的脱氨形成氨甲酰磷酸等在线粒体中进行,可以防止过量游离氨积累在血液中而引起神经中毒。
328。 尿酸以内酰胺、内酰亚胺和完全解离三种形式存在。
329。 色氨酸碳架转化产物为:乙酰乙酰辅酶A、1乙酰辅酶A、4CO2、1甲酸。
330。 脯氨酸经氧化、加水、脱氢形成Glu,而羟脯氨酸降解为丙酮酸和乙醛酸。
331。 凡能形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氨基酸称生糖氨基酸。
332。 可作为一碳单位来源的氨基酸有;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
333。 参与肌酸合成的氨基酸有:精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
334。 人类和大白鼠的必需氨基酸是相同的。高等植物能合成自己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可以以氨、硝酸作为N源。
335。 α…酮戊二酸衍生的氨基酸有:L…谷氨酸、L…谷酰胺、L…脯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
336。 草酰乙酸衍生的氨基酸有:L…天冬氨酸、L…天冬酰胺、L…甲硫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
337。 丙酮酸衍生的氨基酸有:L…丙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L…赖氨酸。3…磷酸甘油酸衍生的氨基酸有:L…丝氨酸、L…半胱氨酸、甘氨酸。
338。 抑制谷酰胺的含氮物有:氨基葡萄糖…6…磷酸、色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胞嘧啶核苷三磷酸、AMP、氨甲酰磷酸。
339。 谷酰酸合酶供氢体,在细菌中是NADPH,蕈类为NADH,植物中一种是还原型铁氧还蛋白,另一种是NADPH或NADH。
340。 尿素的前体物质是精氨酸。
341。 谷酰胺合成反应中ATP转变为ADP和磷酸。天冬酰胺合成反应中ATP转变为AMP和焦磷酸。
342。 异亮氨酸有4个碳于天冬氨酸,2个碳丙酮酸。
343。 丙氨酸合成没有反馈抑制效应,机体中有许多丙氨酸库。
344。 芳香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色氨酸、丝氨酸。只能由植物、微生物合成。
345。 莽草酸途径是指从莽草酸到形成分支酸的一段过程。
346。 吲哚环上苯环C1、C6PEP,C2…C5赤藓糖…4…磷酸。色氨酸吲哚环上NAsn的氮,吲哚环上C7、C8PRPP,色氨酸侧链部分丝氨酸。
347。 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不受终产物的反馈抑制。
348。 A。Meister提出的γ…谷酰胺循环解释了谷胱甘肽参与的跨膜转运。
349。 卟啉是血红素、细胞色素、叶绿素等的核心部分,其合成以甘氨酸和琥珀酰辅酶A为基本原料,含二价铁离子。
350。 胆色素原是吡咯化合物的母体。
351。 铁卟啉或血红蛋白、血红素降解产物为三价铁离子和胆红素。
352。 短杆菌肽S合酶体系中的硫酯键为氨基酰基腺苷酸。
353。 D…氨基酸是由L…氨基酸通过消旋酶作用形成,它一形成就掺入到肽链中。
354。 蛋白质的氨化是不同种微生物相继作用的结果。
355。 生物固氮是某些微生物和藻类通过其体内固氮酶系作用将N2转变为NH3的作用。
356。 自养固氮微生物包括:好气和厌气细菌、光能自养细菌、烃氧化细菌、蓝藻。
357。 NADPH是固氮酶系的还原辅助因子。
358。 含腺苷酸的辅酶有:烟酰胺核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A。
359。 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对DNA、RNA都能分解,它们属于核酸外切酶。
360。 分解核苷酸的酶有核苷磷酸化酶、核苷水解酶。前者广泛存在催化的反应可逆,后者仅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体只对核糖核苷作用,反应不可逆。
361。 痛风由尿酸的过量积累造成,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强抑制作用,是该酶的自杀性底物。
362。 生物体利用CO2、甲酸盐、Gln、Asp、Gly合成嘌呤环。体内PRPP由5…磷酸核糖与ATP作用产生,由磷酸核糖焦磷酸酶激酶催化。
363。 次黄嘌呤核苷酸经氧化生成黄嘌呤核苷酸,由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催化,需要NAD+、K+。
364。 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受到腺苷酸、鸟苷酸反馈抑制。控制点为:氨基转移到PRPP上形成5…磷酸核糖胺、次黄嘌呤后分支途径的第一步反应。
365。 用于嘧啶合成的氨甲酰磷酸以Gln为氨供体。
366。 尿嘧啶核苷酸转变为胞嘧啶核苷酸在尿嘧啶核苷三磷酸水平进行。
367。 生物体内脱氧核糖核苷酸可由核糖核苷酸还原而成,该催化体系包括: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蛋白质B1和B1,需要Mg2+、ATP、dATP、dTTP、dGTP是其变构效应物。
368。 一碳单位载体四氢叶酸的结构类似物有氨基蝶呤、氨甲蝶呤。
369。 在5…磷酸核糖焦磷酸中,焦磷酸部分为α…构型,而在NAD中,核糖与烟酰胺间的连接为β…构型。
370。 辅酶A分子中含有腺苷酸、泛酸、巯基乙胺、磷酸,其连接为:3…磷酸…ADP…泛酰…巯基乙胺。
371。 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包括:细菌的质粒、真核生物的细胞器及细菌内共生生物的DNA。
372。 线粒体、叶绿体是通过内膜凹陷进行分裂的,其过程与细菌分裂相似。
373。 细胞器DNA的复制并不限于核DNA的合成期(S期),而可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进行。
374。 碱基配对是核酸分子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基础,复制、转录、逆转录,都通过碱基配对来完成。
375。 碱基核苷或核苷酸单体并不形成碱基对,但在形成双螺旋分子时,由于空间结构关系而构成特殊的碱基对。
376。 老年动物DNA双链的不配对碱基远较幼年、胚胎期多。
377。 克隆的复制起始区可用于研究复制的控制及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的分裂机制。
378。 决定拷贝数和发动复制的作用是由不同的DNA序列控制的。
379。 两条链上的复制起点分开一定的距离时产生D…环复制。
380。 只有当进入的碱基能与模板的碱基形成Watson…Crick类型的碱基对时,才能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形成磷酸二酯键。
381。 发夹环和分支结构只存在于替外酶促合成的DNA中,使DNA的变性行为异常,失去遗传活性。
382。 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受到双重核对:聚合酶的选择作用和3’…5’外切酶的校对作用。
383。 DNA聚合酶Ⅲ全酶有α、β、γ、δ、ε、θ、τ七种亚基组成,含锌原子,称为polyⅢ的核心酶含有α、、ε、θ三种亚基。
384。 杀蚜虫毒素一直DNA聚合酶α的活力。
385。 细菌中,DNA连接酶以NAD为能量来源。动物细胞和噬菌体DNA连接酶以ATP为能量来源。DNA连接酶参与DNA复制、修复、重组。
386。 RNA引物的消除的缺口的填补由DNA聚合酶I来完成。
387。 Eli旋转酶A亚基是抗萘啶酮酸和奥啉酸的作用位点。B亚基是抗香豆霉素A1和新生霉素的作用位点。
388。 拓扑异构酶Ⅰ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拓扑异构酶Ⅱ主要集中在染色质骨架蛋白和核基质部位,同复制有关。
389。 在DNA复制的生长点即复制叉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与复制有关的娞和辅助因子,它们在DNA链上形成离散的复合物,彼此结合,进行高精度的复制,这一结构被叫做复制体。
390。 引发酶与6种蛋白质机dnaB、dnaC、n、n'、n〃、i组装成引发体。
391。 DNA以左手螺旋方向绕在组蛋白核心上,每一个核小体大致相当于1个负超螺旋。
392。 质粒的不相容性和拷贝数的控制有关,通过表面排斥和质粒不相容来实现。
393。 光复活作用是一种高度专一的修复方式,它只作用于紫外线引起的T二聚体。
394。 参与切除修复的酶主要有:特异的核酸内切酶、外切酶、聚合酶和连接酶。
395。 甲基磺酸甲酯是一种单功能的烷化剂,使G的7位氨烷基化而活化β…糖苷键,造成脱嘌呤作用。
396。 着色性干皮病杀因为缺乏紫外线特异的核酸内切酶。
397。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带缺口的环状DNA分子。
398。 复制体的基本活动包括:①双链的解开;②RNA引物的合成;③DNA链的延长;④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DNA片段;⑤切除和修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