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哲学初步 >

第4章

中国哲学初步-第4章

小说: 中国哲学初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尚书。 蔡仲之命》

 24

    81中国哲学初步

    恳恳,社会很有一番新气象。 这种现象反过来又进一步证实了周人的天人关系观念在初期的积极意义。 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至西周末年,社会日益发展出新的经济形态。 例如,出现了私田,与之而来的是出现新的暴发户。 许多靠奴隶制共有制吃饭的贵族则没落了。 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阶级关系的大变动。 社会巨变这个事实向周人的天人学说发出第一次挑战,出现了西周末年的怨天以至骂天的思潮。 随着天的权威的坠落,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人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 郑国的子产就说天道离我们很远,关于人的道理才离我们很近。 随国的季梁甚至认为,国家的存亡与否就是看听于人还是听于神。 二是人格神意义的天逐渐被淡化,开始出现其他意义特别是形上学意义的天。 比如,有人把天理解为天命,为一种人力所不能及的因素。 晋楚鄢陵之战后,强大的楚国被战败,楚王就哀叹说:“天败楚也夫”

    ①。 人们思想观念的这种新的发展为诸子百家突破西周天人关系理论作了准备。真正改变西周天人关系理论观点的是春秋末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 其中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这四家的天人关系理论及其演变。(一)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经常想梦见周公的人,对西周的典章制度都很崇拜。 他是按周公的基本思路来修正天人关系理论的,有时就免不了还有许多旧的痕迹。 他承认

    ①《左传。 成公十六年》

 25

    中国哲学初步91

    天的权威性,但是,他已更多地以“天”为“命”

    ,为一种盲目的客观必然性。宗教的天开始获得形上意义。孔子认为,这种天命支配着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否也是天命所决定的。他承认天是很难知道的,他自己也只是50岁以后才知道天命。 在这点上,他又让“天命”保留一种神秘色彩。孔子在情急时,有时还会吐出诸如“天丧予”之类的话,有人据此说孔子的天还是有意志的,这是不确切的。 孔子的这个毛病到孟子时就基本改掉了。 孟子给“天”下的定义是:“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①。 意思是不做就成的叫天,不求就得到的叫命。孟子也承认天命的权威性,有一次他想见鲁侯,被人进谗言阻止了,有人为他感到不平。他说,我见不到鲁侯,那是天决定的,那个人有什么力量让我见不到鲁侯呢?

    孔子和孟子既然承认天命的支配性,那么是否认为人可以袖手旁观静候天命的到来呢?儒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孔孟强调要尽人事以待天命。 他们解释说,天命不是永恒的,比如尧让位给舜,那是天命所决定的。 但若舜不去尽人事,造成四海穷困的话,天命也是会终结的。 所以孔子仍与周公一样强调要以德配天。但按照孔子这个解释,天命的感召力就受到极大的限制,天命甚至会成为一个捉摸不着的偶然的东西。 所以孟子又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天命一方面是高高在上的必然性;但另方

    ①《孟子。 万章上》

 26

    02中国哲学初步

    面,它又赋予人心之中,人心所具有的思维能力也是天赋予的,仁义礼智等作为人的向善的价值取向也是天然形成的。一个人只要尽自己的心就可以知道他的本性,知道他的本性从而向善就是知道天了。 如果说天依其必然之道使万物流行化育是诚的话,那么对诚的思考就是人之道了。 孟子认为,这就是人必须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根据。 孟子据此对人的努力与天命的关系作了很好的解释。 他说,人有人的活动范围,但由于有天命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夸大人的作用。 天有其必然的命运,但由于有人的活动存在,我们也不能只求诸于天命。比方说,我们不能因为说什么都是天命决定的就故意站在危墙之下,这就不是正确的态度。 他认为,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做。 他告诫滕文公说,只要努力去做是会有好结果的,这个好结果当然是天赋予的。即使暂时没有好结果。我们仍然要去努力。 孟子的这一观念后来成了儒家的传统观念。 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也是这个意思。(二)道家 上面我们说过,周时天的意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天;二是周人所赋予的意义之天。 孔子是按后者的思路对天加以改造的。 但老子却是按前者的思路建立其天人理论的。 他先把天还原成自然的天,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形而上的天——天道。 由此,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建设了一个超绝时空的形上学的本体。老子在许多场合都认为天是自然的天,并将天与地并称。

 27

    中国哲学初步12

    如说:“无名,天地之始”

    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②,等等。 但老子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探究天地所以如此之道,从而形成其天道观。 老子认为,天道是无为的,天道与人事不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③。 就是说,天地并没有什么仁或不仁的品性,它把万物都看作废弃的东西。 天道仅是一种绝对的必然性,人必须效法它。 既然天道是无为的,那么人也应该无为,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做。 只有这样,人才可以成为圣人。 老子的这种观点显然是否定人的主观努力的。庄子基本接受了老子的思想,他的天人理论的基本纲领是:“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④。 就是说,不要以人的努力去破坏天道,不要因偶然的变故而忽视命运。 所谓天,是天然而来的,如牛马有四条腿可以自由行走一样,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所谓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如络马头、穿牛鼻,是经过人工努力强加而成的。 庄子反对这样做。 他强调天对人根本没有特殊的感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

    ⑤。 这是强调天的自然,是客观性。 庄子又认为,人的行动也丝毫不能改变天。 他说,万物和人其实都被安置在天钧这个大转盘上飞速旋转。 从生到死,从成到毁,循环不已。 人们在行动着,争论着,似乎很有主见,很了不起,到头来都无济于事。 他嘲笑儒家兢兢业业的努力,好像人的努

    ①②③ 《老子》1章、39章、5章。④《庄子。 秋水》⑤《庄子。 大宗师》

 28

    22中国哲学初步

    力有补于天似的。 其实那是最愚蠢的。 最明智的办法莫若顺其自然,安于命运。 庄子借命运的观念对贫富生死确立了一种很达观的态度,据说他的妻子死了,他敲着瓦盆唱歌,称那是回归大自然中去了,有什么可悲戚的呢?

    (三)

    墨家 墨子的天人理论是很奇怪的。一方面它承继了古老的观念——承认有意志的天。 郭沫若先生就曾据此把他骂了一场。另方面却又有着很近代化的原则——以平等、和平、博爱和尊重民意为时尚。 梁启超、胡适等人据此又大大称赞了他。 墨子是很讨厌周公的,但他的思想很多又是从周公那里来的。 因此,对墨子的评价是个很困难的事情,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理论。墨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它能赏善罚恶。 墨子把天写得活灵活现的,说人特别是天子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天的严密监视之下。 假如天子做了好事,天就奖赏他;天子做了坏事,天就处罚他。 比如降下各种灾祸,使天气寒热不时,五谷不熟,等等。 墨子认为,得罪了天,是无处可逃的。为什么说天是有意志的呢?墨子证明道,三代圣王莫不准备了厚礼去祭祀天,祈福于天,但从没听说过天倒过来要祈福于天子的。 人顺从天意兼相爱则必有赏,反天志者相互区别与相互憎恶必得罚,这不就说明天有意志吗?但墨子的这个证明是没有一点说服力的。单从墨子上述观点看来,我们实在看不出他的观点与殷周的天帝观念有什么差别。 墨子的真正贡献在于,他把其社会理想——“兼相爱、交相利”注入天的意志中,使天成为

 29

    中国哲学初步32

    理想社会的动力和化身。墨子的天不像孔子的客观绝对精神,也不是老子的形上学的自然的天,而是墨子所代表的阶级的社会历史观外化的产物。在天的旗帜下,墨子提出了许多近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平等和博爱。 他说,天意要求人们不要放大国去进攻小国,大家去扰乱小家,强大的欺负弱小的,富贵的瞧不起贫贱的。天要求人们的是,如果你有力气,就赶快去帮助人,有财产就拿去分给穷人,知道了道理就快告诉别人。 墨子认为,天是很爱护老百姓的,因为百姓常常带着礼物去敬天,天有这样忠实的追随者又何乐不为呢?大家都说,杀一无辜者是不祥的,杀人的当然是人,可谁说他是不祥的呢?当然是天。 由此可见天之爱护人。 三代圣王都是因为爱人利人而得到天的奖赏,从而贵为天子。 而桀纣等暴君就是因为憎人贱人,违反了天意,才遭到天罚。墨子认为,天就是按照以上的标准对人进行赏罚的,所以人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负责。一个人如果做了天所喜欢的事,天也会让他喜欢;如果他做了天不乐意的事,天也会使他不愉快。墨子坚决反对天命的说法,认为如果相信有命运的话,大家都等待命运的到来而无所事事,就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要求每个人都积极行动,以求得到天的奖赏。据说墨子的理论一度传播得很快,但也很快消失了,这是丝毫不足为怪的。 墨子离时代太远了,一方面他使人回忆起遥远的往事;另方面却又在讲述着另一个未来的世界。 甚至墨子本人也不能理解其理想原则中所包含的意义,又何况

 30

    42中国哲学初步

    同时代的其他人呢?

    (四)

    荀子与法家 荀子本倾向于儒家。但他的天人理论是在总结诸子论战基础上提出来的,他的理论代表了先秦天人关系理论发展的高峰,所以无论从时间或逻辑的角度来考察,都应将其自成一家来加以讨论。荀子认为,诸子的天人理论有很多不足之处,道家把一切都归于天(道)

    ,人只能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是蔽于天而不知人。 儒家重视人事,却自我膨胀称万物皆备于我,那是蔽于人而不知天。 墨子的主动精神荀子是赞同的,但对其浅陋的天志观念却很反感。 荀子认为,诸子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划清天与人之间的界限。因些,他致力于寻找这个界限,使人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在荀子看来,天不是指具体的自然物,如一棵树,或天上的星星,而是指产生这些事物的功能、机制和运动。 人们看不到它是怎样形成的,只看到它的结果,这就是天。 天有自身运动的规则,并不受人的意志的影响。荀子认为,人的特点与天相反,他是有作为的,他靠自己的主观努力,经过有意识的奋斗取得成功。 像“强本节用”

    ,“养备动时”

    ,这些就是人的努力。由于天和人是不同的,二者的职能也不相同,天的主要职能是生物,人的主要职能是顺天理物,人千万不要企图参与生物,天也不会干预人和社会的治理。因此,可以说天道与人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