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 >

第93章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第93章

小说: 最新最全的生活百科全书 百年诺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ladaily/item/xinli/changshi/image/29…4。jpg 
图(1)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对垂直线估计过高,好像长于水平线。 
图(2)a、两条等长的横线,看上去上面的显得短些。b、两段弧形全等,看起来下边的显得宽些短些。 
图(3)a、b、平行的线段受交叉线条的影响,仿佛改变了方向,不平行了。 
图(4)a、中心的两圆相等受背景的影响显得一大一小。b、两圆相等看上去大小不一。c、大圆内的小圆和正方形受背景影响看起来引起变形。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是经常处于在不断地纠正错误中来感知和适应客观世界的。对外界刺激(信息)的特征的辨别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习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错误的反映要不断进行校正。这一点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很重要。例如,丧失听觉的人久而久之,其言语会变得不易听懂,这就是因为自己听不到自己发出的声音(语言)而得不到反馈和校正,甚而导致语言的丧失。因此对来自感官的错误反映的不断纠正可以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外界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其间的联系又是错综复杂的,而人在头脑中对外界事物的反映只是有条件地近似地把握着外界事物,人对事物的认识带有个人的局限性。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可知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就错觉(对客观事物的知觉)而言,除去“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以及“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等这些和主观情境相关联的不算外,诸如基于我们生理基础的那些现象所造成的错觉也不在少数。例如,在我们的视觉中,当物体的图像落在网膜的盲点部分,我们就会产生“视而不见”的错觉。(见上图)再如,看电影时银幕上人物的动作是跳动的而图像(画面)又是明暗交替的,但我们看起来,人物的动作是连续的,同时也没有明暗变化。这是利用了眼睛视觉存留的特性。电影画面每秒钟以24个的速度变换,这样“跳动”的画面就被看成连续动作(察觉不出动作的不连续性),同时因眼睛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住作用于它的光效应,人们看到的不是一系列闪动的图画,而是稳定的画面。 
此外我们知道在颜色知觉中,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相应的互补色(互补色如用混色轮混合时,会成为灰色--白色,只有亮度而无彩色)。红和绿是一对互补色,黄和蓝也是一对互补色,其他颜色也都各有其相应的互补色。黑和白也有互补关系。如果互补色两者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上时,会显得分外鲜明。如果在周围充满一种颜色刺激时,无刺激的〃空档〃处便会产生互补色的感觉,从而产生所谓的“无中生有”的错觉。最常见的事实是在蓝色的天幕上出现的月亮(无色)会显黄色。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都有这样的经验,走在高压水银灯照明(蓝紫色光源)的道路上,自己的车灯(白炽灯)灯光显橙黄色;而走在钠灯照明(黄色光源)的道路上,自己的车灯显蓝色。这个例子说明感觉和知觉都会受背景的条件影响而有所改变。这种差异也不能不算作错觉。以上是生理性的现象造成的错觉。 
在图片上由于明暗和阴影的影响,使我们得到凸出或凹入的知觉。同一张图片中的物体明亮部分在上方,阴影部分在下方,看上去这个物体是凸出的。把这张图片上下倒置过来,便会得到凹进去的知觉。这是我们长时间的生活经验造成的,在生活中光源(阳光)总是位于上方,这就自然形成凸出来的物体的明亮部分位于该物的上方,阴影在下方。凹下去的东西相反,这已是无例外的现象了。所以把同一张图片倒置就会得到相反的图像知觉。在没有更多参照物的条件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时,我们往往会把它们中任何一个看成运动的。例如,“云遮月”的时候,可以把月亮看成在云后移动,也可以把云看成在月亮前移动。如在暗室中用幻灯在面对被试者的幕布上呈现一个方框子,在框子中央有一个小方形,向左右移动框子时,被试者则感到方形在移动。这是因为人们一般的经验是,运动的对象总是在较大的静止的环境中移动,而且这种联系相当巩固,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乘火车时在列车里通过车窗看临近火车开动时,总是觉得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这是因为当乘车时,由于车的运行形成外物移动的知觉,这个经验牢固地印在脑海里,因而在列车里对临近列车的移动总是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所在的列车在开动。但是,由于缺乏振动的感觉与推动的感觉,便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所乘的列车并未向前移动。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得到的知觉与事实不相符合,那是因为这种知觉是在特定的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并非错觉。如将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水杯里,看上去筷子变得不直了,在水中的部分向下错开了。这是因为插入水中的部分进入与空气不同的介质,而产生的折射现象所引起的。把筷子看成曲折的是正常的、合理的现象。又如海市蜃楼、汽车上凸面的倒车镜以及哈哈镜,这些幻影或所产生变形的图像,都不能看成是错觉。 
我们对错觉的了解使我们在观察上能摆脱它而不致将错觉认为是正确的。错觉在艺术上、技术上以及军事上都有积极作用。如电影摄制中用移动布景的方法造成交通工具的运行,又如汽车、飞机以至宇宙航行等等供训练驾驶员的模拟装置,军事上的各种伪装以及按形体的服装的设计,花色的匹配等等和错觉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错觉产生的原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我们要防止因错觉而造成认识上的错误,但也可利用错觉为我们服务。 
= 
人的掌纹会变吗?掌纹和命运有关吗? 
这些年着手相忽然流行起来。街头巷尾、旅游景点常常有人挤眉弄眼地招揽过路人着手相,告诉人手掌上的几条纹路是生命线、事业线………。宣称由此可以断定你活到几十岁,事业发达不发达,家庭和睦不和睦,甚至还可以从你的手相预测出你家人的吉凶祸福等等。 
在一个旅游点上遇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例子,一个算命先生拉着一位40多岁的旅游妇女看手相,看来看去他说:您是不愁吃穿的富贵相(按:要是愁吃穿还能来旅游!)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您应当有三个孩子,而且至少有一个能上重点大学。算命先生的身后还挂着一个招子,上面写着:“鬼谷子真传,科学算命”,真奇怪,鬼谷子时代哪来的重点大学? 
着手相有什么科学根据呢?掌纹能告诉人们什么呢?这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可一概肯定,里面是有些学问的。每人掌纹不一样,单就指纹来说,它的结构、分支、起终点等,大约有万余个细微特征,把这些特征组合起来,实在是个天文数字,世界上至今没有找到指纹相同的人。 
面容、掌纹、指纹、血型是遗传的产物。面容会衰老、毁损,经手术改变,而皮纹、血型则终生不变。正因为如此,古代人们用指纹、掌纹作为订立契约的凭证,现代则用来作为侦破手段。皮纹和指纹与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有关。比如先天性愚型的重要表症之一就是“通关手”,而在通常的说法中“通关手”则被认为是心黑手狠的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我国在1979年就成立了“皮纹科学研究协作组”对各民族的皮纹特征,先天愚型、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皮纹特点进行普查和分析。 
另一方面,通过对面色、掌色的观察可以了解个人的健康情况,例如肝病患者会出现肝掌乃至蜘蛛痣等。所以中医有望、闻、问、切,西医有视、触、叩、听诸般学问,观察(望或视)都是四诊之首。但这仅仅是从表象看苗头,要做出科学诊断还要靠各种理化检测手段。 
看病是一回事,算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现在就有人把两件事搅在一起,先利用望诊的方法说出一些病情,引起人们的信任,然后就开始算命骗钱,实际上人是社会的一员,学习、工作、事业……。都与人的主观努力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不是什么先天注定的,决不可以轻信从掌纹可以看出谁的前途吉凶。你的“事业线”再“发达”,如果不积极进取,事业也不会成功。你的“生命线”再长,而生活习惯不科学也难长命百岁。至于从手掌的侧纹能看出搞几个对象结几次婚,或是能有几个子女则更属无稽之谈。这些看手相的人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和特长,但又好逸恶劳,完全是靠一套骗人的说道作为谋生手段,而却骗了一些受过教育,有一定知识,生活安定的人跟着转。我们的朋友们不要信手相可以决定你的命运和前途,被迷信的阴影所笼罩,而丧失了学习和进取的信心。 
指纹能确定人的命运吗? 
人有十个手指,指纹大约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螺纹状的,俗名叫做“斗”,一类是开口状的,俗名叫做“箕”。而还在祖母的祖母时代就传说看着手指上有几个“斗”就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例如说:“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开当铺…。”这可信吗?当然不可信。过去有一位心理学家张跃翔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个很有趣的调查,结果发现各地的说法完全不一样。上面说的是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的说法,到了江苏就成了“一斗巧、二斗笨、三斗做乞丐。”而关于九斗、十斗的说法就更不一样了。在江苏是“九斗坐官船、十斗骑白马。”湖南是“九斗十斗作大官。”湖北则是“九斗十斗吃牢饭”,而浙江则是“九斗十斗讨饭都没路。”所以看来,这种用斗箕来定命运前途的说法,都是瞎编的,完全是老迷信。可是就在今天竟然又出了一些看相算命的小册子继续宣传着斗箕决定前途的说法,当然这是绝对没有根据的。 
应该指出,人一生下来,指纹就是固定的,一直到老也不会变。而且,每个人的 指纹的细节都不一样,世界上可以说完全一样的指纹是难以找到的。所以在中国古代,在商周时代已有指文印模的文书,唐宋以来,在立文书、订契约时,大都是要按上指印,因为这是最可靠的印章。直到1911年,大总统孙中山还批示:“指模人人不同,终身不改,无论如何巧诈,终不能作伪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进一步统一了各地的指纹分析法。 
公安人员在侦破案件时的重要线索之一就是指纹,发生案件之后就要取得罪犯作案时留下的指纹,既可以用来核察嫌疑人员,也可以作为犯罪的证据。 
应该指出,在外国对指纹的认识是在19世纪中叶,1892年阿根廷首次用指纹鉴定侦破了一起谋杀案,引起了轰动。世界各国对指纹开始重视,并把指纹鉴定作为判案的重要证据。 
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到了电脑时代,科学家就发明了指纹保险锁,指纹成了钥匙,只要把手指按在识别器上,电脑就能迅速识别指纹来确定该不该开门,如果你家中装上指纹门锁,只要把家中人的指纹都输入电脑,那就不用带钥匙,人人回家只要一摸就能开门,既保险,又不用提心丢失钥匙,这该有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