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圆觉经略说 >

第4章

圆觉经略说-第4章

小说: 圆觉经略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眼看世间,一切众生皆在病中。病从何来?病从业生。每个人的因果报应不同,身体健康情况都不同,有些人天生身体健康,到了七八十岁,还步履轻便,精神奕奕;有的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在病中即愁中;另有些业力重的人,没病还自认为有病,到处求神问卜找药吃。业从哪里来?业由心造。换句话说,要如何才能身心无病呢?很简单,发清净心,就可以远离诸病。
  讲到“发清净心,远离诸病”,中国禅宗有个故事。禅宗的教育法很特殊,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再加上慈明骂。宋代慈明禅师喜欢呵佛骂祖,骂人是他的教育法,他的骂是出了名的,他的佛法可也了不起。当时的驸马爷是他的同参道友,也参禅开悟了的,临死前,写封信给慈明,告诉他要走了。慈明乘船赶去,驸马等他一到,两人谈了几句就走了。慈明禅师在回程的船上,突然中风,嘴巴歪斜。
  他的徒弟急得不得了,说:“师父啊!您是悟了道的一代大师,现在嘴巴歪了,回去怎么见人?”
  这位师父平日爱骂人,呵佛骂祖惯了,现在果报来了,嘴巴都骂歪了,这怎么办?
  慈明禅师说:“别急!不用担心!”然后双手托住下巴,用力一扭,说:“你看!这不就好了!果然嘴就不歪了。大家想一想慈明何以有此本事?
  还有一位天王悟道禅师,整天打坐,县长来访,亦不加理会,把县长惹恼了,叫人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这下子把这些人吓住了,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天王悟道后来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难过得哎呦…哎呦…地叫。
  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一点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么大声,让人听见,多丢脸!师父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
  悟了道的师父生病还哎呦哎呦地叫,这像什么话?他的道悟到哪里去了?天王悟道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呦哎呦里,有个不痛的,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几个徒弟都说不知道。
  师父说:“我传给你们要不要?”
  “当然要,求之不得。”
  “好!喔呦!这个是不痛的!”然后,两腿一盘,走了。
  各位参参看!哎呦哎呦叫的是痛的,喔呦喔呦叫的是不痛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不堕入邪见
  文殊菩萨问了菩萨如何发清净心,远离诸病的问题后,还问了另一个副题,如何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我们现在还没有到末世,到了末世末法时代,连佛像、经典都没有,只剩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现在是像法时代,还有佛像、经典流传,还算好的时代。到了末法时代,那就很惨了,人类互相残杀,连草木都可杀人。文殊菩萨的慈悲心顾虑很周到,请求释迦牟尼佛,设法使未来末法时代有善根求大乘菩萨道的众生,不堕入邪见中。此所谓邪见,是指不正,歪了,偏了,凡是偏离了佛法的正知正见,都属邪见;也可以说,凡是学佛修道离开了此清净心,都是邪见。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是印度礼仪对师道佛法的尊重。文殊菩萨说完了这些话之后,五体投地,行大礼,如同中国传统礼节的顿首稽颡(SANG2:额头)在此顺便提一提中国的丧礼。像我现在年纪大了,看报纸所关心的不是红字的喜事,而是黑字的讣(FU4:报丧,也指报丧的通知)文,看看哪位朋友又走了。看这些讣文,经常笑话百出,死在医院里,也称寿终正寝。正寝是指家里的主卧室,我们以前都是把家里最好最大最主要的房子给父母住。子女无论官做得多大,地位多高,也不敢睡正寝。寿终正寝是说死在家里的主卧室里。
  人死以后,等尸体完全冷却,再移到大厅,经过小殓(LIAN4:装殓,把死人装入棺材里。)大殓,让大家看清楚是清清白白死的,不是被谋害死的,然后下葬。不像现在人死不到五分钟,立刻送到殡仪馆,往池子一丢,泡在冰水里。然后跑到别人家里,坐在大厅,嚎啕大哭,这些都不合中国古礼。报丧是不准进人家家门的,只能站在门外,对方出来,无论大人小孩,孝子都要跪下。所以讣文里顿首稽颡是向大家跪下磕头的意思。现代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中国文化了。
  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同样的话重复讲三次,表示慎重。如同国家的法律条文,在立法院里要三读才能通过。这是印度古礼,表示对老师对真理的尊重。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
   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
   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菩萨说:好的!好的!善男子(尊称也),你们能够为诸菩萨,询问如何成佛的基本法门,以及为末世一切求大乘道的众生,得到正确的认识,使得正法保持在世间,使众生不堕入邪见之中。你现在仔细地听,我为你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答应说法之后,心里很喜欢,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其他大众也静静地洗耳恭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
   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
   相,永断无明,方称佛道。】
  “善男子”,等于说诸位同学、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很客气很谦虚,慈爱而谦和,有如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形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起来好像很威严,跟他一接近,就觉得他和蔼慈祥。
  “无上法王”,成了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佛是至高无上的万法之王,超乎一切群众之上,超乎一切国土之上,他是人类精神的皈依。释迦牟尼佛亦称为空王,如同中国称孔子为素王,素王是纯净的意思。西藏密宗有位大宝法王,是密宗花教的拔斯巴,年十五岁即六通具足,当忽必烈征服西藏时,拜他为师,奉为大元帝国国师,并封为大宝法王。后来代代相传,袭称此号,但是也只敢称为大宝法王,不敢称无上法王,只有佛才有资格称无上法王。
  陀罗尼是梵语,总持,总纲的意思,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根本总法。密宗称一切咒语为陀罗尼,陀罗尼还含有能持能遮的意思,能持是使善法不退,能遮是使恶法不生。
  成了佛的无上法王,有个大总持的法门叫作“圆觉”,圆代表圆满,没有缺陷,没有渗漏,圆也包括了一切时间,包括了一切空间,无时不在,无所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佛,随时随地可以圆满觉性,随时随地可以悟道。
  此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清净在中国文化讲来,就是斋戒沐浴,洗头洗澡,把身体从头到脚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心里不敢胡思乱想,不敢随意动念,这叫持斋。吃斋乃指斋心,内心清清净净。持斋不是吃素,一般把吃素叫作持斋,这是不对的。不吃葱、蒜、韭、芥末、兴渠等五荤叫吃素,后来人搞错了,便将错就错。
  流出一切真如,什么是真如?真如乃道体也,真心之体,禅宗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见到此真如道体。净土宗的三经一论--“阿弥陀佛”、“无量寿经”、“ 大乘起信论”,其中马鸣菩萨著的“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便是真如门与妄想门。烦恼妄想是一切众生造业的根本,烦恼妄想清净了,证得真如,即便成佛。真如翻译得极妙极佳,真如,如真,好象真的。
  菩提是觉悟的意思,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不再重复。“金刚经”的重点,在强调如何证得阿耨(NOU4:古代锄草的器具)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如何悟道成佛。西藏密宗宗喀巴大师写了一本“菩提道次第广论”,叙述成佛的次第方法。
  释迦牟尼佛临走前,讲了一部“涅槃经”,涅槃就是如来自性的别名。涅槃也是寂灭的意思,寂灭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而是本来清净,本来寂静。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永远存在。所以,释迦牟尼佛临走前说“常”“乐”“我”“净”,把以往所说的“无常”“苦”“空”“无我”全都推翻了,不要以为他真的走了,没有,佛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学菩萨道,要修六波罗蜜,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今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修此六种波罗蜜,到达彼岸。彼岸指哪个岸?成佛之岸,脱离苦海之岸。
  圆觉含盖了此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波罗蜜,乃一切大法之总法,一切大法之总源。读“圆觉经”,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所有佛都是依此圆觉法门教授历代菩萨,此圆觉法门是佛法之根本大法。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凡是要想成佛,都必须根据此圆觉修法,才能成佛。
  本起因地--成佛的工具从哪里找?在我们自己这里找。在我们普通凡夫里有个东西,就是会思想,会起烦恼的东西,人的一切活动都依靠他,要把他找出来,他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这又如何找呢?很简单,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什么是我们的第一念?当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很稀奇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念了。各位能不能记得,早晨起来第一个念头想的是什么?想不起来,好,没关系,那么,你有没有把握知道,明天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会想什么?本起因地要在这个地方去找。
  你说我还是找不到,怎么办呢?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这就是传法了,把修行的方法也告诉你了。随时圆照观照,照什么呢?回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的思想念头怎么来怎么去,要清清楚楚。记住,要圆照,不是偏照。打坐的时候观照很清楚,下了座就乱了、迷糊了,那不叫圆照。要在忙中乱中,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念头。
  观照念头并不是要你不想,唉哟!我怎么又去想?好像“想”与你是冤家似的。有念头来,不用怕,要知道人的思想念头是留不住的,不信,你留留看!留得住吗?人的思想妄念留不住,但是,要送也送不走。你不去想它,它偏要想,很可恶!对不对?人的思想就那么怪,注意,这就是无明。例如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咦?外面下雨了!门晓得有没有关?糟糕!妄想又来了,不应该!不应该!我们一天到晚就在后悔妄想里转,如此妄想无明如何清净得了。
  那么,有些人打坐,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动,是否就圆照清净了呢?一点也不,忙得很,心里想的可多呢!我坐了那么久,气怎么还没有动?是不是上了当?我怎么还没有开悟?如来大法难道是这样吗?那不叫圆照,换一个字,叫怨照,各位想想看,是不是这样?
  当你察觉妄想来的时候,就是清净,因为妄想早已跑掉了,当下清净,本来清净,不用再去想把妄想空掉,妄想不空而自空。如此一念清净下去,圆照下去,慢慢修下去,便可以永断无明,便可以成佛。

什么是无明
  云何无明?
  什么是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