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1) >

第17章

博弈论的诡计(1)-第17章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推翻了桓温与刘琨相像的前提。
    头上掉一根头发,很正常;再掉一根,也不用担心;还掉一根.仍旧不
必忧虑  ··但长此以往,一根根头发掉下去.最后秃头出现了。哲学上叫这
种现象为“秃头论证”。
    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树基安营扎寨。为建设家园.蚂蚁们辛
勤工作,挪移一粒粒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
百年老树轰然溃倒,逐渐腐烂,乃至最终零落成泥。生物学中,这种循序渐
进的过程也有个名字,叫“蚂蚁效应”。
    第一根头发的脱落,第一粒泥沙的离开,都只是无足轻重的变化。当数
量达到某个程度.才会引起外界的注意,但还只是停留在量变的程度.难以
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量变达到临界点时,突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一一  博彝论的蘑
    在一组博弈中,一部分参与者做了一个选择,另一部分参与者做了另一
个选择,但若是把全体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整体的立场出发考察,
这些选择可能会造成所有人都意料不到的效果。原因在于其中一个选择可能
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而做出这个选择的个体并没有预先将这个影响考
虑在内!我们可以用多米诺骨牌来形容这个过程。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怀特海德曾经制作了一组骨牌,共13张,
第一张最小,长9 s3毫米,宽4 76毫米,厚1 19毫米,还不如小手指甲大。
以后每张体积扩大l 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 5倍
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l毫米,宽30 5毫米,厚7 6毫米.
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
    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第13张:第
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
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 024微
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
    不过怀特海德毕竟还没有制作出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米,两
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
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这种效应的物理原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
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
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
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    所以每张牌倒下
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
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芝加哥橡树周社区可以通过对颠覆进程的干预,避免出现实质上的“种
族隔离”。那么反过来,我们有没有办法对一种不好的均衡状态进行干预,使
其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生逆转呢?
    答案是肯定的。也许.下面这个故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不错的思路。
    有一个人发现一个村子卫生习惯非常差。每条街道都脏乱不堪。他想改
变村民们的习惯,但却很难说服他们。他想了很久,最后买了一条很漂亮的
l’。
酒吧博弈:混沌系统中的策略
裙子送给了村里的一位小女孩。
    小女孩穿上裙子后.女孩的父亲发现她脏兮兮的双手和蓬乱的头发与漂
亮的裙子极不协调.就给她好好地洗了个澡,并把她的头发梳理整齐。这样,
小女孩穿着裙子就十分干净漂亮了,但她父亲发现家里脏乱的环境很快就把
她的双手和裙子弄脏了,于是父亲就发动家人把家里好好地打扫了一遍.整
个家都变得洁净亮堂了。很快这位父亲叉发现从干净的家里出来,门口满是
垃圾的过道让人十分别扭.于是他又发动家人把门口过道好好地打扫了一遍,
并开始注意保持卫生,不再乱倒垃圾了。
    不久.女孩的邻居发现隔壁洁净的环境太令人舒服了,而自家脏乱的环
境却让人难受,于是他也发动家人,把屋里屋外都打扫了一遍,并开始注意
保持卫生了…后来,那位好心人再到村里的时候,他发现整个村子变了样:
村民们都穿着洁净的衣服.村里的街道打扫得千千净净7
    上述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领域。报纸上说.若一个人能
毫不懈怠地每天阅读500字的文章,他有朝一日就能成为博学之士;一个组
织的奋起,也许就是开始于一个员工敲开一扇普通的门,千万不要轻视了细
微的力量,而且更要坚持将一丝一毫的力量积累成最后的成功!
  上面几节中,
趋向良性的发展。
策略。
“少数者”的红衣服
我们讨论了对一个混沌系统进行策略干预,使其保持或者
在下面.我们会讨论在系统中的个体.如何找到合适的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由洛用出发,亲征高丽。高丽派
大将高延寿和高惠真率军15万前来迎战。唐太宗设计将他们诱至安市城东南
8里,双方展开决战。
    李世民选了一处高坡观战。当时战场上风云突变,阴云四起.雷电交加。
双方刚一接阵.唐军中就有一员小将.穿着一件耀眼的白袍,手中握戟,腰
中挎弓.大吼一声杀人敌阵。敌将惊慌失色,正要分兵迎战.但是阵形已被
那员小将冲乱,士卒四散奔逃。唐军随在那员小将的后面掩杀过去.高丽军
’9 I
蒜‰型
顿时溃不成军。
    战斗结束以后,李世民派人到军中询问:“刚刚冲在最前面的那个穿白衣
的将军是谁?”有人回答:“是薛仁贵。”
    李世民专门召见了薛仁贵,称赞他一身都是胆,并且赐马两匹,绢40匹,
加封他为右领军郎将,负责守卫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玄武门。从此以后,薛
仁贵几次率军南征北战.并且立下了“三箭定天山”的功劳.被封为右威卫
大将军,平阳郡公,兼任安东都护。
    薛仁贵穿上与众不同的白袍杀人敌阵.其初衷也许是为了让自己的士兵
易于辨识,但是在客观上却起到了引起注意并受到器重的效果。他所采取的
白袍策略,在博奔论中被称做“少数派策略”。
    我们来假设这样一种情景:一天晚上,你参加一个聚会,屋子里有许多
人,你们玩得很开心。就在这时候.屋里面突然失火,火势很大,一时无法
扑灭。这间房子有两个门,你必须从它们之间选择一个逃出屋外才能保住性
命。
    但问题是,此时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争相逃生,他们也必须抢着从这两
个门逃到屋外。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
出去而被烧死;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出生灭。
    如果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
    这是一个叫张翼成的中国人在1997年提出的博弈论模型,被称之为少数
者博弈或少数派博奔。事实上,这个模型不过是变化了形式的酒吧博弈模型:
每一个人的判断与选择.直接影响所有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因哈德·泽尔膝在中国访问时,曾经用一个生活
中的例子来向记者说明什么是博弈论,其中就提到了少数者博弈。他说.从A
地到B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路比较好的主干道M.而另一条侧干道s,
路相对不太好。因为开车的人多,主干道M经常非常拥挤,相比之下,人少
的s道反而更顺畅。如果应用了博弈论,开车人在考虑自己如何选择的同时,
还要考虑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阿维纳什…迪克西特巴里·奈尔伯夫在《策略思维》中.对上
述问题有过更为精细的研究。奈尔伯夫的研究是这样的:从伯克利到旧金山
l。。
酒吧罅弈:混沌系统中的莆略
有两条主要路线可以选择。一是自行开车穿越海湾大桥,二是搭乘BART列
车。白行开车的话,假如不塞车只需20分钟。但这样的好事很少遇到。大桥
只有4车道.很容易就发生堵塞。假定每小时内每增加2000辆汽车,就会耽
搁正在路上的每一个人10分钟时间。比如,只有2000辆汽车的时候到达目
的地需要30分钟;若有4000辆汽车.那么大家所需要的时间就延长至40分
钟。另一方面,BAR'I’列车停好几个站,而且乘客还要步行到车站等车,路上
时间加起来也要接近40分钟,但列车从不会因为堵塞而延迟。
    假如在运输高峰时间有10 000人要从伯克利前往旧金山.每个人都会选
择最能缩短自己旅行时间的路线。假定只有2000人愿意开车穿越海湾大桥。
由于汽车较少.交通比较顺畅.这条路线的通行时问也会缩短,只要30分钟。
于是,在选择乘BAR'f’列车的8000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改为开车可以
节省时间,并且愿意这么做。相反,假如8000人选择开车穿越海湾大桥,每
人要花60分钟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他们当中又有一部分人愿意改乘火车,
因为乘火车花的时间只有40分钟。
    在《策略思维》中,作者指出使所有人得到最优结果的方法:为“通行
时间”标出价格,在大桥上安装收费站,这样就使开车穿越海湾大桥者向
搭乘BART列车者购买通行时间,用“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选择最优通行
模式。
    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建议,事实上往往因为各种现实原因而无法实
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基于个体的需要,寻找一种最优策略。而实际
上,这个策略就隐藏在上面的几个模型当中。
    对,你已经猜到了:那就是要做少数者。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在一个社
会中只有这一部分少数者才能充分享有。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往往是那些与大众不同的少数者,能够顺风
顺水地改变命运。真正的少数者总是在条件还没有齐全的时候就已经向胜利
出发了,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创造自己所需要的条件,而不是像其他多数
人一样,等已经有人出发了,才开始想是不是时机成熟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的时候经
过一个工地,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正在那儿指挥盖一幢摩天大楼。卡耐基
_M譬=邕
走上前闻:“我长大后怎么才能成为像您这样的人呢’”“第一要勤奋  ””“这
我早就知道了。那第二呢7…‘买一件红衣服穿上!”卡耐基满腹狐疑:“这与
成功有关吗?”那人指着前丽的工人说:“有啊!你看他们都穿着清一色的蓝
色衣服,所以我一个都不认识。”说完.他又指着旁边一个工人说:“你看那
个穿红衣服的,就因为他穿得和别人不同,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也就认
识了他,发现了他的才能,过几天我会安排给他一个职位。”
    上面这个故事,是不是与薛仁贵身穿白袍杀人敌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所谓理有必至,事有固然,我们在探索一些成功者的策略时。往往都能从中
发现一些相通的规律,“少数者策略”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让开那架独木桥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孙叔敖课受楚庄王的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