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1) >

第19章

博弈论的诡计(1)-第19章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由于复杂关系的存在,而导致出
人意料的结局。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
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
    在认识到这种规律之后.如何采取恰当的策略就成为关键。下面我们
根据上面所说的同时开枪和相继开枪两种情况.分别论述应采取的最佳策
略。
、●一.  媳舞I电如诡诤
同时出招的策略
    博弈实际上就是互动的策略性行为,在每一个利益对抗中,人们都是在
寻求制胜之策。如同上一节中一个枪手的生死由另外两个枪手的射击方向所
决定一样。另外,博弈的精髓在于参与者的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这种
互动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
    第一种互动方式是同时发生。比如囚徒困境故事中的情节,参与者同时
出招,完全不知道其他人走哪一步。不过,每个人必须心中有数,知道这个
博弈游戏存在其他参与者,而这些人反过来也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每个
人必须设想一下若是自己处在其他人的位置,会做出什么反应,从而预计自
己这一步会带来什么结果。他选择的最佳策略也是这一全盘考虑的一个组成
部分。
    无论是对方采取何种策略,均应采取自己的最优策略。这正是博弈论研
究的主题。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来看一个新闻大战的案例。
    每个星期,美国的两大杂志《时代》和《新闻周刊》都会暗自较劲,要
做出最引人注目的封面故事。~个富有戏剧性或者饶有趣味的封面.可以吸
引站在报摊前的潜在买主的目光。因此.每个星期,《时代》的编辑们一定会
举行会议,绞尽脑汁选出下一个封面故事。
    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很清楚在此时《新闻周刊》的编辑们也在开会讨论
下一个封面故事。反过来,《新闻周刊》的编辑们也知道《时代》的编辑们正
在做同样的事情。而《时代》的编辑们也知道《新闻周刊》的编辑们知道这
一点
    这两家新闻杂志进人了一场策略博弈。由于《时代》与《新闻周刊》的
行动是同时进行的,双方不得不在毫不知晓对手决定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等
到彼此发现对方做了什么,再想做什么改变就太迟了。
    当然t这个星期的输家下个星期很可能竭力反扑.不过,等到那时说不
定已经出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的故事模式,进人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博奔。
    假定本周有两个大新闻:一是国会就预算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二是发布
I。。
枪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
了一种据说对艾滋病有特效的新药。
    编辑们选择封面故事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哪一条额闻更能吸引报摊前
的买主。在报摊前的买主当中。假设30%的人对预算问题感兴趣.70%的人对
艾滋病新药感兴趣。这些人只会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变成封面故事的时候掏
钱买杂志;假如两本杂志用了同一条新闻做封面故事,那么感兴趣的买主就
会平分两组.一纽买《时代》.另一组买《新闻周刊》。
    现在.《时代》的编辑可以进行如下推理:“假如《新闻周刊》采用艾滋
病新药馓封面故事,那么.假如我采用预算问题,我就会得到整个‘预算问
题市场’(即全体读者的30%);假如我采用艾滋病新药,我们两家就会平分‘艾
潜病新药市场’(即我得到全体读者的35%),因此,艾滋病新药为我带来的收
入就会超过预算问题。假如《新闻周刊》采用预算问题,那么.假如我采用同
样的故事.我会得到15%的读者,假如我采用艾滋病新药,就会得到70%的读
者;这一次,第二方案同样会为我带来更大的收入。因此,我有一个优势策
略,就是采用艾滋病新药做封面。无论我的对手选择采用上述两个新闻当中
的哪一个,这一选择都会比预算问题更胜一筹。”
    而这样的策略考虑.同样对《新闻周刊》有效。选择艾滋病新药是他们
共同的优势策略。
    在每个参与者都有优势策略的情况下,优势策略均衡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但遗憾的是,在大多数博弈中,优势策略均衡是不存在的。
    有时候,某参与者有一个优势策略,其他参与者则没有。只要略微修改
一下上述封面故事大战的例子,就可以了解这种情形。
    假设全体读者略偏向于选择《时代》。假如两个杂志选择同样的新闻做封
面故事,喜欢这个新闻的潜在买主当中有60%的人选择《时代》,40%的人选
择《新闻周刊》。
    对于《时代》,艾滋病新药仍然是优势策略,但对于《新闻周刊》就不再
是了。因为如果《新闻周刊》也做同样选择,那么只能得到28%的读者,小
于选择预算问题的30%。
    也就是说,《新闻周刊》的最佳选择不再与《时代》的策略无关。假如《时
代》选择艾滋病新药,《新闻周刊》选择预算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销量.对于
。9 I
ii匆。¨1博奔论的越舻
《新闻周刊》,预算问题的市场总比新药要大。
    《新闻周刊》的编辑们不知道《时代》将会选择什么.不过他们可以分
析出《时代》有一个优势策略,那一定就是它的选择。因此.他们可以很有
把握地假定《时代》已经选了艾滋病新药,并据此选择自己的最佳策略,即
预算闻题。
    由此可见.在那些不存在传统策略均衡的博弈中,仍然可以根据优势策
略的逻辑找出均衡。只要有一方拥有优势策略,那么它将采用其优势策略,
另一方则针对这个策略采用自己的最佳策略。
相继出招的策略
    除了同时出招之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参与者的行动相继发生,轮流出招。
每个参与者在轮到自己的时候.必须展望一下他的这一步行动将会给其他人
以后的行动造成什么影响,反过来又会对自己以后的行动造成什么影响。也
就是说,相继出招的博弈中,每一个参与者必须预计其他参与者接下来会有
什么反应,据此盘算自己的最佳招数。这种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的方法非常
重要,是确定策略时的一个基本准则。
    我们同样可以用发生在两大媒体之间的一场战争作为案例来说明,不过
这一次是价格成为双方交火的炮弹。
    1994年夏天.《纽约邮报》试验性地在Staten岛把报纸零售价降到了25
美分,不久,其主要对手《每日新闻》做出反应:把价格从40美分提高到50
美分。这件事看起来颇有些耐人寻味,但它却不过是一连串博奔行动的结果
而已。
    原来,两份报最早的价格都是40美分,但《纽约邮报》认为报纸的零售
价应该涨到50美分才更合适,于是率先采取了行动。而《每日新闻》则借机
把价格停留在40美分上,结果《纽约邮报》失去了一些订户以及由此带来的
广告收人。当时《纽约邮报》认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但《每日新闻》
的价格却一直按兵不动,《纽约邮报》颇为恼火.认为需要告诉《每日新闻》:
如果有必要,他有能力发动一场报复性的价格战。
l 9。
枪手博弈:先发优势与后发制人
    当然,最可信的证明就是真的发动一场价格战,但那也会对自己造成损
失,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纽约邮报》的目标是既要让《每日新闻》
感到威胁的可信性,又不投入真正战斗的费用,于是它设计了一种让《每日新
闻》提价的战术,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力量显示,就是在Staten岛上把价格
降到了25美分。销量立竿见影地上升了,而《每日新闻》也认识到了其用意。
    鉴于去年《时代》和《每日电讯》之间发生在伦敦的价格战的可怕后果
(1993年9月《时代》从45美分降到了30美分,迫使《每日电讯》也降价.
结果《每日电讯》的利润大幅下降),以及这次Staten岛的行动.《每日新闻》
放弃了投机心理,采取了明智的妥协策略,也将报价提高了10美分,它既不
敢也不愿激怒《纽约邮报》,再者涨价对它来讲也并不吃亏。
    从博奔双方的支付情况来看,这也正是双方的优势策略下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这些例子归纳为一个指导同时行动的博弈的法则,即:假如
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不要考虑你的对手会怎么做。假如你没有一个
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就假定他会采用这个优势策珞,相应选择你
自己最好的做法。
    东晋时,桓玄执掌朝权后,任命卢循为永嘉太守。卢循表面受令,而在
暗中扩展势力。刘裕平桓玄之乱后控扼东晋朝政,任命卢循为广州刺史,卢
循的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
    义熙六年(410年)春.卢循和徐道覆趁刘裕北伐南燕,后方空虚之机.
实施北征。他们率军在始兴会合,然后分东西二路北上.进入湘州(治今长
沙)与江州(治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诸郡.一路势如破竹,声威大震。
徐道覆力主东进,卢循犹豫数日才勉强同意,遂自桑落洲(今江西九江东北)
进抵淮口(今江苏南京西北秦淮河口).逼近兵力不过数千的建康。
    刘裕闻讯自北伐前线急返京师,部署防卫。来到长江边,刘裕对各位将
领说:“贼兵如果从新亭直接挺进.那么他们的锋芒就不可阻挡,应该暂且回
避一下,是胜是负也就不可推测了。如果他们回到西岸去停泊.这就可以一
战擒之了:”
    徐道覆建议从新亭进军白石,然后烧掉战船登陆。分几路进攻刘裕。卢
循打算采取尽可能保险的策略,对徐道覆说:“根据敌军的慌乱程度来看.他
们自会在几天内崩溃散乱。现在,决定胜负也就是一个早上的事,一味凭侥
幸在战场上投机取利,既不是一定能战胜敌人的办法.又会损兵折将.不如
接兵不动。”
    刘裕登上石头城,遥望卢循的部队。最初看见他们向新亭方向移动.刘
裕脸色稍变,恐怕卢循发动突然袭击。后来他看见敌军船只回到蔡州停泊下
来.马上调动各路军队转移集中,砍伐树木在石头城和秦淮河口等地全部立
起栅栏。同时命人尽快整修越城.兴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座堡垒,振兵在
那里把守。结果,卢循兵临建康近两月,兵疲粮乏,被迫于七月初退还寻阳.
最后兵败投水自杀。
    卢循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应该受到对方状态的影响,而应一鼓作气,
渡过长江。这是他的最优策略。作为进攻的一方.无论对方是已经调集了人
马还是没有调来人马,他的策略都可以保证自己的锐气不被挫伤.并且制造
最大的压力。
陆逊为什么回兵
    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在相继出招的动态博弈中,每一位参与者的策略都
必须基于对另一方策略的预测。可是在现实世界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并非
两个,这时候.除了预测对手的行动之外,还必须对第三方的策略有清醒的
估计。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战败了
蜀军,然后率数万大军追击。吴军一直追到鱼腹浦,忽见前面的一个乱石堆
挡住去路.一阵杀气冲天而起.可是却不见一兵一卒。陆逊询问当地的人,
一位老者告诉他们:“这里叫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