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让你赢得更多可能做最好的心态教练 >

第9章

让你赢得更多可能做最好的心态教练-第9章

小说: 让你赢得更多可能做最好的心态教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主观角度出发,聆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表面聆听——听的很表面,听不到实质,或表面上是在听对方说话,但实际上却分心想别的事情。
 
  专注聆听——将焦点专注在对方说话的内容和推敲讲话背后隐藏的意思上面。
 
  立体式聆听——是留心对方说话时的声音、情绪、假设、出发点、身体语言、环境和其他细微的变化,以全面了解沟通的意思。立体式聆听是为了把信息尽可能地还原。数据显示,人在交流时,讲话的内容只占7%的信息含量;而讲话的声音占有38%的信息含量;占最大比例的是肢体语言——55%。
 
  而从客观角度出发,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这样三个规律:
 
  其一是——信息递减定律。
 
  有一个牧羊娃,天天快乐地放羊为生,羊成了他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好朋友。一天晚上,他在睡梦中听到外面有声音,一轱辘爬起来,赶紧来到羊圈。他发现一只豹子钻进来已经把羊全部咬死了。于是,牧羊娃操起一把镰刀走进羊圈,咬着牙对豹子说了一句:“好——啊——你——!”搏斗中,牧羊娃把豹子打死了。
 
  如果我们身临其境,会体验到牧羊娃说这句时,那种咬牙切齿、愤怒忘我的全部能量和全部含义。
 
  如果我们看了录相,也会有相当的体验,但程度毕竟差了些。
 
  如果我们听了录音,程度又差了一些,你可能心里稍微有些感觉。
 
  但最后我们看到文字时,可能都会把它当成一种问候的话了。
 
  把听到的信息还原成事实真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练必须训练自己敏感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能在听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感知全面介入到当事人所描述的那个时空当中。
 
  其二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一定被加工。
 
  据说,1910年美军部队中在传递一个命令。
 
  团长对营长说:“明晚大约8点左右,哈雷彗星将可能在这一地区看到。这种彗星每隔七十六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穿好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里集合,我将为他们放映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营长对连长说:“根据团长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的话,就让士兵穿着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个罕见的现象将在那里出现。这种事情每隔七十六年才能看见一次。”
 

第22节:第二章 心态教练五项基本功(3)
   

  连长对排长说:“根据团长的命令,明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穿着野战服在礼堂中出现。如果操场上下雨的话,营长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七十六年才出现一次。”
 
  排长对班长说:“明晚8点,团长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中出现,这是每隔七十六年才会有的事。如果下雨的话,团长将命令哈雷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班长对士兵说:“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七十六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信息经过当事人表述,往往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加工——演绎。所以,心态教练必须要了解到人一定会有演绎的,每个人都不例外,同时我们又不会被演绎干扰我们的聆听能力,放下干扰去寻找真相。
 
  其三是——相同的文字,往往承载着不同的信息传递。
 
  我们同样用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道理。有两个儿子,爸爸冷酷无情,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在酒吧里因看不顺眼一位服务生而犯下杀人罪,目前被判终身监禁。妈妈是个赌徒,根本不关心家庭。
 
  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跟他老爸一样有严重的毒瘾,靠偷窃和勒索为生,目前也因犯了杀人罪而坐牢。另外一个儿子却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有美满的婚姻,有三个可爱的孩子,既不喝酒更不吸毒。
 
  为什么同出于一个父亲,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长大,两个人却又不同的命运?记者分头采访了兄弟俩。没想到,得到的竟是同样的答案:
 
  “谁让我有这样的父亲,谁让我有这样的家庭?”
 
  同样的话背后表达的意思有时是完全相反的。我们容易被文字和讲话的内容给蒙蔽了。做为心态教练要时刻保持觉醒,放下判断,及时求证。
 
  最后,还有两个规律都有助于聆听,一个是开心,一个是倾听。
 
  开心——顾名思意就是把心中的门打开!人的心门打开了,做一个开放的人,很容易开心快乐起来!同样,人在开心的时候,也容易把心门打开!释放自己!讲出心里话来。
 
  另外,聆听前有一个微妙的过程叫——倾听。倾听与其说是听,不如说是通过听表现出来的一种接受、理解和共鸣。很容易让人感受到被信任和被重视!如果有人很愿意听你讲话,你会如何呢?更愿意讲了!等于说,你的倾听在鼓励对方更积极地讲、开放地讲、尽情地讲。之后,再去聆听的话,会有更多的机会。
 
  因此,聆听之前让双方有一个开心的氛围和运用倾听都可以建立一种开放和信任的关系。
 
  立体式聆听的态度
 
  聆听时,通常声音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是外面的世界,一个是内心的声音。要有效聆听到外面的声音,先要关闭自己心里面的声音!
 
  一个农夫在谷仓里劳动,不知何时把心爱的怀表弄丢了。农夫心急如焚,因为这是他的妻子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一定不能丢,找了半天没找到,不知如何是好。正好看到一群孩子在外面玩,他就说“帮我个忙找怀表,谁先找到了我给他一块钱!”孩子一窝蜂地冲进谷仓,结果找了大半天他们出来了,他们翻遍谷仓谁也没找到怀表。天色已晚了,他们一个个都回家去了,但是有一个孩子留了下来。
 
  他说“我不要钱,但是我能找到你的怀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好吧!那就麻烦你快一点!”农夫说。
 
  这个孩子再次走进谷仓,找了一个位置,静静地坐了下来。一切都安静了,悄然无声,但是有个小小的声音从谷仓的角落里传来,滴答、滴答、滴答……
 
  这个孩子轻轻的像猫一样,寻声走到右后方的角落,在一堆稻草下面找到了那块怀表。
 
  农夫为什么没找到怀表?因为他只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不能丢,一定不能丢,它太重要了……”
 
  一群孩子为什么也没找到?他们心里说“一块钱!一块钱!……”
 
  最后那个孩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他让自己里面的声音全部关闭了,让自己安静下来,而且他是无所求的,没有任何干扰的,所以,他能听到这细小的天籁之音。
 

第23节:第二章 心态教练五项基本功(4)
   

  要提升聆听能力,需要减低内心的干扰,把焦点放在讲话的人身上,才能听到的更多。往往我们跟别人谈话的时候,心里还有一堆的东西没放下,“孩子放学了谁去接啊?……晚上出席聚会穿哪件衣服啊?……我承诺同事的事情还没做到……很多很多。对方讲什么你只是听得似是而非,根本无法全情投入进去,所以,我们跟人的沟通经常流于表面和形式,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效。教练要洞察客户的心态,需要拥有正确的聆听态度,才可以听到言语背后隐藏的信息,才能真正聆听到客户的心声。
 
  每个人固执己见的时候,往往只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听不到更多别的声音。就像这个谷仓里的农夫和孩子们,如果你想听到那块怀表的声音,就学最后那个孩子让自己静下来。学做心态教练,也要放下自己的杂念,保持平和的心态。
 
  很多时候,我们听不到不是因为我们的耳朵不好用,而是我们平常听的习惯构成了我们的干扰:
 
  一边听一边批判、否定;
 
  一边听一边演绎,实际上是听自己的;
 
  选择性地听自己喜欢听的;
 
  只是表面装作在听。
 
  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我们的焦点都在自己身上,没有放到对方身上,听不到关键所在。当我们真正把焦点放在外面,我们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聆听态度:
 
  忘我(放下自身的想法、情绪、身体状况等任何干扰);
 
  专心(专注于客户身上,非常认真);
 
  求知(对传递的信息一种好奇心,强烈的想了解);
 
  开放(坦诚、直接)。
 
  黄龙南禅师的禅学造诣极深,他形容猫聆听时是这样说的:“灵猫捕鼠,目睛不瞬,四足据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好猫捉老鼠的时候,眼睛瞪着老鼠洞,四脚踏在地板上,动都不动,目不转睛,身体笔直,尾巴上翘,老鼠一出来一把就将它抓住。那个时候,一点声响它都敏感极了,所以身手敏捷。教练的聆听要学猫,对方心智模式的盲点就像老鼠。盲点一露头,即刻就能被发现,这就是聆听的警觉性。
 
  聆听的方向
 
  首先,聆听的方向是关于人说话的出发点。出发点是什么?有时候讲话的内容有可能一样,但由于出发点不同,性质也就不一样。所以,聆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听对方说话的出发点在哪里?每个人说的每句话都是有原因的,不会无目的的,就算没有目的的乱说也是有目的的。
 
  什么是出发点?就是说这番话的目的。比如:想被认可、需要被爱、需要被理解、证明我说的对、给自己找个借口……等等,不胜枚举。听到了出发点就掌握了对方的第一手资料,下面的过程就会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可以说明出发点的重要性。甲乙二人是好朋友,合伙做生意因钱财而产生矛盾,最后不欢而散。突然有一天,乙将甲告上法庭,说甲污蔑他是贼,偷了甲的钱;而且还四处散播,不光偷了甲的钱,还偷了别人的钱;不光偷钱还偷东西……甲被传唤到法庭后,他否认所有的指控,他反复为自己辩护,说自己只说过这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法官又传证人出庭,六个证人都证明甲只说了一句话——“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
 
  此时法官发现,每个证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同,从意思上能说明甲真的污蔑了乙,但在文字上却抓不到任何证据,因此法官当庭释放了甲。下面,我们把甲分别对六个证人说“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的出发点剖析如下:
 
  1?“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证明自己清白的同时,有人说他偷了我的钱)。
 
  2?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证明自己守口如瓶,同时暗示别人乙偷了我的钱)。
 
  3?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我的钱被人偷了,让大家怀疑乙)。
 
  4?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对我的钱做了手脚)。
 
  5?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偷了其他人的钱)。
 

第24节:第二章 心态教练五项基本功(5)
   

  6?我没说乙偷了我的“钱”!(出发点——他偷了我的东西)。
 
  甲在不同场合,跟不同的人说这句话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