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

第25章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第25章

小说: 清代名人轶事辑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密疏劾之,王因此获罪。其为上书房总师傅,尝集古今储贰之事,曰春华日览,教授诸皇子。词虽?2陋,为成亲王所讥,然不失师保之体。故卒后,上亲谥文敬,盖取责难于君之义也。     《啸亭杂录》卷4     程文恭公奏止巡幸湖州     乾隆间,上方将南巡,时浙藩徐澍调补山东,陛觐,口奏湖州山水清远,请翠华临幸。得旨回浙办理。徐抵任,先开城南碧浪湖,大兴工役。一日,召问武进相国程文恭公景伊,对以湖州春季蚕忙,恐妨民事,立奉停止之诏,徐仍调山左。虽由仁言利溥,益见圣德如天,吴兴士民,至今称颂。     《郎潜纪闻初笔》卷10 
          第一册(3)高宗乾隆弘历(1711—1799)(10)    杨瑞莲之恩遇     某岁,高宗南巡至常州,遣中使问迎驾诸臣中有杨瑞莲其人否?答以“无”。则又饬督抚传问,须访杨瑞莲其人尚存否,存则可劝之来。大吏退而访求,果有杨瑞莲者,已笃老需人扶持。前湖南湘潭县令也,乃遣弟子扶掖至行在。高宗殷勤询问:“竟一老至此耶?能饮食乎?何所疾苦?”一一存问,如布衣交相见道故焉。立命赐人参二支、鹿脯等珍物数品,并亲谕扶掖之孙须读书求上进。左右均诧异,以为瑞莲一退任县令而蒙优礼如此,且情若故人,万无天子下交县令理。后问瑞莲,乃知固有一段故事在也。     初,瑞莲一诸生,能作篆、隶书,授徒糊口,郁郁不得志,常思出游江湖,鬻篆、隶以自给;又思走京师,考供事,得一小出身。瑞莲有族妹曾嫁梁诗正家,因函求荐剡,诗正招往授徒,乃典质束装之京师,馆诗正家。修羊甚瘦,而教授复不适宜,诗正欲辞去而怜其贫,见其篆、隶尚工整,乃曰:“现西清古鉴馆招缮写官,得此大足糊口。以子书法,往应为试,殆可期不落孙山外也。”遂往试,又得诗正为之道地,果获录用。瑞莲得此职甚喜,以为洽己素愿也,盖供职六年,议叙可得知县,不独糊口而已。既至,颇勤谨。如是约三载,会八月十三日,馆中人多入秋闱,瑞莲独以无资预备,向隅默守,闲居无事,仍缮写不已。午后,忽有一伟岸中年人,科头白袷,徐步而来。瑞莲不知为谁,但随例酬应,揖之就坐,欲问姓名,则其人已滔滔问馆中事。瑞莲恐掌馆使来稽查者,不敢问,且又口吃,但有问即答而已。其人乃问何馆中绝无一人?对以应乡闱试。又问君胡不往?对以恐内廷时有传写字件,故独留此。遂又问姓名、籍贯,瑞莲一一以告,词气甚恭谨。其人又索观所为书,颇称赏,益信非同侪口吻,其为稽查人无疑也,遂愈屏息致敬。良久,忽有数内侍闻声寻至,瑞莲始知为御驾,悚然而起,蒲伏叩头。高宗笑颔之,遂去。明日,语梁诗正曰:“汝戚有杨某者在西清古鉴馆乎?”梁曰:“然。”上曰:“其人甚诚实勤谨,篆、隶书亦俱佳,乃不得与试,甚为可惜。朕特赏给举人,卿可传知之。”于是瑞莲遂为钦赏举人矣。梁诗正代为谢恩,馆中人皆以为荣,即日修书异常劳绩,向之六年议叙者,今乃缩短三年已得选用知县矣,皆皇上青眼一顾之力也。未几,选湖南湘潭县。既之官,不谙吏治,徒自珍其书法,凌轹同辈;且瑞莲时无他长,性又贪黩,以家贫,颇事搜括。上官不以为然,欲登白简者屡矣,徒以中朝有梁戚在,漫为敷衍。无何,以漕粮加价,敛钱生息,绅民哗然。时湘抚为满人某公,奥援满朝右,欲藉此得察察名,乃毅然举劾瑞莲。奏上,瑞莲始知之,大惧,奔走求免,然已无及矣,乃急减漕价,去留款,署内皆束装,以待革职。一日,忽上官有牍至,令速晋省。瑞莲悚惕听命,以为必遭诘斥也。比至,巡抚公开门降阶相迎,待以上宾礼,不复以属僚相待。瑞莲瑟缩不安,抚公乃言曰:“予不知公乃为今上所赏,诸多冒渎,幸勿介意。公前程远大,位当在本院上,圣恩眷注,非他人所敢望也。”瑞莲唯唯不知所对。旋又出楮请书篆、隶联幅等各若干。既罢,出朱提数封为寿,瑞莲不肯受,再四请,则遣人备车马送之,至湘潭致朱提而去。瑞莲探其故,则御批白简为“杨瑞莲诚实人,朕所深知,所参不准”云云,原简掷还,实为罕有之事,故抚公前倨后恭若此也。越数日,梁诗正寄函,有“君实非吏才,人当知足,不如急流勇退以保令名”等语。于是瑞莲知语有深意,不敢不从,又怪世路,祸福难知,今已积有万金,强如前此青毡冷坐多矣,遂决然移疾去。抚公挽留再三,且令同寮饯之,各赠赆又几万金,自是优游林下,大足温饱,年亦将六十矣。及南巡召见后,不久即下世,子孙克绍书香云。     按《满清外史》云:先是,有常州杨瑞莲者工篆隶书,居乡郁郁不得志,乃往京师依其戚梁诗正。会开西清古鉴馆,诗正送瑞莲入馆中,充缮写官。至是,为八月十三日,馆中人多入闱乡试,瑞清独在馆。午后,一伟人科头白袷,徐步而至。瑞莲不知谁何,漫揖之就坐,其人问馆中人皆何往,以应乡闱对。问君胡独不往,曰:恐内廷时有传写事件。故留此耳。遂问姓名籍贯,瑞莲一一详告。索观所为书,颇称赏。忽数内侍闻声寻至,始知为弘历。亟蒲伏叩头。弘历笑颔之而去。明日,语诗正曰:“汝戚杨某甚诚实,篆隶亦佳。不得与试,殊可惜,可赏给举人。”诗正顿首谢。嗣瑞莲以修书劳绩,议叙选湘潭令,颇自矜其书。尝忤大吏意,被劾。弘历曰:“杨瑞莲诚实人,予所深知,所参不准。”以原奏掷还。以此见弘历之微行为不虚矣。     《南巡秘纪》     管侍御秋纪事诗注     管侍御《韫山堂诗集》有《扈跸秋纪事》三十四首,其自注详悉,有足备掌故稽职守者,备录于此。狮子园为高宗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临驻。凡车驾出丽正门,随从百官皆立班。军机帐房,例在幔城之左。     凡驾由左门入,在直章京皆立班。宫眷舆辇,后扈亦有豹尾;亲王以下皆引避,故称关防。机庭印钥,例由大臣中行走最前者佩带,取用以金牌为合符,始付钥。凡较射,中四矢者赐带孔雀花翎。凡诏草,经朱笔更改,例应另纸恭录;惟廷寄谕旨,多命即以朱发。凡一旨而传谕数人者,进呈既下,照书各寄,谓之分寄。凡御笔增改,遵录他本,谓之过朱。机庭总簿,谓之随手簿;检查旧事,必按各年随手簿索之。凡直省方面开缺,先由枢臣书缺而空其名,以待御笔填注。凡引见记名各员,吏、兵两部以绿头牌交军机,照录入存记匣,随时进御。凡直省奏请迁除,当上意者,虽交部议,仍命存记。部本上时议驳,亦拟旨准行。凡行在召见军机大臣,恒在晚膳后。凡撰拟诏旨六七道以上者,辄命随成随进。前引大臣将近宫门,例释弓箭。凡颁赐军机章京,例视三品京堂。每车驾在道,当直者例满、汉各一人,带要件先候于尖营,以备承旨。上直有一人最早者,谓之早门,散直有一人最晚者,以宫门下钥为度。周庐夜直兵弁,统谓之珠车。凡围场,上未发矢,莫敢纵镝,惟突甲之兽,从官先射。哨鹿者,戴鹿冠作鹿鸣。进哨之后,不许属车先行,恐桥道有不虞也。国语,以随豹尾为跟穆音,尖营为乌墩。围场以西去,以东还。行衣不挂朝珠,还则仍系。扈跸初归,例得休沐七日。凡内直各官,皆进乾清门,惟军机直郎,许兼由内右门出入。     《郎潜纪闻初笔》卷10     戒烟     北京达官嗜淡巴菰者十而八九,乾隆嗜此尤酷,至于寝馈不离。后无故患咳,太医曰:“是病在肺,遘厉者淡巴菰也。”诏内侍不复进。未几,病良已,遂痛恶之。戒臣僚勿食,著为训。文达纪昀深嗜之。时为翰林,独不奉诏,端居无俚,以大满斗贮烟丝,张口恣啖,不复顾恤。报上至,天威咫尺,急切不能掩,皇遽无所为计,匿烟斗靴页中,诸臣奏对,阅时且久。俄有烟缕缕然自纪袍际出,异,诘之。不敢答,惟攒眉颦蹙而已。帝疑有变,命内侍搜之,袍穷而烟斗见。去靴,周视无他物,盖斗中余烬为灾也。帝笑曰:“嗜好之于人,其害足以焚身、剥肤,可惧哉!”命作文状罪以自赎。纪援笔立就,有“裤焚,帝退朝曰:‘伤胫乎?不问斗。’”之句。帝大笑,赐斗一枚,准其在馆吸食,诸臣皆呼万岁。纪自述头衔,有钦赐翰林院吃烟云云。当时传为佳话。     《南亭笔记》卷5 
          第一册(3)高宗乾隆弘历(1711—1799)(11)    高宗筹宗室婚嫁     乾隆时,高宗笃念宗室贫乏失产,无以自活,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分别等第,极贫者,赏银三百两,次者半之,令回赎田产,以资生理。又念婚嫁无所赡仰,特命王公行辈最尊者,司宗室红白事件,遇有婚嫁者,赐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     《清稗类钞?婚姻类》     恶满人取汉名     高宗不喜人渐染汉俗,满洲旧旗,有命名如汉人,以钮钴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     《清稗类钞?姓名类》     御书福字     除夕前一两日,御书福字,赏王公大臣,南书房诸臣,多得与。上御乾清宫西暖阁,展长几,列笔砚,诸臣以次进。上南向,拂笺执笔一人进跪几旁,俟上书毕起,随侍臣捧笺出,一人复进跪,笔工擘稷,作大笔,今无能者。上所用笔,犹是康熙间孙枝发家所造也。     《西清笔记》卷1     岁首茶宴联句     岁首,重华宫茶宴联句,先时上命题,御制句先成,诸臣排次连续成章进呈。至期茶宴。上即席复得诗,臣工即于席次恭和,呈览,颁赏如意画轴、端砚、荷包等件。是日所赏名人画轴必有御制诗句题帧间。     《西清笔记》卷1     鉴赏书画     上命审定名人书画及考订故事,奏片不署名,笔误粘纸于上。改之,其书画命为题识者,南书房诸臣联名署于后,印章用写字之人姓名,凡序跋皆如之。年时金书,华严经诸臣联名序,其文则彭大司空所撰,大司空笔翰为上所赏自此序始。     上命审定书画分一二等呈览。一等鰃藏,二等以备陈设,铜器亦如之。铜器有下者不入选。     上书神庙扁及赏赉臣工,向系于文襄公拟上,一扁一联,必拟二以俟睿裁。今则董大司农承之。     《西清笔记》卷2     褒奖颜中丞为好官     连平颜亭中丞希深,乾隆时官平度知州。因公事在省,适遇大水,民皆登城避水,太夫人命速发仓谷尽数赈饥,为上官所劾。上谕:“有此贤母好官,为国为民,权宜通变,该抚不加保奏,翻加参劾何以示激劝?”乃即擢知府,母予三品封衔。后官至巡抚。子检,由拔贡官至直隶总督,迁漕督。孙伯焘,由翰林官至浙闽总督。历考前史擅发仓廪赈民者,间或蒙朝廷嘉奖,从未有褒宠优隆若是者。幸得遭遇圣朝,膺兹异数,而天之所以报施者亦至矣。     《冷庐杂识》卷1     诗作繁富     高宗御制诗共五集,合计得四万一千八百首,而潜邸所著乐善堂全集,尚不在此数。伊古以来,帝王制作未有若此之美富者。     《养吉斋余录》卷3     高宗喜张照书     高宗喜张照书,会所书宫廷春联,岁久将易新者,所司请毁其旧,高宗不可。命次其大小行楷为七等,得字四百有奇,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