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元音老人文集 >

第160章

元音老人文集-第160章

小说: 元音老人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觉得这些挺真实的,怎么没有觉出这是妄想境啊?’这就微细了。你的心粗,觉不到微细的境界,要作微细的功夫才行。微细的功夫怎么作呀?‘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在既不压死妄想,又不放纵妄想的境界当中,不加了知。为什么不加了知呢?因为一切有相的东西都是妄想境,也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妄想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想境。若无真心,哪来妄想境呢?就像无水便无波、无镜便无影一样。因此,就不要对这个妄想境分别取舍了,这就是‘不加了知’。

    第四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我们的心总是处在有与无、真与假等等相对之中,其实,这都是分别心在作怪。什么有无真假等等,统统是戏论。说有是‘增益谤’,它就是这样,你再说个‘有’,分明是‘头上安头’,无端地‘增益’它,那就等于是诽谤它。说无是‘减损谤’,它本来就了不可得,何用减损?你再说个‘无’,岂不是‘减损谤’吗?说即有即无是‘相违谤’——自相矛盾。说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四句全是谤法!真假等相对法,亦复如是——也都是这样。只有证得真如自性,才能离开种种相对。稍一走作,便落有无、真假等相对之中,这就极其微细了。‘不辨真实’,不要去分别这个是真,那个是假了。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即真即假,即假即真,非真非假,非假非真,亦真亦假,亦假亦真。比如我们修净土,如果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假,那就错误了。若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我们这里也真;若娑婆世界是假,西方极乐世界也假。怎么这样讲呢?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一真法界所流出,都是真如自性的派生物,都是大圆觉海里的浪花。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此法界,就是大圆觉海。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因为它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大菩萨的净心所感得;我们娑婆世界是秽土,因为它是我等众生著境造业所显现。著境造业也是真心的妙用啊!就真心来讲,全是真的;就影子来讲,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真心的影子啊!识得真心妙体之后,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绝对有把握了。‘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所谓‘生净土’其实是生我心中之净土,当然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来来去去。所以大祖师有言:‘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

    ‘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应该知道,我们所起的一切作用,所起的一切念头,所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本元清净性’中的‘道行’。本元清净性就是真如自性。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这正是真如自性的妙用啊!应该知道,所起的一切,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

    ‘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功夫至此,就是功夫到这种地步。什么地步啊?即清醒地了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若功夫至此,就毫无粘滞了。执著于妄心妄境不舍,谓之‘粘’;于无上道停止不前,谓之‘滞’。无粘,就不再住相,不再分别取舍,心里面自然空空荡荡。无粘必然无滞,必然在修行的大道上快速前进。那么,所起的念头便都是‘妙用恒沙之道行’。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土很细,可以想像恒河中沙粒的数目多到何种程度。佛经里常用‘恒河沙’比喻数量之多。妙用恒沙,意即无穷多的妙用。刚才讲过,道行就是修道的行为。俗云:某某大法师道行很深。是说他修行功底深厚。所以,道行也指修行的功底。到了这一地步,一丝一毫的粘滞都没有了,妄念就成了道行,能起无量无边的妙用。

    ‘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没有妄念不是很好么?刚才为什么说‘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呢?因为无念就是有念、有念就是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我们在前面讲《圆觉经》里四句话的时候,对于有无、真假等已经分析得够多了,在这里不再对‘无念即有念……不念而念’作过多重覆的解释。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举一反三,正确理解。简言之:无念即有念,有什么念?有正念,正念就是‘了了分明’。有念即无念,是无邪念,邪念就是‘粘滞’之念。念而不念,就是‘急水上打球子’——‘念念不停留’。不念而念,就是‘妄念灭处清净随得’。对照《圆觉经》的四句话:无念即有念——居一切时不起妄念(有一个‘不起妄念’之念),有念即无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念而不念——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念而念——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辨别取舍,即清净正念)。

    唐朝的庞居士作了个偈子:‘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合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宋朝的杨杰居士,不让先贤,和了一首‘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海印信禅师见此两偈,也和了一首:‘我无男婚,也无女嫁,困来便打眠,管甚无生话。’见他三位古人如此,我也和了一首:‘有男就婚,有女就嫁,子子复孙孙,是说无生话。’诸位,从这四首偈子,你能看出一丝一毫的‘粘滞’吗?你如果问:‘四偈读来,主张不同,到底该婚不该婚、该嫁不该嫁呀?’那是你自己粘滞于文词。‘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我等也只好‘将口挂壁’。

 恒河大手印 (第十三讲)

    恒河大手印(第十三讲)

    元音老人著

    第十三讲

    ‘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非如一般人所想像者,一念不生名无念也。’

    所谓无念,并不是一个念头也不起,而是尽管念起却无所住著、不滞停留。一般人所想像的‘一念不生’的无念,那是压念不起。他们以为一个念头也没有,就是好功夫。其实死在那里,非但不能成道,成个土木金石倒有份在!不见当年六祖大师救卧轮禅师的公案吗?卧轮初以为压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偈子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见他走入死胡同,故救他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起心就是不起心,动念就是不动念,六祖无住啊!‘对境心数起’就是起妙用,假如不起心动念,就是死在那里了,还能起什么妙用啊?还能给人说法吗?不能了。菩提即为本性,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在凡夫不减,即使在地狱也不少;在贤圣不增,即使成佛时也不多。古时候有人问一位大禅师:开悟之后怎样?大师答:也不增一分。又问:未开悟前呢?答:也不减一分。所以卧轮说:‘菩提日日长’就错误了。

    ‘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

    依妄念起灭,调修法身,就是说妄念起了,赶快觉醒,认识它,不跟它跑,而不是把妄念压死不动。就是要时时觉醒,时时观照,不要跟妄念跑。跟妄念跑了,著在境界上,那就不行了。所以,净土宗强调时时刻刻念佛,不是让你贪多,贪功德相,而是让你觉醒,认识法身,保护法身。我们做功夫,就要在妄念上修,没有第二个办法。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目的都是调理这个妄念。所以,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就是在妄念上做功夫,将妄念斩断,不让它相续不停。一切佛法都是调修法身,都是在妄念上做功夫。不要将念佛当做有相功德来做,那是错误的。所以,莲池大师说:‘声声唤醒主人公。’念佛就是把主人公唤醒,让你觉悟的。

    若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则所现之妄念皆调现为自性之妙受用,即五毒妄念所现之粗者,皆能令具自性解脱之光力,明空成受用也。’那么,所起之妄念,都调整为显现自性的微妙受用,即使是‘色受想行识’五毒所现的粗妄念,也都能令它们具有自性解脱之道力和光明,入于光明空灵之境。也就是说能化‘五蕴’之毒,为自性之妙受用,使之成为我们修证之工具、成佛之资粮。

    把我们的自心调理好,不住相、不住境、不烦恼,就得大受用了。妙受用者,就是微妙的感受,很受用。得受用很好,但贪享受就坏了,受用和享受,就相差一个字,却大有差别,而且是天壤之别。如果讲究吃得好、穿得好,交异性朋友、跳舞、看电影,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一旦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作奸犯科以达到享受的目的,那就坏了,这就是贪享受。若一切时都是心空无住,安然自在,不去追逐外境,今天只有粥吃也很好,只有破草房住也无所谓,胸襟豁达,心安理得,知足常乐,随缘自在,这就是妙受用。晓得在妄念上做功夫,把我们的自性调理好,自然能得妙受用,‘一种平怀,泯然自尽’也!平怀,就是心里没有丝毫的弯曲,平直坦率。泯然自尽,就是心里空荡荡的,没有半点烦恼。这是多么美好啊!所以学佛是得大受用、开大智慧的。学佛不是求什么东西,有所希求就坏了。求福报、求神通,那不是学佛;求财、求官,更不是学佛。一切都是假的,如空花水月,到头一场空啊!所以,我们要时时认识真心,要依于妄念调修法身,不要让妄念遮盖真心。识得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从而不住相,就会得真实受用,不起烦恼。反过来呢?若不知道依于妄念调修法身,那就烦恼无穷,欲壑难填了。有了一百想一千,有了一千想一万,有了一万想千万、亿万,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烦恼痛苦也就无有了期了。

    ‘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

    这是进一步解说妄念的缘起。妄念固然是由真心所生起的,但若无境缘也无由生起。境缘就是‘自性通彻境’。我们在前面反覆讲过,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虫鱼,都是自性所显现。但同是凡夫的境缘,为什么会有种种不同呢?那是因为业性使然。凡夫不识自性,故而迷惑。因惑而造业,因业而受报。由共业感现山河大地,复由别业感现十二类生。随其善恶之因不同,感现的境缘也不同。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在自性中感通、在自性中了彻的,无有实体,虚妄不实。就自性来说,因也在其中,果也在其中。自性是超越因果的,种种不同的境缘都是‘自性通彻境’,此即所谓‘第八识的相分’。而‘第八识的见分’又对‘相分’分别取舍,这种分别取舍即所谓的‘妄念’。同是一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在迷即第八识,在悟即‘如来藏心’。故而,若能‘依于妄念,调修法身’——返迷归悟,则‘一切妄念,皆由自性通彻境中所起之妙用’。妄念是真心所起的妙用啊!

    ‘以无取舍心护持之,因其生灭未能超越法身妙用王之境也。’

    顾名思义,‘妄念’是虚妄不实之念。因其对虚妄不实的外境分别取舍,故其‘分别取舍’也是虚妄不实的。妄念虽‘妄’,却是真心的妙用。一旦识取真心,就要好好地‘护持之’。护是保护,持是维持,好好地保护它,维持其‘作主’的地位,所以真心又称‘主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