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元音老人文集 >

第174章

元音老人文集-第174章

小说: 元音老人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应万机不变随缘即无生死成佛要诀如是而已

    ⊙浅释

    “悟心铭”开始即说:‘不是有心,不是无心。’

    这二句把妙明真心之体和妙用和盘描绘出来。以妙明真心,既不属有,亦不是无。你说它有,无相可见,无声可闻;你说它无,语默动静,行住坐卧,无一不是它在起作用。古德譬之‘海中盐味’,‘色里胶青’,虽不能目睹,而体实不无。释迦文佛告诉我们,它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大宝藏。所谓真空者,别于顽空和断灭空,以妙有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所谓妙有者,别于妄有或实有,以真空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也。

    次就相用说来,也是非有非无,非无非有的。你说它无,形形色色历然现前,而妙用恒沙;你说它有,一切色相,皆因缘所生,无有自体,所起事用,宛如水月空花,无可把持。

    “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说色空不二,非有非无。以一切色相皆是真空妙体之所显现,而真空妙体亦不能离开色相而显其用,更非离色相而别有。譬如水起之波,水即是波,波即是水,离波即不可得水,离水亦不可得波。吾人用功,既不可执色相为实有而粘著不舍,更不能偏离色相,废有而著空。故不论上座习定,下座起用,均须无所取舍,方契中道之理,走上真空妙有的大道。

    学者修法,修至妄念消融时,则能念之心,所持之咒,一时脱落,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消殒,化为乌有。净裸裸一丝不挂,赤洒洒一尘不染,但了了分明,非同木石。这一丝不挂一片虚明的是什么?不是当人非有非无之妙明真心,历历现前,又是什么?!当斯时也,色空不能到,有无不能及;说无之时,周遍法界,说有之时,纤毫不立;诸子百家,百工技艺,乃至诸佛净土,恒沙众生,无不融会于中矣。

    第二句:‘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这教我们做功夫,不可死做,而要活泼泼地历境练心;不要闭目不见,塞耳不闻,须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才能灵活妙用,证成大道。我常见一些错用功者,闭著眼睛,不见事物,塞住耳朵,不闻音声,以为这样就能把心练空,成道了。殊不知纵然你闭目塞耳、心不接境时,可以做到心死不动,一旦开眼去塞,心对境时,妄心又不免随著色声转动不停。以除境灭心,非真了故,何况在闭目塞耳时,内心未必不在暗暗蠢动哩!另外,闭目塞耳,更有一大过患,假如学者用闭塞的功夫,真正做到心死不动了,那又做到黑山背后死水中去了,非但不能成佛,且有沦为土木金石之虞。所以学者不可不慎!要真正做到心不为境转,还靠在境界上锻炼。宗下所谓:‘在地上跌倒,还在地上爬起!’离境趋空,终成泡影!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声,皆因缘生,无有实体;任你美色当前,妙声充耳,俱不过阳焰、空花、海市蜃楼,一时假现。认清此理,再经时日之推移,和千万次境上的艰苦锻炼,自然心宁神静,遇境安然不动。洞山禅师“五位君臣颂”颂第四位‘偏中至’修道位云:‘偏中至,二刃交锋不须避,好手还如火中莲,丈夫自有冲天志!’即教我们活泼用功,历境练心,不须回避见闻,以启将来之大机大用也。

    第三句:‘了了觉知,不著见闻!’

    这是承上二句‘不是不见,不是不闻’,而进一步申说应怎样灵活地做功夫,方不致走入歧路。我人修行,是成活佛,所以不是死坐不动,沉空滞寂,坐在黑山背后,可以了道的。

    云门云:‘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明白畅晓地告诉我们,你要彻见真心吗?就在你现前见色闻声处。了悟这见色闻声底是谁?离开这见色闻声底,你就无处去寻觅它了;假使你著在见色闻声上,又被声色所迷,也见不著它了。这是何等灵活的功夫,岂是死坐不动,不见不闻可以见道的?又云:‘玄虚大道本无著,见色闻声不用聋!’可见做功夫须活做不可死做;死做不但不能成道,还有流入魔外之虞。所以先师告诉我们,做功夫须在行住坐卧、动静闲忙处活用,不可如木石无知,而要了了分明;虽了了分明而又不可著在声色上!换句话说,就是要见无所见,闻无所闻,而不是不见不闻,这样才得灵活妙用。即或在座上也要正念昭昭,了了分明而不可茫然无知,落入昏沉或无记。

    永嘉大师云:‘惺惺寂寂是,惺惺狂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即此‘了了觉知,不著见闻’之注脚也。

    第四句:‘荡然无住,是名无心。’

    我们平常认为无心,就是一念不生,而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所以大家都用死压功夫,压住念头不让它起来,以为一个念头没有就是好功夫,更以为一念不生的时间,由短而长,便是功夫的上上升进,殊不知这样死做下去,非但不能成佛,成个土木金石倒有份在!因为佛是活泼泼的大觉者,恒沙妙用的伟丈夫,岂是如木石的死硬块,毫无知觉的塑雕像。做功夫,不在多种多样的差别境上锻炼自己,心无所住,只是死压心念不起,还能起什么妙用?

    不见六祖大师当年救卧轮公案?卧轮禅师初以为压念不起是好功夫,故有颂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一见,知走入死水歧途,故救之云:‘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卧轮知错改正,方始入道。

    是知无心,不是压念不起,更不是无念之时,由短而长,方为增进,真正无心的功夫,是尽管应缘接物而心无所住;尽管日理万机而意无所染。衷心犹如水上绘画一样,一笔起处,水面马上会合,毫无痕迹,这才是无心的真好功夫。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无所住’的‘应’字,往往被人误解作‘应当’、‘应该’的‘应’字。其实不然,这个‘应’字是‘应缘接物’的‘应’,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付一切事件,接应所有人物,都要心无所住,荡然无染。而不是只告诉我们在理地上应该或应当无所住著的。我们倘能应缘而无所住,则恒沙妙用的灵活真心自然无所遮蔽地时时现前了。

    所以无念是活的,是应缘而无所住染;不是压念不起,死在那里不动。我们只要念起无住,不攀缘,不停留,随用随息,即是无念。僧问赵州:‘如何是无念?’州云:‘急水上打球子!’赵州后更反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云:‘念念不停留!’可见念起无住即无念,而不是一念不生方为无念也。又懒融禅师“无心颂”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即正在用心时,亦不见有心起用,道尽无心的意旨和妙用矣。

    第五句:‘心若无住,妄依何立?’

    修道人个个讨厌妄心,要消灭它,打倒它。殊不知妄本不有,只是思想作祟,一切外境宛如水月,皆非实有,众生无知,误认为有,执而不舍,乃成为妄。倘能当下一觉,照破幻境,妄即化为乌有。如人做梦,正在做梦时,也认为实有,及至醒来,痕迹也无。

    良由真心如镜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皆如镜中所现之影。凡夫愚昧无知,背镜光而取影,造业受报,生死不了;二乘圣人,虽不著尘境,但又背镜影而住光,以有所住,又成法妄,只了分段生死,不了变易生死;一乘学者,悟透佛法、世法,不即镜影,亦不离镜影。以一切影像皆是镜光所成,镜即是影,影即是镜;离镜无影,离影无镜,既不可背镜住影,亦无须离影求镜。既深知影镜皆无所住,当能心无爱憎之情,境无取舍之住。

    故学者不必怕妄,但深契一乘玄旨,于境无取无舍,无喜无嗔,则妄自除矣。

    复次,众多学者,莫不以‘无明’难破,甚有谈虎色变之慨。其实,所谓‘无明’者,亦非实有,不过是妄心作怪,粘著尘境,迷而不觉,假名而已。行者果能当下凛然一觉,则妄境破,无明自销。譬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无须历时消除。故所谓无明者,妄心者,只是我人不觉之故,倘能时时观照,处处凛觉,令心清空廓澈,无所住执,还愁什么无明不破,妄心不息哩!?

    第六句:‘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良以心本通灵无碍,只以迷境著相而成障。所谓夙障者,即多生历劫迷相造业而积累之妄习,迷障遮蔽本性之明,不得自在受用,而复痛苦、艰辛、烦恼无尽也。今既知一切事相本空,心不留碍,业且不有,虚妄之障,又将安寄?大梅禅师云:‘一切业障在达人份上,如热汤消冰,光明去暗,无所驻足。’盖所谓障者,亦是假名,无有实体。经云:‘罪从心生,还将心灭!’又云:‘心生则种种障生,心灭则种种障灭!’倘能直下无心则妄无立处,妄既不立,则夙障自除矣。

    或谓‘现业易消,定业难免;心业易除,身业难灭’,此亦不可一概而论。不见达摩大师嘱二祖神光曰:‘子将有杀身之报,但为正法免遭毁谤故,此债可予免还。’又一古德中风嘴歪侍者笑谓云:‘和尚终日诃佛骂祖今日受报了。’古德云:‘尔随侍我数十年如此看我?须知一切业障在祖师身上犹如空花水月虽还报犹如不还报而且要还即还要不还即不还你看我嘴歪不歪!’随说随用手一拍嘴巴嘴即正了并斥侍者云:‘尔等执相众生于本来空中作业障想于无偿还中作偿还想是以业障不了受累无穷也。’由此可知一切业障系于心心果真空无所谓障更无所谓还不还。以无还无不还故正不必执不还为不还尽管还而犹不还也。僧问古德:‘如何是业障?’德云:‘本来空!’僧进问云:‘如何是本来空?’德云:‘业障!’本来空不是顽空或断灭空而是一切事物、业障的当体本来就是空无所有。故二祖神光大师虽受初祖之嘱于传法三祖后仍去还杀身之债而无难色并于临刑时高唱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这是何等气概此真了的弘范也。

    第七句:‘问心何来?因境而起。’

    ‘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的名言?我人之心—即思想本来没有因对境而生起影像,执著不舍,才生起妄想,这就是心。这个心是根—心、尘—境集合而生起的,所以叫作‘集起为心’,它是六尘落谢的影子,纯属虚幻,无有实体。佛经中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心’字就是指这个由客观外境反映而生起的虚幻影像心,所以它也是外境,也是客体,而且也不离物质,不可把它看作主观的心!当作主宰世界的真神而宝贝它。我们做功夫,既要不著森罗万象的外境!更要把这幻影妄心销尽。所谓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销殒,妙明真心,方才现前。反是,把这虚幻心当作主观实体!真性就被掩没不见了。因之!我们所说‘一切唯心造’的‘心’字!是把它视作被消灭的客观对象来处理的!并非说它是万物的主宰者,这要请广大学佛者搞清楚,不要误会才好!

    第八句:‘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经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