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 >

第22章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第22章

小说: 国际会计准则+中文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2); 
(3)未利用的税款抵减结转后期。
暂时性差异,指在资产负债表内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
额。暂时性差异可能是以下两种之一: 


(1)应税暂时性差异,指在确定收回或清偿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未来期间的应
税利润(可抵扣应税收益额的亏损)时,将导致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在确定收回或清偿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未来期间的
应税利润(可抵扣应税收益额的亏损)时,将导致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指计税时归属于该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6。所得税费用(收益),由当期所得税费用(收益)和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组成。
计税基础 


7。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就计税而言可从流入企
业的任何应税经济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如果这些经济利益是不纳税的,那么该资产的计
税基础即为其账面金额。
示例 


。 
一台机器的成本为 
100。计税折旧 
30已在当期和以前期间抵扣,剩余成本将在未
来期间作为折旧或通过处置作为一项减项抵扣。使用该机器产生的收入是应税
的;处置该机器时产生的利得是应税的,产生的亏损在计税时可以抵扣。该机器
的计税基础是 
70。 
。 
应收利息的账面金额为 
100,相关的利息收入按收付实现制征税。该应收利息的
计税基础是零。 
。 
应收账款的账面金额为 
100,相关的收入已包括在应税利润 
(可抵扣亏损)中。该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是 
100。 
。 
应收子公司股利的账面金额为 
100,对股利不征税。从实质上说,该资产的全部
账面金额是可抵扣经济利益的。因此,该应收股利的计税基础是 
100 。 
。 
一项应收贷款的账面金额为 
100。该贷款的归还不会产生纳税后果。该贷款的计
税基础是 
100。

 8.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 
8.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账面金额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
例 


。 
流动负债包括账面金额为 
100的应计费用。计税时,相关的费用将以收付实现制予以
抵扣。该应计费用的计税基础是零。 
。 
流动负债包括账面金额为 
100的预收利息收入。相关的利息收入按收付实现制予以征
税。该预收利息收入的计税基础是零。 
。 
流动负债包括账面金额为 
100的应计费用。计税时,相关的费用已抵扣。该应计费用
的计税基础是 
100。 
。 
流动负债包括账面金额为 
100的应计罚款。计税时,罚款不可抵扣。该应计罚款的计
税基础是 
100 。 
。 
一项应付贷款的账面金额为 
100。该贷款的归还不会产生纳税后果。该贷款的计税基
础是 
100。 
9。有些项目有计税基础,但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例如,研究费用在
确定其发生当期的会计利润时,被确认为费用,但要到确定以后期间的应税利润(可抵扣亏损)
时才允许作为抵扣项目。该研究费用的计税基础,即税务部门允许在未来期间作为抵扣项目
的金额与零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是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0。如果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十分明显,考虑本准则依据的基本原则是有帮助的:只
要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的收回或清偿可能使未来税款支付额大于(小于) 不产生纳税后果
情况下的收回或清偿金额,那么除了少数例外,企业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例如,
第 
52段后的例 
3说明了这种情况:当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取决于预期收回或清偿的方式时,
考虑这项基本原则可能会有所帮助。 
11。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暂时性差异应通过将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
与适当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来确定。在应呈送合并纳税申报表的那些税收管辖区内,该计税
基础应参照合并纳税申报表确定。在其他税收管辖区内,计税基础应参照集团内每个企业的
纳税申报表确定。
当期所得税负债和当期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2。12。
。 
13。与能够向前期结转以收回以前期间的当期所得税的可抵扣亏损相关的利益,应确
认为一项资产。 
14。当可抵扣亏损用于收回以前期间的当期所得税时,企业应在亏损发生的期间将该
利益确认为一项资产,因为该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应税暂时性差异 


15。各种应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除非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以下 
(1) 或(2)所产生: 
(1)计税时其摊销金额不能抵扣的商誉; 
(2)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①不是企业合并; 
②交易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税利润(可抵扣亏损)。
但是,对于与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和联营企业的投资以及在合营企业中的权益相关
的应税暂时性差异,应根据第 
39段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16。资产的确认,意味着该资产的账面金额在未来期间将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形
式收回。当该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其计税基础时,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也将超过计税时允许
抵扣的金额。这个差额就是应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支付所产生的所得税义务构成一项
递延所得税负债。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应税暂时性差异将转回,企业将获得应
税利润,这使得经济利益很可能以税款支付的方式流出企业。因此,本准则要求确认所有递
延所得税负债,只是对第 
15段和 
39段所描述的某些情况可以例外。
示例

某项资产,成本为 
150,账面金额为 
100。计税累计折旧为 
90,税率为 
25%。该资
产的计税基础为 
60(成本 
150减计税累计折旧 
90)。为收回账面金额 
100,企业必须赚得应税
收益 
100,但只能抵扣计税折旧 
60。所以,当企业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要支付所得税 
10(40×25%)。账面金额 
100与计税基础 
60之间的差额 
40是应税暂时性差异。为此,企业应


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 
10(40×25%),以表示其收回该资产的账面金额时将支付的所得税。 


17。当收益或费用被包含在某一期间的会计利润中但被包含在另一期间的应税利润
中时,就会产生一些暂时性差异。这种暂时性差异通常称为时间性差异。以下是这种暂时性
差异的例子,它们是应税暂时性差异,因而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1)利息收入按时间比例基础包含在会计利润中,但在某些税收管辖区内,可能要等
收到现金时才包含在应税利润中。就这种收入而言,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应收款项的计税
基础是零,因为该收入只在收到现金时才影响应税利润; 
(2)用于确定应税利润(可抵扣亏损)
的折旧可能与用于确定会计利润的折旧不同。暂时性差异是资产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
间的差额,其中计税基础是该资产的原始成本减去税务部门在确定当期和前期应税利润时允
许就该资产进行的各种抵扣后的余额。采用加速折旧计税时将产生应税暂时性差异,并产生
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计税折旧比会计折旧慢,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产生递延所得税
资产); 
(3)在确定会计利润时,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并在未来期间摊销,但在确定其发生期
间的应税利润时予以抵扣。这种开发费用的计税基础为零,因为它们已经从应税利润中抵扣
了。暂时性差异是开发费用的账面金额与其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18。暂时性差异也产生于以下情况: 
(1)购买式企业合并的成本,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
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但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参见第 
19段); 
(2)资产被重估,而计税时不作相应的调整(参见第 
20段); 
(3)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或负商誉(参见第 
21段和第 
32段); 
(4)初始确认时,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同于其初始账面金额,例如,当企业从相
关资产的免税政府补助中获得利益时(参见第 
22段和第 
33段); 
(5)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或在合营企业中的权益的账面金额与投资
或权益的计税基础不同(参见第 
38段至 
45段)。
企业合并 


19。在购买式企业合并中,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在交易日的公允价值,将
购买成本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当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不受企
业合并影响或所受影响各不相同时,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例如,当资产的账面金额增加至公

允价值但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保持为以前业主的成本时,就会导致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
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会影响商誉(参见第 
66段)。

以公允价值计价的资产 


20。国际会计准则允许某些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或重估(例如,可参见《国际会计准
则第 
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和《国际会计准则第 
25号―投资会计》)。在有些税收管
辖区内,重估资产或将其重述为公允价值会影响当期的应税利润 
(可抵扣亏损)。结果,该资
产的计税基础被调整,没有暂时性差异产生。在其他税收管辖区内,资产的重估或重述并不
影响重估或重述期间的应税利润,因此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不调整。但是,账面金额的未来收
回将会导致应税经济利益流入企业,而计税时可抵扣的金额则与那些经济利益的金额不同。
重估后的资产的账面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是暂时性差异,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
产,即使以下情况也是如此: 
(1)企业不打算处置该资产。在这种情况下,该资产重估后的账面金额将通过使用而
收回,这将产生超过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折旧金额的应税收益; 
(2)如果将该资产的处置
收入投资于类似资产,资本利得税将被递延。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利得税在销售或使用该类
似资产时最终会成为应付所得税。
商誉 


21。商誉是购买成本超过购买方在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权益
的部分。许多税务部门不允许商誉的摊销额在确定应税利润时作为一项可抵扣费用;而且,
在这种税收管辖区内,当子公司处置其基本经营业务时,商誉的成本通常是不可抵扣的。在
这样的税收管辖区内,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商誉的账面金额与其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是
一项应税暂时性差异。但是,本准则不允许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因在于商誉是
一项剩余值,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将会增加商誉的账面金额。
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22。暂时性差异可能产生于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例如,一项资产的部分或全部成

本在计税时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