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牛根生财富心经 >

第1章

牛根生财富心经-第1章

小说: 牛根生财富心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根生财富心经
  作者:魏昕


  前言

  第1节:引子 牛根生凭什么

  引子 牛根生凭什么他是一个孤儿,却赢得了众人的心;他是一个粗人,却将每一个点滴都做到了极致;他更是一个从零开始的人,却在6年内营造了百亿财富,也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
  他就是缔造了蒙牛帝国传奇的牛根生。

  第2节:1.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1.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来自大草原的民歌已不知道唱醉了多少国人,并将蓝天和白云、牛羊和绿草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直至今天,我们仍然能不经意间听到它那动人旋律。难怪人们都喜欢的腾格尔才在后来将这个大草原称为“天堂”。
  如今,正是来自这个天堂的一群牛,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在全国、乃至全球乳业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牛风暴”。之所以称其为风暴,是因为这群牛“跑出了火箭一样的速度”。 它创立六年多来,就迅速完成了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到中国乳品制造业巨头的飞跃。
  这个企业就是蒙牛集团,这群牛就是牛根生带领的“蒙牛”,这场风暴就是当前备受瞩目的“蒙牛现象”。近几年来,这头“蒙牛”以自身传奇般的成长已经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牛根生1958年出生在中国北部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境贫困,被一家姓牛的农民收养,后来进入内蒙古伊利乳业集团,从洗瓶工做起,最后做到伊利乳业集团的经营副总裁。1999年牛根生开始自己创业成立了蒙牛乳业集团,一个生机勃勃的草原企业就此开始成长。
  于是乎,牛根生也成为了近些年中国商界中的又一个焦点人物,并被冠于“中国十大创业人物”、“中国企业新领袖”等多个称号。
  2003年,牛根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并给予了“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的速度!”的颁奖辞。2004年牛根生还获得了“中国策划最高奖”等。
  牛根生在带领蒙牛集团屡创佳绩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亿万财富。早在2005年,牛根生就登上了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不过,他的与众不同在对待财富的态度上更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将自己在蒙牛集团的股份全部捐出,成立“老牛基金”。牛根生后来说,捐出了财富以后他跟家人感到轻松快乐,而让老牛最开心的还是带领蒙牛集团为“世界牛”的梦想再次点燃了创业的冲动。
  再来看看牛根生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所取得的“六个一”:
  2006年初,牛根生辞去蒙牛乳业总裁一职,将其称为“一个分离”;
  当年,牛根生提出了“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的目标,将其称为“一个中心”;
  在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蒙牛成为百年来亚洲地区第一次获得世界乳业的最高荣誉“产品创新奖”的企业,牛根生将其称为“一个高峰”;
  当年,蒙牛液态奶销量达到全球第一,牛根生称其为“一个冠军”;
  同年,蒙牛向全国500所小学免费赠奶一年,牛根生称其是“一斤奶运动”;
  还是在这一年,“老牛专项基金”的总体制度确立——股份所有权归基金,表决权归蒙牛董事长,收益权归基金管理委员会。牛根生将此定义为,开辟了股权设置上“三权制衡”的 “第三种制度”,是“一个制度创新”。
  而牛根生自己认为,2006年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致力于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

  第3节:2.“火箭牛”背后的大思维

  2.“火箭牛”背后的大思维
  在中国企业家中,牛根生非常独特。他不像有海外背景的CEO们那样,以洋教士的虔诚散播了西方管理经典,却无法将两种根本对立的文化兼容。牛根生似乎对西方的营销和管理的玄机有着一点就透的精明,但在适可而止的同时,只一个“仗义疏财”就将企业弄得铁桶一般……众人眼里的牛根生更像一个“大哥”,一个值得尊重的“乡绅”,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商人”。
  蒙牛乳业集团是中国企业短期内做大甚至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跟蒙牛集团的领导班子经营思路密切相关,牛根生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守住中国市场就是打进世界市场。而牛根生本人则认为,蒙牛集团的发展是“地利人和”的结果:“蒙牛所处地域是内蒙古‘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个地方出的产品品质好,另外企业文化也做得非常到位,品牌竞争也好,资金竞争也好,从管理竞争也好,包括文化的竞争最后到现代化的企业。”
  我们还是来看看舆论界对影响牛根生成功的个人思维所做出的共有评价吧,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和中庸的几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追求“和谐”。“讲奉献,但不追求清贫;讲学习,但不注重形式;讲党性,但不排除个性;讲原则,但不脱离实际;讲公司利益,但不忘记国家和员工的利益。”牛根生如此诠释。
  其次是笑看财富。只要看看“中国第一捐股人”就可见一斑。
  第三是讲道理。牛根生的每次发言,都没有那么高深但却发人深思,没有那么堂皇但却非常漂亮,没有一点点隐晦而是特别阳光,没有一丁点儿做作而是十分的诚恳。
  第四是不专权。做一个“养牛种草的工人、农民的儿子”和“全体健康乳制品消费者的仆人”,是牛根生目前的追求。
  第五是大智若愚。以区区一千万创业基金在短短五年后博得了100亿元的增长,牛根生将“土气”和“流行”诠释得完美无缺。
  牛根生常会动情地回忆起小时候,“妈妈给我一两毛钱,我乐意分给小朋友们花,结果大家都听我的话,甚至可以一起教训欺负过他的‘混小子’,这时候,我就第一次体会到了‘人聚’的力量。我相信地位也会提升人格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有道理的,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追求高层次的理想。我现在房子已经换了,面积大了,环境也美了,衣食住行已经不成问题。”
  “金钱能使人生而复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复生。我们家庭成员四个人商量过,富贵不过三代,给后代留下有形资产不如留下无形资产……实际上,一个人要懂点哲学,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任何人都少不了走这一步,包括历史上的能人在内。在有生之年就看到自己从有到无,我看我比许多人都幸运。”
  牛根生还说,“大概在全国的民营企业中,蒙牛也属特例,我们是真正的新型公有制企业。”
  牛根生坦言:“我喜欢哲学。我评价事物,没有参照物的不作评价;我听取汇报,没听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不作表态;我看人生,就是浮中有沉,沉中有浮。我被免职,并不完全是被动的结果,也有我主动选择的成分,是我说‘不’的结果。一方面,辞职是我主动提出过的;另一方面,如果我想在原企业里苟活的话,也不是全无办法。”牛根生引用了哈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生中最严重的失败,都是因为本想说‘不’的时候却说了‘是’。”牛根生避免了这样的失败。
  牛根生用自己的人生感悟发出了心底的感叹。“人生的低谷能不能捱过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就会患得患失;如果是以社会责任、社会理想为中心的,那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我们不是伟人,但我愿意做和林格尔人民的儿子、呼和浩特人民的儿子。”
  牛根生把竞争对手创造性地称为竞争队友。他对此解释说,“从现象上看,世上难产的东西有两种,一种是‘死胎‘,一种是‘巨婴’。蒙牛恰恰被逼成了后一种。过去讲‘鲇鱼效应’,讲‘怠鹿现象’,其实都是讲的孟子的那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常想,蒙牛刚出生时,如果不是被强大的竞争队友逼着赶着,我们究竟能不能发展这么快,还真是个问题。实际上,队友每进攻你一次,如果你没死,那你就会变得更加强大,是竞争队友为你敲响了警钟,帮你修改了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让你变得越来越完美。”
  牛根生也用了中国最为传统的思维来解释自己创造的称谓:“自古有‘哀兵必胜’的说法。我们一生下来就是‘哀兵’,所以,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全力以赴,冲出去。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尽问题。我们发展了,原来低层次的问题自动就被高层次的境界给消除了,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速度快了反而稳,速度慢了反而不稳。”
  有次,牛根生在媒体上谈到了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他认为,“好的品质不嫌多了,要我说呢,还是踏实、坚忍不拔、能吃苦、有耐心,而且要正直,有原则。”
  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对于身边的人来说,牛根生给了所有人如下的信念:“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会如草原般广袤和充满绿意。而世上堪称伟大的东西,也往往不是指体积而是指精神!”

  第4节:3.“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锐变

  3.“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锐变如今的牛根生正在迅速地完成自我角色的再次转换。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战术的事少了,战略的事多了,家里的活动少了,门外的活动多了,操作层面少了,精神层面多了……也就是能不做的就不做,只解决总裁与书记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这种转变,他的解释又有着其独特之处。“辞去总裁只当董事长,不是‘减负’而是‘换场’,做企业的人就像穿上了神话中所说的那个‘红舞鞋’,一旦把它套到脚上,那是想停也停不下来的。”
  “企业家毕竟不同于政治家、作家、教师、学者,如果不能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善,一个企业家的所作所为即使让人眼花缭乱,也是华而不实的,不能算作有真正的影响力。”而企业家的道德影响力,“实际上就是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企业家是运作财富的,所以,企业家的人格影响力往往与他处理财富的方式有关。”这是牛根生按企业家的作用和企业家的影响力来进行自我定位的。
  牛根生认为,企业的影响力包括经济、文化和道德三个层次,而经济影响力是最基础的。
  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牛根生也谈到了自己的理想。他说自己的企业不仅要像一只强劲的蒙牛驰骋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更希望成为一只踏进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牛”。对于蒙牛乳业集团既定的在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20强的目标,牛根生胸有成竹:“应该问题不大,因为如果我们实现不了,当时就不定了,但是有信心不一定能赢,没有信心肯定是输,我们蒙牛的企业文化造就了蒙牛这几年定的目标一般情况下还是实现的居多。”
  牛根生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践行,来不断地诠释他所信奉的“大舍之后大得,大得之后又大舍”的为人之道。而他在捐献出全部股份的时候,也已经把人生都参悟透了。
  一个七年前还在人才市场上找工作的中年人,七年后却奇迹般地成为中国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