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2 >

第7章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2-第7章

小说: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创世】以全新的全观视野,创造自己、众人、万物集体合演新局面的剧本。 

  举两部电影来解释这三个层次的差别。以电影《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为例: 

  【创意】构思以各种方法让可乐瓶变得不一样,比方厂商改变瓶子的形状、图案等,但仍视之为可乐瓶。

  【创造】像电影中的非洲布什曼人,不把可乐瓶当瓶子,而是当成武器、乐器,或是争夺权力的目标物。

  【创世】以可乐瓶为建材或是素材,例如组成一张椅子、拼装出一部车、建成一个房子……创出一整个世界的规模。 

  以电影《偷天情缘》(Groundhog Day)为例。  

  【创意】面对2月2日相同的这一天,走在同样的生活路径上,但主角以不同的态度,去经历这一天,就像这部电影一样。另一部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嬷》也是一个值得参考、以乐观为生命版本的〃穷人创意学〃。

  【创造】面对2月2日相同的这一天,因为主角找到了最有影响力的生活态度,于是他的剧本跳成了明天,可以换另一条路走,进入不一样的店,与不一样的人交流,而这些新的人际碰撞,让他又产生新的生命体会,与更特别的生活态度。




  【创世】这个已发挥个人全新版本的主角,以自身感染他人,并带领全镇的人,去尝试活出新版的生活风貌。

  换言之,从创意→创造→创世,就是从原我→变我→全我的过程,亦可说是从小我→中我→大我的历程。就像在多哈亚运会闭幕式上,身穿15米长袍的哈里发大君在舞台中间旋转,旁边苏菲旋转舞者们各自专心、目中无人地旋转,以众人自转与公转的规模,转出了让全世界惊艳不已、很难超越的华丽视觉飨宴。

  课堂延伸阅读

  1?〃创意〃的延伸概念是:不同的态度演出同一剧目。在《告别娑婆》 书中,在〃小我的计谋〃〃时间概说〃〃治疗疾病〃这些篇章提到:〃是你自己的预设程序决定了你在此地的命运……你甚至还为了在人间体验不同的结果,而不断重活在同一世的经验……你所看到的,都是早已发生的事情,就像从电影回放的画面,去看你所压抑或遗忘的故事……剧本已经写好了……疾病,是心灵在更广大层次所作的决定,是以注定的形式呈现在这一生……就像已经拍摄好的电影,一切细节都早已写定,包括你这一生的经历在内,连你的肉体哪一天会死都是注定的……任何一种疾病,不过是死亡的彩排而已……不论我们怎么努力,该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的,分秒不差……我们只是在旅程的终点回首整个旅程,假想自己再走一遍,在脑海里重温一下过去的经历而已。〃

  关于〃不论我们怎么努力,该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的,分秒不差〃,这部分,在《灵魂之旅》 进一步解释:〃我们的灵魂,在进入新一世的生命之前,就已经拟写好了人生蓝图,包括此世会经历的所有重大事件。但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修改、调整它。举例来说,如果某人的生命蓝图显示,在32岁时会发生一场车祸,他可以将这场原是致命的车祸,改为只是个小车祸;如果蓝图显示在15岁时会有疾病,他也有能力控制成感冒或是肺炎。〃另外一本《在未知中解脱10个回溯前世、了解今生挑战的真实故事》 书中则说,不管人生是否是注定的,态度与过法会决定不同的结果,就像是固定的琴谱,演奏的方式不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创造〃的延伸概念是:最好的态度,瞬间切换到新的个人剧目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最好、最精彩、最淋漓尽致、最能展现生命意义的态度,演同样一部生活的戏码,那么,就表示你已经发现了创意之上另一个更高的层次创造。这也就是《告别娑婆》所继续阐述的:〃改变你的心态,以及你对疾病的感受才是关键所在……你随时都能由一种存在层次转向其他层次……人间有两套剧本,小我与圣灵的,而奇迹的目的之一,便是帮你节省时间……不是改变人间的时间律,而是取消你未来不需要的那些时间……〃




  也就是说,你已经瞬间省去了重复轮回的课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新创造自己的剧本。你可以依自己所愿,创造你想要的实相,而且只要意志力够强大、全心全意,就可以瞬间心想事成,如平地一声雷地,完全没有阻碍。这也就是《与神对话》 一开始就揭露的秘密:〃当有人说他的祈祷被应允时,实际上是;他最强烈的思维、语言或感受发生了作用……这就是秘密,是那发起的思维变成了现实,有些人就是拥有这种信心,但这样的人非常少。〃

  3?〃创世〃的延伸概念是:个人的新剧目,带引出人类集体的全新排场。创世的境界,远远高过创意与创造,当一个人的梦想意志力(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神性创造力)强大到可以影响极广的区域、极多的人事物时,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创世的层次。一旦在这个层次上运作,绝对是无人可预测、追随、模仿,因为整张创世蓝图,只在创世者一人的脑袋里,任何人只能抓着他已建的其中一项来追赶,不久就会发现只抓到了一条断尾,或是像瞎子摸象、夸父追日,徒劳无功而已。

  换句话说,与其努力研究细琐,但层次还不够高的创意方法学,或是幸运地碰及创造实相界,还不如把自己放在创世造物者的层次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能够在这个层次上运作的人,其影响力绝对是世界级的。创世者画好了一统舆图,四方经纬交给执行者去画;创世者照他的想象画出了珍异百兽,物种子裔由它们自行繁衍;创世者定了新的天候时令,历法祭仪由幕僚来设;创世者定朝夕,子民定时刻;创世者定方圆,子民定度量衡;创世者画图腾信仰,子民定人间律法;创世者安排天雷地动,各地方言由各子民来传述;创世者开天辟地,子民定百官体系。

  【以一个人巨大的创造力,启动创世的舞台】

  想象自己是一块方糖,放在咖啡里,咖啡就不苦了;放在茶中,茶也甘了这就是《狂爱圣彼得堡》女主角欧雅的生命哲学,自己够甜,融在世界中,让世界变甜。 

  电影《狂爱圣彼得堡》(The Stroll)中那位女子欧雅,很享受自己与自己恋爱、与全世界恋爱的情境,身边的人就会开始尾随她、爱恋她。而当她焦点都在爱自己、沉浸在自己想象的美好世界中时,也就是她最有自信、最快乐、最有魅力的时候,她就像是个自得其乐的迪斯尼乐园,所到之处广开分店,看到的人都被她吸引了。 



  欧雅说,她常想象自己是一块方糖,放在咖啡里,咖啡就不苦了,放在茶中,茶也甘了……她喜欢那种融化在各式饮料里的感觉,让不同的饮料变甜。这就是她的生命哲学,自己够甜,融在世界中,让世界变甜。

  当一个有着巨大创造动能的人开始运转,他就以全新的视野、全方位的掌握力,创造自己、众人、万物集体合演新局面的剧本。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只是自己的、而是更多人的导演、摄影、编剧、制片、宣传,其他周围动能比较弱的人,就只能在旁边围着他,因为光是在他身边,就已经很能感受到源源不绝的生命力与喜悦,也因为如此,才能形成多人合演的盛世。

  比方云门舞集的林怀民、国际知名艺术总监奥斯特摩尼(Thomas Ostermeier)、大提琴家马友友、无垢舞团的林丽珍,以及比利时终极舞团、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德国莎夏·瓦兹舞团、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所到之处,就是众所瞩目的舞台,就是一个创世纪的展现,所有的观众全神贯注、全场屏息地进入那个能量流中,只能被动接收感动,无法主动思考。

  以一个外星客的角度,惊叹这些地球人类的艺术奇迹。看完这些精彩的创世纪后,那股活力会继续感染你的后续生活,突然变得创意满载,很想赶紧回去创作很多事物。

  在〃第八层人生创造〃中提过,创意的产出,对一个在创造层的创意人而言,一点都不难;只要在丰沛的花果园中,选取几个客户要的蔬果即可。但对创世层的创意人来说,就不必大量栽种,因为他的创造力太快太强,不再需要努力耕种储存,只要把自己空出来,就可以瞬间变出对方要的东西。也就是说,从创造到创世,就是从〃什么都种的农夫〃变成了〃能瞬间无中生有的魔术师〃。 

  此外,亦可观摩一些全思考型导演执导的电影,如纽约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电影《真爱泉源》(The Fountain),加拿大导演罗伯特·勒帕吉执导的电影《灵魂啊!你在何方?》(Possible Worlds)、《捕月》(Far Side of the Moon),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枕边书》(The Pillow Book),韩国导演金基德《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空房间》(3 Iron)、《弓》(The Bow)、《时间》(Time),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执导的电影《黑暗中的舞者》(Dancer In The Dark,导演在拍摄电影时,同时以一百架摄影机拍摄女主角碧玉,为的是要找出哪几个角度最特别)……当你以他们的视点看电影,或是看导演的幕后花絮时,就会明白,这些导演早就站在造物者的眼界上创世纪。



  到了这个层次,当你在向别人陈述某事某物时,你的主词永远都是〃我认为……我觉得……〃而不会说〃我听某某人说,我看到某某书上说……〃并且你会常听到别人跑过来跟你说:〃我听××提起你……看到在××媒体上报道你……〃也就是说,当你到了创造、创世的层次,你就已经瞬间超越了一群正在追求创意的人。自此之后,你就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竞争者,只有仰慕者与追随者的境地。如同之前提到的境界眼前只有自己,以及未来的自己。 

  当你完成了deeper的创意层、higher的创造层,到达了creator的创世层时,你快速演化的历程,也等于代表着有成百上千万的人,跟着你一起进步。所以,现在请开始想,如果你会成为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人,那么会是以怎样的身份,做了哪些事?把这些都想清楚了,再去思考该如何变成这样的人。

  【没有人记得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迪拜如何以弹丸之地,做世界大梦?】

  对悲观的人来说,住在沙漠能干什么呢?我们能从迪拜身上看到,如何把全世界带进自己的生活;如何以有限的先天资源,启动无限资源和创造力,只做世界唯一的第一名。

  迪拜(Dubai)很小,面积3885平方公里,于1971年12月2日才脱离英属殖民地的命运,与其他六个沙漠游牧民族阿布扎比(Abu Dhabi)、沙迦(Sharjah)、阿治曼(Ajm?n)、富查伊拉(Fujayrah)、乌姆盖万(Umm alQaywayn)、哈伊马角(R?s alKhaimah)共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UAE)。

  20世纪60年代,自发现石油与天然气后,迪拜就从贫瘠的小渔港,摇身一变成了小富邦。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口也开始快速增长,如今已经高达280万人(只有20%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