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职场谎言系列 >

第5章

职场谎言系列-第5章

小说: 职场谎言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应该“没有任何借口”,老板不提拔他,他应该一如既往地工作,当老板让他去集市转转的时候,他应该每次都能带回更多的农民,并且自己讨腰包买回更多的样品让老板选择,他哪能像布鲁诺似的,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好吧,幸亏人生是漫长的,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并不在于一次两次的“炒鱿鱼”——我们接下来讲阿诺德的故事。他被解雇以后,为原来老板的竞争对手服务,并且很快成为公司的核心层,然后没有多久,他就收购了以前自己曾经服务过的公司——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艾斯纳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现在布鲁诺又回到阿诺德手下——阿诺德让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东西卖——如果你是布鲁诺,你会怎么做?是告诉阿诺德只有一车土豆,还是把那个卖土豆的农民带回公司?究竟怎么做,他才是阿诺德心目中的好员工?我告诉你,假如我是布鲁诺,我就会问阿诺德,你想要我怎么做?!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假如阿诺德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上司,布鲁诺无论如何也难以在他手下做一名好员工,因为标准掌握在他的手里,你带回农民,他说你越权;你只汇报有一车土豆,他说你工作不主动。

 

    这个故事你还可以接着再讲下去——甚至讲成一个传奇故事,比如像霍英东那样的版本——众所周知,霍英东出生艇户,就是穷困户中的穷苦户,不要说被中产阶级嗤之以鼻,就连社会底层的笼屋棚户中人都要比他强许多。他做过铲煤工、铆钉工、装运工、修车工、化验工、米行过磅工,每一份工作都以被“炒鱿鱼”告终——但后来,他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豪。我相信当年霍英东走背运被各类老板呵斥,失去一份又一份薪水卑微的工作时,如果那些老板身边站着一名小伙计,那名小伙计一定会像今天的某些相信《没有任何借口》的好员工一样,在内心深处为自己庆幸——幸亏滚蛋的是霍英东!

 

   曾经在一个饭桌上和一群人争论《没有任何借口》,他们中的一个人质问我:“不是每个不听话的被老板炒掉鱿鱼的员工都有机会成为霍英东的,所以你的例子毫无普遍意义。”

 

   我反问他:“那么难道‘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个例子都有普遍意义吗?是照着布鲁诺那样去做还是照着阿诺德那样去做,究竟哪一个更接近完美人生?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每天都有无数的老板因为经营不善而跳楼自杀,凭什么做一名员工领一份工资,就该死心塌地对老板惟命是从?老板要是错了呢?连好鸟儿都知道挑一根儿高枝筑窝,为什么做员工的就不能挑老板挑企业?”

 

    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老板,他们齐声反对我,说像你这样的员工,我们第一个就会解雇你——谢天谢地,那些企业没有一个是我想去的,他们欠员工薪水最少的也有两个月啦!但是他们不琢磨怎么赶紧给员工发钱,却送员工一本《没有任何借口》,并且还要求员工写出读后感来,写得好的员工才能领到薪水——居然还真有员工肯写得天花乱坠,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必须重申一遍——我不是要你反对老板,不给老板好好干活——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告诉你——良禽择木而栖,这是鸟儿都懂的道理!

 

    我也不是认为《没有任何借口》中的每一句话都不对,我相信有些老板确实会真心喜欢这样的员工,但是假如你以此为自己人生的指南,那么你就错了——我不希望有一天你像一位我曾经认识的劳模那样,指着一墙的奖状问我:“企业换了一位新领导,他一来就让我回了家,每次我去报医药费,医务处的一个年轻员工都要在我的药费单子上翻来覆去看好几遍,稍微贵一点的药就说不能报销,说违反政策,除非领导给特批。我想问一问,我卖命干活儿的时候,你怎么没告诉我要领导特批?我想请新领导上我家看看,每张奖状都是我拿命换来的,可是他们根本就不会来,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他们告诉我奖状都是过去的事,不能躺在过去的荣誉上……”

 

     让我们一起翻开《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章的题目叫“做最优秀的员工”。

 

    开篇的话是这样说的:“西点告诉我,最好的执行者,都是自动自发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的个人价值和自尊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来自他人。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凭一时冲动做事,也不是只为了长官的称赞,而是自动自发地,不断地追求完美。”

 

    这段话有问题吗?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下面的故事——高级的谎言都是这样的——他们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欺骗所有的人,所以他们要找一些颠扑不破很难证伪的“哲理性文字”做包装——就像魔术开始前,魔术师要给你看他的魔术道具——没有任何破绽吧?你找不到漏洞吧?说时迟那时快,魔术师手上开出一朵花来!如果一个不诚实的魔术师借此非说自己是有法术在身,让你从此信他跟随他,他就超过了自己的职业边界——原本他可以靠卖艺为生,但现在他却要骗你的灵魂!

 

    回到“做最优秀的员工”这一章,在开篇之后,作者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心理学家,为“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他一共找了三个正在干活的工人,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请问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回答:“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第二个工人无奈地回答:“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教堂。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礼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现在连傻瓜都该猜得出谁是最优秀的员工了吧?

 

   ——当然是最后那一位了!

 

   《没有任何借口》告诉你:“第一种工人,是完全无可救药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第二种工人,是没有责任和荣誉感的人。对他们抱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肯定不是企业可依靠和老板可依赖的员工。”

 

   我告诉你——生活的丰富完全超出《没有任何借口》的想像力——我见过太多“第三种工人”,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在晚年成为我上面说的“劳模”中的一员。还是让我们先谈谈前两种被《没有任何借口》斥之为“没有前途的员工”——我来举例吧。很多《借口》之类的读者所尊重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在成功之前都做过类似“敲石头的粗活”,这并不可耻,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这样的粗活——我曾经采访过曾宪梓,他发迹前靠在街上替人家推销领带为生,一天必须卖够多少条领带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他为那份工作而自豪吗?从来没有,他做梦都在想如何才能摆脱困境——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一条街一条街的推销,真不是人干的工作。在真正建立“金利来”王国以前,曾宪梓谈不上是一名好员工,他不喜欢那种风里来雨里去的底层生活,他每天都在想,如何可以不做这样的工作!

 

   还有徐小平的故事——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上,他排在前100名。他最初出国是靠借钱买的机票,到了国外以后他在一家餐馆打工——所有那些热爱洗碗事业的优秀员工,现在可能还在那里洗碗——我不是说洗碗有什么不好,如果你确实喜欢靠洗碗过一辈子的话,但显然徐小平只是把洗碗当作解决生计的一种手段——如果这个时候,那个《没有任何借口》中的心理学家来问徐小平,我绝不相信徐小平会说:“我正参与一家中餐馆的服务工作,每天都有客人到我们这里吃饭,一想到他们用的盘子和碗是我亲手洗干净的,我的心中便常为这份工作献上感恩。”

 

    哪个有志向的出国留学生历经艰难四处借贷,是为了在唐人街的某个餐馆洗碗刷盘子?为什么同样当初都是刷盘子起步的留学生,有的混成徐小平,而有的却一直留在原地?徐小平在一本书中曾经写过自己多年以后专程回到当初打工的那家餐馆——他把那里看做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没有任何借口》根本不配做一本励志书——因为它为你定的志向太低了,他说服你教育你,让你讨好老板,哪怕那个老板根本不配你去讨好——它让你视工作为快乐,哪怕你不快乐,它也要说服你快乐——它让你学会对自己撒谎,学会自欺欺人,它告诉你,如果你在工作中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不要上当,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何况你即使愿意委屈自己努力做成了那样一名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结果又怎样呢?在我们周围,从来不缺没有任何借口的员工,从来不缺干一行爱一行的员工,但是他们真的快乐吗?那些名动一时的劳动模范,有几个现在你还能说得出名字来?你知道曾经有多少人,为了生产队的一头猪、为了公社的一根木头,跳进急流以生命保卫集体的财产?他们全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优秀员工——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吗?我宁愿你找到一些借口活下来。这些书之所以无耻,是因为它们明目张胆地忽略了人的生命价值——我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换句话说,我承认有值得牺牲生命去换取的胜利和成功,比如保家卫国血洒疆场,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而没有任何借口的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与幸福生活背道而驰的态度。当你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借口的人,你就失去了对自己生命的把握——你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你忘记了什么能使你真正的快乐,你甚至忘记了你活着的目的——“没有任何借口”几乎是最自欺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你为什么能接受呢?因为你贪心、你幼稚,你以为每一个过上好生活的人都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而实际上根本不是。所有成功的人,哪怕是一时成功的人,都不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相反他们是最善于为自己找到借口的人——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他们必须做的,为此他们从不找借口;他们也知道哪些事情是在耽误奔向他们心中的目标,对于这些事情,他们找各种借口不干!至于他们心中的这些目标是不是高尚的,我们暂且不在这里讨论。

服从的童话和天佑皇帝的传奇(职场谎言系列·五) (2008…09…16 22:07:34) 
标签:杂谈    

 
这是商业时代的悲哀——人们不再去关心谁对谁错,人们关心是谁在说——倘若《把信送给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