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

第6章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第6章

小说: 给总经理101条忠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你评价你的员工的惟一标准应该是他们的表现,但是如果还有一些因素左右着你对他们的评价时,你这样就很危险了。

  你可以容忍某个员工的工作作风与你或其他的员工有极大的不协调。当其他的员工都很规规矩矩的向着目标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时,某个员工往往会心血来潮或者常常故意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具有更宽广眼光的那个员工往往和其他的员工合不来,但是,他或许是你最有创意的手下,他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使你得到的启发往往比其他言听计从的员工要多得多。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更多的和陌生人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而你的这位手下一到陌生的环境就发怵,你可能就会给他一些无聊的任务去做。虽然他这种处世方式与其他员工的善于交际格格不入,但是他可能更能以一种谦虚谨慎、不大肆张扬的方式赢得别人的信任,那么,这个员工的成就和其他员工的比起来,毫不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当你在决定给哪位员工以更大的支持时,学会考虑到一些非外在的表现因素。几乎所有的不以表现而做出的决定都具有危害于你的团队的潜在性。有时候,这种危害性是很微妙的,以至于你从不会意识到。如果你能执开放的态度,让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各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和作风共同发展兼收并蓄,那确实能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

  有的时候,尤其是当员工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你更喜欢谁而不喜欢谁的旋涡之中。但是,为了发掘你的工作团队最大限度的工作能力,最好的办法是对每位成员一碗水端平,均施恩惠,避免顾此失彼。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需要认识到每位员工都有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有不同的喜好和价值观念。但你可以兼容并包,让每位员工都知道你在像支持别人那样支持他。当人知道他自己被赏识时,往往更卖力。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2.不要让团队能量白白流失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对企业而言并不陌生。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此类的提醒:不要浪费时间,把时间花在必要的地方,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企业经常设计时间管理、流程、计划、精确的日常系统和软件,以帮助经理们管理有限的资源。

  但是很少有人清楚什么是能量的损耗。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分两类:领导和管理。这两件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但是光有持续的能量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很多人在结束漫长和艰巨的一天工作后,已经精疲力尽。但是当他们回顾过去的一天时,却总是发现,尽管工作努力,但是收获甚少。其实,他们的能量已经以某种方式在某种事情上消耗掉了。

  那么,能量损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能量损耗都是一种浪费,都不是企业获得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也不是随机事件。它们的发生有明确的原因、明确的结果,也完全可以被控制。

  所有的一切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没有必要在规避责任、转嫁责难、生气和苦恼上消耗能量。能量消耗是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个人能否控制能量消耗,而是能够控制多少?以及如何控制这几种类型的行为。

  变化本来就是不清晰和不确定的。当变化的方向对人们的影响不明朗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研究显示,当企业处于重大转变的初期阶段,或者企业成为助长沮丧和焦虑情绪的一潭死水时,能量损耗将达到最高值。我们需要识别并学会聪明地应对这些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攻击和冲突行为造成的能量损耗。

  面对挫折和变化带来的压力,有时个人会沉湎于进攻的行为模式公然表示对别人的厌恶之情,在公众场合批评别人,给下属施加压力,加强控制、惩罚下属。

  我们有时认为每件事都要依靠自己,必须对发生的任何事情负责。当事情向负面发展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加强监控,向下属追究责任。我们要克服这种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问一问下属:“如果给你们足够的支持、指导和培训,事情能不能变得更好?”当然,问题是要完全摆脱这种压力是很困难的,需要时间。但是你说:“等我们渡过这个危机,我将会找时间和我的员工分享。”这样,事情就容易多了。

  攻击行为最常出现在行为欲很强的人中,这种人喜欢冲锋陷阵,目标远大、工作勤奋,也能完成骄人的业绩。但是一旦他们身边的人不能达成他们的期望,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那么他们往往容易陷入暴躁行为模式的陷阱。公开生气并迁怒于别人,不仅使个人能量损耗,而且也会导致别人的能量流失。作为管理人员对别人发火,别人的反应可能会从消极的躲避,升级为强烈的报复欲望。两种反应都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第二种情况是过度妥协造成的能量损耗。

  妥协的行为模式具有避免冲突的特征。面对有争议的事情或者压力,有些人总是会选择让步。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曾发生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是餐厅为你提供的食物和服务都让你不满意,你会抱怨吗?如果汤是冷的,你会把汤退回去吗?很少有人这样做。他们可能会跟朋友抱怨这件事,但是不会和餐厅发生什么明显的冲突。在公司里,有多少次你目睹大家举手赞成一个很糟糕的决定,而没有一个人反对?有多少次你有好的提议,却没有说出来让大家表决?

  妥协的行为经常是进攻行为的产物。当我们施加压力和以强凌弱之后依然不能达成目的,他们就会选择妥协。他们通常会挫伤员工的锐气,耗尽他们的能量和创造力,然后抱怨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创新能力。帮助经理保持能量的好方法就是,在企业中产生和接受很多有利于提高和改进的观点和建议。丰田创新的观点和建议简直是数以百万计算。而这样的数字在其他企业就是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企业没有创新的人才,而是因为管理实在太糟糕。

  妥协的行为模式产生的原因是,害怕陷入得与失的境地,害怕投入很多情感和精力。

  第三种情况是反复无常的行为造成的能量损耗。

  许多能量可能因为避免投入,避免承担责任而流失。所以消损能量的行为都是规避责任引起的。攻击的行为是通过责难别人来逃避责任,妥协的行为是让别人做决定,自己三缄其口来逃避责任。

  和前两种行为相比,反复无常的行为也许是逃避责任表现出的更为直接的形式。攻击的行为和妥协的行为都包含了强烈的情感。攻击型的人会流露出沮丧和失落,还有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妥协型的人会有友善和温和的情感流露,尽量避免引起不和谐的气氛和不安情绪。而变化无常型的人就要理性多于感性,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往往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这一类型的人逃避责任有3个主要的原因:

  1.害怕失败

  因为没有获得足够资源和足够权限,无法施加更大的影响力,失败是注定的结局,所以人们害怕承担责任。

  2.害怕超负荷

  如果你不善于拒绝,你就会给自己背负上沉重的负担。而别人对你提什么样的要求又常常是不明朗的。为未知的目标负责并轻易作出承诺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3.害怕舍本逐末

  每个工作中包含的事情中都有轻重缓急。但是有很多次你在一天结束或一周结束之际总结自己的工作成绩,你都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最重要的事情,陷入了细枝末节的沼泽中。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是这样说的:“当你被鳄鱼追赶的时候,你很难想到应该把沼泽里的积水抽干。”但是这恰恰是管理要面临的挑战尽管经常遭受鳄鱼的袭击,你依然不能忘记把沼泽里的积水抽干。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件事可以轻易办到。

  每天让经理们分散精力的事情有电话、有人走进办公室等等。有一个积极的方法可以应对这些分散精力的事情,那就是投入其中,强迫自己把最重要的事情永远放在第一位,把不太重要的事情授权别人完成,或者把其从日程表上删除。但是有时沮丧和焦虑达到极致就会转化成变化无常的行为,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或者无暇参加会议,或者坚持不懈地参加会议,或者不在办公室。

  如何捕捉流失的能量,并引上积极的轨道呢?人们能够用在工作上的能量是有限的。个人的能量运用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也可能产生消极的效果。所以我们需要识别出能量流失到哪里,如何流失和流失程度如何。

  企业要重新捕捉流失能量,首先要求识别和衡量流失的能量。要驯服野兽首先要摸清它的性情。

  其次能量流失行为必须被识别和接受。企业流失的能量就是个人流失能量的总和。

  第三步就是查明原因并做出对策。包括以下提供的建设性的行为模式:

  (1)做决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承担风险。

  (2)积极地使用系统和程序。

  (3)设定清晰的目标。

  (4)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监控业绩和保持控制力度。

  (5)公正而不失尊严地对待别人。

  (6)勇敢说出自己的创意和灵感。

  对每个人来说,最有效的行为应随着工作、员工、系统和企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防止能量的流失就意味着帮助每个人看见自己能量损耗的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减少能量损耗的良方。此外,减少团队能量的消耗,规则必不可少。 


13.总经理必须具备创新开拓能力
 

  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有冒险意识,需要总经理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总经理如果缺少创新开拓精神,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

  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是总经理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就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工作就自然没有起色。有了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永不衰竭的进取心,任何艰难困苦、落后保守都不能阻挡企业前进的步伐。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就是一位极具创新能力的政治家。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迄今为止最严重、最持久的经济危机。当时的总统胡佛只知道墨守成规,还是一味推崇亚当·斯密提出的100多年来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932年在竞选中,胡佛除了毫无根据地发表盲目乐观的演说外,拿不出任何新政策来摆脱经济危机。而罗斯福则针对美国经济危机,深刻地分析其原因,大胆提出“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要用政府力量调节和改革经济。

  后来,他采纳凯恩斯理论彻底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罗斯福总统为美国人民实行的新政,是一种超凡大胆创新之举,“新政”使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获得新的经济增长,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