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股票金融电子书 > 生活中的经济学 >

第15章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15章

小说: 生活中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税务局递交所谓“退税表”。表内注明了一年各种收入的数目,然后由税务 
局计算出应交多少税,并把已交税款的余额退还给你。因为在美国,百姓得 
到的每一笔收入(包括工资、股息)都预先按估计的税率扣下税款存在税务 
局里,所以 4 月 15 日叫退税日而不称报税日。 
    政府是纳税人出钱养活和支持的。政府是为百姓服务的。而美国百姓日 
常生活中享受什么服务呢?最经常看见的也许是公路维修。每一段正在维修 
中的公路,两端必有穿黄背心的警察,而在繁忙街道的红绿灯前却没有警察。 
这些保证维修工程安全的警察似乎闲得发慌,荡来荡去,无所事事。据说, 
法律规定临时施工段必须有警察在场。最近几年美国大城市里的犯罪率不断 
上升。1992 年我途经洛杉矶机场和芝加哥的灰狗公共汽车站时,都看见有全 
副武装的警察在巡视。前几年我曾见到支持妇女堕胎的和反对妇女堕胎的两 
派人游行示威。双方群情激昂,互不相让,中间有警察维持秩序,幸亏没有 
打起来。 
    政府支出的主要项目还不是公路和治安,开销最大的是国防,其次是为 
国债支付的利息和教育,再后便是社会保险。总的来说,政府提供的服务有 
两重目的,一是保证公民有一个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并维持市场规则; 
二是保证社会中最富有者和最贫困者的生活差距不太大。国防、治安、公路 
等开支主要用于第一个目的;社会保险主要用于第二个目的;而教育兼对两 
个目的都有作用。公共服务的特点是无法向享用此服务的人有针对性地收 
费,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人享用了多少国防服务,正好像广播电台无法向收听 
广播的人收费一样。所以政府只好采用统收统支的办法。经济学理论证明, 
只要可能,享用任一种服务都必须按质量付费。否则会造成使用的过量或不 
足,同时造成此项服务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举例说,邮政是政府办的,但 
人们寄信寄包裹仍按件收费,而不是统收统支。在美国,印刷品和包裹的邮 
资还按投递的距离分成 8 档,遂远遂增。设想如果投递邮件实行免费,虽可 
以节省去邮票的印刷、销售、邮件的计量、盖戳、核算等等的成本,似乎是 
对社会大大有益的一件事,但这将造成前面提到的过度消费的问题。 

    普通美国人不都是经济学家,总觉得免费服务比收费服务好。公路路段 
要实行收费总要引起一番热烈的争辩。可是一切服务都是劳动创造的。享用 
了服务而不付费,提供服务的人就没有了收入。如果用统收统支的办法,将 
别人在别处创造的价值和应得的报酬挪到此地来使用,就会影响别人的劳动 
收入。所以统收统支不但有过量消费和供给不足的问题,还有收入分配中劳 
动和报酬脱节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国人民恐怕有更切身的体会。 
    即使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只要有可能就应向顾客收费。外国人办入境签 
证收费也是基于这一原则。然而政府向顾客收费和普通私营企业的收费有一 
根本的不同,即政府提供的多半是垄断性的服务,如办理护照、公证、营业 
执照,通过公路、大桥、隧道,都不容顾客挑选,与理发或去超级商店买东 
西不同,后者是一个竞争性市场,顾客有充分挑选的自由。外加政府是一个 
有权威性的行政组织,它可以强制顾客购买他所不需要的商品或服务。由于 
政府服务的这些特殊性,产生了三个问题:哪些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别人 
不容插手;这些服务收费标准如何确定;如何保证服务质量。从经济学理论 
来看,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但事实上或者由于官员无知和私心,或者因情 
况复杂,常常把事情办糟。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为经常。例如我国有 
的城市的海关在检查入境人士是否患有爱滋病的同时,强迫入境者接受与此 
无关的健康检查,量身高,测体重,并借此征收几倍于成本的费用;办一件 
简单的公证收的费超过一个月的工资,这种做法带坏了市场规则,降低了自 
己的威信。 
    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并因此而付税,税款在人们总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表示人们享受公共服务与全部消费的比例。各国的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收 
入水平的上升,公共服务所占的比例也在上升。在 19 世纪的百年中,美国政 
府开支始终保持一个很低的水平,同时生产能力有了空前的增长。到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全美国的政府开支在国民收入中仅占 8.5%。这一段的历史经 
验有人引用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话,称之为“无政府主义加警察”。 
意思是政府只要管治安,别的都不用管。但此后,特别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各国政府开支无例外地大幅度上升。到 1981 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收 
入的比例达到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特殊时期之外的最高值 31%。里根执政的 8 
年中,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力图使政府开支缩小,到他 
下台的 1988 年,上述比例降到了 28.2%。这个成绩受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弗里德曼(197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称赞。 
    从变化趋势看,世界各国政府都开始感到政府开支的比例太高不利于经 
济,因此出现了将部分政府职能转交民办的趋势。在美国,邮政已不再是政 
府垄断。民办的特快专递发展迅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国营邮政的生意,政 
府出钱办教育的情况也在改变。无论中小学或大专院校,80 年代中私立的比 
例都呈上升趋势。甚至治安工作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私人保安公司出现。再加 
上冷战结束,国防费将有较大的削减。可以预言,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收入 
中的比例在 90 年代将仍有所下降。 

    小结:政府为百姓提供的服务,原则上也应和别的商品一样,按质量收费。但诸如国防、治安 

一类的服务无从区分每个人享用了多少,只好统收统支。收费的原则应使其等于成本。 

                        16.节约能源(上) 


    美国人均能源的消耗量为除美国以外世界平均量的 6.6 倍,为发展中国 
家的 10 倍左右。美国是一个浪费巨大的国家,尤以能源的浪费最为典型。公 
路上穿梭奔驰的小汽车中绝大多数只坐一个人,公共汽车里也是乘客稀少。 
马路上的街灯昼夜都亮着,这是公家花钱点的灯;私人厂家的,甚至私人花 
园里的灯多半也是“与日月争辉”。能源是一切商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东西,它几乎和劳动一样重要。一切商品中都包含劳动;同样地,一 
切商品中也都包含能源。汽油和电力的过度消耗固然是能源的浪费,其它任 
何产品的过量消耗同样也是能源的浪费。当垃圾车装运着成吨废弃的饮料 
罐、报纸杂志、包装袋、广告宣传画册呈现在眼前时,使人进一步认识到美 
国能源浪费的严重性。要节约能源,不仅要节约汽车、电力、煤炭、天然气, 
还要节约一切用它们制造出来的各种产品。 
    1973 年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 47%的石油,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猛涨了三 
四倍,石油的替代品天然气和煤炭的价格也随着猛涨。美国所消耗的石油中 
有一半来自进口,油价上涨意味着美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结果国内商品 
供应总量减少,物价水平上升。这就是“能源危机”。今天看来,实际上并 
没有什么过不了关的危机,只是对经济的一个冲击。20 年以后的今天,美国 
的能源价格已回落到能源危机以前的水平(以可比价计算)。它真正的后果 
是提醒人们,矿物能源最终是会耗竭的。以后又发现由于燃用矿物能源产生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地球变暖,其后果十分深远又难以预测,所以节 
约能源成为全世界的重大课题。 
    对一般的美国家庭而言,最主要的几项直接能源开支是汽车用的汽油、 
用于冰箱及照明等的电力、以及用于炊事、热水及采暖的天然气。有些地区 
电力价低(因为有水力发电供应),或者一些孤立住房接煤气管道大昂贵, 
则炊事、热水、采暖都用电力。我在美国时既在高级住宅区的阔气房子里住 
过,也在近乎贫民窟的连暖气都没有的房子里住过。但不论是什么等级的住 
房,热水和洗澡缸是必不可缺的。在美国,除了在高楼里的公寓式房子,那 
里热水和暖气是集中供应的之外,一般独门独户的住家(这是美国主要的住 
房形式)都是自备供热锅炉。锅炉是根据循环水的温度自动起停的,如果调 
整不好就会浪费燃料。而且燃料中煤气和空气的比例有一最适范围,偏离这 
个范围也会浪费燃料,住户就会多花煤气钱,这些调整工作都有专门技术, 
普通住户未必懂得其中窍门。于是专门帮助住户调整锅炉的各种名目的节能 
公司应运而生。住户只要每年付一笔服务费,节能公司就会按季节变化前来 
调整。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北部买了一所新房子,搬进去后第一个月竟花了 
近 500 元电费。后来请节能公司来检查和调整,以后电费降到 100 多元。节 
能公司的创建和发展虽然在美国的百行百业中算不上什么大事,但这里包含 
着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如果任何人能发现社会上存在的某种浪费,并且能想 
办法避免这种浪费,那么他就能从节约的金额中得到一部分。这得力于经济 
体制的安排。这种体制鼓励每个人凭自己的才智去发现和杜绝社会浪费,结 
果是各种浪费得以克服,社会的经济效率得以提高。以后我将介绍旅行支票 
的发明,也是一个类似的例子。相反,如果存在着人人都能看到的浪费,可 
是大家对此无能为力,也没有人愿意去想办法加以克服,因为作了贡献并不 
能分得报酬,这说明经济体制中存在着问题。我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一条极重 

要的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否则生产关系就必须加以改变,正是 
说明了上面的现象。 
    在美国,大多数住户的电表和煤气表都设在户外,所以抄表不必进入门 
内。这大大地方便了抄表。但抄表终究是一个耗费劳动的业务。在人工昂贵 
的美国,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采取每隔几个月才抄一次表的办法来降低成 
本。用户每月缴的电费是电力公司根据过去耗电的记录测算的。但电话费却 
是每个月都寄来分项的账单,账单上详细列出本市通话次数,国内长途和国 
际长途次数,并记有受话者的电话号码和地区号,以及通话时间和通话日期。 
这些都与管理手段有关。电话账单之所以详尽且及时,因为它是计算机管理 
的。 
    电费和煤气费几个月抄一次表,和每月抄表比较,公司和用户双方都不 
会吃亏。但当电价调整时就发生了问题,因为分不清用户用的电是在调价以 
前使用的还是调价之后使用的,除非电力公司能在调价的当天将所有的表都 
抄一遍。在美国,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是信任顾客和不让顾客吃亏,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