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 >

第29章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第29章

小说: 想从事律师工作必看(律师心得汇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业个性化的特点,这样做其实有些可怕,有点象样板剧。那其实作律师就是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方式,这样弄不但限制了律师的个性发挥,也让人觉得假,是不是在演戏啊?聊斋里有个《画皮》,大家可能都看过,律师要是都批一张画皮,那是不是更会让行业变得恐怖?
  
  所以我要说,大家看我的帖子,我只是在说我自己怎么做律师这个职业,我也只是在空闲的时候不想浪费时间,而说说我的经验。我觉得好用的东西,也是最多建议大家参考和采用,没有让朋友们照搬的意思。我也不能说自己的东西是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是很清楚的。我不是什么理论专家,也不是什么牛皮烘烘的大律师,我说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经受得严格意义的逻辑推导和理论探究,也不希望朋友学了我这个忘记自己的路怎么走。鲁迅先生说得好,世上本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大家如果觉得这个帖子搞笑,那笑笑也好,一天到晚端着个臭架子,到哪里都说自己大律师如何如何的高明,别人如何如何的不济,活得那么累做什么,谁晓得西装革履下面的是不是人啊?
  
  潜水宝宝: 
   你好
  你留的言,我看了,我想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只能做参考。
  你认为,女孩子不适合做律师,我其实并不同意。因为我曾经有官司输给了一位女律师,输得很惨的,法院不但冻了我的账号,而且将我客户单位的账号也协助冻结了,我只好签城下之盟。我有一位女律师同事,是一位硕士,她现在在一个厅级机关做公务员,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她竞争的那个职位,据说有一百多人报名考试。所以,我从来就不敢小看女律师,也从来就不说女律师做不好这种带有性别歧视的风凉话。希拉里据说会代表民主党参加美国总统大选,我们的全国人大里女律师也为数不少。谁说女律师就做不好?
  不管你做什么,总会有人说的。要不想被人说三道四,那只有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都不做,就不会有任何的错误。做法务也是法律专业人员的一种从业途径。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法务,学了一些东西。我不觉得做法务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做得好的法务专业人员,可以是公司的副老总,可以是老总的智囊,当然,做得不好,也就是一个合同管理员,一个账款催收员。我曾经执业的一个事务所的老总,现在就关掉了自己的所,到一家准备上市的公司做副老总了。所以,事在人为。
  
  当然,女孩子在公司做法务可能要比面临社会的执业要显得稳定些。至少,不过我看过舒淇美女主演的《玻璃樽》,故事老套,但有一句话我还是记得很清楚的,她说,“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我一直认为,做法务也好,做执业律师也好,其实是春兰秋菊而已。
  
  做律师也好,做法务也好,确实需要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的支撑。除非你只是想混混,或者靠着裙带关系往上面升,我暂时还没有任何这种关系,在有这种关系之前,我只能靠自己努力了。我觉得会计专业知识有助于律师开展执业活动,如果有时间,最好系统地学一些,如果时间不够,也不一定要考一个证。我觉得CPA的教材很好,如果要学,建议学这种,这个考试也不必一次性通过,可以安排2-3年时间过。如果你够努力,能够有一个CAP证,你又是在一个成长型的公司里,那我觉得你的机会会比一般人要多很多,虽然我们的周围不乏有吹牛拍马、夸夸其谈、胸无点墨之辈,但毕竟大多数老总还是需要有真正能做事情的人打理他几千万上亿的产业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是有些重要的,那就是也不要以为律师就有什么了不起。我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作者说,律师也就是一个管子工而已。律师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我从来就不觉得这个行业有什么特殊性和优越性。动不动就将自己上升到社会的支柱,民主的斗士这一个高度,除了让自己心存怨望,内心充满失望并伤害自己的身体之外,我估计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你和同学一起高考,同学有的做计算机、有的做机械、有的做销售,大家都是在为自己的明天努力奋斗,你要是在做律师,那你凭什么就说律师这一行一定就要比他们社会地位就要高些。你说不定运气好一点,赚钱多一点,有什么必要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做律师也好,做法务也好,做世界上任何一项合法的工作也好,我觉得,最根本的目的是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让自己内心安定,哪里就会有那么多的崇高和伟大啊。我看了很多自称是大律师们、大专家们的演说和文章,总觉得脚不着地的,一头雾水。真正的思想家,几千年都出不了几个,有人类历史以来,也就那么几个留下了文字和痕迹,其余的不都灰飞烟灭了么?将自己扮演成个思想家,除了糊弄自己,还有哪个会相信啊?我的建议是,凡遇到让自己心潮澎湃的说辞,请保持清醒,定定神。我表弟对我说,“世界上就两件事情是真的,娘心疼崽是真的,自己肚子饿是真的”。呵呵,见笑了。
  
  我罗里罗嗦的说了半天,你估计也真的饿了,那就去吃饭,信我在这里胡说八道的。
  有网友对我提出批评,我很愿意接受批评的。很谢谢他。孔子教导我们,对待批评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我看来,如果说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我是很赞成的,但要说我国的法律具有传统,我觉得还没有证据让我信服。我国历代都有法律,乱世尤其法网严苛,但要说历代重视法治建设,我看就未必了。皇上的制、诏、诰、敕其实是几个内阁大臣或者中书省的几个官员坐在那里想出来拟出来然后请万岁盖上玉玺的,但权威就要高于法律很多。所以,如果你说,我们一边大力建设法律,另一边大肆挖法律墙角那我还是同意的。满清以后,国家势微,政权保命都嫌吃力,哪里会去搞法律建设,清代的治理,就是术大于法的,要不,皇上搞那么多的内阁、上书房、军机处做什么?还弄一个密折制度,不是希望和鼓励下面互相告密,从而相互牵制么?民国就更不要说了,北洋弄了几十年,法令不出京畿,统治不过几省,打打杀杀的,国民党的几十年,也是打打杀杀,民生凋敝的,法律倒是有,舶来品,根本就嫁接不到中国社会上去。苏力教授曾对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人以及法律运用进行过研究,我很是赞成他的观点,熟人社会无法兼容涉及巧妙的现代法律制度,法律在乡土社会中的运用采取了很多变通的方式。我们现在的这套法律,其实和传播千年,影响东亚很多国家的大唐律中华法系已经没有关系了,也不是什么大陆法系。我们的法律体系并不是从传统的社会土壤中诞生出来的,我们是搬了苏俄的条文体例,用中华的术推行,法术结合,自成一派。所以,我不赞成说我们是有法律传统的这种提法,李悝管仲韩非子,越来越精深和玄妙了。
  
  包括律师制度,甚至连律师这个词都是个舶来品。“律师”本来是指精通佛家典籍的大师,现在用在了法律服务职业上,我倒是觉得有些幽默。因为佛家历来主张的是出世,要清修要顿悟,越超脱越精通典籍的人才能做“律师”。现在倒好了,却将这个称谓用在越中庸、越入世、越善于解决人类纷争的那一类人的头上,两个极端。我真是佩服前人的智慧。
  
  为什么我们做律师那么累?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法律的传统,也就没有律师职业的传统,我们在演讲中说律师是个古老的行业,其实说得是别人的古老,和自己是没有关系的。我们这一代律师,包括我们上一代以及我们的下一辈律师,注定要为这个执业活得很累。因为前人根本就没有栽树或者树被人砍掉了,我们没有办法乘凉。如果现在我们也不栽树,我们的下一辈律师也只有在炎凉中徘徊。禅宗讲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孔子自己也述而不作。可惜这不适合律师职业。因为要是哪天我向当事人大吼一声,希望他能够顿悟而放弃纷扰归隐山林,那他不以为我是个神经才怪? 
  我又嗡嗡的弄了半天,放在自己博客上吧。
     
   
   今天和几位准律师们聊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准律师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客户资源不足。他们都认为,因为刚刚进入行业,没有人认识自己,也不可能有什么好的案子做,所以什么都做做。我也是一样,刚入行,离婚案子做过几十件,俨然自己是婚姻问题专家,现在有当事人和我咨询离婚案子,我都会先象居委会的阿姨一样,先和咨询者上半天的如何维持婚姻课。
  
  他们有个想法我觉得很值得商榷。他们认为,主动和客户接触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大律师们根本不要主动找当事人,因为当事人会哭着喊着将案子给他们代理,小律师主动找当事人又很损害律师的尊严,按照这个逻辑,律师行业从业人员倒有点象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了,轻易是不能以身相许的。
  
  内地的很多所,确实没有形成一种营销的机制,即便是营销,也采取了一种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印一些资料,都发给自己的同行,做宣传,也是在本行业杂志上,我就收到很多同行的资料,经常看见某律师所在行业杂志上的广告。我估计对营销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吧。
  
  也听过很多营销律师的课,效果还是有,但我总觉得太玄了,对刚刚从业的律师用不上。因为,在大型论坛发言到博螯去演讲,也不是每个人都够资格,我想去别人不见得让;发表专业论文,那也要有所积累和设想,又不是在坛子上发帖子;召集专业培训,一则费用不菲,一则学养还不够,参加的人要是都是些公司普通员工,那不组织也罢,所以,我觉得还是整些适用的,便宜的、马上就可以开展的给年轻的助理们比较厚道。
  
  我的做法是:
  1) 打电话。弄一本本地的黄页,一家家打,态度诚恳,价格合理,100个电话有1-2个有意向就行。
  2) 写商业函件。总结自己的优势,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向目标客户发商业函件,让他们知道有你这个律师,混个脸熟。
  3) 在报纸分类广告上上你的广告。费用不高,但可以收到陌生的咨询电话。
  4) 上门。打个电话,和老总聊聊,然后主动上门和他们谈。
  
  当我没有固定客户资源时,我就这样做,现在我觉得自己有了一些了,我就安排客户助理们这样做,反正,一定要让人家知道你,即便你是个所谓大律师,没有人认得你,那你就自己觉得大去吧。靠人家介绍案子,靠关系接客户,这些是后一步了,如果你没有这些资源,你就不要想也不要羡慕人家。
  如果做律师之前,你做过保险行业,我觉得我这样说你会接受,我就很佩服保险行业的工作人员,至少他们敬业。如果你学过李阳英语,我觉得你也会接受,你不大声喊着你是律师,哪个人会在13万律师中找到你?
  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