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120章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120章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中华国养了下来,可以看做是中华国嫡系,而且同官场上的联系很小。
        “好啦,好啦。”轻轻的拍了拍泪眼带花的璐娘,梁明决定了这事——放弃,看老婆那架势他也知道朝堂上的阻力会有多大。“算我没说,这事就全当没有,好不好?我多替晋儿选一批伴读就是了。”
        梁明要比自己老婆想得远,王长子到民间上学那五个太傅就要辞去几个,所以事情一定会弄到朝堂上,那个时候似乎也隐藏不下去了。这样一来……,加上璐娘的担心,还是算了吧!这事情梁明想的有段日子了,却一直没深入,都是敷料的想了一下,看来还是不大可行的,东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太大了。(这一段大纲上没有,想的有点潦,各位见谅啊!)
        这对中华国最尊贵的夫妇在谈论孩子的“学途”,但两人并没有关注多少教育,他们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文教部的部长宫强。
        文教部算是个冷衙门,早先名学部,建阳三年改为教育部,五年再改为文教部,虽然几经更名,可不变的还是本身的冷清。建阳五年大考前后火了一段,建阳八年的大考也有所回热,可到底还是一个冷衙门,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宫强很满意这个位子,他觉得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料。作为最早一批投靠的士子,而且有着实打实的举人功名,宫强的资格在中华朝算是够份了。凭他的人脉或是资历,五年前就完全可以趁着大考的火热跳出来,就算是做不了部长,品位也差不到那里去。可他没有,依旧老老实实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劳劳的做着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中扒扎着。
        与基础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但中华国地域广阔,这一方面就需要政府出大资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学府。比如说现在的九所高等学府,中州有两所,余下的每一省建一所。
        民间投资筹办私立专业学校来以弥补国家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是中华国极力提倡的,但其中关键问题不是资金而是师资。





    正文 七章 办学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43 本章字数:2173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华国的教育体系,梁明还责成文教部颁布了《中华学纪》,以求规范国内的整个教育体系。
        不过现在的私立学院仅有一所,就是启州商会承办的启州商学院。这个启州商会的主导人算是梁明的老朋友了。他们就是当初梁明率部初至吕宋时投效的几名华商——宋和芳、李兴基、程格、黄兴可和顾云森,他们在最初的那段时间给了梁明不小的帮助。
        所以投桃报李,梁明在站住脚后也给启州的商人提供了不少的机会。到如今,以这五人为首的启州商会已经将产业扩展至整个中华国。虽然启州商会的起点有些低,不过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的实力在中华国内也是数得着的了。
        正如前言所说,如今在国内办学缺的不是资金而是老师,启州商会之所以办的起商学院靠的就是抢先了一步,早早的通过岭南处从十三行搜罗了一些“专业”人员,又通过同文馆翻译了一些欧洲的籍。总之,虽然困难重重,这个老师大猫小猫三两只的商学院还是在五年前是办起来了。启州商会也算是中华国诸多商会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这种私立的实业学校,也不再像传统的院那般以考取功名为目的,而是旨在为国家培养各种专业性人才。在这期间作为投资人的商会,可按本身的职业需求来设定学校的科目安排,亦是在为自己储备人才。当然既然是商会投资的私立学校,无可厚非的就会带上营利的色彩。
        不过刚刚起步的商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都是商会子弟,学费的事情就是免谈了。其他身份的学生他倒是想招,可没人愿意上啊!即便是商业性质浓郁的中华国,这种专门为经商而办的学校也是惊世骇俗的存在。
        事实上在中华国内有不少的官员对商会出资筹办的私立学院存在着这样的不满。这样的学校不同于传统的私立院,商会出资创办的私立学院,肯定是专业的“实业学校”。除了开设传统的国学科目外,还另设的诸多专业性的科目。在启州商学院的报表中,会计、速记、测量、管理等专业科目,无论是在课时上,还是在关注程度上更是远远超过了国文等课。其在课程设置上如此“不务正业”,也难怪让人惊疑了。
        因为老师不多,所以启州商学院并没有想公立学府那样划分年级,并根据分年级来划定老师,而是把所有老师分成三个教育组来培养三个班的学生,并一直持续到学生结业。商学院会在培育完一批后再进行招生,而且在这三年期间不在招收学生,他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都是让老师逼得。
        第一批学生结业后,启州商学院这所日后鼎鼎大名的私立学院迎来了最大的一次危机——没学生了。商学院的第一批学生都是他们商会的自家子弟,但经过第一波后年龄口在这个段的孩子没剩几个了,学院又招不来生源,就在学院一筹莫展的时候启州商会的董事会做出了个赔本的决定,招收普通华人子弟,不仅不受学费还每月还有补贴可领。总之,这第二批生源是召到手了。
        这件事自然让观望中的几家大商会笑掉了大牙,虽然他们都明白自办一个商学院对于自家商会很有帮助,可现在自家学院是办不起来了,老师找不到啊!那么看别人的笑话不也能让自己舒服点不是?
        不过两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笑不出来了,因为第一批学员的毕业几乎是给启州商会眨眼间添加了一半的中层职员。这些个学员从入学的第一年开始,就有着大量的商业案例和资料给他们分析,实践上很少但脑子里装的有货,进入工作后很快就熟悉了业务,短短的历练后虽然担不起大任做个中层职位还是能够胜任的,这样一来就为启州商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强大的助力。
        人的心里就是这样,看到启州商学院无人可招的时候余下各个商会只有幸灾乐祸,可看到商学院的巨大成果后就又纷纷眼红了。一时间抵到文教部的申请报告积攒下了一扎,宫强本已经被这扰的头晕脑胀了,可前天启州商会又送来了一个炸弹,他们被人撬墙角了。
        “文成兄,今晚我是吃定你了。”两声敲门声后,不等宫强回言就自个推门进来了,这个文教部可以用这种语气同宫强说话的只有一个人——曹昭。
        此人是宫强在山东的旧交,早先被牵连进了**案,本是要发配到新疆的。不知怎么的被北方处查到了他和宫家是故交,凭着有杀过没放过的原则,被北方处偷偷的掩护了下来。送到中州,同宫强一照面俩人是他乡遇故知,两眼泪汪汪啊!
        凭着宫强的面子,曹昭很轻易的就进入了文教部这个冷衙门,虽然现在仅仅是个从五品的知事,可在文教部也是一个人物。
        这个人牙口好,能说善辩。宫强了解自己的朋友,今个就给他派了个艰巨的任务——调解学院纠纷。
        曹昭好说歹说,弄得口干舌燥的总算是定下了个调子,“各商会的学院暂停,但启州商学院要对全国公开招生,实际上就是对各商会公开招生,学生待遇要一样。”
        “哈哈,辛苦伯松了。”宫强一听就明白事情搞定了,禁不住开还大笑道:“今晚为兄定为贤弟摆宴庆功。”拉着曹昭坐下,忙问道:“快说说看,那群人可都是缠牙角色。”
        曹昭将事情大略的说了一片,白了眼正哈哈笑的宫强抱怨道:“若不是律令有规定,我恨不得让人把他们下大狱。”
        “你知不知道,马六甲商会找的都是些什么人做老师?我算是知道他们为何到现在才递交报表了。”曹昭没等宫强回话就接着说道:“报表上他们不敢弄假,写的都是实情。那些个老师,说是老师实际上都是他们自家商会的把式。那会计科的老师就是他们的账房先生,简直就是藐视律法。”





    正文 八章 农院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8…1 10:12:45 本章字数:2262

        看到了启州商学院的好处,眼红的何止是马六甲商会一家,中州、顺州、抚州(雅加达)等各地上规模的商会都有投资开办实业学校的愿望,可惜晚了一步在商业这方面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所以,出现拉些自家的职员充任老师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更甚者还有出高价挖人家启州商学院墙角的,为了弄来合适的老师,那是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解决了一件心头大事,宫强安心了不少。中华国不比满清,不太讲究所谓的“官威”,什么咆哮公堂啊,不敬上官啊,等等等等,一律扫清了。一个微末百姓,只要他能按着律令规矩来,办起事情来你也怎么不了他。不然的话,宫强何必为这事烦恼,他虽不入内阁,可身为正二品大员也不至于被几个商会搅得头晕脑胀的。那些个商会是有面子,可那是在商务部,挨他文教部屁事。
        “砰砰”,两声轻轻的敲门声响起。
        宫强正了下身形,端起一盏茶来,边撇了撇茶沫边说道:“进来。”一旁的曹昭也端起了盏茶,装模作样的品了起来。哥俩说说笑笑那是俩人的事,外人到了还是要顾及宫强的面子滴。
        “禀大人,中州商会的王隆鑫来了。”来着是一个正五品的主事。王隆鑫是中州商会会首的大公子,在中华国的商界也算是一把好手,不过在文教部的多数官员们看来都是一样的“铜臭”味。在中华国各个部门中,文教部的官员算是最“清高”的了,对商人都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同商务部正好是两个极端。
        中州商会原本也有意自办一所学校,可他们在这方面显然缺少经验和条件,在前面已经被曹昭给说服了。不过俨然是中华商界第一公子的王隆鑫对此却有着自己的一番独特计划。
        “噢?依王公子的意思,中州商会是要筹办一所农院?”这显然很出乎宫强的预料,看着不显山露水的王隆鑫他饶有兴趣的问道。
        “正是。”王隆鑫正色答道:“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乃国家之根本,乃是事关社稷的大事。我等虽为一介商贾,也希望能为国家大计尽以一分力。且术业有专攻,机械之学尚可造福民生,农学岂非更甚。”义正言辞,很有气势。
        “王公子有此志向,实乃令人敬佩。”端坐在首座的宫强满脸带笑,看似很上心,不过话语一转就直刺要害。“农业,国之根本,一直为朝廷所挂心。建阳五年,农业部的刘部长就曾提出于中州学府设立农科,大王极为赞赏,可因为师教无从募集无奈放弃,不知贵会此事何以解决?可否告知一二?”
        “劳大人费心,此事我会已经解决。”王隆鑫自信的说道。“我会已从关中邀来杨屾老先生的亲传弟子十二人,各个都跟随了杨老先生多年,施学任教绰绰有余。”王隆鑫面色不改,可整个人却是一个神气。
        “杨屾?”宫强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可实在没什么印象,抬眼望向曹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