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民国往事 >

第84章

民国往事-第84章

小说: 民国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你说说你自从做了这个海局局长后和汪兆铭、苏联顾问走得近还是和周主任、巫山这些你的C。P同志走得近?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觉得你现在这叫危若悬卵!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像你这样职务高,影响大,却并不算是两党高层的人难道不是最好的下手对象?!你没瞎没聋,难道不知道近来季山嘉、汪兆铭与蒋中正之间已经有了很大矛盾吗?现在的广州不光有风吹草动,简直就是山雨欲来!你到底明白不明白!”

    单于越说越激动,到后来干脆站了起来。而李之龙似乎从没想到过这些似的被单于说的有点发懵了。

    “这些都算了,你居然还天真到去查陈策的走私,你还真是唯恐自己得罪的人不够多,对景的时候自己死得不够惨啊!”说到这里单于简直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了。

    “难道我查陈策走私鸦片错了吗?!”没想到一提陈策这件事,李之龙反而清醒过来一般。

    “在田,你不要这么天真好不好!你以为现在的广州是什么人间净土吗?你知道不知道孙总理为了养兵连流莺都要收税了?!你知道不知道国民政府最大几笔税收来源就包括烟税?!赌税?!你知道不知道香港报纸怎么说我们的?说自从我们国民政府主政广州,广州市天高三尺!你以为就你知道鸦片的危害吗?!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没了黄、赌、毒这些东西来给政府收税,政府是没有力量搞什么北伐的!你以为苏联的军火援助不要钱吗?!”

    单于的这些话就如同连珠箭般把李之龙刺的不轻,李之龙坐在椅子上大口的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对单于说道:“文革,你说的这些,这些东西我从没想过。你容我好好的想一想。”

    “在田,我希望你明白,我是真心不希望你被什么势力,什么人当作出头鸟给办了的,我真不希望你出什么事。但是你也要明白你现在的位置就是一个出头鸟的位置。我团里还有事,先走了。”

    单于见李之龙一派颓废的模样,知道他需要时间好好思考一下,于是起身告辞了。

    不过单于走到书房门口时又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转过头对李之龙说道:“对了,我出了这扇门后是绝不会承认我说过刚才那些话的。”

    单于又顿了顿,轻声说道:“在田,离开吧。”

    说完,单于打开房门走了出去。而单于的离开像是把所有的光明都带走了一般,阴暗的书房里只剩下李之龙一个人颓废的坐在书桌后面。

    过了良久,书房里闪现出一点亮光,那是李之龙又点燃了香烟。

第六卷 旌旗北指,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二十二回 理想

    单于没想到第二天李之龙就到团里找他了。本来刚结束当天训练的单于正在训练场上和罗奇、王祈等人总结新战术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时卫兵跑到训练场告诉他李之龙来访的消息。

    单于来到团部就看见身着一袭长袍的李之龙正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发呆。

    “在田,你怎么今天跑到我这乡下地方来了?”单于还是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士兵服,一边大口喝着卫兵给他端来的凉开水,一面好奇的问道。他本来还以为李之龙至少要再好好想几天才会来找自己的。

    “怎么了文革?我就不能来找你喝酒吗?”看上去李之龙昨天并没有休息好,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一看就知道昨晚肯定没睡觉。但是出乎单于意料的是尽管李之龙脸色不好看,不过李之龙的精神状态比他预计的好很多。不像昨夜那么迷茫,给人一种坚毅的感觉。

    “你有了决定了?”看着显得坚毅许多的李之龙,单于放下水杯问道。

    “呵呵,也说不上什么决定。确实想通了一些事情。不过……”李之龙打量了一下四周,似乎觉得这里不是说话的好地方,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看还是等会咱们边喝边聊吧。”

    单于也明白李之龙今天来找自己说的事情确实不方便在团部里说,正巧此时罗奇刚好进来,于是单于连忙交代罗奇自己要和李之龙出去吃饭,如果团里有什么事情让罗奇到镇口那家小酒馆找自己。

    罗奇见李之龙身着便装来找单于,知道他们俩肯定有事情要谈,便知趣的拒绝了李之龙的邀请,李之龙本来就是客套几句,当下也不推辞,就和单于一起前往镇口的酒馆了。

    第六团部所在地虽说是个小镇,但由于靠近广州市区,又有了这一大队兵驻扎在这里,看上去到显得比一般的小镇繁荣。

    镇口的酒馆也因为如此生意比之前好做许多,不但老板新添了许多家什,就是酒馆看上去也比寻常乡间酒馆干净。

    这种乡间酒馆,楼下都是力气行的人在光顾,看上去和鲁迅笔下咸亨酒馆有几分相似,当然单于、李之龙这样身份的人自然是被老板安排在了二楼的雅间。虽说是雅间,其实也就用屏风略微隔了隔而已。不过大概是单于与李之龙两人来的较早的缘故,整个二楼就只有他们一桌客人而已。

    老板还因为单于的关系,多送了他们二人几个下酒的小菜。单于与李之龙两人本也不为吃什么,随意点了几个小菜,因此菜上的很快。

    李之龙等伙计上齐菜下楼之后,也不忙着说正事,只称赞单于果然有办法,把第六团这支新部队训练的虎虎有生气、单于团诸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等标语写的有意思;接着又夸单于编的三大纪律歌编的好(没错,单于又再次使用了拿来主义)。最后没得夸了居然夸酒馆的菜做得好了。总之就是不说正事,把单于弄得哭笑不得。

    到最后单于实在忍不住了,趁着李之龙说完菜好的当口,开口询问道:“我说在田,昨天你说我云山雾罩,怎么今天我觉得你比我还能罩啊?”

    李之龙正用筷子准备夹一块肉送到自己嘴里,听单于这么说,微笑的放下筷子,对单于说道:“文革啊,你不觉得咱们好久没有这么样喝酒了吗?不如把这些烦心的事先放在一边,等咱们痛痛快快的喝完这顿酒再说起来的不好吗?”

    单于怎么听这么觉得这话别扭,心下揣测的问道:“我怎么越听越觉得你这话那么像喝绝交酒时说的话呢?你还是先说事吧。不然这顿酒你到是喝的舒坦了,可我这心却七上八下的不踏实。”

    “算了,本想着好好和你喝顿酒再说其他的,不过看你现在这样我不把话说明白,咱们这顿酒看来是喝不舒服的。其实我不过是想通了一些事情,心情舒畅了许多而已。哪里是什么和你绝交啊。”李之龙见单于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莞尔道。

    “你决定请假了?”见李之龙一副大彻大悟后的淡然模样,单于心里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告。

    李之龙没有正面回答单于,而是很轻松的对单于说道:“我今天上午向汪主席汇报了陈策走私一案。汪主席已经将陈策撤职了。”

    果然如此,单于心里不好的预感终于被证实了。

    “看来你是真的大彻大悟了,既然你做了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你自己自求多福吧。”单于觉得这个时候自己的嘴巴就像含了一枚橄榄般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唉,改变历史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他就差把3。2事件挑明了告诉李之龙,可没想到李之龙居然还这么义无反顾。这大概就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境界吧。单于在心里暗自想到。

    而单于这么轻松的模样反而让李之龙略微有点吃惊,李之龙颇为好奇的问道:“文革,我本来还以为你会跳起来痛骂我一顿呢,你现在这个样子到是颇为让我惊奇呢。”

    “跳什么啊?在田,你是个怎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吗?你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充满了救世情节的理想主义者。你这样的人决定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挽回的。”

    细究单于的内心,他本人对有着救世情节的理想主义者这种生物是既敬重又讨厌,因为这种生物是典型的越苦难越坚毅,这种人决定的事情哪怕你在他面前用他亲人、妻子、儿子来要挟也是没用的,甚至越这么做,反而使得他内心越坚毅。而以单于的理解,近代中国历史上这种人通常都是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最有名的当属汪兆铭与国朝的太祖高皇帝了。汪兆铭一直坚信自己的办法才能救中国,于是当了近代中国最大的汉奸;而越多人骂他,他越觉得自己就是摆在祭坛上的圣徒;相信汪兆铭死的时候还依然坚信自己是一个纯粹的爱国主义者;至于国朝太祖嘛,当今之世如欲治平天下谁我其谁的信念就贯穿了他整个灵魂,他人的赞或者毁都不过浮云而已。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偏执狂。

    所以单于之前劝说李之龙的时候刻意让他看到血淋淋的现实,原本以为余洒度过不了的关,李之龙多半也没那么好过;可没想到李之龙居然一夜之间就闯过这一关了。脱变成一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或者说偏执狂。

    “文革啊,昨天你说的那些我仔细想过来;没错,现实确实是如此,不过我们就因为这样就像现实妥协了吗?我昨晚想了一宿,我认为没拥有向风车挑战的唐吉珂德似的勇气,就不配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说改变中国丑陋的现实需要祭品的话,我不介意做这样的祭品。”

    李之龙虽然声音不高,却说的斩钉截铁,话语间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味道。

    按道理说李之龙这话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可对于单于这样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却觉得异常刺耳,单于忍不住讥讽道:“是啊,你不介意做祭品,可你的朋友呢?你的亲戚呢?信赖你的部下呢?你就不为他们考虑吗?你觉得你做了祭品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前途和未来吗?你有问过中华需要不需要你这个祭品吗?万一你这个祭品不但没让中华复兴,而让中华更堕落了呢?”

    “就算是错,我也决不后悔!我坚信我的路是通往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至于你说的朋友、亲戚、家人、部下,我相信他们会理解我的。”

    “如果他们不能理解呢?”

    “不理解,不理解也没关系,我只能说我对不起他们,可我对得起国家民族。”

    “难道国家和民族不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吗?你连亲人都对不起,怎么能对得起国家呢?”

    “现在的国家就是因为太多为自己考虑的人,所以才一盘散沙。”

    …………

    单于与李之龙争论了许久,当晚他们都喝醉了。

    当第二天单于醒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永远失去了一个好朋友,而中国又多了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这大概就是小市民与大时代英雄之间的思想差距吧,单于在之后的日子里时常回想他与李之龙这段争论来。

    而之后他与李之龙再没有一起喝过酒,而国民政府的政局也如单于所熟知的那样不断的变化着。直到广州街头公然出现“打到军阀蒋中正”标语。

    单于知道事情已经没得挽回了,你怎么可能要求一位手握军权,目前为止很得军心的被打倒者心甘情愿的被打倒了?更何况他目前还是苏联政府支持的对象。

    不过所幸李之龙最后还是听从了单于的劝告把自己的夫人送到上海去了。

第六卷 旌旗北指,三千里外觅封侯 第二十三回 三二事件(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