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方与圆 >

第2章

方与圆-第2章

小说: 方与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12岁就被病魔缠身的女孩,却凭着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毅力,成为了风靡台港和东南亚的著名作家,她的文章被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中,她的散文《杏林小记》、《生之歌》、《生之颂》几十年来都是台湾中学生假期指定读物,更以《另一种爱情》获文艺大奖,在当代的华人作家中,没有人比得上杏林子励志,除了她,没有人可以顶着一个毁坏的身体以文字见证生命的强韧、热情和美丽,历经二三十年而不辍。同时她还创办了台湾最大、最有影响的残疾人组织——伊甸园。她自己在遭受不幸,她却总在想法帮助别人。她在一个盲人按摩院,发现两位盲人按摩师有音乐天分,她就鼓励他们唱歌,并为他们请音乐教师,最后这两位盲人按摩师成为了台湾有名的音乐组合——双福之音。  

  杏林子创造了奇迹。不,不要说她创造了奇迹,她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但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呢?她的力量源自何处呢?  

  水流经管道的时候,它的形状是管道的形状;生命的泉水流经你的时候,它的形状就是你思想的形状。杏林子的改变,杏林子创造奇迹的力量,源自于她思想的改变,她对生与死有了重新的认识,她懂得了爱和快乐才是生命的真谛。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  

  如果一个学生成绩不好,那是因为他学习不够努力;他之所以不够努力,是因为他不喜欢学习,认为学习没用;如果他继续保有这种思想,结果就是将来没有文化知识,也就很难有一个好的人生前途。如果他想改变学习不好的这种状况,他就必须努力学习;而要有持续不断努力学习的劲头,他首先就得改变思想,改变那种不愿意学习的思想。所以人的一切改变,都是从改变思想,改变态度开始的!  

  人的生活状况只是人思想的反映,就像放电影,要想改变屏幕上的影像,就必须更换拷贝,我们的思想就是我们生活的拷贝。  

  你现在的行为、状况,是你以前思想的结果;你将来的行为、状况,是你现在思想的结果。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想走向成功,那就从改变人生态度开始吧!  

  印度教经籍《薄伽梵歌》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降生在自然界;我们的第二次新生是在精神界。  

  要点:  

  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态度,从而改变人生。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   



你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你的思想
  任何一个人想改变自己,首先是从改变思想开始。那是什么形成了我们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呢?就像你吸收的营养决定了你的身体,正是你所接收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了你的思想。  

  人们不是说知识是灵魂的食粮吗?知识的确是灵魂的食粮,但食粮也有质量的好坏之分,甚至还有些是腐烂变质的,吃了对人体有害。  

  所以知识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你接受了一些不好的知识,就会伤害你的灵魂,很多人的心态不好,或者做人不成功、不快乐,是因为他接受的信息不好,接收的知识不好。柏拉图说:如果一个人没有真正理解真善美是什么就去学习,那是一种非常冒险的行为,因为他很可能学到一些坏的东西,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思想。  

  要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就要选择接受最好的知识。  

  我们必须把守好心灵的大门,凡是能让我们积极向上、人生丰富的知识才可以进入心灵,凡是让我们消极悲观、人生不快乐的知识,就不允许进来。  

  接受什么样的知识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往往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如果你整天只是将时间耗费在电视机前或报纸上,如果这就是你信息的主要来源,你一定会变得平庸!要看书,要看好书,要看经典的书,你的人生才会真的丰富。  

  ·拓展你的心灵,你就拓展了你的人生世界。  

  你的衣服每天都要清洗,然而你的思想、你的心已有多长时间没有清洗了呢?  

  下面就是你应该学习的能帮助你过上幸福、快乐、成功生活的知识,是你所应该确立的人生态度,是启动你大脑中巨大能量的一套心灵软件。  

  要点:  

  是你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形成了你的思想  

  要有积极、健康的思想,就要选择接受最好的知识。  

  在心灵里播下高贵的种子,你就将收获高贵的人生。   



第二章 心灵的种子
心灵的种子
  伟大的灵魂并不是平庸之辈所能理解,它是高贵心灵和强盛生命力的结合物。  

  小时候去乡下姥姥家玩,姥姥给了我一个石榴,吃完后我随手将它的核扔在了小院里。几天后,它居然发了芽,于是我拜托姥姥好好照料它。  

  不经意间十几年过去了,我再去姥姥家时,发现院中多了一颗结满硕果的石榴树。姥姥告诉我这就是我当年随手洒下的种子。我真的惊奇了:一粒种子是这么小,但它的力量却这么的无限,居然长成了大树,还结出了无数的果实。  

  于是我好奇地剥开了一粒石榴的种子,却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我总觉得它既然能成长为大树,它里面一定有某种细微的、不可感知的本质,正是这种本质决定了它的未来,决定了它的成长方向。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杂草的种子,就只能收获杂草;你种下一颗大树的种子,只要有适合的阳光、水分、空气、土壤,它就能成长为一颗参天的大树。一粒种子正有能决定一切的本质。  

  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你在心灵里播下了怎样的种子,就将收获怎样的人生。  

  卢梭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我常常为他的理论,为他孤独的情感,激昂的文采所倾倒。但我初看《忏悔录》时,却怎么也在心里接受不了。一个少年时有露阴癖的性变态者,青年后又与他人共事一位中年贵妇,甚至因为这位贵妇去世时,在遗嘱里未曾提到他,他就偷了这位贵妇一条价值不大的锻带。就这样一个无赖,居然完全靠自学成了民主社会理论的奠基人。于是我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他能超越卑贱成为一个伟人呢?  

  当我看了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我明白了,虽然他浪迹过街头,做过仆人,家庭教师,地位卑贱,但却始终潜藏着一颗高贵的心灵,正是这种心灵引领他走出了卑劣,激励他在劣境中去寻找一个更公平、美好的世界,从而将人类导向了平等、自由、博爱的新航向。就像卡莱尔说的:“他教导的东西,整个世界将去做和创造出来。”正是在卢梭思想的引导下,才有了法兰西共和国,才有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卢梭在《忏悔录》中开篇写道:“当末日的号角吹响时,我愿意拿着这本书和任何人一起站在至高无上的上帝面前接受审判。这就是我曾做过的,我曾想过的,这就是真实的我。”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完美的人,但从古至今又有谁能像卢梭那样有勇气、有道德,能将真实的自己坦然于众呢?卑贱的人也许只有在卑劣中得到乐趣。卢梭生活在最底层,受尽了各种屈辱,但他心灵的高贵使他无法忍受这一切,在孤独与痛苦中,他思考着人的权力和价值,并用他天才的灵魂和激情四射的言辞唤醒了我们,使我们认识到平等和自由的可贵。他不仅自身超越了卑贱,而且用他高贵的心灵点燃了我们心灵中高贵的火种。也正因为如此,他生前虽然遭到了各种的非议、唾骂,但死后却进入了法国的先贤祠——一个专门用来安葬伟人的处所,具有世界性的荣誉纪念意义。  

  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全都是伟大的、高尚的,甚至有些可能是卑劣的,但只要心灵保持高贵,并遵循高贵心灵的指引,那么就必将超越平庸,变得杰出。  

  还有拿破仑·波拿巴,我少年时最崇拜的人物。歌德说:拿破仑摆布世界,就像洪默尔(德国音乐家)摆布钢琴一样,任何时候他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他虽然出生在科西嘉贵族家庭,可初到法国时,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军校学生。但正像他的名字拿破仑——意为荒野的狮子——一样,他始终有着一颗高贵的心灵。  

  拿破仑身材矮小,但内心却高贵狂傲,他宣称,他的佩剑只有剑带属于法国,剑刃却由他自己掌握。拿破仑十分迷恋卢梭等人的启蒙思想,为卢梭那种慷慨激昂的语言、热情奔放的思想鼓舞着。他在手稿中写道:一个十分狡猾的凶手在谋杀了合法君主并成功地窃取王位后,同样受到上帝法律的保护,……。人民比篡权者有更多的权力去驱逐一个篡权的君主。  

  拿破仑在少年时就向君主的权力发起了挑战。其实他一生都是一个高傲的人。在土伦之战中初露锋芒立下大功不久,由于法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他被投入了监狱。出狱后,一无所有的拿破仑奔走于革命新贵的门前,却怎么也低不下他那倔强的头颅。拿破仑天生就是一个要做大事的人,他不能忍受平庸的生活。在那段没有事业可为的日子里,他心情郁闷,不修边幅,头发蓬松,一幅惹人生厌的外表,甚至无心恋爱,身体上也显出了病态。巴尔扎克充满同情地写道:“你要有种,你就扬着脸一直往前冲。可是你得跟妒忌、毁谤、庸俗作斗争,跟所有人斗争。”  

  但拿破仑并没有被命运击倒,他在积极作着准备。不久保王党人发生叛乱,由于巴黎没有合适的军事人才,热月党人不得不请闲居的拿破仑出来指挥军队。面对8倍于己的敌军,拿破仑临危受命,镇静自若,运用高超的军事才华,只用一个小时就击溃了叛军。  

  一位哲学家说:“人生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却只有几步。”拿破仑抓住了仅有的两次人生机遇,使平淡的人生立即绽放出异彩。一夜之间,拿破仑一跃成为手握首都军事和治安大权的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面前展现出一片锦绣前程。拿破仑却不屑于此,葡月的功勋远没有为他攫取最高权力提供充分的条件。他不愿把自己埋没在巴黎的轻佻生活里;也不愿以自己的权力周旋于各种派别和权贵门前;他宁愿直中取,不愿曲中求。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职位,谋求了一个没有多少实力的方面军司令职位,为的是能统兵在外。  

  拿破仑心中炽烈地燃烧着施展军事才华,追求成为伟大统帅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不断地驱使他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正是他说出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欲望加才华就能形成一种坚定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他最终成了傲视欧洲的雄狮。他本人也成了鼓舞几代年轻人个人奋斗的目标。  

  从卢梭、拿破仑来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小就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他们不甘平庸,始终追求卓越。高贵正是一切伟人心灵中那种细微的、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