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卡耐基口才学 >

第25章

卡耐基口才学-第25章

小说: 卡耐基口才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今以后,你可以把这项原则应用在你的演说中,如果你要描述大金字塔,首先告 诉你的听众,它有四百五十一尺高,然后用他们每天看到的某种建筑物作比较,让听众 了解它究竟有多高,告诉他们,大金字塔的底座面积可以覆盖多少条街道。不要只说有 多么多么的大,或是几万桶的什么,你还要同时说明,这么多的液体可以装满多少间你 当时作为演讲会场的房间。 
    如果你从事某种技术性的专业工作,例如律师、医生、工程师,或是高度专业化的 行业,当你向本行以外的人谈话时,要加倍小心地用普通的辞句来解释清楚,同时也有 必要说一些细节。 
    为什么要加倍小心?因为是由于专业责任的关系。卡耐基说,他已经听过几百场因 为上面这项原因而失败的演说,而且失败得很惨。演说者显然完全不明,一般听众对他 们的特殊行业普遍缺乏适应知识的了解,结果如何呢?演讲者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高 谈阔论,用他们经验中常用的词句。这些词句对他们自然有相当的意义,但对于外行的 听众来说,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象大雨之后,爱荷华和堪萨斯新耕的泥土流入 密西西比河,造成河水浑浊不清一样。 
    象这样的演讲者应该怎么办呢?他应该读一读前任印第安那州参议员毕佛里吉的下 述建议: 
    “最好的方法,是从听众中挑选出一个看来聪明的人作为对象,然后努力使那人对 你的演讲发生兴趣。但只有以通俗易懂的词句叙述,就是把你的演讲目标集中于有父作 伴的某个小男孩或小女孩身上。 
    “然后,你在心里对自己说,或者,如果你喜欢的话,你也可以大声对你的听众说 出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加以说明,使得那个小孩子能够了解并记住你所谈论的 问题,所作的解释,而且在会后,还能够把你所说过的话告诉旁人。” 
    不论做何种解说,总以由简到繁为佳。比如,你想对一群家庭主妇解释为什么冰箱 必须除霜。如果这样开始便错了: 
    “冷冻的原理乃是根据蒸发器自冰箱内部吸收热气而来。 
    当热被吸出来之时,伴随的湿气附着在蒸发器上,结起厚厚的一层,造成蒸发器绝 热的现象,因而需要频频发动马达,以补偿逐渐增厚的霜层所形成的绝热。” 
    现在看看,假如讲演者从主妇们熟悉的地方入手,就会令人易懂得多: 
    “各位知道肉类在冰箱里的哪个部位,各位也晓得霜如何聚结在冰冻器上。霜一天 天地愈结愈厚,最后冰冻器就不得不除箱,以保持冰箱运转良好。各位应可明白,冰冻 器四周的霜就象你躺在床上时覆盖着你的毯子,或象墙与墙之间隔热的石棉。现在,霜 结得愈厚,冰冻器就愈难自冰箱其余部分吸出热气,而保持着冰箱的冰冷。冰箱马达因 而需要开动得更频繁、更长久,以保持箱内的冷度。但是在冰箱里装个自动除霜器,霜 便永无机会结厚,而马达转动的次数和时间也能减少。” 
    关于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曾有忠言:“思维如智者,说如常人。”如果必须使用 专业术语,等到已向听众解释过后再用,这样便能使人懂得讲演的主旨,而你一用再用 的关键词尤须如此。 
    如果你想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该生动地描绘你所说的要点,把你的想法具 体化。著名的美国全国收银公司总裁特森,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他在《系统杂志》发 表的一篇文章中,简要说明了他向他的工人及销售人员演讲时所用的方法: 
    “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期望单凭言语,让人了解他的想法,或是得到和掌握住别人 的对他的注意力。另外还需要一些戏剧性的补充。最好是补充图片,以图片表现出对和 错的两面。 
    图表比语言文字更具说服力,而图片又比图表更具说明力。对某一主题最理想的表 现方法,就是将每部分配以图片,而文字与语言只是用来与它们配合。我很早就发现, 在和人们打交道时,一张图片胜过我所能说的任何话。 
    我经常聘请画家跟我到各个店里走走,悄悄地把店里不妥当的作法素描下来,然后 再根据这些素描画成图画。我把所有的人员召集来,向他们显示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当然,并不是每一种讲题或场合都适合展示图画,但只要能够,我们就该使用它们, 因为它们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激起听众的兴趣,而且通常能使我们的意思表达得更加 清楚。 
    若是采用图表,务必令其够大,可以使人看得清楚。而且千万别把这样一件好事做 过了头。一长串的图表常常也是令人感觉无聊的。利用展示物时,请依以下建议,保证 必能获得听众的注意:展示物应不使听众见到,直至要用时再出示。使用的展示物应该 够大,使最后一排都看得见,当然听众若看不见展示物,便不能发挥展示物的作用了。 在讲话的当儿,绝不让展示物在听众间传阅,干嘛要自找对手竞争?展示一样东西时, 要把它举到听众者见得着的地方。记住,一项能打动听众的展示物,强胜十样打不动人 的东西,若是技术上可行,示范一下。讲话时莫瞪着展示品,你是要与听众沟通,不是 要和展示物沟通。展示物使用完毕,应尽可能收起,不教听众再看见。如果展示物适于 做“神秘处理”,则将它放在一张桌上,你讲演时就把它置于身边,并把它盖上。当讲 话时,多提它几次,这样会引发好奇心,不过却别说它是什么。然后,当你揭开覆盖之 时,你早已引发了好奇、悬疑和真正的兴趣。 
    用视觉材料来增进演说明晰的策略,已愈来愈显重要了。 
    这对使讲演具体化很有好处。 
    培养谈判实力,还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操作性事务的训练来完成。有一位射箭运 动员参加一次射箭比赛,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只剩下一位对手了。最后这位对手的最 后一射并不理想,使他只需射到5环以上就可荣获冠军。 
    这是关键性的一箭,射中5环以上,他便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不能,他便只有屈 居亚军了,而这种可能是极小极小的,对于他这么一个从千军万马中厮杀过来的神箭手 来说,怎么可能连5环都达不到呢。 
    似乎已经胜券在握了。 
    当时,所有的观众都睁大了双眼,死死地注视着他,所有的照像机、摄影机都对准 了他,气氛自然紧张起来,简直可以听到人们紧张的呼吸声。射手的心慌乱起来,他为 这种气氛所威慑,他的心理负担超出了他本身所具有的承受力。 
    箭射出了。然而事情出人意料,竟然连标靶都没沾到。 
    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5环,这在平时的话,他随手一射都能够达到的啊…… 
    这便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增强定力,以确保技能的正常发挥? 
    在重大的谈判当中,谈判者尤其是一些初涉谈判领域的人,往往会被凝重的气氛和 压力逼得心慌意乱,六神无主。本可以发挥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主导权轻而易举地落 到了对方手中。谈判结果对这种人来说只能是失败。 
    事实上,不存在任何一种能治好胆怯症的灵丹妙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自我训 练,使自己具有对付各种变化的能力。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又不得不旧话重提, 那就是必须尽量做好谈判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具有健康稳定的心理,必须对谈判有可能 涉及的一系列问题做假想的练习。 
    所谓假想练习,就是针对谈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作实况的模拟,找出应 付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四 把演讲戏剧化   
    在非洲有个传道的牧师,有一次他在给非洲热带的土著居民宣讲《圣经》时人们都 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当他念到“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但也可以变成像雪一样的白” 这句话时,他一下子楞住了。这时牧师就想,这些常年生活在热带的土人,他们怎么会 知道雪是什么样子和什么颜色呢?而他们经常食用的椰子肉倒是很白的。我何不用椰子 肉来比喻呢?于是,机灵的牧师便将《圣经》改念为:“你们的罪恶虽然是深红色的, 但也可变成像椰子肉一样的白。” 
    “雪白”虽然很形象,但“椰子肉的白”也很形象。而这位机灵的牧师只用了后者, 却把这个信息已经有效地传给了土人。这就使他的讲话先有了戏剧性的效果。 
    在这里,这位灵活善变的牧师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启示: 
    我们在说话,特别是比喻时,都要注意会使用形象性的语言。 
    形象性的语言听众容易理解接受。如一九二七年的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浏阳 文家市对那些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的起义队伍讲话时曾说: 
    “我们工农武装的力量还很小,就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力量还很大, 就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相信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 会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这里,“小石头”和“大水缸”虽然都是普通的东西,但对于工农起义的战士来说, 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如果用“社会发展的肯定性力量”和“社会发展的否定性力量” 的说法代替“小石头”和“大水缸”来作演讲,就不那么容易被战士们所接受了。 
    毛泽东的语言可以说是形象性语言的典范。他经常使用人们熟悉的形象。比如说他 号召人民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时就说要推翻“三座大山”;遣责蒋 介石不抗日,却要抢占解放区的土地时,就说蒋介石“躲在峨嵋山上,不栽树,不浇水, 却要摘桃子”等等。由此可见,形象性的语言确实寓意明晰浅显,听众感受和理解得比 较快。 
    善于辞令者说话,不仅常用视觉和听觉性语言,同时,他们也善于不失时机、恰到 好处地运用其他感觉形式的语言,即味觉、嗅觉和触觉性语言。 
    如三国时的曹操,在一次行军途中,对那些口渴难忍的士兵说“前面有梅林,可以 摘梅子吃”,运用的就是能引起士兵“酸”的味觉的语言;毛泽东把空话连篇、长而无 味的“党八股”文章讥为“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就既有视觉传感,又有嗅觉传 感,使听众对“党八股”文章增加了厌恶感。 
    卡耐基认为,说话时巧用谐音法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取得出人意料 的戏剧性效果。在谈判桌上和演讲当中,也有很大的效用。谐音法的运用大致有几种形 式: 
    婉言批评。在特殊情况下,不愿明言指责,运用谐音法可达到委婉批评的效果。 
    有一次,一位小伙子向老人问路:“喂!去索家庄该走哪条路?还有多远?”老人 抬头看了他一眼,对小伙子的傲气和无礼很不满意,随口应道:“走大路一万丈,走小 路七八千丈。” 
    小伙子听了摸不着头脑:“怎么这儿论丈不论里?”老人笑着对他说:“小伙子, 原来你也会讲‘里’(礼)?”小伙子知道自己失礼了,连忙给老人陪礼道歉。 
    谐音讽刺。运用谐音法,可对不便明说的丑恶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鞭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