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赵绍琴+温病浅谈 >

第14章

赵绍琴+温病浅谈-第14章

小说: 赵绍琴+温病浅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主炎上,故风温之邪,上先受之。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与鼻
相通,故风韫初起往往并见肺失宣降的瘸变,称为卫分温病。
    肺卫之邪。不得外解,渐入气分,自上而下,由肺,腾膈、。
胃传至大肠,称为顺传。肺卫之邪,骤然内陷,深入营分,闭阻
心窍,发生神昏谵语之症,称为逆传心包。所以造成逆传,原因
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的强弱有关。感邪氟重,正气愈虚,尤其是
心阴心气不足,或素有疲浊内蕴者,最易造成温邪逆传。叶天士
说“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培就闭”,即指此而言。
    (二)风温的辨治
    风温的辨治,首先要划分其不同的传变阶段。初起全是卫分
阶段,继之根据其顺传和逆传的不同途径,可至气分或营分,很
热陷心包,炼液为痰,痰热阻闭心窍而致神昏谵语者,以安宫牛
黄丸等请心豁痰开窍。
    风温后期,邪热渐退,肺胃阴伤者,常有低热干咳,口渴舌
燥,干呕纳善等症,不可再以苦寒清之,以免化垛伤阴,而宜以
甘寒生漳荐液之品,滋养肺胃。肺阴复剧气降而咳止,胃阴复则
气降而得食,阴复而制亢阳,则低热白退。此善后之法,不可
不知。
    风温卫气营血的见证厦治疗:
    1.风温初起必见卫分证,是风熟邪气从口鼻而八,影响肺卫
功能,在卫分时症见发热,徽恶风寒.头徽痛,无汗或少汗,口
微渴,舌边尖豇,苔薄白路干+脉象浮数,咳嗽,咽红肿痛荨。
须j蔓《内经*“风津于内,治以辛凉”之旨,采用辛凉清解之法,
一般选用吴鞠通的银翘散。    ,
    银翘做方;琏翘30克、银花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18克、
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菠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上药共杵为散,每服18克,鲜芦根煎扬服。病重者,四小时‘服,
日三次,夜一次。轻者可六小时一次,日二次,夜一次。病不解
者,再如前法服。
    本方以银花、连翘轻清选上,清热解毒,薄荷、豆豉、荆芥
辛宣肺卫,遣郁热而外出,桔梗、甘草苦甘以泄热,牛蒡子开肺
气而止咳I鲜芦根甘寒生萍清热而利嚷。此辛温、辛凉、苦寒、
甘寒相配,共奏辛凉宣解肺卫之功。俾肺气宣,郁热解,卫气通,
三焦调畅,津液壳和,自然汗出热退,故不称发汗法。
    风温犯肺,肺气宣降失常,临床以肺部症状为主。见咳嗽较
甚,身不甚热,口微渴。卫气郁闭和发热的程度均较银翘散证为
轻,且侧重于肺,故不宜再用辛琼平剂银翘散,可用辛凉轻剂桑
蒲恢,以宣肺止咳。
    桑菊戗方:杏仁6克.连疆4.5克、薄荷(后下)2克,桑叶
7克,菊花3克,苦枯6克,甘草2克,苇根6克。水=杯,蠢
取一杯,日二服。
    本方以桑叶、菊花,薄荷辛凉轻蒲,疏散风热·苦梗、生草'_I
杏仁苦甘泄热,宣肃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诸药配伍,使肺气宣、卫气通,则咳止热退,其症自愈。
    2.风温热八气分,病位广泛,町涉及肺,胸膈、胃、大肠
等脏腑,而且病情复杂多变,故证情最多,现择要述之。
    热扰于胃。胃中浊气上逆则欲吐,然因胸膈气阻,故欲吐而
不得吐。胸闷不舒热郁于内。治之宜抓住郁和热这两个关键环节,
不可单清其热,也不宜仅宣其郁。著单以苦寒直折其熟,必然寒
凝气机?使邪无出路,加重热郁。若仅投宣郁之品而不清里熟,
恐热不能解呵风热增重,故必须清直兼顾,选用栀于鼓汤加碱。
    栀于豉汤为张种景所刨,乃治胸膈郁热之祖方。方中用药虽
但两昧,配伍巧妙,切中病机。栀子味苦寒而性宦用,故清胸膈
之热且除烦,又能通利三焦,是宣中有清,苦泄折热而叉宣畅郁
结}香豆豉辛苦微寒,宣展气机而开郁,透邪外出而不伤阴,有
火郁发之之能:两药相须为用,宣降相因,清遗并举,功效称奇。
但在使用奉方时,要注意药物的用量比例和煎服法。一般说,固
以郁为主,其热不甚,寒凉药物易阻气机,故方中栀子用量要少,
豆豉用量可害一些。若以热为主则反之。昊鞠通应用本方,以栀
子五枚和豆豉18克相配,即是范例。在煎法上,宜先壶栀子,后
纳香豉,意在取香豉轻清宣透气机,而畅胸脯,开选气部。服药
后,若气机宣通,正气涌邪外出有时可见呕吐,这说明气机已恸,
可止后服。但必须注意,呕吐非必见之象,只要胸膈舒畅,热堪
烦除,即可停服。
    栀子豉汤主要解决郁烦之症,若卫分之邪未净者,还须配台
薄荷、牛蒡子等宣解肺卫,或再加入银花、连翘、桑叶等,以增
清透邪热之功。若呕吐较甚者,可加竹茹以降逆止呕。若腑气不
通,酌情加道腑泄热之品,俟膪气一通姗有利于胸腩气机宣恸。
    都热化火伤津,热曲胸膈,牡热烦躁,心热如焚,唇焦唱惧,
口渴引饮,甚则咽红肿痛,口舌生疮,舌红赤,苔黄燥糙老且千,
脉滑数有力,治当上清下泄,凉解膊热,用凉膈散加减。
    凉腈散:大黄、芒硝、甘草、山栀.薄荷、黄芩、连翘。
    本方以连粗、薄荷、竹叶、山栀、黄芩请透上焦,羁火解毒;
大黄、芒硝咸苦欺坚,通腑泄热,导邪下行;甘草、白蜜甘寒润
燥,缓硝黄之峻烈,调和诸药,使热祛而正气不伤。目前临床使
用多改为汤剂,用量视患者年龄、体质及病情而增减。尤其是方
中之大黄、芒硝,用量要小,以大便得通,脯热已减即可。亲热
未清时,可加银花、板蓝报等清热解毒之品,余热仍末清时酌情
增减,以适为度。
    若因肺热日久,炼液成痰,痰热阻肺,肺气不降,肺热不艇
必然下灼大肠,肠爆津伤,糟粕内停,阻塞腑气,以致肠腑热结,
腑气不通,肺热难除。症见喘促不宁,痰涎壅盛,潮热便秘,甚
则腹满硬痛,肝l明腑实,其舌红且千,苷见黄腻或黄滑厚垢,脉
数实有力,右寸为甚。治当宣肺气清化痰浊,攻热结以通腑气,
选用宦白承气汤加减。
    宣白承气汤方:生石膏、生大黄、杏仁、栝萎皮。
    本方为吴鞠通所刨,属于加减承气之类,方中石膏辛寒八肺,
达热出表,大黄苦寒直达大肠,荡涤热结,通畅腑气,引热下行,
音仁辛微温以利肺气而止咳平喘j栝蒌皮精肺热,升胸中之气以
助化痰。此清、下并举,使肺与大肠之热井除。宣肺通腑,肺肠
同治,故日宣白承气汤。在临床时,常有肺热喘咳较重,而便秘
不通,舌老垢黄而质绎时,必须肺与大肠台治,否则单纯用凉以
定喘止咳,难蛆速愈。
    3.风温邪热入营,热势增剧,起病急骤,捕情凶险,灼伤阴
赦,炼液为痰,痰热阻闭心窍。症见身热灼手,}中志昏迷,舌蹇
言涩,或时时谵语或昏馈不语,甚则四肢厥逆,舌质红缉少津,
舌黄燥甚删干裂,脉见细滑而敬或细数有力。根据八营情况,先
用“入营犹可遘热转气”方法。若单纯属于痰热蒙蔽,内陷心包,
必先清心豁痰、芳香开窍,透心包邪热外出。可用清官汤送服安
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神犀丹等皆可。
    清官汤方:元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犀角尖、
莲心麦冬。
  ’清官汤是吴鞠通所创,清官是清臁中之意,因膻中是心之宫
城,心包为心之外衣,膻中痰热能清则心窍自开。方中以犀角为
  主清心熟,辟秽解毒,配元参以滋木制火,补心阴之不足并为方
,中之君药;麦冬甘寒生滓,散心中秽浊之气,故以为臣;竹叶、
  连翘轻清遘邪为佐;莲心甘苦而成,交通心肾,故以为使。诸药
  皆用心者,取其入心,清秽浊而世心热之意。全方以清心养阴为
  主,豁痰开窍之力不足,在痰热阻闭,神昏严重时,尚须配台安
  官牛黄丸等豁痰开窍之品。
…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神犀丹均具有清心豁痰开窍
  醒神之功。安官牛黄丸有清热豁痰之长,紫雪丹兼有凉肝熄风,
~通腑泄热之能。至宝丹则擅于芳香辟秽开窍,对高热神昏,痰热
  阻闭之时用之;神犀丹功为开窍醒抻,热闭时用之尤效。
    4.入血之初仍当考虐遗热转营转气而解。着属阴亏津竭可
  用加触复脉法或三甲复脉以定虚风之动。亮活应用活血通络凉血
  育阴法。
    (三)临床常见病的治疗
    1.温邪上蹙(如上呼吸道感染)温邪上受,就是风温邪气
  从日鼻吸受之后,经呼吸遭而内郁于肺,发生风温卫分证。因肺
  主卫而外合皮毛,所以发热孵徽恶风寒,头痛不重,咽红且痛,
  口千而渴,彝塞甚则微咳。治疗时,但咳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
  加减;若但热不恶寒而渴者,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加减。
    桑菊饮方:桑叶9克、菊花9克、薄荷1.5克、连翘9克、杏
  仁10克、苦桔梗0盘、生甘草3克、芦根10克。
    加减法:①咳嗽较重,咽关作痒,痰不易咯者,此风热在肺,
  蕴郁不解,方中当加宣散风热之品,如前胡6克、炒牛蒡于0克、
  叠沸草6克。③温邪蕴热较重,右手寸关弦滑数有力,舌红且干,
  痰渐稠牯,方中当加黄芩9克。③风温蕴热渐熏.熟灼伤津液者。
  口千且渴,舌质渐红,此时可加花粉9克以生律止海。患者必须
  素食,防其停滞增热,否则可夸蕴热加重,或转为气分阶段。
  ④热邪初入气分,口干思饮,脉象洪数或滑数有力者,方中可酌
  椰滑气热之药,如生石膏lO_克、知母6克,以撒其热。但药量不
  可过尢,园热势虽初入气分,防其凉遏气机,反而生变,⑤胃热
  过甚,温热化火,火热卜提.唇焦干裂。舌疮心烦,夜不得蘼.
心中懊侏,热在胸脯者,町加生栀仁6克、黄芩10克。⑥若口千
心烦,舌黄根厚,脉象滑数有力,大便干结,小溲赤黄,可加大
黄1.5克、元明粉卜5克。⑦如热甚迫血、衄血或便血者,加鲜茅
根30克、小蓟10克、鲜藕30克。@若小儿心烦夜寐不安,舌黄根
厚,舌尖起刺,此肝胆之热,胃不和消化欠佳,方中加焦麦芽
3克、竹叶茹备3克、胡黄连3克、钩藤6克。
    银翘散方:连翘30克,银让30克、苦桔梗18克、薄荷IO克、
竹叶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于18克。
¨商为散,每服18克,日四次+或每四小时一欢。根据病情转化,
随时煎汤剂急治。加减法可参考以上桑菊饮。
    2.温热唯痹(如咽毙等)  温热喉痹是风温在卫分的一个证
候,虽有卫分的症状,但以咽痛且红,脉象浮数为主。舌苔多白
干,质略红,或有头瘴,寒热,峻嗽等。治疗宜辛凉清解,甘寒
泄热,仿银翘散、甘桔汤意。
    处方:苦桔梗9克、生甘草6克、薄荷1克(后下)、前胡
3克、牛蒡子4克、银花9克、连翘9克、芦根10克、黄苓9克。
    加减法:旺)头痛、寒热较重,脉浮数,舌苔白,咽微红者,
重点仍以疏卫为主。方中用淡豆豉12克、炒山栀6克、荆穗3克、
桑叶9克。②若l;【咽红、口千,心烦等热重为主,脒滑数较有力
时,舌必千缸,方中船用大青叶12克、青果B克、山豆根0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