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

第8章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第8章

小说: 八十八祖道影传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鸨搪ス邸=鸢裉庠弧4笫ブ窳炙隆7皆级铩R话僭航越鸬乇Τ亍;ㄓ袷鳌H虢蔡谩<氖庠谖鳌F障驮诙>崾ㄗ幼N谒捣āF腥蛑凇9蚕辔啤Jτ诙腥白骼瘛N试弧D┐卜颉N瓷笮藓畏拧N氖飧嬖弧V钚扌姓摺N奕缒罘稹0⒚滞臃鹪噶δ阉肌H甑毕的睢>鋈⊥J倍笫俊M娼鸨邸R阅ζ涠ァ<窃弧H暌阅罘鹆省1暇怪の奚暇酢N氖飧丛弧H昕赏柚钇腥啊W骼癯薪獭Jσ灰谎怖裰谑ァ8匆栉氖馇啊W骼翊峭恕6嘁滤椭撩磐狻>偻肪闶А:蟠谮凉小<庸拧J俏煌了淖妗T拊弧
  曼殊大士将期一见  故金色界钵中先现
  及至入门如从旧游  直指极乐是所归投

  瑜珈不空三藏法师传

  不空三藏法师者。西域人。幼随叔父。观光上国。值金刚智上师。从之传瑜珈义。智授梵本声明论。旬日成诵。奇之。引入金刚道场。验以掷花。谓为胜己。师初求法。梦京像皆东行。窹以问智。智曰。汝有受道之资。吾何靳哉。即授五部及苏悉地仪轨。智没奉遗教。西游天竺。至师子国。遇龙智。授十八会金刚灌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传经论五百余部。二十九年。自师子国。归至广州。采访使刘巨济。请建灌顶坛。感文殊现身。天宝元年。西城大石康。居五国。入寇安西。召师入内。上亲秉香炉。师诵仁王护国密语。上忽见。神兵带甲荷戈。立于殿庭。师曰。此毗沙天王第二子。副陛下意。往救安西。请设食以遣之。顷之安西奏。城东北黑云中。见金甲神人丈余。空中鼓角大鸣。声震天地。寇人帐幕间。有金鼠啮断弓弦。五国即时奔溃。须臾城楼上。见天王形。谨图其像以进。验之即诵咒日也。至后每诵咒。有奇验。肃代两朝。尊为灌顶国师。后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食邑三千户。故今瑜珈密教实宗之。赞曰。
  毗卢灌顶是为心印  正令全提佛魔听命
  奔走神龙潜消百怪  是故智者得大自在

  附录瑜珈五祖
  初祖金刚智灌顶国师
  二祖不空灌顶国师  三祖慧朗灌顶法师
  四祖龙门无畏法师
  五祖大慧一行法师(传见后)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二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三

    匡庐憨山释 德清 述
    秀水寓公 高承埏 补
    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

  青原思禅师传

  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出家。每群居论道。师惟默然。后闻曹溪。往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居众首焉。一日祖谓师曰。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毋令断绝。师既得法。归住青原。六祖将示灭。有沙弥希迁。问曰。和尚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祖曰。寻思去。及祖顺世。迁每于静处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座问曰。汝师已逝。空坐奚为。迁曰。我禀遗命。故寻思耳。座曰。汝有师兄思和尚。今在吉州。汝缘在彼。师言甚直。汝自迷耳。迁即礼辞祖龛。直诣青原参礼。师曰。子何方来。迁曰曹溪。师曰。将得甚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到曹溪作甚么。迁曰。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诘勘多端。机辩自在。遂印为法嗣。是为曹溪下一世。赞曰。
  天然尊贵不落阶级  一语投机如蜂得蜜
  曹溪一脉枝分派衍  从此儿孙雷驱电卷

  南岳让禅师传

  南岳怀让禅师者。金州人也。姓杜氏。生时白气应于玄象。太史占奏。为国之法器。帝来金州太守。亲慰其家。年十岁有异僧见之。告其父母曰。此儿出家。必获上乘。年十五辞亲。依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出家授具。后谒嵩山安和尚。指诣曹溪。参六祖。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证否。师曰。修证则不无。染污即不得。祖曰。只这不染污的。诸佛之所护念。汝善护持。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并在汝心。师执侍一十五年。后往衡岳。有沙门道一。在山常习坐禅。师知是法器。乃取一砖于庵前石上磨。一曰。磨作甚么师曰作镜。一曰。砖岂得成镜耶。师曰。磨砖不得成镜。坐禅岂得做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一大了悟。遂付其法。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花无相。何坏复何成。是为曹溪下一世。赞曰。
  气概冲天心虚没量  揽曹溪水兴波作浪
  睡著马驹一砖打起  蹴踏横行触者皆死

  永嘉真觉禅师传

  永嘉无相大师者。讳玄觉。永嘉人。姓戴氏。丱岁出家。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于四威仪中。常冥禅观。后因左溪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携瓶。绕祖三匝。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师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意。师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师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策公乃留师。翼日下山。回温江。学者辐辏。号真觉。谥无相大师。著禅宗修悟圆旨。名永嘉证道歌。是为曹溪下一世。赞曰。
  金锡孤标生龙活虎  不是老卢几遭轻侮
  言前荐得一宿便行  纵然超越犹是儿孙

  一行禅师传

  一行禅师。钜鹿人。姓张氏。丱岁不群。博洽记诵。读书不再览。初从嵩山普寂禅师。乃悟世幻。遂礼出家。剃染受具。尝传密教于金刚无畏。结集毗卢遮那经疏。登坛灌顶。受瑜珈五部法。又寻究于阴阳谶纬之书。访算法于天台国清寺异僧。尽得其蕴。自此声名借甚。开元三年。诏入见。咨出世道。及安国抚民之法。对称旨。号称天师。以国为问。答曰。銮舆有万里之行。社稷终吉。以金盒进曰。至万里即开视。乃当归少许耳。后禄山作乱。上幸成都。至万里桥。悟当归之谶。洒然忘忧。终吉者。至昭宗而绝。昭宗曾封吉王也。开元九年。朝廷以历不验。诏师改撰新历。师推大衍历书五十二卷。入唐书律历志。先是有邢和璞者。道术人也。谓尹愔曰。一行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历时云。八百年差一日。当有圣人定之。大衍历出。闳言验矣。开元十一年。师制水浑天仪成。古未之有也。师嗣北宗普寂。又以学灌顶故。为密宗五祖。赞曰。
  显密之宗谶纬之故  大衍一成阴阳合度
  世出世法靡不该练  五地之行于师乃见

  江西马祖一禅师传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邡县人。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有轮文。幼依资州唐和尚授具。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山。遇让和尚。密授心印。后开法于江西。四方学者云集。师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以楞伽经文。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取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三界惟心。森罗万象。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妙果。亦复如是。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著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汝受吾教。听吾偈言。心地随时说。菩提亦秖宁。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是为南岳下一世。座下开悟弟子。一百三十余人。出世者七十六人。禅道东来。自此为最盛。赞曰。
  马驹如龙牛行虎视  百三十人一脚踏地
  法流西江百川东倒  一滴弥漫润兹枯槁

  石头迁禅师传

  石头希迁禅师。端州高要陈氏子。母初怀妊。不喜茹荤。师生在孩提。不烦保母。既冠。然诺自许。乡峒獠民。畏鬼神。多淫祀。杀牛酾酒。习以为常。师辄往毁丛祠。夺牛而归。岁盈数十。乡老不能禁。后直造曹溪得度。属祖圆寂。禀遗命谒青原。乃摄衣从之。一日原问曰。有人道岭南有消息。师曰。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原曰。若恁么大藏小藏。从何而来。师曰。尽从这里去。原然之。师久参。既得心印。即往衡山。南寺之东。有石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石头和尚。师看肇论。至会万物而为己者其惟圣人乎。师乃拊几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法身无相。谁云自他。圆鉴灵照于其间。万物体玄而自现。境智非一。孰云去来。至哉斯语也。遂掩卷。不觉寝。梦自身与六祖。乘一龟游泳深池之内。觉而详之。灵龛者智也。池者性海也。吾与祖师。同乘灵智。游性海矣。遂著参同契。发明禅宗之旨。是为青原下一世。赞曰。
  獦獠佛性元自有因  一寻师去即得其真
  踞坐石头其路甚滑  纵能行者也吃一蹋

  清凉澄观国师传

  清凉国师。讳澄观。山阴人。姓夏侯氏。出家于应天寺。十四得度。学律于栖霞。受菩萨戒于常照。传涅槃起信论法界观还源记于瓦棺。造东京受杂华于大诜。从荆溪习止观法华维摩等疏。谒牛头忠径山钦。咨决南宗心印。谒慧云明了北宗玄理。此土儒墨老庄诸子。竺干诸部异计。四韦五明。显密仪范。莫不旁通博综。巡礼五台瞻瑞相。居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讲华严大经。造新疏钞。后居京师。德宗召讲内殿。谓以妙法。清凉朕心。赐号清凉法师。为教授和尚。译华严新经。帝亲御译场。元和五年。宪宗问华严法界宗旨。豁然有悟。来有司铸金印。赐号大统清凉国师。师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目夜发光。昼仍不瞬。日记万言。七行俱下。才供二笔。尽形一食。宿不离衣。为七帝门师。去贤首百余年。遥禀其旨。所著疏记。四百余卷。讲华严经五十遍。寿一百二岁。是为华严四祖。赞曰。
  秉大智印范围法界  入总持门具四无碍
  九尺长躯百年住世  七帝门师事不思议

  天皇悟禅师传

  天皇道悟禅师。婺州东阳张氏子。神仪挺异。幼而生知。年十四。恳求出家。父母不听。遂损减饮膳。日才一食。形体羸悴。父母不得已而许之。依明州大德。披剃受具。精进梵行。推为勇猛。或风雨昏夜。晏坐丘冢。身心安静。离诸怖畏。首谒径山国一受心法。服勤五载。后参马祖。重印前解。依止二夏。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