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门徒黄光裕 >

第16章

门徒黄光裕-第16章

小说: 门徒黄光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涌向终端销售的80多亿元加价资金。

  判断寡头竞争,要看它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严重损害了市场竞争,就应该禁止。判断国美是不是垄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市场份额,像上海的情况,在区域内肯定是垄断了。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家电零售商和家电供应商之间,供应商是处于相对弱势的。

  有专家分析说,零售巨头们把价格战当成战胜竞争对手的法宝,在价格战过程中把整个家电行业的利润挤得很干,没有合理的利润,家电制造企业就没有资金投入创新和研发,那么他们的技术水平也难以提高,也就无法去跟国际上的家电巨头去竞争。最后的结果,高端市场都让别人占领了,中国的家电水平因为投入不足,越来越弱,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将来家电零售行业会不会出现国美一家独大的局面,主要还是看国美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外在环境的变化。现在国外的商家,比如家乐福、沃尔玛才是真正可怕的,他们的实力很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和规模,也应该有这样强强联合出来的大巨头。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国美的对手并不只是国内的零售商,国际上的零售业巨头是更大的威胁,国美能轻易战胜它们吗?还有政府的政策会不会出现变化,这些都无法预测。因此,我们现在的供应商真正应该担心的不应该是国内的零售商,而应该是国外的零售商。

  制造商与渠道商的对垒追溯到20世纪,黄光裕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呼风唤雨,他也曾经处在生死边缘。没有发达的时候,黄光裕一样得看当时大牌厂家的脸色。

  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博弈,相当程度上体现了商业企业崛起后厂商关系重新定位所出现的典型冲突,因而也具有标志意义。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制造商与渠道终端之间的“主旋律”将是: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

  站在天平的中间看两边,格力放弃国美的黄金通路,以自营网络、加强渠道渗透和扶植二、三线中间商来填补国美的空缺,未免有点舍本逐末;而国美搁置格力的金字招牌,以大量二、三线品牌来推动空调品类的业绩成长,也势必心有不甘。

  在厂商博弈的历史中,家电制造商们经历了区域代理模式、区域销售分公司制以及和全国性的连锁专卖店合作的统购包销模式的不断探索,但是总体上制造企业并没有寻找到一种一劳永逸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渠道模式。业内专家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合理分配价值链的利润和保证渠道成员的忠诚度。

  而另一方面,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品牌差异化缺失、消费者需求泛分、产品附加值低下的家电领域,高效、完善的渠道已经成为制造商的生命线。在这种形势之下,厂商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化学反应”。

  有专家断言,现在的厂商关系,既不是以往厂家做主、相互竞争的关系,也不是某些人预测的工商分离、相互合作的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合关系。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依赖,以利益为纽带,共同谋求“双赢”。

  就在国美清场格力后不久的2004年3月20日,大中电器与格力签下一份包销1?8亿元空调的年度协议;而2003年格力在大中的销售额只有1000多万元。

  后来旧事重提,黄光裕的表现异常平静,只是说:“我们这是代人受过。我们是代消费者来和制造业打交道的,家电连锁店和家电厂家谁也离不开谁。”

  而在有些场合,他却表现出了大鳄狰狞的一面。

  2004年2月24日,国美全球战略合作高峰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家电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峰会,中外家电巨头一呼百应,倾巢而出。这位年轻的大鳄一出口便语惊四座:

  “假如大家永远处于互相利用、互相猜忌的状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国美不跟我做,我就跟大中做;大中不跟我做,我就找国美做;都不跟我做,我跪下来求大家做,然后我再想办法报复。这将是恶性竞争循环。如今,厂家、商家谁想把谁挤垮,谁想把谁控制在手心的可能性都不大。我们应该加强互信和真诚度,减少排斥与不信任,为长远发展设计努力的方向,来整合咱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咱们谁也离不了谁,况且你若拿我黄光裕来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他的话不无威慑力。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乐嘉明就明确表示:“我们今年的策略,就是要在一、二线城市重点依靠国美这样的大连锁商,与之进行直接合作。”

  在2007年,有记者再次和董明珠谈到格力和大卖场的“博弈”时,董明珠表示,格力之所以退出一些大卖场,是因为她并不认同某些大卖场的销售理念。她说自己的营销理念是“共赢”,消费者要赢,经销商要赢,企业也要赢。她虽然说自己“不愿意指责大卖场”,但仍对大卖场的销售模式提出质疑:“它肯定有问题,认为以强欺弱,全国我最大,想把其他的店面都吞掉。这不现实,也不符合客观规律,更不可能得到成功。”

  她进一步指出,为什么很多企业虽然对格力的做法拍手叫好,却不敢像格力一样退出卖场,原因在于“格力敢这样做,是因为有好品质,你不卖我的,老百姓要我的。有消费者,就不怕没有出路”。

  在董明珠看来,一些大卖场兼并联盟,垄断销售终端,逼家电生产商降价让利,操控市场价格,有可能使家电企业变成卖场的厂房。如果企业的发展以对方不盈利为前提,因为店大欺客的原因导致其他企业关门,其做法就值得商榷。

  其实,董明珠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质疑现有的传统销售模式。在她看来,如果跟国美、苏宁这些大卖场大面积地合作,企业就会受控于他们,如果企业再稍遇经营风险,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使企业死得更快。

  现在,“渠道为王”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营销的经典,然而当渠道商力量大到开始操控厂商利益的时候,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升级。

  对于格力电器的行为,不少专家也提出了质疑,国美更是称之为“违背渠道趋势”。然而,从格力空调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并未如一些人预料的缓慢发展直至消亡。2004年,除格力与国美闹翻后,志高空调和福建三联也因为几乎同样的原因而大动干戈,再回忆此前春兰空调与家乐福的类似纷争,家电业厂商的强硬态度开始抬头。制造商们开始了不断地造反和另起炉灶。反思与觉悟之后,反抗渠道新业态的大旗正在竖立,一轮自建渠道的躁动开始蔓延。仔细留意就会发现,2005年开始,一些家电生产商的行动都在朝董明珠所希望的方向转变。包括格力在内,奥克斯等率先发动渠道变革,推动渠道扁平化。

  但是,市场这盘棋是永远都下不完的。就在2007年3月份,国美和格力之间的这场对抗,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2007年3月6日国美公布的150亿空调采购单上,囊括了松下、LG、三菱、美的、海尔、志高、长虹、海信、TCL等几乎所有知名空调品牌,唯独没有格力――这个在国内空调市场已连续10年保持产销量第一的品牌。

  事情的突变让人目瞪口呆,一周过后的3月14日上午,广州国美电器总经理高集群与广州格力总经理王韦权的手握在了一起,一份2亿元的采购协议被签署。“在商言利”,高集群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双方和解的原因,由此,阔别三年后的格力空调再次进入广州国美的33家下属门店。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管双方对此次再度牵手如何低调和迂回,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最终还是会走到一起。

  对于此次合作,格力仍然保持以往的态度。格力新闻发言人黄方华表示:“格力没有变,变的是国美。”格力的渠道模式不会变,格力自建渠道的成功经过媒体讨论,又经过实践检验,是不会变的,而且,在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格力从不排斥与连锁中端的合作。

  双方发言人的话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家电厂商与渠道关系缓和的希望。不过,也有专家分析,这只是局部地区的缓和,尚不能看做家电厂商与渠道关系缓和的标志。');

商人是如何炼成的―像黄光裕一样创业

  黄光裕是一个没有把书读完就走出校门的学生,从16岁出来打拼,黄光裕延续了广东商人的商人思维。由于读书没有对他形成太多的囿限,所以他可以在日后的商业道路上一路狂奔,去尝试、去实践。

  他是一个简单思维者,20世纪80年代的机会很多,可以做食品做服装,但黄光裕选择了没有太多季节变化的家电。多年的商界经历,39岁的黄光裕已经打磨成形。在任何时候,他似乎总能保护他的商人形象:不与政界过多地接触,对各种社会活动保持了相当的谨慎。

  商人是如何炼成的――像黄光裕一样创业

  黄光裕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黄本人也是一个天主教徒。这也使得黄光裕具有一种超脱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首富给了他一个光环,但他依然让这个光环不至于光芒四溢、咄咄逼人。商人的本分与天主教徒的虔诚是他的人格魅力的底色。也有人说他有佛相,天庭饱满,并有红光。黄光裕总是将信将疑,但决不会懈怠。佛、天主教、道家与黄光裕有种说不出来的关联,黄光裕的内心似乎也不拒绝这些预言。

  20年来,黄光裕几乎抓住了每一个机会。国美电器从草创到发展成为全国性领导品牌,几乎没有走过大的弯路。我的钱还不够花

  “当我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不必考虑价格就把它买下来”,黄光裕说,“我不太关注钱,如果说以前对钱还有感觉,现在早没了,而且也忙得没有时间花钱。”

  ――黄光裕

  16岁,是一个还可在父母羽翼下撒娇的年龄,他已经投身商海走上艰辛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之路;35岁,是大多数人为买房和购车咬紧牙关拼命工作赚钱的时候,他已经以105亿元身价登上了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头把交椅。

  2004年以105亿元资产,2005年以107亿元资产连续两年位列胡润百富榜第一。2006年,37岁的黄光裕被推向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位,以180?9亿元净资产成为中国内地富豪榜榜魁,2008年他的账面财富更达数百亿之巨……

  在2004年登上胡润富豪榜之前,还没有太多的人知道黄光裕是谁,虽然在不同的场合,黄光裕都多次表示自己“烦死胡润了”,但当时外界对他的猜想是“究竟给了胡润多少钱”。在以105亿首度登上胡润富豪榜内地首富后,黄光裕一夜成名,其白手起家的故事成为多少年轻人的追梦目标,而媒体的反复报道,也使国美得到了巨额的免费广告宣传。

  在被推向首富榜以前,黄光裕出了名的低调寡言,2003年,身为鹏润投资总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鹏润集团主席的黄光裕仅公开亮相两次。黄光裕的低调也给国美带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