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财会税务电子书 >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

第33章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第33章

小说: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还没想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更没想到这次冲突意味着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战,至此正式拉开序幕。自从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人的挑衅就没断过。大家的感觉器官已经麻木,只是感到愤怒,感到这么发展下去,一场大战恶战迟早会发生。人们最初普遍都不把〃七?七〃事变当件大事,见了面以后,许多人甚至都懒得议论这一话题。有关芦沟桥事变的报道,直到七月九日才在报纸上披露出来,很多人连这张报纸也没见到。  
  恰巧南京这几天开始酷热,大家直到上了船,才感觉到有一丝江风。轮船停泊在江边,那江风有一阵无一阵地吹在身上,也仍然是热的。此时正是下午一点多钟,太阳炽烈,那船在太阳下已暴晒了许久。刚登上轮船时,就仿佛是钻进了蒸汽锅,又热又闷。船舱里自然是待不住的,大家都涌到了甲板上,迫不及待看着手表,希望那船能快些开。开船的时间已经过了,那船的发动机也早就启动,轰隆隆响着,但是偏偏不见动弹,等开船的人越等越不耐烦,逮着是船上的船员就一通埋怨。甲板上也不是好场所,全露天的地方有太阳晒,能避太阳的地方又太闷热。一船的人都觉得苦不堪言。都是有些来头的人,平时没受过这份罪,这时候一个个教养全无,不顾斯文地脱去长衫,像劳动人民那样一身短打,或者干脆就赤膊上阵,立在甲板上,顾不上问价钱,招呼小贩迅速将兜售的芭蕉扇递过来。女眷们也热得吃不消了,香汗淋漓,化的妆全都惨不忍睹,小小的花手绢很快就湿透。大家叫苦不迭,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转,仿佛到了世界末日。丁问渔身上的衣服也湿得能挤出水。他穿着长裤、长袖的白绸衬衫,心烦意乱,手上一把黑颜色的折扇,像乌鸦扑打着翅膀一样不停地扇着。  
  船迟迟不能开的原因,终于一传十,十传百,在甲板上传开了。原来是某位大员说好要搭乘这条船去九江,可是开船的时间早到了,大员的车子仍不见过来。有人传说这位大员是行政院长汪精卫,又有人说是何应钦,还有人说顾祝同,于是为究竟是谁争得不可开交。谁也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没见识。这条船上并不缺乏那种消息灵通人士,立刻有人大声宣布他们正在等的大员不可能是汪精卫,因为他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汪精卫已经在前几天偕夫人陈璧君还有褚民谊与曾仲鸣乘建国轮离南京去了九江。是何应钦或者顾祝同的说法也遭到否定,理由是这两位军界的显赫人物,才不会受罪坐这种慢腾腾的轮船。他们要去庐山,自然是应该和蒋委员长一样坐飞机去。  
  船足足等了三个半小时才开,那要员的黑色轿车总算出现在码头上,因为有人急猴猴地打着遮阳伞,人们远远地只能看见穿着黑裤子的要员,一条又短又粗的肥腿慢腾腾地从小汽车里跨出来。那打伞的人是瘦高个,一路像只虾一样地哈着腰,生怕别人一睹要人的芳容。
要人始终把脸躲在了伞后面,直到他登上甲板,大家仍然没看出他是谁。自然也有一二个人看到了几眼,别人问他们,却说不出看到的是谁,这说明看到的人少见识,同时也说明这要员或许不算太著名。首都南京显赫的官员实在太多了,要能一一都认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船的人都有些怨恨,就因为这躲在伞后面的家伙,大家在铁甲板上受了三个多小时的罪。  
  〃做官的人,怎么可能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今天这事就足以说明问题。〃有人就此发出深深的感叹。这条船上绝大多数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和这姗姗来迟的要员一样,也是上庐山参加谈话会,心里颇有些愤愤不平。  
  〃难道这家伙今天不来,我们这些人就应该在这船上,像烤鸭一般被活活烤熟了不成?〃  
  一旦船开起来,江风扑面,热浪顿时减弱许多。人们如蒙大赦,赶紧进舱擦头洗脸换衣服。虽然船上有好几间浴室,但是禁不住大家一窝蜂地拥进去,顿时客满为患。好在船上有用不完的热水,有人匆匆冲了一把就出来,待人少一些再进去重新洗澡。丁问渔不知道出了几身汗,知道身上已经臭不可闻,将就着去洗澡,在浴室里和别人光着屁股挤来挤去,说不出的别扭,有一个人洗好澡穿衣服,发现自己的新汗衫被别人穿走了,急得哇哇直叫。他一叫,引得大家纷纷过去看自己的衣服是否也被人穿错。丢衣服的不肯善罢甘休,用很难听的话大声叫骂起来,他这一骂,外面不洗澡的人也赶进来看。浴室的大门因此敞开了,丁问渔无意中回头,发现他们几位正洗澡的,已成了众目睽睽的中心。远远地还有几位女眷,扭扭捏捏地也把头掉过来对这面望。  
  〃一件汗衫,准是穿错了,谁还会偷件汗衫。〃  
  这场风波终于平息了,被人拿走汗衫的那位老兄,只好重新穿上应该换洗的此时已经湿漉漉的脏衣服,骂骂咧咧离开浴室。丁问渔也马马虎虎算是洗好了。船舱里依然还有些热,他换了一身衣服,在船舱里待不住,再一次来到甲板上。因为船正开足了马力西行,江风呼呼地吹过来,已让热浪折腾得有些稀里糊涂的丁问渔,这时候开始重新缓过气来。在上甲板的时候,丁问渔注意到女浴室里同样一片混乱,弹簧门不停地打开关上,隐隐约约能看到女浴室有肉乎乎的胳膊挥过来挥过去。一个小孩子洗好了澡兀自先走出来,她让弹簧门大开,用力抵住了不让它合拢,奶声奶气地对浴室里喊着什么,浴室里传来女人的一片惊叫,那小孩子不知出了什么差错地僵在那里。  
  人们都拥在船的后甲板上,太阳快落山了,夏日的余威还在。宽阔的江面上,夕阳下一片血红。丁问渔已经做好了观赏落日的准备,他戴上了一副小黑眼镜,神气活现地立在船舷的栏杆边。不时地有小木船沿着江岸驶过来,轮船开过时引起的巨浪,将小木船一下子托得很高,然后又低下去,小木船上的船夫害怕船被波澜掀翻,手忙脚乱地扳动着舵。所有的小船,都是这么有惊无险地从丁问渔的视线中过去了。丁问渔注意到这些小船大多是渔船。因为小船上架着网,船头上还歇着黑颜色的鱼鹰。  
  轮船经过一片裸露的沙滩,沙滩上稀稀疏疏地竟然有几棵杨柳树,杨柳树下有七八头大小不等的水牛,几只小鸟和一群乌鸦在沙滩上随着轮船的汽笛声起落。丁问渔正在想这荒凉的江滩上会不会有人,突然看见两个穿着红褂子的农家小女孩,躺在杨柳树的阴影里小憩,要不是那显眼的红颜色,丁问渔根本就不可能发现她们。这一片沙滩很长,丁问渔注意到沙滩和江岸渐渐已经不连在一起,因为他突然发现那中间有了一条窄窄的河道,一艘小船在江水冲开的河道上行着。沙滩尽头的江边是一个小村庄,一大群光屁股的小男孩、正在浑浊的江水里洗着澡,一边洗,一边闹,有的是泡在水里,有的却站在岸上,十分徒劳地对着轮船扔石头。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石码头,码头上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在洗着蚕匾,裤腿卷得极高,人就站在水里面。轮船开过时掀起的巨浪,使得大姑娘小媳妇慌忙往岸上跑。  
  夏日的黄昏显得十分平静,张牙舞爪的酷热此时已不再肆虐。到处一派和平的景象,正在北方发生的〃七?七〃芦沟桥事变,与这里暂时还没有什么关系。轮船沿着主航道走着,忽左忽右,总是在离江岸不远的地方行驶。丁问渔被两岸的景色所吸引,良辰美景,突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雨媛。思念雨媛的情绪突然之间是那么强烈,以至于除了满脑子雨媛之外,他竟不能再去想别的什么事。此次去庐山,要是能有雨媛作伴多好,要是能在这种寂寞的旅途中,能和雨媛说说话多好。这不切实际的想法,让丁问渔深深地叹了口气,一阵惆怅油然而生。要不是觉得肚子饿了,他也许会在甲板上一直惆怅下去。夜幕就要降临,甲板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他想到应该去餐厅吃点东西。就在掉转身体,走向扶梯的时候,他猛地发现有一个人的身影极像雨媛。他的心不由地拎紧了,但是立刻意识到自己一定是认错人了,因为他知道这绝不可能。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称心的事情,这种巨大的幸福不可能属于他。他呆呆地看着那个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不敢相信。有时候,奇迹真的也会发生,有时候,奇迹就是奇迹。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确确实实地就是雨媛,毫无疑问地就是雨媛。丁问渔完全傻了,他完全被这料想不到的奇迹弄傻了。雨媛站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他,仿佛正等待着他去打招呼。

2
雨媛早就发现丁问渔了,还是在没开船以前,从拥挤在甲板上的人流中,她一眼就看到了行为举止都特别突出的丁问渔。雨媛立刻就意识到这次陪父亲去庐山开会,会闹出一些不同寻常的笑话。和丁问渔一样,她没想到他们会在同一条船上。现在的问题是明摆着的,既然上了同一条船,那就一定会发生一些什么事。雨媛知道丁问渔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的。
丁问渔已经给她写了那么多的信,他那么死皮赖脸地追求着她,她尽管毫不动心,但是已知道他不是那种轻易就能拒绝的男人。当丁问渔注意到她,站在那里目瞪口呆的时候,雨媛没有小家子气地做出要逃走的样子。她只是不愿意自己先打招呼,既然遇上了,也没什么必要躲起来。她大大方方地站在黄昏时分的甲板上,江风吹着她的头发和裙子,尽量做出只是刚发现丁问渔也在船上的样子。在最初的一刹那间,感到局促不安的竟然是丁问渔。过分的惊喜使得他忘乎所以,他呆在那里迟迟不打招呼,结果在等他先打招呼的雨媛也变得局促起来。  
  丁问渔喃喃地说:〃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面对这样不伦不类的招呼,雨媛不知道说什么好。她既害怕他太神经,又觉得他神经兮兮的样子很有趣。丁问渔在雨媛的印象中,从来就不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他的样子十分滑稽,瞪大着眼睛,说不出话来。丁问渔到了这时候,还有些怀疑眼前的一切是否真实,明知道不可能再错了,他还是有些犹豫。他走到雨媛面前,十分冒昧地要和雨媛的握手,雨媛笑着看了看他伸过来的手,不予理睬。  
  丁问渔终于缓过劲来了,他掉转头,对四处看了看,说:〃老天爷竟然会赐给我如此美妙的见面机会,任小姐,天下怎么会有这等好事的!〃  
  雨媛不想听他说疯话,说:〃丁先生这也是上庐山去参加谈话会?〃  
  丁问渔感叹说:〃我差一点犯了大罪,最早通知我开会的时候,我还想到不去。真要是如此,岂不是大错特错了!〃  
  一九三七年的庐山谈话会规模空前,各界名流学者纷纷被政府邀请到山上作客,就当前形势畅所欲言抒发个人意见。丁问渔和由雨媛陪着上庐山的任伯晋老人,只是被邀请的人物中间最普通的成员。这次谈话会被看作是国民政府充分重视倾听人民心声,准备领导抗战的具体体现。休假期限尚未结束的蒋委员长,早在这一年的五月二十七日,就率先抵达庐山。
在庐山的第三天,蒋委员长正式销假视事。到六月四日,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之一杨虎城上山晋谒蒋委员长,同日上山的还有中共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