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昆虫记 >

第33章

昆虫记-第33章

小说: 昆虫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的伴侣会把它弄成残废,甚至将吃掉它一部分的肢体。不过无论如何,它不久总要死的,就是它逃脱了好争斗的伴侣,在六月里它也是要死亡的。听说喜欢听音乐的希腊人常将它养在笼子里,好听它们的歌唱。然而我不信这回事,至少是表示怀疑。第一,它发出的略带烦嚣的声音,如果靠近听久了,耳朵是受不了的,希腊人的听觉恐怕不见得爱听这种粗糙的,来自田野间的音乐吧!
    第二,蝉是不能养在笼子里面的,除非我们连洋橄榄或榛系木一齐都罩在里面。但是只要关一天,就会使这喜欢高飞的昆虫厌倦而死。
    将蟋蟀错误地作为蝉,好像将蝉错误地当作蚱蜢一样,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如此形容蟋蟀,那么是有一定道理的。它被关起来是很快乐的,并不烦恼。它长住在家里的生活使它能够被饲养,它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它每天有莴苣叶子吃,就是关在不及拳头大的笼子里,它也能生活的很快乐,不住地叫。雅典小孩子挂在窗口笼子里养的,不就是它吗?
    布罗温司的小孩子,以及南方各处的小孩子们,都有同样的嗜好。至于在城里,蟋蟀更成为孩子们的珍贵财产了。这种昆虫在主人那里受到各种恩宠,享受到各种美味佳肴。同时,它们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回报好心的主人,为他们不时地唱起乡下的快乐之歌。因此它的死能使全家人都感到悲哀,足可以说明它与人类的关系是多么亲密了。
    我们附近的其它三种蟋蟀,都有同样的乐器,不过细微处稍有一些不同。它们的歌唱在各方面都很像,不过它们身体的大小各有不同。波尔多蟋蟀,有时候到我家厨房的黑暗处来,是蟋蟀一族中最小的,它的歌声也很细微,必须要侧耳静听才能听得见。
    田野里的蟋蟀,在春天有太阳的时候歌唱,在夏天的晚上,我们则听到意大利蟋蟀的声音了。它是个瘦弱的昆虫,颜色十分浅淡,差不多呈白色,似乎和它夜间行动的习惯相吻合。如果你将它放在手指中,你就会怕把它捏扁。它喜欢呆在高高的空气中,在各种灌木里,或者是比较高的草上,很少爬下地面来。在七月到十月这些炎热的夜晚,它甜蜜的歌声,从太阳落山起,继续至半夜也不停止。
    布罗温司的人都熟悉它的歌声,最小的灌木叶下也有它的乐队。很柔和很慢的“格里里,格里里”的声音,加以轻微的颤音,格外有意思。如果没有什么事打扰它,这种声将会一直持续并不改变,但是只要有一点儿声响,它就变成迷人的歌者了。你本来听见它在你面前很靠近的地方,但是忽然你听起来,它已在十五码以外的地方了。但是如果你向着这个声音走过去,它却并不在那里,声音还是从原来的地方传过来的。其实,也并不是这样的。这声音是从左面,还是从后面传来的呢?一个人完全被搞糊涂了,简直辨别不出歌声发出的地点了。
    这种距离不定的幻声,是由两种方法造成的。声音的高低与抑扬,根据下翼鞘被弓压迫的部位而不同,同时,它们也受翼鞘位置的影响。如果要发较高的声音,翼鞘就会抬举得很高;如果要发较低的声音,翼鞘就低下来一点。淡色的蟋蟀会迷惑来捕捉它的人,用它颤动板的边缘压住柔软的身体,以此将来者搞昏。
    在我所知道的昆虫中,没有什么其它的歌声比它更动人、更清晰的了。在八月夜深人静的晚上,可以听到它。我常常俯卧在我哈麻司里迷迭香旁边的草地上,静静地欣赏这种悦耳的音乐。那种感觉真是十分的惬意。
    意大利蟋蟀聚集在我的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都有它的歌颂者,欧薄荷上也有很多。野草莓树、小松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并且它的声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别动人。所以在这个世界中,从每棵小树到每根树枝上,都飘出颂扬生存的快乐之歌。简直就是一曲动物之中的“欢乐颂”!
    高高的在我头顶上,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而在地面上,围绕着我的,有昆虫快乐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我已然完全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世界之中了。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缺少一个大的秘密——生命。确实,我们的理智告诉我们:那些被太阳晒热的地方,同我们的一样,不过终究说来,这种信念也等于一种猜想,这不是一件确实无疑的事。
    在你的同伴里,相反的啊,我的蟋蟀,我感到生命的活力,这是我们土地的灵魂,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看天上的星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你们的夜歌的原因了。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娇小的赤条蜂

娇小的赤条蜂

    细细的腰,玲珑的身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丝红色的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赤条蜂的巢穴是建筑在疏松的极容易钻通的泥土里的。小路的两旁,太阳照耀着的泥滩上,那些地方的草长得很稀疏,都是黄蜂最理想的住所。在春季,四月初的时候,我们总可以在这样的地方找到它们。
    赤条蜂通常在泥土里筑一个垂直的洞,好像一口井,口径只有鹅毛管那么粗,约有二寸深,洞底是一个孤立的小房间,专为产卵用的。黄蜂建巢的时候,总是静静地、慢慢地工作着,丝毫没有什么热烈或兴奋的样子。像别的蜂一样,它用前足作耙,用嘴巴作挖掘的工具。有时候我们就可以听到,从洞底发出一声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这是因为它遇到了一颗极不容易搬去的沙粒引起翅膀和全身剧烈振动的缘故。每隔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就可以看到赤条蜂在洞口出现,嘴里衔着一些垃圾或是一颗沙粒。它总把这种垃圾丢到几寸以外的地方,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居所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干净。
    有几颗沙粒会被区别对待。赤条蜂们会对它们进行特殊的处理,使它们免遭被远远抛出去的命运。这些沙粒被赤条蜂们堆在洞的附近,将来会另有重大的用途。当赤条蜂把洞完全挖好了,它就在这小沙滩上察看有没有适合它需要的沙粒。如果没有,它就到附近去找,直到找到为止。它需要的是一粒扁平的,比它的洞口稍大一些的沙粒,它可以把这个沙粒盖在洞口,做成一扇门。第二天它从外面猎取一条毛毛虫回来,就不慌不忙地把门打开,把猎物拖进去。这门看起来和其它沙粒完全一样,谁也不会想到它底下会藏着食物,藏着一只赤条蜂的家,只有它自己才能辨别出它的家。它打开门,不紧不但地把猎物放到洞底后,就开始在上面产卵,然后再用它以前藏在附近的沙粒把洞口堵祝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中“芝麻开门”的故事。
    赤条蜂所猎取的食物是一种灰蛾的幼虫。这种虫大部分都是生活在地底下的,赤条蜂又是怎么把它捉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有一天当我散步回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一只赤条蜂在一丛百里香底下忙碌着。我立刻在它附近的地上躺下。我的出现并没有把它吓走。它先飞到我的衣袖上停了一会儿,断定我不会伤害它之后,又飞回到百里香丛中去了。从过去的经验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它忙得很,没有时间来考虑我这个不速之客。
    赤条蜂把百里香根部的泥土挖去,又把周围的小草拔掉,然后把头钻进它挖松的土块里。它匆匆忙忙地从这里飞到那里,向每一条裂缝里张望。而不是在为自己筑巢,而是在寻找地底下的食物,活像一只猎狗在寻找洞里的野兔一般。
    灰蛾的幼虫觉察到了上面的动静,决定离开自己的巢,爬到地面上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念之差就决定了它的命运。那赤条蜂是早已准备就绪,就等着它的出现了。果然,灰蛾的幼虫一露出地面,赤条蜂就冲出去一把将它抓住了,然后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那熟练的动作,让人想起游刃有余的屠夫。
    赤条蜂的技巧令科学家们都自愧不如。它可以靠观察去推断人类所从不知道的事情。
    它很熟悉它的俘虏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扎刺,可以使它的俘虏神经麻木而不致于死亡。它从哪里学到的这种知识呢?我们人类有学校,有老师,有各种书籍,我们通过这些逐渐地积累知识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可是赤条蜂是怎么知道这些复杂的知识的呢?而且不用练习就掌握了那么熟练的技术,难道是在它们出生前,冥冥之中就有神灵赋予它们这种本领了吗?大自然多神奇啊,当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秘密时,它早就有条不紊地安排好了一切!
    我还要告诉你另一幕赤条蜂和毛毛虫大战的故事,这也是我亲眼看见的。那是在五月里,我看着赤条蜂在一条光洁的路旁为它的巢作最后一步的清除工作。它的几码外的地方已经麻醉好了一条毛毛虫,当它清除好那条街道并且把洞开得足够大后,它就出去搬毛毛虫了。
    它很容易地找到了那条毛毛虫,那条毛毛虫就躺在地上。可是糟糕的是,蚂蚁也正在猎取那条毛毛虫。赤条蜂不愿意和蚂蚁分享这条毛毛虫,可是要把蚂蚁赶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三考虑之后,它认为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还是不要作无谓的牺牲吧。
    于是它决定放弃这条毛毛虫,再到别处去寻找食物。
    它在离巢大约十尺以内的地方,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着,察看着泥土,不时地用它那弯着的触须,在地面上挥动,像一名执着的士兵用探雷针寻找着地雷。在烈日的下面,我观察了它整整三个钟头!要找到一条毛毛虫是多么困难啊,尤其是在急需的时候。
    即使是对人,这也是一件困难的工作。我一心要帮助它,替它找到一条毛毛虫,因为我想看它怎样麻痹毛毛虫。
    于是我就想起我的老朋友法维,他是我的园丁,正在那里照料花园,于是我把他招呼过来。
    “快来快来!我想要几条灰色毛毛虫!”我把事情飞快地向他解释了一下。他明白了,马上去找虫子。他挖掘着莴苣的根,耙着草莓里的泥,察看着鸢尾草丛的边缘。我非常信任他,他的眼力和聪明,因为那么多年以来,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园叮过了好久,也没见法维拿毛毛虫过来。
    “喂,法维,毛毛虫呢?”
    “先生,我一条也找不着。”
    “怎么会?!把你们所有的人都叫过来!克兰亚、爱格兰,你们都来!到莴苣田里来!帮我找毛毛虫!”
    于是全家都出动了,每个人都很努力,可是毫无结果。三个钟头过去了。我们中间谁也没找着毛毛虫。
    赤条蜂也没有找着毛毛虫,它已经很疲倦了,我看到它很果断地在地面上有裂缝的地方寻找。它尽着它最大的努力寻找,甚至把杏核般大的泥块搬开。可是不久它又离开了这些地方。于是我开始怀疑,赤条蜂捕获不到猎物,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