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气候 >

第21章

大气候-第21章

小说: 大气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止侵犯农民土地权益,强化农民保护土地的主体地位。1988年政府垄断了土地非农用权利,取消了农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分享土地非农用收益的权利,这是不对的,想让依靠垄断权力而获得巨大级差地租的地方政府保护农民的耕地,是不可能的,事实证明,这只会加剧土地征占。这就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而土地乱征乱占却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为了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只能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前提,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保护神。土地(主要是有区位优势的土地)是农民的金娃娃,农民会用生命保卫自己的金娃娃。政府应该协助农民看护金娃娃,而不是将农民的金娃娃抱在自己的怀里替农民保护。

    防止耕地减少和地力下降。要完善或建立〃地权登记、土地估价和地价公开〃制度,要建立国家土地银行和农民土地合作金融,以帮助农民充分实现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激励农民珍惜土地和保护地力;大力奖励农民、农民集体、企业依法造田和改良土地;也要用税收政策惩罚随意撂荒和非法休耕行为。农民所有的土地,地力增加了,土地估价就提高,能依法抵押或流转,农民积极性就更大了。

    避免农业水利和技术服务完全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出现过水利和农业技术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小农家庭经营是无法承受水利和技术服务市场化价格的,这样的改革必将危及小农家庭经营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和技术服务是公共品和半公共品,只能以国家服务和农民组织内部服务为主,政府要承担或帮助农民组织承担农业水利和技术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我国的水利和技术服务体系,是过去60年的农业发展的核心支持体系,败起来容易,恢复起来难,要保护和珍惜。

    避免跟随美国开展生物能源产业竞赛。石油超过了70美元/桶,生物能源产业就有利可图,粮食和石油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东西就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潜力是巨大的。未来一些年,美国将主导生物能源产业大发展,中国决不能跟风,因为中国的土地只能养人不能养车。生物能源产业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国际粮食和石油价格将呈现长期上涨趋势,中国将面对〃粮食安全〃高代价时代。要在国际社会配合国际NGO,高举〃反对生物能源,保障世界粮食人权〃的大旗,并大力倡导制定针对生物能源的惩罚性措施,维护世界人民的吃饭权。

    避免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我一再强调〃龙头企业+农户〃的路子极具欺骗性。小农家庭经营和公司大规模经营,虽然经营主体的收益没法比,但因为能够精耕细作,小农家庭经营的单位面积产量具有20%以上的优势。如果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粮食安全的生产制度基础就动摇了,粮食产量会大幅下降,现行粮食安全的流通和价格体系基础也会瓦解。帮助农民自主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虽然慢一点,却是既有利农民又有利国家粮食安全的,而且实践已经证明可行。所以,为了粮食安全和亿万小农的可持续生计,必须逐步加大对小农和小农互助合作的扶持,而不是扶持企业家改造小农。

    防止粮食安全依赖国际市场输入的倾向,确立〃粮食自给〃为基本国策。粮食不是一般商品,特别是当今世界,粮食、石油、美元和金融等〃一体化〃了,粮食更不是一般商品了。经济学理论上讲,有钱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买粮食,但问题是中国绝大多数人恩格尔系数都很高——收入的很大部分用于购买食物,指望从国际市场获取粮食养活穷人,会饿死人的。如果〃粮食自给〃经常动摇,农业政策摇摆不定,必然会导致阶段性的粮食危机。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依赖国际市场,〃粮食立足自给〃要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固定下来,长期不动摇。

    不能被动接受所谓的农业和食品安全国际标准。随着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等农业概念的兴起和国际农产品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将制约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消灭不了小农家庭经营模式。而国际标准却不是中国小农可以达到的。对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的关于农业和农产品的新概念和新标准,不应该被动接受并接轨,相反,应该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制定〃国际粮食安全〃下的公正、公平、合理的农业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或在多边标准、区域标准、双边标准下开展农产品稳定而长期的贸易。

    避免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外资控股化现象。中国土地稀缺,〃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土地〃这样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但片面接受这样的观念指导,致使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盘,完全丧失大豆甚至食用油产业的定价权和产业安全,这就错了!如果再出现类似情况的产业,就会危及经济主权、社会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我们可以和巴西等互补性强的国家开展平等、长期、稳固的农业贸易合作,而不是失去产业控制权。

    (四)高补贴时代

    生物能源对中国粮食安全可能是利好,但农业将进入高补贴时代。

    石油超过了70美元/桶,生物能源产业化就必然兴起,粮食和石油挂钩,汽车要与人争吃粮食,人们有理由认为全球粮食危机真的要到来了。但生物能源的出现,会给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会大大提高,有利于刺激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技术和装备的推广普及,这对保障粮食安全是积极因素;另一方面,粮食可以转化为生物能源了,〃买粮难〃不会再现,国家粮食储备出现亏损的可能性也变小了,过去常见的农民增产减收和国家多库存多亏损的局面不会再现了,这有利于粮食政策的长期稳定和粮食产量的持续增产。从一定意义上讲,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对未来中国的粮食增产是利好。

    在生物能源时代且资讯发达的大背景下,以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国家粮食安全的做法可能行不通了。全社会都应该有所觉悟,农业即将进入高〃补贴〃时代,全社会都要支持政府给农民合理的〃补贴〃和平等公民待遇。

    我国农产品价格在未来五年左右,依然有翻番的可能。主要的理由是:

    第一,随着生物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必然导致玉米、油菜子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饲料价格大幅上涨,进而导致猪、禽、鱼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第二,我国农产品价格比周边国家和地区低,有不少农产品价格甚至不到日、韩1/40,国际农产品价格还在上升趋势之中,所以,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全球化背景下,有翻番的上涨空间。

    第三,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新增趋势的相对减缓,农村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都已进入加速上涨轨道。最近三年,不仅农村土地租金翻番了,农村劳动力价格也基本和城市农民工持平,农村短工甚至高于城市。这无疑会带动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上升。

    第四,随着〃公司+农户〃整合的不断深入和以农产品安全为由的各种管理手段的〃健全〃,农产品的定价权逐步被企业或少数〃监管者〃所控制。随着农产品从农民手中到市民餐桌的环节和管制越来越多,涨价的空间就越来越大。如果我国〃公司+农户〃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完全依靠行政手段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管理模式不改变,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最终必定会超韩国、赶日本。

第四部分 3。国际粮价飙升,我国或大有机会(…

    中国2005年的外汇储备大约1万亿美元,可以购买200亿桶石油;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是1。65万亿美元,却只能购买130亿桶石油(按照2008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130美元左右计算)。进口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中国钢铁企业似乎已经被迫沦为国际铁矿石巨头的〃农民工〃了。前几天,一位来访的日本朋友这样问我们:你们(中国)的经济是否已经沦为〃蜡烛经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虽然说〃蜡烛经济〃言过了,但细细想来还是有几分像的。外向依附型经济增长模式确实走不下去了,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大幅飙升,国际粮食价格已经3倍于国内了,这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外向依附型〃蜡烛经济〃转变为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内需型经济,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要讲明国际粮价飙升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逻辑关系,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发展说起。

    (一)启示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开放是从安徽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的。这项改革,实际上是给了农民家庭有限的土地私有权,由大一统计划生产和计划分配制度变成了半计划生产和〃大包干〃分配制度,激发出了农民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巨大的财富创造性,在供应不足而需求旺盛的年代,农民既投资了企业又有效扩大了内需。1988年之后,农民消费能力逐年萎缩,中国经济在走外向依附型道路。这条路的风险越来越明显。虽然科学发展观提出好几年了,但经济转轨是要条件或机会的,国际粮价飙升或许是一次大机会。

    假设我们和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使小农能分享到国际粮价涨升带来的好处。以稻谷价格为例,国际价格相当于大约为5元人民币/公斤,我国国内保护价为1。6元人民币/公斤,市场价不超过1。8元人民币/公斤。如果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让稻谷价格达到3。5―4元人民币/公斤,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可以增加到1500元以上。人均1500元的巨大增量,比20世纪80年代的承包制创造的增量大4倍,这无疑会推动农村新一轮经济大发展和需求升级,有利于我国由外需拉动型经济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增量和农民需求升级,推动和拉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假设不考虑对社会其他阶层的影响,这个历史经验又能够再次复制的话,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是拉动整体发展和推动经济转型的见效最为直接的途径。

    (二)拒绝美国掌舵

    进入2008年,国际粮价飞涨,粮农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粮食状况报告中说,埃及、喀麦隆、科特迪瓦、毛里塔尼亚、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爆发骚乱,共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安全危机,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探寻这次粮食危机的根源,必须看到一个被人忽视的背景,即美国总统于2005年8月签署的能源政策法案。在这个法案的推动下,美国政府财政扶持生物能源,使之成为美国新型产业。如今,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飙升,使生物能源产业变得前途无量,使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更加有底气,也使人多地少、资源稀缺且〃重仓〃美元的中、日、印、韩等国,损失惨重。

    自能源政策法案开始,世界格局就开始了新一轮眼花缭乱的调整。生物能源强化了美国的粮食武器,而粮食武器比石油武器、美元武器更为强大。世界史上有10次粮食禁运,其中8次是美国干的。更主要的是,美国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