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一杆到顶 >

第2章

一杆到顶-第2章

小说: 一杆到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的生活遇到什么,我都没有见过我爸爸掉眼泪)。挥手之间,我突然发现,我的爸爸老了,本来个子就不高的爸爸,背已经驼了,脸上有了很多皱纹。爸爸当年只有45岁。爸爸这么多年来,多少辛酸的岁月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现在日子好过一点了,可是你的儿子,你最好的朋友却要远行了。    
    现在只要没有比赛,我还是会回到爸爸身边,和他聊天。他也还会经常在我练球的时候帮助我指导我。    
    什么是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被称为人才。其实用“人才”这个词来评价爸爸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爸爸本人。他有时会对别人说:我就是一个人才。    
    人生有时就像一场赌博,不过爸爸曾经教育我:人,不要赌,但要博。    
    我的爸爸生于1957年,和斯诺克台球界最伟大的传奇人物之一史蒂夫·戴维斯同年。时代和机遇让他自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传奇,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经历过那个年代是种幸运,他从那个年代得到了我们现在无法得到的东西,他觉得这让他受益终生。什么是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被称为人才。其实用“人才”这个词来评价爸爸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爸爸本人。他有时会对别人说:我就是一个人才。    
    拿下世界冠军之后,几乎没有人不承认我——丁俊晖是人才。同时,对于我的爸爸也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因为爸爸做出的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曾经让我们家一贫如洗;因为这些决定,也培养出了一个年轻的世界冠军。在很多人看来,我的爸爸是一个猜不透的谜。    
    现在,有人说我是爸爸唯一的成就,这句话不对。因为爸爸现在有很多学生,其中有好几位都和我一样在英国打球,和我一样成为未来振兴中国台球事业的希望。    
    爸爸为了我放弃了一切,把所有的金钱和精力都倾注在我身上,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就是他的事业,他的理想……    
    假如我没有今天的成功,我照样还会继续努力地训练。就算是有再多的艰难险阻,我也会继续不断地努力。    
    人生有时就像一场赌博,不过爸爸曾经教育我:人,不要赌,但要搏。    
    爸爸教育别人时很爱讲大道理。我很不明白一个学历还没有我高的人(高小都没有毕业,原因我会在后面告诉大家),怎么会有那么多大道理,而且他的大道理和你讲上三四个小时都不会重样。从我记事开始,我的爸爸就没有打过我,那么,他是如何教育一个孩子的呢?——讲道理。道理人人都会讲,可爸爸讲道理却会有很多人喜欢听,不管时间有多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或他们的父母。用大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爸爸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我觉得要是在战争年代,爸爸肯定会当政委,而不是军长和司令员。爸爸做人很实际,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教育人也会从被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爸爸的外表给人感觉很厉害,其实他一点也不厉害。在我面前,他是一个严厉而不失文雅的好爸爸;在我妈妈面前,他是一个外表不算高大却能给予她和这个家无穷力量的好丈夫;在他的母亲我的奶奶面前,他又是一个既听话懂事又十分孝顺的好儿子;在他的学生面前,他是一个既懂得怎么样育才更懂得怎么样育人的好老师;在他的众多朋友面前,他又是一个善解人意、乐于帮助别人的好伙伴。    
    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还可以成为老师,并且培养的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很优秀,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但爸爸做到了,他也成为人们公认的好老师。在这一点上我真的很为他骄傲。爸爸做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认真,世界上无论哪方面的事情,只要他下决心去了解去学习,就一定会让他弄出个一二三来,他有一种肯钻研的劲头。    
    爸爸一生做过四种职业:农民、陶艺工人、商人和老师。作为农民的他,在比我还小的年龄,可以完成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劳动定额;作为陶艺工人的他,在一般需要3年学徒时间的情况下,只用一年半就出徒并且自己还带了徒弟;作为老师的他,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培养了像梁文博这样与我同在英国打球的优秀学生;只不过作为商人的他是一个失败者,也许,真是像爸爸自己说的,从他的性格来讲,真的不适合做生意。    
    在我很小的时候,还没有表现出任何天赋,爸爸就已经对我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他的理由是:在遗传基因方面我不比任何人差,我的智商应该比别人高。这与其说是对我的信心,倒不如说是对他自己的信心。    
    我从爸爸那里,不仅继承了他的智商,还继承了他的自信。没有这种自信,大概我也不可能会成功。


第二部分 爸爸天生是人才小学辍学 (1)

    导致爸爸辍学的原因是当年搞“文革”,全中国的中小学全部停了课,有成千上万像爸爸那么大的孩子都辍学了。    
    那一年,爸爸所在的村子里面终于有了一个上大学的指标。爸爸也非常想去上大学,但那个指标没有落在爸爸头上,而是给了别人。    
    爸爸为什么会连高小都没有读完(那个时候,小学四、五、六年级称为“高小”,之前叫“初小”)就辍学,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上学的时候得到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等荣誉时很高兴,但这些对于爸爸来讲却很一般。他告诉我,当时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总是前三名,记得有一次没考进前三名,爸爸让自己饿了一顿饭以示惩罚。    
    导致他辍学的原因是当年搞“文革”,全中国的中小学全部停了课,有成千上万像爸爸当时年龄那么大的孩子都辍学了。    
    我的爸爸丁文钧出生于1957年,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而当爸爸刚上小学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其实,我们家以前算是个书香门第。我的爷爷、爷爷的两个哥哥都是大学生。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当时大学生很少。出一个大学生,对一个村子来说都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是一家里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这绝对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大概也是爷爷一生最值得自豪的。我相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一定会让爸爸去读书,爸爸也一定会上大学,走出自己同样精彩的人生。    
    虽然他被迫走出课堂,提前进入社会,但他觉得自己这不幸中也有过幸运,在痛苦中也有过欢乐。    
    在爸爸十三岁那年,也就是公元1970年,他随着我的爷爷、奶奶、伯伯一家人下放到宜兴郊区的一个农村。这次回老家并没有给爸爸带来什么愉快的经历,但爸爸却说以后的几年所发生的事情使他终生难忘,并且给他带来了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吃苦。    
    爸爸这次回老家不是去探望亲戚,而是和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变成了一个每天到农田里劳动、靠种地挣工分养活自己的农民。现在爸爸还会因为当时种种客观原因使他无法继续读书而感到遗憾,不过当时被耽误的又何止爸爸一人?    
    对农民我真的没有什么印象,说起在农田里面干活的辛苦那我就更不知道了。我只记得小时候学过的那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倒真是道出了农民的种种辛劳。    
    爸爸总是说我吃苦太少。说起当年在农村的情况,他告诉我:到农村的时候他只有十三岁,而且因为他的身体发育比较晚,所以当时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一些。现在说起来,十三岁就下地干活,如果换了现在的我,肯定不能忍受从城里面相对舒适的生活到农村艰苦生活的改变,更何况当时农村的条件和现在简直不能比。更何况,爸爸却已经天天和比他大很多的人一样在农田里干活了。那时的农村,别说拖拉机,就连自行车都是罕见的,农民在田里劳动就是凭自己的两只手。每天在地里的时间有时会超过八小时,而且永远没有星期六,星期日。刚开始的时候,爸爸也经常完不成任务,也许放在现在大家会因为爸爸年龄小而原谅他的,那时可不行,况且爸爸又是一个极其好强的人。在学校里他总是最好的,在生产队里,他也要成为最好的。爸爸咬牙坚持劳动,有意磨炼自己,终于有一天,可以按时完成生产队指派的任务了。    
    爸爸虽然发育得比较晚,但他的身体很健壮。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爸爸经常锻炼。上小学时,他的手榴弹投掷曾经是班里扔得最远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他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爸爸也经常督促我和他的学生锻炼身体。果然,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我能够夺取冠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农村不光生活条件艰苦,工作量大,吃的也不好。爸爸告诉我,当时一年到头都很少能吃上肉,米和面也都很糙,卫生更不能和现在比,很多时候只能吃冷饭。不过爸爸总觉得吃起饭来比现在吃任何东西都要香。    
    爸爸当时正处在一个人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却营养不够,劳动量又过大。所以爸爸认为他现在的身高之所以会那么矮,和当时在农村的那段生活有很大的关系。爸爸现在的个子只有一米六几,我早就超过他了。十三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记得我十三岁的时候,就总是觉得饿。爸爸说,他到十六岁还没开始发育,直到成年身体也没有再长起来。    
    在当时农村里劳动强度很大, 但爸爸还是坚持自学了中学的课程,他希望能够有朝一日继续圆他的大学梦。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件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爸爸的一生。“文革”期间上大学不像现在这样可以自由报名,没有什么限制。当时的大学生名字前面要加一个修饰词叫“工农兵”大学生,那个时候你如果想上大学,首先必须是工人、农民或解放军,另外还要有指标,要有组织推荐等等。当时,能够上大学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农村里面的人上了大学就意味着可以离开艰苦的环境,大学毕业以后可以留在城市里面。那一年,爸爸所在的村子里面终于有了一个上大学的指标。爸爸也非常想去上大学,但那个指标没有落在爸爸头上,而是给了别人。


第二部分 爸爸天生是人才小学辍学 (2)

    爸爸小时候的性格很内向,特别不爱说话。爸爸的性格和行为除了天生的遗传基因外,和家里对他的教育也有很大关系,老老实实地过日子,多做积德行善的事情,多出一些有文化的人是我们丁家的传统。这次打击使爸爸一时难以接受,痛苦之余,对上学读书爸爸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他逐渐觉得,读书上大学可能并非是人这一生中唯一一条好的出路,应该还会有其他的路让他选择。所以,这以后的几年中,曾经还有过若干次上学的机会, 但爸爸都主动放弃了,他想走出一条有别于他的先辈走的路,不过这条路真的不好走。    
    1976年1月8日,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重要而悲伤的日子,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去世了。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