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郎咸平文集 >

第133章

郎咸平文集-第133章

小说: 郎咸平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环境,他就会有消费的欲望。所以,鼓励老百姓消费,不是简单的五一、十一
放大假促进消费,这完全是误区。而是要营造一个胡锦涛所说的公平、公正的环


境,让老百姓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买得起房,退得起休。这就是说的围魏救赵,
也就是说想要解决经济问题,一定跳出经济这个圈子考虑问题,才能解决经济问
题。 
人物周刊:谢国忠认为,中国国内消费能力不足,是因为财富过多集中在政
府和国有企业手里,只有把财富更多和公众分享,才能解决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
您怎么看? 
朗咸平:你说,中国的国营企业和美国的上市公司有什么差别呢?都是一样
的。他们就是偷换概念,总认为让政府来掌控一些行业就是不对的。今天的国营
企业,谁是股东——就是全体的社会大众。举例而言,我们国企改革的弊病就是
把属于老百姓的国有资产转到个别资本家的手中,这才是我所反对的,我认为我
们应该学习英国的私有化,其基本理念就是将国有资产转到社会大众手中,而不
是转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样才能把更多的财富和公众分享。因此今天的问题不
是这些经济学家所谓的财富掌握在政府和国企手中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真正的
落实藏富于民的社会主义理念。 
人物周刊:这只是名义上的所有人,您应该很清楚。 
朗咸平:那不谈,那是另一回事了。如果国营企业赚到的钱,通过国家这个
中介,能让老百姓少交很多的税,那和老百姓的富裕不是一回事么?而且和英国
私有化相比,如果国企产权转到了社会大众手中,这才能真正做到我经常讲的要
藏富于民。 

人物周刊:您说的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的问题?但是现实呢? 
朗咸平:至于有没有做到,那是另一回事,但是我的理念很清楚,任何改革
的目的必须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前提。 
人物周刊:这是您对国有资本的基本态度。但很多垄断行业的国企,他们的
财富并没有流向公众。 
郎咸平:垄断是正常的,除了美国,欧洲哪个企业不是垄断的,电信不垄断
么?空客不垄断么?铁路不垄断吗?欧洲可以垄断,我们为什么不能垄断呢?。 


 关键是垄断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应该是将垄断利益归于全体普通老百姓。举
例而言,英国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时,有个“罗斯查尔德三定律”——第一,好的
国营企业必须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第二,好的国营企业才能私有化。私有化是卖
给所有的人,让社会大众受益,不像我们是卖给少数资本家,结果呢,就是我们
的改革的成果就让少数资本家席卷了,而改革成本却是让社会大众来承担。第三,
英国政府保留一股“黄金股”,可以对影响到老百姓的重大决策用一票否决权。
像这样的改革,就是我赞成的。你看我国专家学者过去所推行的私有化有做到
么?他们什么时候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人物周刊:说到国家资本的私有化改革,中国走的道路是在欧洲国家和俄罗
斯之间的道路? 
郎咸平:嗯…可以这么说,但更偏向俄国。 
人物周刊:您的意思是已经形成了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郎咸平:我就这么说:由于我们是这样的改革,就会产生人民日报所谓的特
殊既得利益集团,就有阻力。我反问你一个问题——既得利益集团希不希望政府
搞GDP为纲,当然希望了,你说,既得利益集团希望不希望地方政府搞建设,当
然希望了,你知道地方建设有多少利益吗?。 
人物周刊:您反复强调产业链升级,但中国现在没有实力来做“软三元”,
除了一个华为。而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中国不靠外贸出口,这
些社会问题怎么解决呢? 
郎咸平:我要纠正一下,我们的剩余劳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劳工,而是来自于
大学生。从东莞地区工厂倒闭情况来看,就业机会对低层劳工来说是不缺的,而
对像你这样的高端人才是缺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以产业链来分析,真正需要大
学生的是设计、仓储运输,定单处理、批发和零售这些软环节,而中国现在是以
硬环节的制造业为主,制造业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学搞扩
招、教改、合并,培养出这么多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我们教育的扭曲现象,也是来自于产业链的定位问题,而不是专家和媒体谈


的什么专业对不对口。可以这么说,中国教育的发展速度相对中国产业链的定位
超前了。 
人物周刊:您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判断是基于东莞的状况。但这不是全
国普遍的现象。民营经济同样发达的江浙地区,不存在着低端劳工缺乏的现象。 
郎咸平:中国很大,广东省这个现象很明显,可能在其他地区就不这么明显。
可是只要有这个现象显现出来,我们就得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搞政治的人就要有一种心态——要防! 
人物周刊:您是反对浮动汇率的,但中国现在有这个不升值的选择自由么? 
郎咸平:没有。但我的反对是有原因的。你不要以为汇率浮动就是国际化,
我们没有浮动汇率方面的人才,那是我最担心的。在金融战争中,我们一定处于
劣势,那么大量国家的资产将被席卷一空。 
和制造业不同,金融的影响太快太大了,上午出一个小错,下午就会引起几
千亿资产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当时那些国家就是没有理解
金融战争的可怕。我是希望大家正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来才能有针对性的解
决这个问题。 
人物周刊:您听说过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吗?认可书里的观点吗? 
郎咸平:我知道。部分认可。其实,其中很多的观点是我们在二十多年前在
美国念书时就念到过的。 
人物周刊:难道我们要回到固定利率时代? 
郎咸平:世界上六成以上国家是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当然是很好,但是中国
现在没人才。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真正懂汇率操作的纯熟技巧,只有美国和欧洲
等国。日本只有制造业和家电还可以,在美国面前因为金融战而输得一塌糊涂。
美国金融领域是真正人才济济,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是去读医学院、法学院和商
学院。这点和我们国家不同。 


 人物周刊:不能否认一个基本事实:这一百年间,日本是全球唯一进入发达
国家之列的非欧美国家,即使在浮动汇率改革时曾受过冲击,那也不过是经济发
展经历一个过程。中国难道不能同样走过这一段么? 
郎咸平:恩…这个问题…我想想。我这么说吧,如果从我个人角度讲,我希
望中国走的路,是金融独立自主的道路,而不是被欧美国家的金融政策牵着鼻子
走的路。 
人物周刊:放眼全世界,还有什么其它好的途径呢? 
郎咸平:以金融制度而言那是没有的。 
人物周刊:国内缺乏高端金融人才的支持。但是,在危机论中,您对向中国
各大银行提供金融咨询的国际投行,抱的是“阴谋论”立场 
郎咸平:我不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我讲的是基本事实。资本是一定以追逐利
益为唯一的考量标准,他是不可能有什么宏远的理想,一定想大赚一笔的。 
人物周刊:难道中国和欧美间就不可能是一种双赢关系吗? 
郎咸平:不可能!一定是零和游戏?我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金融就是零和
游戏,在金融方面怎么可能有双赢。你觉得他们会考虑中国的现状吗,你觉得他
们会有仁慈的心吗,你觉得他们会有良心吗?我跟你讲,不要对他们寄托幻想。
这些大行之所以在美国严守法律,是因为他们在美国完善的法制环境中,他们不
敢不有信托责任。一旦他们脱离这些法制化的约束,就一定是以大欺小,以强欺
弱,这是一定的! 
人物周刊:倒不是天真幻想。他们是商业机构,而中国的金融机构譬如银行
是他们的客户,他们有可能是为中国提供可行的咨询意见,同时也能赚不少的钱。 
郎咸平:是可能的。但我跟你说,搞政治的人就要有一种心态——要防!小
老百姓可以乐观,但是执政者是不能乐观的,随时随地要防着。所以,对大是大
非的问题,谨慎小心是没错的。然后,你才会考虑问题面面俱到,然后,你才能


制订很多规则来预防这些问题。而美国法制化的起源就在这里。 
人物周刊:所以要先预设“阴谋论”? 
郎咸平:不是假设,就是事实。美国的监管规则是怎么来的?其规则基本是
根据美国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后形成的规则。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的时候,
操盘手都是你说的这些公司。他们当年在美国敢,为什么他在中国就不敢呢?怎
么就可能不重蹈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呢? 
所以,中国政府为什么在十六大里提出了“法制化”建设,就是要让所有的
参与者在一个游戏规则之下公平、公正地游戏。 
人物周刊:但是全球经济是一个体系,中美之间经济依存度尤其大,美国若
真是一心搞垮中国经济,对它自己大概也没什么好处吧? 
郎咸平:你说搞垮中国那就言过其实了,但我问你怎么会发生亚洲经济金融
危机呢?(那是对冲基金干的。)那香港呢,1997年阻击香港就是这些国际大
投行干的,2003年爆炒香港H股的也是他们。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不是我“左”,是中国很多的经济学者太“右”了 
人物周刊:可能我会认为,您是公司治理方面的专家,但对宏观经济发表看
法有些力不从心。 
郎咸平:任何宏观,如果不是建立在微观的基础上,就是华而不实的。我跟
你谈宏观,都是从各个微观领域入手的,举例而言,在不同的领域,需要分开解
决微观的问题,过冷的行业要解决过冷的问题,过热的行业解决过热,在美国的
高端经济学的学术研究领域中,宏观和微观是不分的。现在,内地很多经济学者
的问题就是,他们只谈宏观问题,犯了忽略微观基础的明显错误。而我是以微观
为基础的宏观研究。 
人物周刊:您一直在资本主义世界受教育、赚薪水,为什么思想会这么
“左”? 
郎咸平:不是我“左”,是内地很多经济学者太“右”了,他们对资本主义


的认识不深刻,一谈改革就是“引进外资”“民营化”等等的表面现象。我就是
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观念要改变,不能一味地看资本主义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刻
的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我认为我是真正的不左不右,最中立的立场。 

2008。01。12 北京华贸中心演讲实录 

 2008。1。12 主题:中国房地产20年 郎咸平 
各位现场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谈谈房地产的
本质问题,今天一到现场,就碰到了海尔地产的老总,像海尔都已经转向房地产
了,当然了很多人跟我聊天说我们的房地产即将成为各个城市的支柱产业,那么
多大型企业,包括海尔,甚至你们所熟悉的家电行业等等都相应进入房地产行业,
你说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还是一个可悲的现象呢?我们尤其是在去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之后,中国政府提出来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