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111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111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曾以它会计的名义,极巧妙地认买了新公司股本三十一万五千镑。给与认购二百万镑
公债者以东印度贸易特权的议会法案,由于用辞的含混,关于应募者的资本应否合为共
同资本一点,不很明白。于是,应募仅及七千二百镑的少数私人贸易者,坚持各别地自
用自己资本、自担危险责任进行贸易的权利。至1701年止,旧东印度公司亦有使用其旧
资本独立经营贸易的权利。并且,在这个时期前后,该公司和其他私人贸易者一样,也
有使用其投入新公司的三十一万五千镑的资本单独经营贸易的权利。新旧二公司与私人
贸易者间的竞争,以及两公司彼此间的竞争,据说几乎使它们全归毁灭。1730年,有人
向议会提议,主张把印度贸易置于一个合组公司管辖之下,使其相当开放。这个建议,
东印度公司极力反对;他们以非常激烈的辞句,陈述那时候上述竞争所演成的可悲结果。
他们说,上述竞争,使印度土货价格,高到不值采购,而在英国市场,该货物价格,又
因存货过多,跌到无利可获。可是,供给丰足,英国市场上印货会大跌特跌,使一般大
众获得廉价购物的利益,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至于说求购者多,印度市上土货会大涨
特涨,却不尽可信。由竞争促起的非常需求,在印度的贸易大洋中,不过涓涓一滴而已。
况且,需求增加,起初或许会提高价格,但终必引起价格的跌落。因为购买的竞争,会
奖励生产,会增大生产者间的竞争。各生产者为使自己的产品,能以比他人产品为低的
价格出售,会实行在其他情况下连想也没去想的新的分工和新的技术改良。该公司诉说
的悲惨结果,即消费的便宜和对生产的奖励,正是政治经济学所要促进的结果。但是,
他们垂泣而诉说的竞争,毕竟没有继续好久。1702年,这两个公司通过三方协约(其中
一方是女王)在某种程度上合并起来。17O8年,又依据议会法案,完全合为一体,而成
为今日所谓东印度贸易商人联合公司。该法案又附一条款,规定各独立私人贸易者,得
继续营业到1711年米迦勒节为止。同时授权该公司董事对这些独立私人贸易者发出通知,
以三年为期,收买其七千二百镑的小资本,从而把该公司的全部资本变为共同资本。此
外,该法案还规定:该公司的资本,由于对政府的新贷款得由二百万镑增加至三百万镑。
1743年,该公司又贷与政府一百万镑,不过,这项借款非来自股东,而是由公司发行公
司债得来,所以未增加股东得以要求分红的资本。但这一百万镑,对公司营业上的亏损
和债务,与其他三百万镑同,也负担责任,所以,总算是增加了公司的贸易资本。自
1708年,或者至少自1711年以来,该公司由于摆脱了一切竞争者,完全掌握英国在东印
度的独占贸易。贸易经营很得手,股东逐年都由利润分有适度的红利。在1741年爆发的
对法战争中,庞迪彻里地方的法国总督杜不勒,别具野心,以致东印度公司卷入战涡和
印度土王的政争中。经过无数次显著的成功及无数次显著的失败后,该公司竟把那时它
在印度的主要殖民地马德拉斯丢掉了。嗣后,亚琛条约成立,马德拉斯复归于该公司。
这时,该公司派在印度的人员,似充满了战斗及征服精神;后来,从未放弃这精神。在
1755年爆发的法兰西战争中,英国的兵力,在欧洲迭获胜利。该公司的兵力,在印度亦
交好运,捍御马德拉斯,占领庞迪彻里,收复加尔各答,并获得一个富裕而广大的领土
的收入。这收入在当时,据说,每年有三百万镑以上。该公司安然享有这收入好几年。
但1767年,政府以该公司占领的领土及其收入属于国王的权利而提出要求,公司于是同
意此后每年偿付政府四十万镑,作为这权利的报酬。在这时以前,公司分派的红利,已
逐渐由百分之六增至百分之十。就全资本三百二十万镑计算,红利已增加了十二万八千
镑,换言之.每年红利额.已由十九万二千镑增加至三十二万镑。但这时候,公司又企
图把红利进一步增至百分之十二点五。这如果实行,公司每年分派给股东的金额,就要
等于每年提供政府的金额,即四十万镑。可是,当公司与政府所订协定就要实施的那两
年中,议会相继制定的两法案不许红利再有增加。这些法案的目的,在使公司方面加速
偿还其所负债务。该公司当时的债务,已达六、七百万镑了。1769年,公司与政府所订
协约,议定延期五年,并约定在这五年中,公司得逐渐把红利增加至百分之十二点五,
但一年之中至多只许增加百分之一。这样,红利增加到极限时,亦不过使公司每年付给
股东及政府的金额,两者合计加多六十万八千镑。前面说过,公司最近占领地的总收入,
每年计有三百余万镑。依1768年东印度贸易船克鲁登敦号提出的报告,除去军事维持费
及其他费用,纯收入亦达二百零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七镑。此外,公司方面据说还有其他
收入,那收入一部分出自土地,而大部分则出自殖民地所设的海关,其总额亦不下四十
三万九千镑。至于当时公司的营业利润,据公司董事长在下院的证言,每年至少有四十
万镑;据公司会计的证言,每年至少有五十万镑;不论怎样,再少也会等于每年分给股
东的最高红利额吧。有这么大的收入,公司应当有能力每年增付六十万八千镑,同时并
提供一项减债基金,以备急速偿还债务。然至1773年,公司债务不但未见减少,却反形
增大。未完的国赋达四十万镑;未缴的关税,欠英格兰银行的借款,由印度方面向其开
出而经其卤莽地承兑的待付的汇票,这三者共达一百二十余万镑。这些债务所引起的困
难,使公司不得已一下子减低股息至百分之六,此外更乞怜政府,请其第一,豁免年纳
四十万镑的成约;第二,贷款一百四十万镑,以救立刻破产的危急。拓殖领地哪,增加
岁入哪,该公司的财产是增大了,但财产愈大,对于公司人员,就似乎愈成为更大浪费
的口实,并且愈好从中舞弊了。议会为要探知其真相,乃着手调查公司人员在印度的行
动,以及公司在欧印两方面的一般业务状况。调查的结果,对公司管理机构的组织,国
内也好,国外也好,都实行几种极关重要的变革。在印度方面,该公司的主要殖民地,
如马德拉斯、孟买、加尔各答,以前相互独立,今则置于同一总督统治之下,辅佐总督
的,有四名顾问组成的评议会。第一任总督及顾问,通由议会指派,常驻在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现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最重要殖民地,与以前的马德拉斯同。加尔各答的裁判所,
原为审理该市及其附近地方的商业上案件而设立,后因帝国版图扩大,其司法管辖权亦
随之扩大。此次变革,缩小该裁判所的权限,使还其本来面目,而新设一最高法院代替
它,由国王任命审判长一人及审判官三人组成。关于欧洲方面,以前股东出股五百镑,
即该公司每股的原来价格,就有权在股东会投票。现在限定,必须出股一千镑,才有这
资格。此外,凭这资格取得的投票权,如股票非由承继而由自己购买得来,以前只须在
购买后六个月就能行使,现在这个期限已延长至一年。还有,以前公司的二十四名董事,
每年改选一次,现在也改变了,每个董事四年改选一次,但在二十四名董事中,每年有
六个旧董事出去,有六个新董事进来,出去的董事,不能再选为次年的新董事。有了这
些改革,料想股东会及董事会应能较郑重地、稳健地执行任务,不再象从前那样疏忽随
便。然而,无论怎样变革,要使他们这般人好好注意促进印度的繁荣,哪能做到呢。他
们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印度的利益,简直漠不相关。在一切方面,他们不但不配统治一
个大帝国,而且连参加这种统治也不配。有大财产的人,有时甚至小有产的人,往往只
因为要取得股东大会的投票权,才购买一千镑的东印度公司股票。有了这投票权,纵不
能自己参加印度的掠夺,也可参加印度掠夺者的任命。这任命权力,固然是操于董事会,
但董事会本身,多少不免要受股东势力左右:股东不但选举董事,而且有时否决董事会
关于派驻印度人员的任命。假若一个股东能享有这权力几年,因而可在公司方面安插若
干故旧,那他慢说对股息不大注意,恐怕连对他投票权所根据的股份的价值也是满不在
乎的,至于那投票权所给与他权力来参加统治的大帝国的繁荣,他哪里会放在心上呢。
不论怎样的君王,按照事物的本性揣度起来,对于被统治者的幸福或悲惨,对于领土的
改进或荒废,对于政府的荣誉或耻辱,总不会象这个商业公司的大部分股东这样漠不关
心吧。议会依据调查结果,制定种种新规,但这些法规与其说减少了这漠不关心的程度,
倒不如说增大了这漠不关心的程度。例如,下院决议案宣称:当公司把所欠政府债务一
百四十万镑还清,所欠私人债务减至一百五十万镑时,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得对股
本分派八厘股息;此外,该公司留在本国的收入及纯利,当分作四部分,就中三部分交
入国库,充当国家用途,其余一部分,则留作偿还债务及供应公司不时急需的基金。但
是,在全部纯收入和利润都归自己所有,得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候,公司还是弊窦丛生,
颟顸不治;今分去其四分之三的纯收入和利润,更把所保留的四分之一部分置于他人监
督之下,须得他人许可方准动用,那要公司事务财政较前改进,怎能做到呢。
    就公司方面说,分派八厘股息后,与其依下院决议案规定,把一切余剩部分,交给
声气不相投的一群人手中,倒不如让公司的雇用人员和隶属人员随便滥用了,任意侵吞
了,还比较痛快。此外,公司雇用人员和隶属人员可能在股东会里占那么大的势力,以
致股东有时竟对贪污舞弊直接违犯自己权益的人,反加援手。就大部分股东说,他们有
时甚且把拥护自己权益这件事,看得较轻,把拥护侵犯这权益的人的事体,看得较重。
    因此,1773年的规定,不能澄清东印度公司统治的混乱局面。有一次,公司因一时
措施得当,在加尔各答金库中,积存了三百多万镑。可是,尽管以后它的支配或掠夺范
围,更加扩大,伸到印度好几个最富裕、最肥沃的地区,但它所获的一切,都是照旧滥
费了,葬送了完事。到海德·阿利侵入,公司发觉完全没有准备,无法阻止与抵抗。由
于这些混乱,今日(1784年)公司已陷于前此未有的困境。为救济当前破产危难,又迫
而向政府恳求援助。关于改善该公司业务经营,议会中各党派提出种种计划。这些计划,
似都同意一点,即该公司不配统治它所占有的领地。这实是一向就非常明了的事实。就
连该公司自身,也认为无统治能力,因而想把领地让给政府。
    在僻远而野蛮的国境里面拥有设置要塞和守备队的权利,必然与当地宣战摇和的权
利分不开的。拥有前一权利的股份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