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亚当·斯密国富论 >

第50章

亚当·斯密国富论-第50章

小说: 亚当·斯密国富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么慎重,都不能补偿这样大的浪费。
    然而,就经验所得,在大多数场合,个人的节俭慎重,又似乎不仅可以补偿个人的
奢侈妄为,而且可以补偿政府的浪费。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不断的
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以及私人财富所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这不断的努力,常常
强大得足以战胜政府的浪费,足以挽救行政的大错误,使事情日趋改良。譬如,人间虽
有疾病,有庸医,但人身上总似有一种莫明其妙的力量,可以突破一切难关,恢复原来
的健康。
    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只有两个方法,一为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
目,一为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很明显,要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必先增加资
本,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基金。要增加同数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唯有增加那便利
劳动、缩减劳动的机械和工具,或者把它们改良。不然,就是使工作的分配,更为适当。
但无论怎样,都有增加资本的必要。要改良机器,少不了增加资本;要改良工作的分配,
亦少不了增加资本。把工作分成许多部分,使每个工人一直专做一种工作,比由一个人
兼任各种工作,定须增加不少资本。因此,我们如果比较同一国民的前代和后代,发觉
那里的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后代比前代多了,其土地耕作状况进步了,工业扩大了、
繁盛了,商业推广了,我们就可断言,在这两个时代间,这国的资本,必定增加了不少。
那里一部分人民的节俭慎重所增加于资本的数额,一定是多于另一部分人民的妄为和政
府的浪费所侵蚀了的资本的数额。说到这里,我应该声明一句,只要国泰民安,即使政
府不是节省慎重的,国家情况,也可有这种进步。不过,我们要正确判定这种进步,不
应比较两个相离太近的时代。进步是如此逐渐的,时代太近了,不但看不出它的改良,
有时,即使国家是一般地改良了,但我们往往因看到某种产业的凋零或某一地方的衰落,
便怀疑它全国的财富与产业都在退步。
    和一百年前查理二世复辟时比较,现在英格兰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当然是多得多
了。现在怀疑英国年产物增加的人,固然不多,但在这一百年时间内,几乎每隔五年,
即有几本写得很好能使人动听的书或小册子,说英格兰的国富正在锐减,人口正在减少,
并且说那里是农业退步,工业凋零,商业衰落。而且,这类书籍,不见得全是党派的宣
传品,全是欺诈和见利忘义的产物。我晓得,它们里面有许多是极诚实、极聪明的作家
所写的。这些人所叙述的,没有不是他们自己相信的。
    再者,和二百年前伊丽莎白即位时比较,查理二世复辟时代英格兰土地和劳动的年
产物,必定多得多了。和三百年前约克与兰克斯特争胜时代末期比较,伊丽莎白时代英
格兰的年产物,必又多得多了。再推上去,约克与兰克斯特时代,当然胜于诺尔曼征服
的时代;诺尔曼征服的时代,当然又胜于撒克逊七人统治的时代。在撒克逊七人统治的
时代,英国当然不能说是一个进步的国家,但与朱利阿·凯撒侵略时代(这时,英格兰
居民的状况,和北美野蛮人相差不远)比较,又算大进步了。
    然而,在这各个时期中,私人有很多浪费,政府也有很多浪费,而且发生了许多次
费用浩大的不必要的战争,原用来维持生产者的年产物,有许多移用来维持不生产者。
有时,在讧江激烈的时候,浪费的浩大,资本的破坏,在任何人看来,都会感觉这不但
会妨碍财富的自然蓄积(实际上确是如此),而且会使国家在这时期之末陷于更为贫困
的地位。查理二世复辟以后,英国境况是最幸福最富裕的了,但那时又有多少紊乱与不
幸事件发生呢?如果我们是生在那时,我们一定会耽心英格兰的前途,说它不仅要陷于
贫困,怕还会全然破灭吧。你想想看,伦敦大火以后,继以大疫,又加英荷两次战后的
革命骚扰,对爱尔兰战争,1688年、1702年、1742年和1756年四次对法耗费巨大的大战,
再有1715年和1745年二次叛乱。不说别的,单就达四次英法大战的结果来说,英国欠下
来的债务,就在一亿四千五百万镑以上,加上战争所引起的各种特殊支出,恐怕总共不
下二亿镑吧。自革命以来,我国年产物,就常有这样大的部分,用来维持非常多的不生
产者。假使当时没有战争,那末当时当作那样用费的资本,其中定有一大部分会改变用
途来雇用生产性劳动者。生产性劳动者既能再生产他们消费的全价值,并提供利润,那
末,我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每年的增加,就可想见了,而且每一年的增加,又
必能更增多下一年的增加。如果当时没有战争,建造起来的房屋一定更多;改良了的土
地一定更广大;已改良土地的耕作一定更加完善;制造业一定增多了,已有的制造业又
一定推广了;至于国民真实财富与收入将要怎样增加起来,我们也许难于想象。
    政府的浪费,虽无疑曾阻碍英格兰在财富与改良方面的自然发展,但不能使它停止
发展。与复辟时代比较,现在英格兰土地和劳动的年生产物是多得多了;与革命时代比
较,也是多得多了。英格兰每年用以耕作土地维持农业劳动的资本,也一定比过去多得
多了。一方面虽有政府的诛求,但另方面,却有无数个人在那里普遍地不断地努力改进
自己的境况,节省哪、慎重哪,他们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地把资本累积起来。正是这
种努力,受着法律保障,能在最有利情况下自由发展,使英格兰几乎在过去一切时代,
都能日趋富裕,日趋改良。而且,将来永远照样进行下去,亦不是没有希望的事体。可
是,英格兰从来没有过很节俭的政府,所以,居民亦没有节俭的特性。由此可见,英格
兰王公大臣不自反省,而颁布节俭法令,甚至禁止外国奢侈品输入,倡言要监督私人经
济,节制铺张浪费,实是最放肆、最专横的行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始终无例外地
是社会上最浪费的阶级。他们好好注意自己的费用就行了,人民的费用,可以任凭人民
自己去管。如果他们的浪费,不会使国家灭亡,人民的浪费,那里谈得上呢。
    节俭可以增加社会资本,奢侈可以减少社会资本。所以,花费等于收入的人,不蓄
积资本,亦不蚕食资本,不增加资本,亦不减少资本。不过,我们应该知道,在各种花
费方法中,有些比其他更可促进国富的增长。
    个人的收入,有的用来购买立时享用的物品,即享即用,无补于来日。有的用来购
买比较耐久的可以蓄积起来的物品,今日购买了,就可以减少明日的费用,或增进明日
费用的效果。例如,有些富翁简直是室满奴婢,厩满犬马,大吃大用的花。有些宁愿食
事俭约,奴婢减少,却修饰庄园,整饬别墅,频兴建筑,广置有用的或专作为装饰的家
具、书籍图画等等。有些,却明珰璎珞,灼烁满前。还有些,则有如前数年逝世的某大
王的宠臣,衣服满箱,锦绣满床。设有甲乙二富郎,财产相等,甲用其大部分收入,来
购买比较耐久的商品,乙则用其大部分收入,米购买即享即用的物品。到后来,甲的境
况,必能日渐改进,今日的费用,多少可以增进明日费用的效果。乙的境况,决不会比
原先更好。到底,甲必较富于乙。甲尚有若干货物,虽其价值不如当时所费,但总有多
少价值。乙的费用,就连痕迹也没留下来,十年或二十年浪费的结果,真是一无余物。
    对个人财富较有益的消费方法,对国民财富亦较有益。富人的房屋、家具、衣服,
转瞬可一变而对下等人民中等人民有用。在上等阶级玩厌了的时候,中下阶级的人民,
可以把它们买来,所以,在富人一般都是这样使用钱财的时候,全体人民的一般生活状
况就逐渐改进了。在一个富裕已久的国家,下等人民虽不能自己出资建造大厦,但往往
占有大厦;虽不能自己定制上等家具,但往往使用看上等家具。往日西穆尔的邸宅,现
今已经成为巴斯道上的客寓;詹姆士一世的婚床(那是皇后从丹麦带来的嫁奁,作为邻
国通婚的礼物),几年前,已经陈列在敦弗林的酒店。在有些无进步也无退步或已稍稍
没落的古城,我们有时可发现几乎没有一所房屋是眼前占有人所盖得起的。如果你进里
面去,还可见到许多还可适用的非常讲究但已是老式的家具。这些家具绝不可能是眼前
使用者花钱定制的。王宫别墅,书籍图像,以及各种珍奇物品,常常又是光荣又是装饰,
不但对其所在的本地方如此,对其所属国家亦如此。凡尔赛宫是法兰西的装饰和光荣,
斯托威和威尔登是英格兰的装饰和光荣。意大利创造名胜古迹的财富,虽然是减落了,
创造名胜古迹的大天才(也许因为没有用处)虽然似乎是凐没了,但那里的名胜古迹,
却仍然博得世人的赞赏。
    把收入花费在比较耐久的物品上,那不仅较有利于蓄积,而且又较易于养成俭朴的
风尚。设使一个人在这方面花费得过多,他可幡然改计,而不致为社会人土所讥评。如
果原来是婢仆成群,骤然撤减,如果原来是华筵广设,骤然减省,如果原来是陈设丰丽,
骤然节用,就不免为邻人共见,而且好象是意味着自己承认往昔行为的错误。所以,象
这样大花大用的人,不是迫于破产,很少有改变习惯的勇气。反之,如果他原爱用钱添
置房屋、家具、书籍或图画,以后如果自觉财力不济,他就可以幡然改习,人亦不疑。
因为此类物品,前已购置,无需源源购置不绝。在别人看来,他改变习性的原因,似乎
不是财力不济,而是意兴已阑。
    何况,费财于耐久物品,所养常多;费财于款待宾客,所养较少。一夕之宴,所费
为二三百斤粮食,其中也许有一半倾于粪堆,所耗不可谓不大。设以宴会所费,用以雇
用泥木工、技匠等等,则所费粮食的价值虽相等,所养的人数必加多。工人们将一便士
一便士地、一镑一镑地购买这些粮食,一镑也不会消耗毁弃。一则用以维持生产者,能
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交换价值,一则用以维持不生产者,不能增加一国土地
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交换价值。
    读者不要以为,费财于耐久物品,即为善行,费财于款待宾客,全为恶行。一个富
人把他收入主要用于款待宾客时,即以收入的大部分,分济友伴。如他用以购买耐久物
品,利则仅及于一身,非有代价,即不许他人分享。因此,后一种的花费,特别是花于
购珠宝、衣饰等等这些琐细东西,常常不仅表示一种轻浮性向,而且表示卑下的自私自
利性向。我上面的意思,不过是说,费财于耐久物品,由于助长有价商品的蓄积,所以
可奖励私人的节俭习惯,是较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增进;由于所维持的是生产者而不是不
生产者,所以较有利于国富的增长。
 
  


国富论(第二篇)
第四章 论贷出取息的资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