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31章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1章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自临塞决河,〔7〕留二日,沈祠而去。
〔8〕使二卿将卒塞决河,〔9〕河徙二渠,〔10〕复禹之故迹焉。〔11〕


【注释】〔1〕“见天子”,《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欲见天子”。 〔2〕 “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无固定员额,掌论议,备顾问。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光禄 大夫,秩比二千石。〔3〕“芝”,即灵芝,真菌的一种,古人以为是预示吉祥的瑞草, 又认为是服后可以长生的仙草。〔4〕“名”,正当的理由。〔5〕“祷”,向神祈求。 此处指求雨。“万里沙”,地名,在今山东掖县北。〔6〕“瓠子”地名,亦称“瓠子 口”,在今河南濮阳市。〔7〕“塞”,堵塞。〔8〕“沈”,音 ch6n,同“沉”。“沈 祠”,沉祭具于水中,据《河渠书》是沉白马、玉璧子河,以祭河神。〔9〕“二卿”, 指将军汲仁和郭昌。“将”,音 ji4ng,率领。〔10〕“二渠”,两千年来众说纷纭,
 
据近人考订,为故大河和漯川。〔11〕“禹之故迹”,周定王五十年(一说为贞定王五 年或六年),黄河改道从邺都故大河和漯川流入大海,司马迁把禹治水的神话当作史实, 遂以为此二渠是禹导河的河道古迹。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1〕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2〕故衰秏”。〔3〕乃令越 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4〕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5〕上信之, 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释】〔1〕“东瓯王”,越人摇曾佐刘邦击项羽,惠帝三年(公元前一九二年) 立摇为越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永嘉县西南),世俗称为东瓯王。“瓯”,音#u。〔2〕 “谩”,音 m4n,通“慢”,怠慢。〔3〕“秏”,音 h4o,同“耗”,消耗。〔4〕“安 台无坛”,只安置高而上平的台,而没有阶陛以区分所祀的天神上帝百鬼的等级的坛。
〔5〕“鸡卜”,用活鸡、活狗各一只祭祀,祝愿毕后,即杀鸡、狗煮熟,又祭,取鸡 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利,不足以成人物形则凶。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1〕 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 桂观,〔2〕甘泉则作益延寿观,〔3〕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4〕乃作通天 台,〔5〕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6〕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 “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释】〔1〕“观”,楼观,用以登高望远,招致仙人。〔2〕“蜚廉”,传说 中的神禽,其形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西安出土的飞廉画瓦就是这样。 “蜚”,同“飞”。“蜚廉桂观”,《汉书?武帝纪》作“长安飞廉馆”。有人认为蜚 廉、桂观为两观。〔3〕“益延寿观”,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六认为衍“益”字。 有人认为此是益寿、延寿两观。〔4〕“具”,指祠具。〔5〕“通天台”,台名,在甘 泉官内,高三十丈(一说百余丈),可以望见二百里外的长安城。〔6〕“殿防内中”, 据《汉书?礼乐志》,指甘泉斋房。


其明年,〔1〕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 年。”〔2〕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3〕

【注释】〔1〕“其明年”,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2〕“干封三年”, 天旱三年,使筑坛的封土干燥。公孙卿的话是为了讨好武帝而编造出来的。〔3〕“灵 星”,即龙星,它的左角为天田星,主农事。灵星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东十 里。


 

〔4〕
 
其明年,〔1〕上郊雍,通回中道,〔2〕巡之。春至鸣泽,〔3〕从西河归。
 


【注释】〔1〕“其明年”,元封四年,公元前一○七年。〔2〕“回中”,在今
 
陕西陇县西北。〔3〕“鸣泽”,泽名,在今河北涿州市西。〔4〕“西河”,古称西部 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此指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


其明年冬,〔1〕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潛之天柱山,〔2〕号曰南 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3〕过彭蠡,〔4〕祀 其名山川。北至琅邪,〔5〕 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释】〔1〕“其明年”,元封五年,公元前一○六年。〔2〕“潛”,即“灊”, 汉县,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汉灊县境,位于今霍山县西南。〔3〕 “寻阳”,汉县,故城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枞阳”,汉县,故城在今安徽枞阳县。 “枞”,音 z#ng。〔4〕“彭蠡”,古泽薮名,约当今湖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滨江诸湖。 “蠡”,音 l0。〔5〕“琅邪”,秦郡,郡治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 汉迁至东武(今山东诸城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邪”,音 y2。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 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1〕明堂图中有一殿, 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2〕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 仑,〔3〕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4〕如带 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5〕令高皇帝祠坐对之。〔6〕 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 堂下。〔7〕而上又上泰山,有祕祠其颠。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黄帝 并赤帝,而有司侍祠焉。泰山上举火,〔8〕下悉应之。


【注释】〔1〕“济南”,郡名,辖境相当于今山东济南市和章丘、济阳、邹平等 县地。郡城东平陵,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公玊带”,人名,姓公玊,名带。“玊”, 音 s),或 xi)。〔2〕“圜”,通“环”,环绕。“复道”,高楼或山间架空的通道, 以其和地面的通道重复,故称。〔3〕“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始见于《山海经》, 为西方的灵山仙境,不能确指在何处。其奇闻传说颇多。汉代方士说山上有黄帝时五城 十二楼。武帝按公玊带所上黄帝时明堂图修筑的明堂,颇似昆仑五城十二楼,所以取名 为“昆仑”。〔4〕“汶上”,在奉高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西南四里。“上令奉高 作明堂汶上”,事在元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5〕“坐”,通“座”。〔6〕“高 皇帝”,汉高祖刘邦。“祠坐”,祭祀时的座位。〔7〕“燎”,焚祭余的牲肉。〔8〕 “举火”,燃火于高处,擎举以告四方。


其后二岁,〔1〕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2〕天子亲至泰 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3〕其赞飨曰:“天 增授皇帝泰元神策,〔4〕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 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


【注释】〔1〕“其后二岁”,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2〕“本统”,即 “元统”,以甲子那天恰好是夜半朔旦冬至,作为起算的开始。所以这年夏改历为太初 元年。〔3〕“每修封禅”,“每”为“毋”之误,《封禅书》作“毋”,当据改。封 禅五年举行一次,太初元年距元封五年的封禅只二年,所以只祠上帝于明堂,而不举行
 
封禅。〔4〕“泰元”,即泰一,天帝的别名。


十一月乙酉,柏梁烖。〔1〕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2〕祠后土。 临渤海,将以望祠蓬莱之属,冀至殊庭焉。〔3〕

【注释】〔1〕“烖”,同“灾”,自然发生的火灾。〔2〕“高里”,又名“亭 禅山”,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说为“死人之里”。〔3〕“殊庭”,异域。此指神 仙居住的地方。


上还,以柏梁烖故,朝受计甘泉。〔1〕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2〕 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 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烖,复起屋 必以大,用胜服之。”〔3〕于是作建章宫,〔4〕度为千门万户。〔5〕前殿度 高未央。〔6〕其东则凤阙,〔7〕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8〕数十里虎圈。
〔9〕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10〕名曰泰液池,〔11〕中有蓬莱、方丈、 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12〕乃 立神明台、〔13〕井幹楼,〔14〕度五十余丈,辇道相属焉。〔15〕

【注释】〔1〕“受计”,接受郡国的会计簿册。汉制,岁终郡国守、相派遣官吏 到京城上计。西汉时,上计人为丞或长史,东汉有专职的上计掾、史。上计时,郡国向 中央呈交计簿,计簿内容为一年中的租赋、刑狱、选举等情况。郡国上计,一般由皇帝 或丞相亲自接受计簿。西汉末到东汉,多由大司徒受计。中央根据计薄对郡国守、相的 政绩进行考核。〔2〕“就”,建成。〔3〕“胜服”,以大胜小,制服灾殃。〔4〕“建 章宫”,位于未央宫西,周围二十余里,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5〕“度”,计 量,设计。〔6〕“未央”,宫名,汉高帝七年(公元前二○○年)丞相萧何主持修筑, 周围二十八里,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内西南隅。〔7〕“凤阙”,又 名别凤阙、嶕峣阙,在建章宫圆阙门内二百步,阙圜上有铜凤凰,故名。〔8〕“唐中”, 池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9〕“虎圈”,圈养虎的地方,在今陕西西安市偏 西。〔10〕“渐台”,在泰液池中,以浸在池水中,故名。“渐”,浸。〔11〕“泰液 池”,亦称蓬莱池,周围十顷。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12〕“玉堂”,建章宫殿 名,阶陛用玉砌成,故名。“璧门”,建章宫的正门,亦称“阊阖”,高二十五丈。〔13〕 “神明台”,在建章宫内,台上立铜仙人,有承露盘。〔14〕“井幹楼”,在建章宫内, 积木为楼,筑累万木,转相交架,如井以四边为幹(井阑),故名。〔15〕“辇道”, 推辇车的楼阁间的空中通道。“辇”,音 ni3n。


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官名更印章以五字,〔1〕因为 太初元年。〔2〕是岁,西伐大宛。〔3〕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 诅匈奴、大宛焉。〔4〕

【注释】〔1〕“官名更印章以五字”,方士认为汉为土德,土数五,故宫名印章 的字数更改为五字。诸卿及守、相印文不足五字,则加“之”字补足。〔2〕“因为”, 因而定为。〔3〕“大宛”,古西域国名,在今苏联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宛”,音 yu1n。
〔4〕“丁夫人”,姓丁,名夫人,阳都侯丁复后裔。“虞初”,以方士为侍郎,号黄
 
车使者,《汉书?艺文志》载其有《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诅”,祈祷鬼神加祸 于所恨的人。“匈奴”,古代我国北方民族之一,也称胡。先后名鬼方、混夷、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