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

第66章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第66章

小说: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后头几年,日本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对于原本就相当落后的日本汽车工业,公司员工无不对其发展前景深感担忧。为了将汽车工业作为和平时期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完成它的重建,丰田于1945年9月决定在原有的卡车批量生产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小型轿车工厂。做出这项决定主要是考虑到美国的汽车厂家不生产小型轿车,指望因此而避开同美国汽车厂家的直接竞争。丰田喜一郎将战后的日本经济与英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后,曾讲过这样一番话:
  〃英国的汽车产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英国汽车工业的命运完全取决于美国汽车厂家对小型汽车感兴趣的程度。我坚信只要我们的全体职工和设计人员以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为起点设计出高品位的小型轿车并将其商品化,就肯定能闯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今后,集结全体员工的能力和智慧,研制不亚于外国名牌甚至可以名扬世界的汽车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
   1937年,汽车部宣告从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独立出来,作为一家拥有1200万日元资本金的新公司,〃丰田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从此踏上了自己崭新的历程。1947年1月,第一辆小型轿车的样车终于试制成功。1949年,丰田的事业终于驶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喜一郎远赴美国学习了亨利福特的生产系统。归国时,他已经完全掌握了福特的传送带思想并下定决心在日本的小规模产量汽车生产中加以改造应用。
   喜一郎的办法是,在装配生产线的各工序,只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必要数量的必要零件。因此,每一道工序只是在下一道工序需要的时候,才生产所需种类和数量的零部件。生产和输送在整条生产线上,同时协调进行,在每一工序中和不同工序间都是如此。喜一郎就这样奠定了〃justintime〃(零部件应在正好的时间到达正好的位置的准时生产片)的基础。
   除此之外,丰田于1954年在管理方面引进了一系列的全新生产方式,并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将其逐步演变成今天众所周知的〃看板方式〃。这一方式实际上就是丰田喜一郎率先倡导的〃Justintime〃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大野耐一:把超市开进车间
  在将丰田生产方式化为完整框架的过程中,大野耐一是最大的功臣。在四十年代末,后来成为丰田执行副总裁的大野还只是一名车间的负责人,他尝试了不同的方法,以使设备按时生产所需的工件。但当他1956年访问美国时,他才得到了关于准时生产的全新观念。
  大野到美国是为了参观汽车厂,但他在美国的最大发现却是超级市场。当时,日本还没有什么自选商店,因此大野感触很深,他惊异于消费者能够按他们的需求量选择他们需要的商品,大野非常羡慕超级市场这种简单、有效和有节奏的供货方式。
  后来,大野经常用美国的超市形容他的生产系统.每条生产线根据下一条线的选择来安排自己的不同生产,正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一样。每一条线都成为前一条线的顾客,每一条线又都作为后一条线的超市。这种模式,即〃牵引系组〃,是由后一条线的需求驱动的。它与传统的〃推进系统〃,即由前一条线的产出来驱动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经过一代代的改进,丰田生产方式基本上有效地消除了企业在人力、设备和材料使用中的浪费。管理者和雇员不但学会了对生产中的每一个工序的动作、每一件物品的堆放,还会对人员、材料或设备的等待时间的必要性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消除了这些和其它一些方面的浪费。
  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写着这么一段话:管理者通常将成本作为常量,认为那是他们远不能控制的;同时将价格作为变量,认为他们可以调整价格来适应成本的波动。但在全球的竞争市场中,买方…并非卖方…才是价格的主导者。使企业生存并保证利润的唯一途径,就是使成本始终低于消费者情愿为商品和服务所付出的价格。
亨利福特:功不可没
  丰田生产方式来源于亨利福特建立的颇具历史性的制造系统。在福特系统的突出要点之中,仍可见于丰田生产线的有:
  传送带传送需要组装的车辆:换言之是将移动着的作业传向固定位置的工人,每个工人只负责一道工序。早期的汽车厂类似手工作坊,每个工人都必须完全靠自己将发动机等总成装配起来。福特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正是将装配工序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重复性操作,并将它们排列在一条生产线上。
  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完整供应体制:福特保证了生产工序中的每一环节随时得到所需的全部零部件和原材料。同时,他还是统一零件规格以保证装配时良好的互换性方面的先驱。
  应该说亨利福特的制造系统为丰田生产方式提供了历史前提并奠定了技术基础,而日本的实际情况又给福特系统的改进创造了条件。
劳动争议引发经营危机
  重建之路绝不会一帆风顺。战后四年时间里,战败混乱局面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日本经济。物资极度紧缺,物价飞涨,恶性通胀率居高不下,在城市里到处可见人们用战火灰烬中仅存的衣物或家具换取一点点大米或山芋等聊以果腹。
  为了挽救因通货膨胀而濒于崩溃边缘的经济,日本政府又采取了彻底的通货紧缩政策,所有从复兴金库或城市银行的贷款都被严格禁止。结果造成国内购买力极度低下,对本来就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日本汽车工业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饱受了市场需求锐减和资金周转恶化的双重打击。
  丰田也毫不例外地陷入债台高筑的困境。尽管每个月有3亿5千万日元的产值,但真正能从市场上回笼的资金有的月份勉强达到2亿日元。使得公司的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为了填补资金空缺需要从银行贷款,但可供担保用的资产也所剩无几,没能支撑多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在当时那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丰田的销售店根本卖不出去汽车,只能死守着大量的库存车辆靠发行承兑汇票勉强度日。
  终于,丰田连给职工开工资都发生了困难,拖欠工资现象越来越严重,甚至不得不酝酿裁减人员的计划。1949年4月,丰田爆发了工会组织的罢工。工会坚决反对裁减工人,为此劳资之间开展了无休止的谈判。对公司来说,不缩减生产,不裁减人员公司就难以为继,所以不肯向工会做出让步。而工人方面则举行示威活动,坚决要求公司答应他们提出的条件。双方僵持不下,劳资争议发展成了长期对抗,这又使得原本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陷入了随时可能破产的危机。要不选择破产,要不选择裁减人员重建公司,劳资双方就何去何从的问题进行反复彻底的讨论后最终达成协议;工会同意裁员,从职工中招募自愿退职者,将原有的7500名职工裁减到5500名;同时资方除社长丰田喜一郎一人外,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全体引咎辞职。1950年6月,历时1年3个月的劳资纠纷终于宣告结束。
  这次劳资纠纷是丰田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它使丰田的劳资双方都得到了很多教训。经过这场纠纷之后,劳资双方都懂得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就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反之,没有职工生活的安定也就没有企业的成长发展。今天,丰田人把劳资关系看成是汽车两边的轮子,任何一边都不可缺少,正是因为当年曾经有过这样一次痛苦的经历。而现在丰田所有企业活动的成功也无不仰仗于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良好的劳资关系。
  美国的三大汽车巨头通过与日本企业开展合作,也学习到了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小型车的生产技术,使得他们在90年代初得以摆脱财政困境成功地实现了企业振兴。不仅如此,汽车产业以外的其他国家的制造业也受到了日本丰田公司的影响,将其劳资关系观念、顾客第一观念等等全新的概念吸收到了自己的经营实践中。
富士胶卷:稳步发展
1984年是富士胖子卷创业50周年。为了纪念公司成立50周年,该公司发表了中期经营计划〃未来像50〃。即以1981年度(1980年11月至1981年10月)为起点,到最终目标的1984年度总销售额达到7000亿日元,经营利润为700亿日元,为迎接创业50周年,向〃世界富士胶卷〃飞跃。
世界胶卷市场的70%被美国的柯达公司占领。但是,在日本国内,富士胶卷的市场占有率约70%,超过了柯达公司,占绝对优势。另外,1976年9月,该公司生产的高感光彩色胶卷F…Ⅱ400先于柯达公司在市场出售,轰动了世界。从技术水平来看,富士胶卷的一部分技术已超过了柯达公司。
世界上的照相行业一向保守技术秘密。日本的胶卷世界,在战后想引进外国技术,都未获得成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技术,并达到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值得引人注目的。特别是富士胶卷,在胶卷、照相纸印刷、办公用机械设备、ME等领域内,开发了世界水平的先进技术,可称为〃技术的富士胶卷〃。
另外,世界上在冲洗彩色胶卷系统方面,柯达方式占绝对优势。但是,在技术不公开的情况下,富士胶卷能在国内维持70%的市场占有率,这是十分惊人的。其秘密是该公司除了有较强的技术外,还有较强的市场推销能力。在国际市场方面,逐步巩固其地位,加紧追赶柯达公司。
技术的富士胶卷
1.〃技术的富士胶卷〃的发生
富士胶卷于1934年创立,其前身是大日本塑料的〃胶卷试验所〃。1919年开始研究制造胶卷的技术。1922年开始研究感光乳剂,1925年在积累照相工业的经营诀窍的同时,成立了〃胶卷试验化所〃,正式开始研究制造胶卷。
以美国柯达公司为首,世界的照相业界都对技术实行保守主义。富士胶卷自创立以来,不得不自力更生开发技术,这种自主技术性质培养了今天的〃技术的富士胶卷。
2.技术水平,研究开发力量
稳步发展的富士胶卷。富士胶卷的技术水平已有一部分超过了柯达公司。1976年9月,该公司发表了高感光度彩色胶卷F…Ⅱ400新产品,而柯达公司于1977年5月才发表同性能的产品,这比日本另一家小西六照相工业的产品还晚2个月。
日本的照相工业,特别是富士胶卷的技术力量之强,很快闻名于全世界。该公司在生产技术方面,也超过了柯达公司,其质量高、信誉好,在照相业界受到高度评价。
自从创业以来,富士胶卷对研究开发技术非常重视,每年的研究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率为5~6%。在化学工业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与研究开发活动十分活跃的电子工业界的水平相同。从事开发研究的人员达2500人左右。全体职工中,4个人就有1个人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该公司的研究开发体制是总公司的机构,有专利部、技术情况室、设备技术部、开发部,实际工作部门有生产技术部、机器开发部、磁性记录研究所、富士言研究所,朝霞研究所、NS研究所、足柄研究所等。1980年12月,开始建设技术开发中心,其目的是为开发新事业,加强开发电子技术,建设费达30亿日元,1981年10月完工。
在该公司的研究开发体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技术情况室。该室不是单纯的收集照片,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技术情报,其特征与柯达公司,德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