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

第88章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第88章

小说: 500强经营管理案例精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HP(惠普)是以它的创始人休利特(Hewlett)和帕卡德(Packard)名字的第一个字母作为公司的名称。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它稳居美国计算机产业的第二名,只是在康柏兼并DEC后才略被超过。它原先只是一般的制造电子设备的公司,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以医疗仪器为主的公司,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小型机,20世纪80年代成为服务器和个人机的主要生产厂家,而且是主要的打印机厂家,其激光打印机享有盛誉。
  HP是在硅谷创立的第一家风险公司,虽然那时还没有风险公司这样的叫法,人们也没有认识到风险公司的意义。
  休利特生于1913年,1930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在那里认识了帕卡德,并成为终生挚友。1934年从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系毕业后,休利特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帕卡特则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
  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教授是个目光远大的人,他看到了无线电工业的前景,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风景如画的硅谷创建自己的电子公司。在这种鼓励下,休利特和帕卡特于1939年正式创立了惠普公司,开始时公司的总资产才538美元。
  就靠这一点点钱,在艾迪生大街367号租下一间两层楼的小屋。他们将下面一个仅有一个车位的车库作为加工车间。创业的条件非常艰苦。当时只有一个工作台、一套老虎钳、一台钻床及一些简单工具,靠买来的元件组装成用户订货的仪器。1940年从这一仓库迁出并雇用第一批员工。1987年这一仓库被政府正式确定为加利福尼亚州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筑物,并被公认为硅谷的诞生地。休利特和帕卡特也被公认为硅谷之父。
  HP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休利特利用其研究课题成果生产出来的阻容式声频振荡器(HP 200A),依靠低廉的价格和特曼教授的推荐,很快就打开了销路。1939年底HP营业额达到5369美元、利润1563美元。以后,年年都在盈利。
  太平洋战争爆发,休利特应征入伍。军需订货也源源来到HP。战后复员时,公司已由当初的15人发展到有250名员工。这时公司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所以朝鲜战争爆发,为HP提供了大发展机会,这时它的产品品种已达到100多种。
  1957年是HP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1月股票公开上市,市值达到4800万美元。这时公司已拥有四座厂房,员工超过1000人。要知道,那时的美元要比现在值钱不止10倍。然而作为大老板的帕卡德在纽约竟是乘地铁去证券交易所参加股票上市仪式。
  1957年还是HP建立其经营管理特色的一年。休利特和帕卡德起草并同高层人员商议,制定了“惠普之道”的管理理论。它的内容是“以人为本,奉客户为先,提供高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现在这一准则已经成为硅谷企业的管理精髓。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迁,惠普之道作过多次修改,但其基本核心“客户第一、重视个人、争取利润”的宗旨,始终不变。
  他们坚信只要给员工适当的手段和支持,员工们都愿意努力工作并一定会做得很好。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注意建立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允许灵活上班,只要完成规定的工时和任务即可,这样来为工程师们提供创意的良好环境。
  休利特善于鼓励和帮助发明创新者。他采用的方法被称为“戴帽子过程”。对于创新者,他总是先给戴上“热情”的帽子,认真倾听,热情鼓励其想法。几天后再给戴上“征询”帽子,提出非常尖锐的问题,对其思路进行探讨,但不作最后决定。不久后再戴上“决定”帽子,会见创新者,在严格逻辑推理下作出判断,对项目下最后结论。这样,即使项目被否定,创新者的积极性也不会被挫伤。
  在良好的创新环境下,HP的工程师沃兹尼阿克(Wozniak)发明了个人机。虽然惠普当时没看清它的前景不予生产,但慷慨地同意这项发明归他个人所有,后经完善便成为苹果公司的个人机,从此在硅谷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数字化浪潮。
  休利特和帕卡德虽都早已退休,但仍在关心HP的发展。1997年惠普的销售收入达366亿美元,其中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为354亿美元。惠普之道也被列为美国最佳的企业管理模式之一。
  帕卡德已于1996年3月去世,他的去世标志着硅谷第一个时代的结束。他和休利特的合作被视为合作创业的典范。休利特还在1985年获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奖,这是美国最高的科学荣誉。现在休利特虽已届垂暮之年,但兴趣多样,爱好广泛,而且偏爱户外活动,他还是植物学业余爱好者。
Linux:英雄少年利努斯
  1956年一个软件天才降生了,他就是盖茨,15年后1971年又一个软件天才降生了,他就是芬兰人利努斯(Linux)。不同的是:盖茨没有完成学业便下海开办公司,当然是以发财营利为目的,利努斯则在学生时代边学边开发Linux,纯粹是为了兴趣。1990年Windows风靡全球,盖茨名噪一时时已是亿万富翁,而1998年Linux使人倾倒时利努斯虽然也名扬四海,但仍然是一文不名。
  1991年还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上二年级的利努斯开始开发和UNIX类似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经过以后的改进Linux得到完善。1998年初电影《泰坦尼克号》在全世界上映,它的动画效果使观众赞叹不已,而这些动画制作便是在Linux平台上完成的,因而Linux声名大振。1998年下半年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如IBM、英特尔、欧勒库、网景等一大批软硬件开发商都相继宣布支持Linux,一时间各种媒体也竞相报道Linux,而且有一些人认为Linux有可能取代微软的Windows NT。
  Linux作为UNIX系统的变种,技术相当优秀,系统内核小、稳定性高、可扩充性好、对硬件要求低,特别是网络功能强,是适合于在因特网环境下使用的操作系统。Linux从诞生之日起利努斯便把它定位为供全人类共享的自由软件,不仅把它的源码全部开放,而且坚持不把Linux作为牟利的工具。Linux的随后的发展和完善,凝聚了全世界无数开发人员的心血,体现了信息世界里的共建、共享和共荣的精神。Linux应因特网之运而生,借因特网的力量不断扩散和壮大,可以说是因特网的宠儿。
  人们所以钟情Linux,首先因为Linux是一个免费的开放系统,从1998年以来它的发展极为迅速,支持Linux已成为用户、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共同需要。其次,Linux是综合性能极好的操作系统,能运行多种硬件平台,特别适合于用在关键事务处理应用上。在英特尔微处理器平台上,Linux将是Windows NT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第三,支持Linux将会迅速推动它在企业应用方面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广因特网的应用。第四,支持Linux,厂家不必花费巨大投资。
  同是软件天才,利努斯同盖茨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一点还表现在对软件的信念上。盖茨是Copyright(版权、右派)主义者。他在1976年初次为Alt8800计算机写操作系统程序,该程序后被一些软件爱好随意拷贝后四处流传。对此,盖茨发表了一封致软件爱好者的公开信。大意是:如果软件可以自由拷贝,以后还有谁会去编写软件,长此以往,程序员还不都饿死了。这可以视为盖茨对版权的宣言。靠对软件版权的保护,微软成为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盖茨也成为世界首富。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保护自己的版权。1971年还是哈佛大学的学生斯达尔曼(Stallmam)便主张对软件“思想共享、源码共享”。这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自由软件(不用花钱便可使用)运动的思想核心。1985年他创建了FSF(自由软件基金会)。1991公布了GPL(普遍公用许可)2。0,这是一种对软件版权保护的观点,它又被称为Copyleft(left是左,也是leave的过去分词),被视为同Copyright对立的观点。利努斯奉行的便是Copyleft观点。Copyleft同Copyright的根本区别在于:(1)Copyleft允许任何人以电子或纸质文件的形式,使用、修改和传播程序源码及相关的衍生文档;(2)Copyleft要求程序传播者必须保证程序使用者获得源码的权利。
  不过,Copyleft作为一种软件版权保护的观点,当然不排斥软件开发者从软件中获取利益,只不过牟利的方式有所改变,从过去依赖软件拷贝的销售,转向主要靠提供软件和信息服务获利。而且现有商业软件嫁接到Linux等自由软件上时,也不一定非要公布源码和提供免费拷贝,这意味着Copyleft和Copyright可以并存不悖。
Linux首先在大学中流行,国外的大学早已流行开,国内的名牌大学也开始能够看到它的身影。由于任何人都可免费获得它及源码,对它进行研究和扩充,这对于青年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智慧是个好机会。同时也有助于像中国这样软件基础薄弱的国家,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软件事业。
固然Linux和其他软件一样,也可能存在弱点和缺陷,但由于它的源码开放,所以得到无数技术人员的反复推敲和论证,其安全隐患要比商业操作系统少得多,而且不存在开发者有意留下的秘密后门,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管理和控制它。因此它非常适合用于涉及国家机密和安全的计算机系统,这也是人们对它青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20岁的利努斯上大学二年级就能干出在软件界惊天动地的大事,相信只要提供更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国大学生中也会出现像盖茨、利努斯这样的天才。
SUN:网络先驱麦克里阿利
  1982年在硅谷两个年轻人成立了SUN公司。现在许多人都把它叫做“太阳”。其实,SUN是“斯坦福UNIX网络”的简称。这样的名称标志着公司的特色和宗旨。斯坦福表示两个创始人都出身于斯坦福大学而且公司今后还要借助斯坦福的技术力量。UNIX表示公司要采有UNIX这样的开放系统,同当时IBM所用的封闭系统抗争。网络表明公司重视网络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点,表示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因为当时网络还处于萌芽状态,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12年后它的燎原之势。
  SUN公司成立后着力于开发新的机种——工作站,利用RISC技术开发出自己的处理器SPARC。工作站的处理能力远远大于一般的个人机,工作站同个人机联接于网络使用可以实现分散处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取代原先以大型机为核心的集中处理,而所花的费用则要便宜得多。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个用小机器取代大机器的潮流,使得立足于大型机的IBM失去昔日的光辉,创造了一个小公司打败大公司的奇迹。
SUN公司也因其产品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丰富的配套应用软件,迅速跃居为世界工作站之王,而且一直保持这一宝座至今。和苹果、康柏等不同,SUN公司一直在一帆风顺地发展,公司从未出现过赤字。1997年营业额达85。98亿美元,在《幸福》周刊评选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名列第203位。
SUN公司最大的特点便是早就认识到网络的作用,不仅公司的名称突出了网络的特点,而且早在80年代末便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当时为许多人所不理解的口号,而现在这一口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