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14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我们一般大众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违背理,随顺事。如果是随顺觉悟的人,诸佛菩萨的行事,这个没有问题;随顺六道凡夫的行事,这里面就有善有恶。我们怎样辨别善恶?善恶的标准又在哪里?我们要想来生不堕三途,来生不再搞六道轮回,这些事情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有希望。这些事情不清楚、不明了,在佛法里面就是愚痴、就是邪见。自己堕在邪见里面,决定不承认自己是邪见,如果承认自己是邪见,已经转过来了,总认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
  我们在讲经里头也提到过不少次,邪正的根本是妄想分别执著。诸位想想,我们有什么能力断妄想分别执著?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执著是我执,见思烦恼里面头一条身见;边见,这个麻烦大了;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我们一般人称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戒取见是在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在果上的成见,这个事情很麻烦。接受过圣贤人的教诲,在凡夫地没有觉悟之前;换句话说,不懂得什么叫性德,在这个阶段随顺圣贤人的教诲,就是正知正见,他们所说的、他们所做的,顺理。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断恶,远离十恶,这是讲到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一直到不贪、不瞋、不痴,这属於消极,是消极的善,远离十恶。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消极的十善之后,依十善业,修六度、修四无量心、修四摄法、修三十七道品,积极的善,那就不是消极的。
  此地「万善」,万善的根是十善;以十善的心,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万善。修善重要的要顺理,「理」这个字就难了,就不好懂。虽然难,虽然不好懂,它有个总原则,有个总的大前提。那是什么?是慈悲,是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无条件的爱心,帮助众生脱离苦难。脱离苦难也要著重一个理,我们如果执著在事上,往往迷失了理,是好心做了坏事。这个坏事虽然不是罪,但是是过,比罪轻一等。
  怎样能够避免过失?不能不亲近善知识。现在到哪里去找善知识?真正善知识都是非常谦虚,都是自卑而尊人,我们肉眼凡夫怎么会认得?古人教导我们,现在善知识我们不认识,实在讲善知识并不多,很难遇到。诸佛菩萨,过去的这些祖师大德,那是我们的真善知识,我们可以亲近。亲近,他人不在了;人虽然不在,他的著述留在人间,我们多多的去读、去研究、去理解,把你所理解的统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亲近善知识了,做古大德、做佛菩萨私淑弟子。真正肯学,这是真实弟子,佛经里面讲「第一弟子」,这不是假的。
  在世法里面,从前孟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孟子学孔子,孔子已经不在世,读孔子的书,学孔子的为人,读书有不明了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学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称孟子为「亚圣」。学得很像,这都是找前人作老师。在佛门里面也有典型的例子,蕅益大师私淑莲池。那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他就专门读莲池大师的书,依莲池大师教诲去修行。给诸位同修说,也都是一门深入,他并没有学杂,他没有学多,跟一个老师学。孟子专学孔子,蕅益专学莲池,都学成功,学得太多太杂就不行,决定没有好的成绩。真正要好的成绩,杰出的成就,必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才能成功。
  诸位今天如果真正发心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注解不多,尤其是会集本,注解只有一种,黄念祖老居士做的,我们有一个讲记,这两种东西可以做为基本的参考资料,一门深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到纯熟的时候,再去参考其他不同的译本、会集本,会帮助你开悟。必须在一个本子里头扎根,然后再求贯通,其余八个本子你能够贯通。贯通之后,你再看五经一论,你再看《观经》、《弥陀经》、《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对於这一个宗派你就通达了。这个通达不难,扎根难。
  所以根本的教学比什么都重要,然后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不但皆善,而且都能够顺理。顺理就不可坏,不但你的因行不可坏,你的果德也不可坏。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你所获得的福慧没有能够沮坏的。为什么不可坏?顺理,称性。凡是称性、顺理,决定不可坏,道理在此地。「斯解脱处,何染不亡」,从这个地方证得解脱。「何染」就是指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今天讲妄想、分别、执著。「亡」是灭了,这一些烦恼永远断掉了。实在说是转烦恼成菩提,无量无边的烦恼都转变成智慧,转变成四种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都转了。「功归正觉」,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这个功劳,这正是无比殊胜的功劳,因为你超凡入圣,转迷为悟,超凡入圣。这个功劳归谁?归正觉。
  我们现在怎么办?我们现在有觉,但是不正。为什么不正?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觉就不正。佛跟儒的教学,真正是所谓「一鼻孔出气」,儒家讲「正心」,佛法讲「正觉」。正觉的根源是什么?真诚。儒家的正心在诚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就是万事顺利。我们今天的大病就是没有诚意;换句话说,总不免自欺欺人,这就是没有诚意的现象。自己也知道,但是改不过来。为什么改不过来?古人说得很好,你没有做「格物致知」的功夫,你那个意怎么会诚?你的意,染污意,无量劫来被污染了。诸佛菩萨他们是清净意,也就是我们常讲,诸佛菩萨是清净心,我们的心是染著心,这不一样。
  修行讲求的是从根本修,这个地方说到根本了。根本在致知格物,致知是求学,我们不肯学;格物是断烦恼、断习气,我们没有在这里下功夫。我们的习气染著非常严重,要克服自己这个毛病,一定要下一番功夫。这个功夫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忍耐,《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得成於忍」。我们看到境缘里面,顺自己心意的不生贪爱,贪爱心起来你要忍,你不忍不行;见到不如意的,你就生瞋恚,你也要忍。真正能忍,才能不起贪心、不起瞋心,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万事万物。忍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布施教你要放下,能不能放下关键在忍,你能忍,你才会放下。我们初学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不去随顺它,这是忍辱;反过来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也要有很大的忍耐。认真努力去做,在这里面得定、得智慧,智慧开了,那就是正觉。
  清凉大师注子里有这么一句,我们就知道前面他老人家所讲的「万善顺理」,这个「理」不是普通的理,是性理,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什么地位?这一看不就很明显了吗?圆教初住以上的地位,法身菩萨,「万善顺理,普不可坏」,「普」是普遍,也就是一切不可坏。所以这不是普通的境界,我们要想到在这个地方学习。「故偈云佛力」,偈颂里面,第七首说「佛力能生普令净」,清凉是引这一句。这个「佛力」是佛力加持,自己有正觉,这是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如是修者,坚固妙严」,「坚」就是不可坏,万善顺理就是「妙严」,妙庄严;对我们现行的修学很重要。再看底下这一句,第八句:
  【广大因慧阿修罗王,得大悲力无疑惑主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提示,「悲用智故,普令无疑。主斯事者,广大因慧」。菩萨修学的法门,我们要细心体会。『大悲力』,清凉大师告诉我们,悲跟慧不能离开;有慈悲,没有智慧,我们佛门里面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是我们四众同修耳熟的。可是佛家常常教导我们,「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如来自行化他离不开慈悲、智慧,所以慈悲跟方便都因智慧而能够成为德行;如果没有智慧,随顺自己的习气烦恼,慈悲跟方便都成了祸害。这些事情我们稍微留意,常常在我们的身边,可能我们自己都触犯,实在是粗心大意,自己不能知觉。帮助人造作罪业,还以为自己是慈悲、是方便,这正是我们的愚痴,正是自己的邪见。
  做错事情还不肯承认,为什么?面子问题。永远不能改过,这个过失累积就变成大恶,就变成重罪,「不通忏悔」。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看看别人,想想自己,这个问题要不能够解决,决定障碍这一生往生净土。由此可知,不忏悔,决定不行。忏悔不丢人!古德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能够悔过、改过的人,诸佛菩萨赞叹,社会大众尊敬;有过而不肯承认,不知道悔改,诸佛菩萨摇头,社会大众了解的时候回避他。这里头的利害,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才能够养成一个勇於改过的殊胜的行门。
  菩萨得法『大悲力无疑惑』,「无疑惑」是智慧,智能够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大悲力」表现在事相上,广度众生,慈悲救济。慈悲救济里面决定要有智慧,现在世间人做慈济功德的很多,我们也曾经听到有一些人说,他们做得不如法。为什么会不如法?没有智慧,感情用事,流弊无穷。我们要问,这个事情要不要做?还是要做。大家一定要明了,这个世间要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事情,完全没有流弊的事情,佛都做不到。佛不是做不到,佛了解世间人、六道众生决定做不到,所以他老人家示现做不到,我们要懂佛的意思。
  佛陀在世,僧团外面有六师外道,僧团本身有六群比丘,这些人在团体里面无事生非。实际上六师外道跟六群比丘,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佛菩萨再来的,就跟唱戏一样,唱反派的。他不是真的反派,他唱反派,让我们凡夫觉悟,觉悟到凡是事情不可能有十全十美。明知道这里面有弊病还是要做,譬如说救灾,有很多人说我们这个钱拿去救灾,结果都被那些救灾的人吃掉了。这是难免的事情,他不会把救灾钱全吃掉,他总还有一部分去救灾。你听到有这个事情,「好了,我们不救济了」,你看那些人饿死吗?这是错误的,不能因为有弊病我们就不做。弊病我们要想方法尽可能的避免,把它的幅度降低,不可以不做。不做就真的古人所谓是「因噎废食」,这是大错特错。这个世间人,在家、出家,贪瞋痴都没有断,见财起贪心的,出家人不是没有。
  新加坡谈禅法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自己一生修苦行,在城隍庙卖香、卖蜡烛、卖纸钱,一块、两块这样收,在这里攒积,攒积一笔钱送到大陆上,帮助大陆上恢复寺院。我听说福建的西禅寺,他就捐了一百多万美金;过去在美国,美国旧金山大觉莲社,当时买会所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美金七十万,谈禅法师捐了四十万。他捐出去的钱,再也不过问它的用途,说得很明白,「我捐给你,因果你自己负」,就说这么一句话。我的钱交给你,因果你负,这个态度正确的。各人有各人的因果,不能怕人家在当中图利,我们好事就不做了,这个错了,这把自己修福的缘断掉了。
  所以肯修福的人,永远是有福的。譬如你拿一百万去做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