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49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界。八识圆满的转成四智,入普贤境界,可见法门确实是平等,门门皆通无上道。我们的礼敬要圆满,我们的称赞没有遗漏,这个道理总是要懂,慢慢的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法性土是其他三土的本体,它本来就遍虚空法界,本来它就是永恒不变,永恒不变是常义。自受用土量周法界,跟法性没有差别。他受用土跟变化土,不离前面讲的两土。清凉大师举个比喻,如同身跟影子一样,影不离形,形不离影,形影互相涉入。所以一尘一刹皆广大庄严清净,横遍法界。横遍法界是讲十方一切差别刹土,刹土是大世界,可是事实真相是横竖相融,圆融无碍。以竖(竖是四土)融横,横是法界,所以一尘之中就有十方国土。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诸佛如来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你要是明白虚空法界横竖交融,你的疑惑就断了。横竖交融是一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生灭、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来去,这叫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证得的。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法身菩萨证得的。
  怎样才能够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你就是作佛,你也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要修普贤行才能超越十法界,契入如来不思议境界,才能入。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在《华严经》常常遇到这个疑惑,不知道横竖相融,所以对於一微尘一毛端里面有十方诸佛刹土怀疑,怎么想也想不通。当然你没有办法想通,为什么?不思议。可以思可以议,不是这个境界。如果以横融竖,以法界来融四土呢?一微尘一毛端里面具足四土,常遍十方。普贤菩萨无不严净,庄严清净。普贤菩萨在那里做什么?经上说得很清楚,「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是真的究竟,不是假的究竟。教你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调伏,但是不究竟,六道轮回外头还有四圣法界;再教导你超越四圣法界,就是超越十法界,是不是究竟?好像是究竟,不是真的究竟;真的究竟要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才叫究竟出离。用佛经上常讲的一个术语:「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正等正觉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上正等正觉才叫究竟出离。
  普贤菩萨帮助一切国土里面的众生,是要得究竟出离,这个不可思议,对我们来说是高了一点。说老实话,在我们今天的境界,我们劝导人最重要的,是如何不堕三途。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世间灾难重重!我们很冷静的观察,这些年来,我是七七年初到香港来讲经,就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世间的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七七年那个时候,我们聚集在一堂学习佛法的同修们,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里面有不少出家大德。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光景,真的是如同昨日。香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没有见到。
  如果修德无功,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前途就很可悲,能不能来世还得人天的身分?那就要看他的五戒十善修到什么程度。五戒十善要修不好,肯定是落在三途。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念头,「如何不落恶道?」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先要把脚跟站稳,那就是立足於「净业三福」。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堕落的基地,我们先要踏上这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根本是孝亲尊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都要落实在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我们不能够信受奉行,对老师来讲大不敬,对父母来讲大不孝,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我们总算是非常幸运,生在这个乱世,还遇到真善知识,使我们对於这个大道理稍稍明了。能不能救自己?那就看你对於圣贤教诲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奉行。
  清凉大师在这一部大经里面教导我们的「信、解、行、证」四大科,也就是这部《华严经》分成这四个大段落。《华严》如是,一切经教无不如是。从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这个信解行证的意思都包括在里面,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经不能不读,行不能不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能不修正。标准就是经典里面的教训,正是善导大师劝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去做、去落实;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好的,都要遵守经中的教诲,绝对不会说哪一部经自己赞叹自己,贬低别人,不可能!纵然佛有说这些话,那是佛的善巧方便,你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权、实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重要,你把权实要分开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权是佛在某一个阶段当中方便的教导,但是权依於实,权不离实。就跟此地清凉大师所讲的,法性土是实,其他三土是权,权实是一,绝对不是二。在净土里面讲四土亦复如是,常寂光土是实,实报土自受用,方便土他受用。其实实报里面有自受用的实报土,有他受用的实报土;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是他受用的变化土,阿弥陀佛也在其中,阿弥陀佛在其中那就是变化土,所以净宗所讲的四土跟华严也是无二无别。
  古德有云,极乐是华藏的中心,是华藏的精华,是华藏最精彩的一部分。所以普贤菩萨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要能体会。我们今天能够选择净宗,无比的幸运!我们让《大方广佛华严经》,帮助我们理解净宗,深入净宗经典的义趣;《金刚般若》里头讲的「深解义趣」,我们读《华严》才能深解《无量寿经》的义趣、《观无量寿佛经》的义趣、《阿弥陀经》的义趣。你要不读《华严》,深解就太难太难了。读了《华严》才知道净土经论的奥妙,深奥玄妙,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可是要想真正契入境界,一定要依教修行;没有行的功夫,你所解的都是有限。以行来印证你所解的,解行是一不是二,信解行证四分,是一而四,四而一,圆融的,不可分割的。讲解介绍是方便说,实际上是一,一就是不思议境界。所以大师在前面教导我们,差别相当中,离分别执著,你就能入不思议境界。差别法相当中,你还要生分别心,你入不了,你是凡夫境界,你是六道轮回的境界。如果再加上严重的执著,那你是三恶道的境界。
  经文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诸佛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八个字叫佛事。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虽不是究竟,是分证,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讲的。他们的事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叫佛事、如来家业。我们今天学佛,无论是在家出家,要担负起如来家业,这就晓得如来家业是什么,弘护正法弘护的是什么。首先要调伏自己,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但是读《华严》明了了,自他不二,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先要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严净国土,严是相上,净是心上,这真正庄严。我再说得明白一点、说得浅显一点,严是外表,我们今天讲的形象。我们不能做一切众生不好的形象,那就错了。好的标准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纠正众生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作法,这就是标准之所在。我们举个例子说,众生不懂礼貌,我们做出礼貌给他看,这就是标准;众生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这叫庄严,真正在庄严佛国土。
  大家千万不要错会意思,「庄严佛国土」,一定是买束香花、水果,把佛堂布置得富丽堂皇,那你就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误解如来真实义。由此可知,「庄严」,每一个地区,庄严的方式不一样、形象不一样;每一个时代,庄严形象也不一样。要晓得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时代,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里面,我们怎样「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虽然我们究竟达不到,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总是究竟出离这个方向没错,这就对了。譬如走路一样,多拐几个弯,没有关系,方向没错,多走一点冤枉路也无所谓,肯定能到达目的地。
  佛教化众生,应机说法。众生是什么病,我们就示现什么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果我们只图自己的方便,不肯做出一个好样子,因为做出好样子,自己好像受很多的拘束,自己觉得不方便;那我们要问,你这一次到世间来,你是为自己来的?是为众生来的?这个问号不能没有。为众生来的,你是学佛;为自己来的,你是来受果报的,那就不必说了,你造业受报。这里面有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懂,什么事情?你既然皈依三宝,你既然发心出家了,你穿上这个衣服,这一身打扮,你还要为自己,你就有罪!什么罪?窃盗如来的形象,这个罪严重。窃盗如来形象,而做的是为非作歹,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严重了!这个罪是阿鼻地狱,凡夫承担不起。
  堕阿鼻地狱是亿万劫,你什么时候能超生?这是能开玩笑的吗?在家学佛,在家学佛的形象;出家学佛,出家学佛的形象。一个念头错了,正是古人所讲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一个念头决定你是作佛还是下三途地狱,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既然出家穿上这服装,记住,你的事业就是「庄严净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我们到世间来干这一行的。来的时候,那不管什么因缘来的,总而言之,来到这个世间我们选择了这一行,我们就要把这个行业干好,对得起这一行,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阿弥陀佛,对得起一切佛国土里面的导师世尊。能发这样的心,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刚刚舍的时候是有一点难过、不自然,但是舍久了,就正常了。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生活形象不正常,正常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过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恒顺众生,回归法性,这是正常的。在这个世间自在随缘,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够承担如来家业,把这桩事情发扬光大,利益众生,助佛弘化,我们就对了,不然的话就错了。弘护都在我们这一身,都在我们这一念。
  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别显第二句:
  【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别显的十门,每一门的境界真的都不可思议,深广无际。清凉大师注解,「佛遍尘道」,尘是微尘,道就是指十法界,「诣彼修德,乃了彼境」,你要不能够达到他的修德,你就无法明了佛的境界,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我们看看这一个广大的解脱门。
  『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这一句正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在本经如来以究竟圆满的大慈悲心,为我们显示、说出「入法界品」,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让我们在这里头去领悟,成就这一个解脱门。所以这个解脱门,就是五十三参、就是「入法界品」,历事练心。「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具足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要不能够经历,诣就是经历、就是学习、就是历事练心,如来境界你怎么体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