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15章

宏观经济学-第15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事实上的GNP增长率恰好等于GNPL    的增长率。   
    例如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迄至80年代近四十年期间,GNP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3%,假如把3%的增长率视为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了保持充分就业,也就是使失业率不超过充分就业条件下应有的失业率,要求有足够的有效需求以使得事实上的GNP能逐年增长3%。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ArthurOkun,1928—1980)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测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奥肯发现,假如GNPL     的增长率为X%,当一年的事实上的GNP的增长率超过GNPL    的增长率212%,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例如,            90   
    。   
    47。现代西方经济学   
    假设GNPL    的增长率为3%,事实上的增长率为每年512%,则每年可使失业率降低一个百分点。据此,假设现有失业率为8%,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被定义为6%,又设潜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为3%,若事实上的GNP增长率为512%,则两年可实现充分就业。   
    但若GNP每年增长率为414%,则因每年只能降低失业率0。   
    5%,为了使失业率从8%降为6%,即降低2%以达到充分就业,需要经历四年时间。   
    奥肯规律的有关数据只是指长期内的平均数。他最初给出的比率是3比1,而不是这里作为例解的212比1。目前许多美国经济学家认为,这个比率已降到2比1。   
    根据奥肯定律,我们可以根据某年事实上的失业率和当年的名义GNP来估算“潜在的GNP”   
    (即假如实现充分就业会有的GNP)。   
    令ū=自然失业率(即达到充分就业时会有的失业率)   
    =4%;u=事实上的失业率=7%。再假设如奥肯曾作过的估算,每1%的失业率给美国GNP造成的损失的百分率a=3%,于是我们可知,由于失业率=7%给美国GNP带来的损失的百分比g=a(u-ū)   
    =3%×(7%-4%)   
    =9%。   
    令YL=潜在的GNP,Y=名义GNP=1,200亿美元则据上可知g=YL-YYL或YL=Y1-g=1,201-0。   
    09            9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7。   
    =1,20。   
    91=1,318亿美元就是说,按照美国的生产潜力,即达到充分就业时会有的GNP=1,318亿美元。但因失业率=7%,超过充分就业会有的失业率(4%)   
    为3%,这个失业率使美国的GNP损失了118亿美元(1,318亿美元-1,200亿美元)。   
    复习思考题   
    一、证明国民生产净值(NP)=国民收入(NI)+间接税。   
    二、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80总投资80净投资30消费3,0政府购买960   
    请计算:①国民生产净值②净出口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净税收入④个人可支配收入⑤个人储蓄。   
    三、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政府预算赤字是20,消费是3,80,贸易赤字是10,(单位:亿美元)。试计算①储蓄②投资③政府支出。   
    四、请根据下列资料找出①国民收入②国民生产净值③国民生产            92   
    。   
    67。现代西方经济学   
    总值④个人收入⑤个人可支配收入⑥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356。   
    4雇员酬金186。   
    3企业支付利息264。   
    9间接税26。   
    3个人租金收入34。   
    1公司利润164。   
    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   
    3红利66。   
    4社会保险税253。   
    0个人所得税402。   
    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   
    1政府支付的利息105。   
    1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374。   
    5个人消费支出191。   
    9            9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   
    附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方法论问题   
    一、引言   
    本章以美国为例,详细介绍了目前资本主义世界,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普遍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称为国民帐户体系(The   
    Systemof   
    national   
    acounts,简称SNA,以下同)   
    ,最常引用的一个指标,即用支出法或称国民产品销售价值法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我国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使用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以下同)。   
    本章已经指出,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本身及其各个数据,可以看做是由一整套有着内在联系的、描述一定时点的国民经济结构全貌的定义性恒等式组成的。另一方面,其中大多数方程式又是描述具有函数关系的家庭企业和政府的行为的行为方程,因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又是描述和表达了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马克思《资本论》的用词是社会资本)在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流转的动态序列过程中,总量及其组成的各个结构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理论上设想为或假定为)达于平衡状态时的均衡等式。就是说,每个方程式等号左右两            94   
    。   
    87。现代西方经济学   
    边的数值相等,即现实的有关变量的数值是相等的,而不是定义性恒等。作为定义性恒等式,它只是表示,按照有关变量的定义,等式两边总是相等的,所以不存在是否科学(即是否反映客观现实)的问题。例如,定义储蓄(S)为收入(Y)减去消费支出(C)的余额,可记为SY-C或YCD                  D+S。但若把投资流量(Ⅰ)定义为本年底的资本存量较上年底的资本存量的净增量,即IK-Kt-1,则有国民收入核D算体系的C+SC+I,或SI。   
    这里的S和I都指的是当年D新生产的国民产品(最终产品)   
    没有被消费掉的那部分产品,即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就是说,SI是因为按照给定的S和DI的定义(请注意这里的I的含义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投资)。   
    但是,例如,假设某君一年收入1,00元,家庭开支900元,即储蓄100元,假如他把这100元用于购买股票、债券或存款生息,这表示为全部储蓄转化为投资,记为S=I。但假如他只购买70元债券和20元股票,另10元用不生息的货币贮藏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则S>I。   
    (这里的I即是通常意义的投资谋利之意)。但是,假如我们把投资定义为一个人资产(财富)的净增量,又因为货币(M)也是一种资产形式,可记为10S90(I)+10M。总之,储蓄与投资是恒等还是相D等,两者的差别在于投资这个名词有不同的定义。   
    但是,一组用等号连接起来的方程式的均衡等式,是否科学的问题,取决于它是否正确地描述和表达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西方国家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科学的,因为它满足了实证科学所必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即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因而并且能够            95   
    现代西方经济学。   
    97。   
    解释现状和第三,预见未来。   
    根据上述讨论,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MPS,不言而喻是科学的。并且我们还可以说,在产品经济条件下,按照我们传统的“综合平衡”   
    理论的四大平衡,MPS加上反映财政、货币和银行信贷的数量指标,也是足够充分有效地完成它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服务所承担的任务的。   
    那末,我们过去为什么批判SNA,说它“夸大”了国民收入的数值,从而包含着“水份”?   
    据我所知,大概是说SNA与MPS是以不同的价值理论为其理论基础。   
    具体说,SNA是以庸俗的生产成本(费用)价值论(亦称三要素价值论)以及相应的“三位一体”的分配论为其理论基础;而MPS则是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相应的剩余价值论为其理论基础。这里必须指出,任何价值论和分配论本身还有它们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哲学观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为其理论基础。   
    (对此,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见本书上册微观经济学有关部分的论述)。   
    如所周知,就哲学观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世界观以及唯物辩证法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与资产阶级各种理论的哲学基础,则是根本对立,没有丝毫可以调和、融合余地的。   
    但这个问题,就不属于上面所说的实证科学的问题,而是像伦理道德科学一样,属于规范科学范畴了。   
    那末,实证性与规范性的关系又如何呢?答。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实证与规范之辩证的统一。而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又是,首先必需符合规范的原则或准则,但又必须满足实证科学的要求。或者换一种不太确切的比喻性说法,前者            96   
    。   
    08。现代西方经济学   
    是必要条件,后者是充分条件,但充分条件又反转来成为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假如由特定范畴推导出来的一个理论以及由逻辑地内在一致的即互不矛盾的众多理论组成的一种知识体系,假如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可感知的现象,并据以预测未来,显然是非科学的。   
    但是,从逻辑推理本身的要求,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思想体系,又要求规范的原则或准则是符合实证科学要求的。就是说,规范性的命题,要能够为实践所证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是实证与规范的统一。因为马克思根据他对人类社会整个历史特别对资本主义的已有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分析,曾经预言,资本主义迟早必将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这一科学预言,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算起,到1917年首先由俄国十月革命所证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更多的事实所验证。虽然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出现了曲折,但根据大约不到半个世纪以后将有着15亿多人口的我国的经验,即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邓小平同志设计的“改革开放”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越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