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22章

宏观经济学-第22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价格水平p=1和P=2时,劳动就业量为多少?   
    假定150单位劳动提供的实际产出是600单位,请说明价格水平变化对实际产出水平有没有影响?            13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21。   
    第二十章简单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本章首先讨论经过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所谓简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章假定一个社会只包括厂商部门和家庭部门,第二十一章再引进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着重讨论某一变量,假定其他变量给定。例如本章着重讨论消费函数,而假定投资为已知和既定;第二十三章进而讨论以前假定为给定的投资如何决定时,假定与之有关的利息率为给定,在第二十四章才阐述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在进入本章主题以前,需要指出两点。首先,我们一直假定在短时期内总量生产函数Y=F(K,N)给定不变。这样,只要我们通过分析得出实际国民收入(Y)的量值,就业量(N)   
    相应被决定,所以国民收入如何决定的理论也就是就业量由何决定的就业理论。   
    其次,请读者注意,除非作出明确的说明,我们一直假定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给定不变,这样,在行文中用货币表达的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如名义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投            138   
    。   
    21。现代西方经济学   
    资等,读者最好设想为意指一定的实物量,因此,用货币表达的名义值的变化代表实际值的变化。   
    第一节有 效 需 求   
    一、总供给价格与总供给   
    按照《通论》给出的定义,所谓总供给价格(the   
    agreBgate   
    suply   
    price)   
    ,意指所有厂商雇佣一定量工人(N)   
    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总收益(proceds)   
    ,而收益则等于成本加利润之和。因此,我们有总供给函数或称总收益函数Z=ψ(N)。所以总供给价格类似微观分析单个厂商的供给表格或供给曲线。   
    总供给则指的是一定量产品。例如把社会产品大别为消费品和投资品两大部类,则总产品(供给)Y(10)=消费品(70)+投资品(30)   
    或总收入Y(10)消费C(70)+储蓄S(30)   
    D二、总需求价格与总需求   
    所谓总需求价格(the   
    agregate   
    demand   
    price)   
    意指全体厂商雇佣一定量工人(N)   
    预期可以售得的总收益。   
    凯恩            13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21。   
    斯在这里如同总收益一样是从雇主角度下定义,由于雇主们预期出售产品可以取得的总收益,无非是购买人的总需求(总支出)   
    ,所以我们有总需求函数D=f(N)。   
    总需求则指的是一定量产品。   
    例如,总需求AD(10)   
    =消费支出C(70)+投资支出I(40)。   
    三、有效需求与宏观均衡   
    我们知道《通论》采用静态均衡分析法。它考察的问题是,若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为给定,那末,当总供给与总需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趋于相等时,即国民收入(总供给)的均衡值是如何决定的。如上例,总收益函数表示,当厂商雇佣N个工人所产产品的总收益有100时,他们认为值得雇用N个工人。另一方面,假如他预计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合计达到110,只要增雇工人的劳动边际生产率超过实际工资率,增雇工人将可增加利润,一直到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为止。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相交之点的总需求之值称为有效需求(efective   
    deBmand)。所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国民收入(或就业量)   
    如何决定的理论,可以简括为: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一致之值)   
    ,决定于有效需求。   
    而经济学通常用词,有效需求则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那末,总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如何决定?这是接下去要讨论的问题。            140   
    。   
    421。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消 费 函 数   
    一、消费函数   
    决定消费支出的因素包括诸如收入、财富、商品价格、个人偏好和社会风尚以及利率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状况等等,其中收入的高低是最重要的因素。兹设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除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给定不变,则消费函数可记为C=C(Y)   
    ,意指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为论述简便,我们还假设消费函数是线性函数,分别表现为两种形式:   
    C=a+bY,   (a>0,0<b<1)   
    例如C=10+0。   
    75Y……(Ⅰ)   
    或c=bY,例如c=0。   
    75Y……(Ⅱ)   
    表20—1消费函数(Ⅰ)   
    YCCY(MPC)CY(APC)   
    P M0103003250。   
    751。   
    0834004000。   
    7515004750。   
    750。   
    956005500。   
    750。   
    9168007000。   
    750。   
    875            14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21。   
    表20—2消费函数(Ⅱ)   
    YCCY(MPC)CY(APC)   
    P M     M0103002250。   
    750。   
    754003000。   
    750。   
    75003750。   
    750。   
    756004500。   
    750。   
    758006000。   
    750。   
    75            142   
    。   
    621。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消费函数C=a+bY中,a称为自主的消费,它表示全部消费支出中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支出。或者在其数学涵义中可以设想为收入为零时会有的消费支出,它在图20。   
    1中表现为纵轴(消费轴)的截距。   
    b称为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由于在消费的函数式中b是固定不变的常数,故消费曲线是一条斜率为b的直线(见图20。   
    1)   
    消费函数C=bY,在坐标图中表现为自原点出发的斜率为b的一条直线(见图20。   
    2)。   
    这种消费函数的特点之一是,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涵义见下)是相同的,因而APC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即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而在C=a+bY中,A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见表20。   
    1和表20。   
    2的数字例解)。   
    二、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proponsity   
    to   
    consume)意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故可记为CY,因而也称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onsity   
    to   
    consume简写为APC)。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onsity   
    to   
    consume简写为MPC)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Y)引起的消费增加量F(C)的程度的一个概念,记为CF F                                                                    Y。请见表20。   
    1,当收入F为300时,消费为325,收入增为400时消费增为40,即收入增量Y=10(40-30)   
    时,消费增量C=40-325=F75,故CFY=0。   
    75,当收入从600增为800时,消费从550F    14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21。   
    增为70,故CFY=15020=0。   
    75。   
    F三、储蓄函数   
    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S=S(Y)。由于按照定义,Y=C+S,或S=Y-C,故若C=a+bY=10+0。   
    75Y则 S=Y-C=Y-(a+bY)   
    =-a+(1-b)Y=-10+0。   
    25Y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onsity   
    to   
    saving简写为MPS)   
    是用来测度收入增加引起储蓄增加的程度的一个概念,记为SCSFY。   
    因Y=C+S,故F F              F           F                  Y+FY=1,例如若FCSCFY=0。   
    75,则FY=1-FY=1-0。   
    75=0。   
    25。   
    F同理,平均储蓄倾向APS意指人们储蓄金额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记为SY。因按照定义,Y=C+S,故CY+SY=1或SY=1-CY。例如,若人们的收入每100元中有80元用于消   
    费,即CY=0。   
    8,则每100元收入被储蓄起来的金额为20元,   
    故SY=0。   
    2            144   
    。   
    821。现代西方经济学   
    四、消费倾向的基本心理法则   
    如上指出,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但两者的具体关系如何?换言之,消费函数之正常形状如何?为此凯恩斯指出:“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当所得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增加之甚。这就是说,设以Cw代表消费量,Yw代表所得(二者皆以工资单位计算)   
    ,则Cw与Yw同号,但小于Yw,换F句话说,dCwdY是正数,但小于一。“   
    ①就是说,在凯恩斯看来,w无论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的经验看,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其收入之间具有一种稳定的函数关系: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即0<CFY<1F可以指出,上述消费倾向的心理法则,在凯恩斯宏观模型中具有重大的涵义。因为,假如CFY=1,这意味着生产无F论怎样增加总有相应的消费需求,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不会出现,生产总可以扩大到充分就业为止。   
    另一方面,假如CFYF有着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向。这意味着社会越富裕,收入用于消费部分将递减,从而被储蓄起来的比例递增,假如   
    ①《通论》中译本,第8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