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85章

宏观经济学-第85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63。   
    943。   
    491。   
    274。   
    86知识进展1。   
    971。   
    97资源配置改善0。   
    950。   
    95规模经济1。   
    941。   
    94其他不规则因素-0。   
    04   
    复习思考题一、怎样理解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投资的两重性?   
    二、哈罗德有保证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的区别。两者的背离将通过何种机制导致累积性周期波动?   
    三、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为什么是一个国家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   
    四、为什么可以说,按照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稳定状态均衡增长取决于需求因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则取决于供给因素五、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任何给定的储蓄终究会全部转化为投资,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   
    六、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投资取决于储蓄,而按照卡列茨基模型,储蓄取决于投资,在现实经济的动态运行中,两者是否都有其合            57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65。   
    理之处?请解释。   
    七、希克斯、哈罗德和索洛各自的中性技术进步的特点。怎样理解这三种中性技术进步都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息(利润)之间的分配份额发生变化“   
    八、怎样理解经济增长源泉的计量这一分析方法。它与总量生产函数是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何关系?            578   
    。   
    265。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三十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意指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这样一种现象: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如二年以上)以较高幅度(如2%以上)持续上涨。通胀率则以某种物价指数,如零售物价指数、生活费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消胀指数等来表示。例如,假设连续两年的通胀率为18%,即每一年的物价比上年上涨18%,其余八年在一位数以内,十年期间平均每年的通胀率为7。   
    2%,这表示9年间物价上涨一倍,原来一元钱现在只值0。   
    5元。   
    假如年均通胀率为4%,这表示大约18年物价上涨一倍。   
    但是,假如物价水平在一年内比上年上涨15%或更高,以后物价即在这一较高水平上稳定下来,这种一次性物价上涨不叫通货膨胀。            57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6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出现了长期持续的温和的通胀,迄至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以前,通胀率为2—5%左右,称为爬行的通货膨胀(creping   
    inflation)。因此,怎样给通货膨胀(inflation)这个经济学名词下定义,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存在着长期争论。其中之一“价格派”   
    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反对派又称为“货币派”   
    ,据认为,价格派的定义只是说明了一种现象,并未涉及问题的实质,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而认为,通货膨胀一词的原意和真意只是适用于货币量,是指货币量膨胀和过度膨胀,因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定义应是“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这样一来,通货膨胀一词究竟是指物价上涨还是货币膨胀,就混淆不清,莫衷一是了。   
    例如,假设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物价同比例上升,两种定义殊途同归,不会有意见分歧。但是,假如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引起物价上涨的同时也导致产量增加,特别是假如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因而不存在货币膨胀,假如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很可能出现持续多年的温和的通胀。诸如此类的情况是不是通货膨胀?怎样计算通货膨胀?   
    两种不同的通货膨胀定义会有不同的答案。   
    需要指出,西方经济学家这一名词概念之争,表面上涉及结果与原因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两个问题:一是涉及到谁应该对出现通货膨胀这一坏事承担责任的问题,二是怎样消除通货膨胀各派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具体说,在市场经济下,物            580   
    。   
    465。现代西方经济学   
    价涨跌总是由供求双方两种力量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涉及到需求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也涉及到供给一方成本利润提高引起的物价上涨,而且在物价持续上涨的动态历程中,这两种原因往往是同时并存,相互促进。但是,下面即将详细说明,不管引起通胀的原因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或者是两者同时并存,没有货币供应量的适应性增加,通货膨胀是不会存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的如下论断也是言之成理符合事实的;“无论何时何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总是货币现象”。   
    这一论断的政策涵义是,任何类型的通货膨胀的责任应该由货币当局来承担,消除通胀的唯一有效药方是实施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批判西方经济学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认为是错误地用货币数量来定义和解释通货膨胀,坚持主张根据劳动价值论来定义和解释通货膨胀:1。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必需的金属货币量。或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按照前一定义,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纸币过多,但纸币过多并不是物价上涨的原因,而是因为纸币代表的价值(金属量及其所耗劳动量)下降,所以在商品价值量给定条件下,用纸币表现的商品价格上涨,完全和金币含金量减少,同名称金币表现的商品价格上涨一样。            58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65。   
    2。   
    上引第二种定义是按照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M=PTV给出的,即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M)   
    是由商品价格总额(PT)决定的。在这里商品价格(P)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单位货币的价值,因而是在商品投入流通以前决定的,由此,若T和V给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M)相应地被决定。设投入流通的纸币为M的(例如)2倍,则由纸币表现的P提高一倍,即单位纸币贬值一倍。   
    3。   
    马克思货币流通公式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安排国民经济综合平衡计划的基础。在这里,计划期间的P和T是由指令性计划决定的,若假定V基本不变,则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相应地被决定。据此,根据财政收支,银行信贷收支和外汇收支等三大平衡的原则可以综合为货币流量(MV)   
    与商品流量(PT)   
    的平衡。   
    由此,假如基建投资安排过多,超过了物资供应的可能性,这就出现了基建挤财政,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因此,不仅理论上而且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出现通货膨胀的唯一的初始原因是投资过多,并通过财政赤字引起的钞票发行过多表现出来。所以在我国财政信贷教科书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通货膨胀是由于财政赤字而引起的货币过度发行”。   
    因此力求预算平衡保持物价稳定一直是建国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唯一准则。相应地由于把国债收入计入当年财政收入,再配合着银行信贷收支计划定额配给各专业银行,这样一来,通货膨胀的唯一来源和监测指标就仅限于财政收支出现赤字增发的钞票了。            582   
    。   
    65。现代西方经济学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原因和结果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Demand   
    pul)通货膨胀是从市场上购买者对产品市场的过多需求来解释物价上涨,故又称买方通货膨胀(buyers‘   
    inflation)   
    ,这里的需求包括诸如私人部门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政府财政政策有关的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以及降低所得税率从而增加人们可支配的收入引起的个人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等等。   
    这是一种较古老的典型的导因于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类型。在金本位时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初期,巨额财政支出引起的财政赤字导致纸币流通量过多。为了防止物价急剧上涨,政府通常管制物价并限额配给生活必需品,同时发行公债以吸收民间因被迫缩减消费的节余购买力。战后初期,当放松物价管制从战时经济转入和平经济的过渡期间,战争期间的节余购买力追逐供应相对不足的消费品也引起战后初期常见的通货膨胀。图35。   
    1(a)表示原来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实际国民收入等于潜在的实际国民收入Y0,物价水平稳定在P0。现在假设,由于需求方面的上述任何因素引起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1)向右上方移动到AD1,            58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65。   
    其结果,总产量从Y0增为Y1,物价水平从P0上升到P1。   
    但经济并不会稳定下来,这是因为,我们假定经济原来处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扩大必然导致工资增加和成本提高,因而总供给曲线(AS0)上升到AS1,在这场合,货币当局面临两种选择,结果大不相同,一是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二是根据新的情况适应性增加货币供应量。现先假定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AD1保持不变)   
    ,由于物价上升为P1引起的实际货币   
    余额从MP下降为M,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实际国民收入按0P1乘数原理减缩,一直回复到原来的Y0为止,物价水平从P1进            584   
    。   
    865。现代西方经济学   
    一步上升到P2。   
    刚才我们运用AS-AD曲线分析法,通过三个均衡点(E0、E1和E2)   
    的变化来描述通货膨胀这一动态调整过程。   
    AS曲线表示货币供应量给定条件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P与Y的对应关系,AD曲线表示货币供应量给定条件下,货币流量的总供给(MV)   
    等于购买者的货币总支出(P×Y)   
    时P与Y的对应关系,因而三个均衡点分别是原来的均衡点E0,MV=P0Y0;在E1点,M1V=P1Y1,就是说,与总需求(支出)   
    增加并存的货币供给量增加(M1>M)引致物价上涨,但Y也较前增加;最后在E2点,M1V=P2Y0,就是说,由于M1保持不变,物价水平上升(P2>P1)必然有Y的减缩(Y0<Y1)。   
    现在考察当AS曲线上移到AS1后货币当局适应性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情况(见图35。   
    1(b)。   
    在这场合,AD1上移到AD2,Y1保持不变,物价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