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宏观经济学 >

第97章

宏观经济学-第97章

小说: 宏观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问题既涉及相当玄乎的数量关系,又触及人们最敏感的金钱问题,一时间引起不同看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七节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史学者赫克歇尔(ElifHeckscher,1879—1952)于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用生产资源(劳动土地和资本)的相对丰裕和相对稀缺来解释李嘉图所假定的贸易国比较成本存在着差异的原因,从而具体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贸易型式。其后,俄林(Bertil   
    B。   
    Ohlin,189—1979)   
    在赫氏论文的启示下,在1924年获得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学位的论文《贸易理论》(包括数学附录)基础上,补充了有关区位理论的内容,写成《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Intere-gional   
    and   
    InternaBtional   
    Trade)一书,于1928年寄给哈佛大学,五年后,即1933年作为《哈佛经济研究丛书》刊印出版。俄林在这本书中,在法国瓦尔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上建立了两个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理论模型,所以常称为赫-俄模型(H-O Mcdel)。   
    赫克歇尔认为,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贸易商品生产成本(包括运输)的差异。那么,用什么来解释李嘉图的两国之间比较成本的差异呢?他说,假如这两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生产要素的禀赋)完全一样,每种产品            658   
    。   
    246。现代西方经济学   
    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劳动与资本和土地的组合比例)都相同,再假定没有运输成本,那么进行国际贸易对任何国家既不会带来利益,也不会带来损失。由此推论,要产生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差异,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二是不同产品生产使用的要素组合比例不一样。因此,一个国家将输出它在贸易发生前成本相对低廉的商品,而进口其成本相对昂贵的商品。如果假定贸易国的需求型式相同,那么,贸易形式的唯一决定因素便在于成本(供给)   
    ,即:一个国家的输出品是需要使用大量该国相对丰饶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进口品则是需要使用大量该国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   
    在赫克歇尔论文启示下,俄林把生产要素禀赋这个概念,嵌入由法国瓦尔拉首创,并经瑞典卡塞尔加工的一般均衡价格体系中,建立起考察贸易型式和贸易条件的理论模型。就是说:①商品的价格决定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②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和利息)   
    决定于要素的供给与需求,③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于产品的供给(生产)引起的派生的需求,④产品的价格(价值)=产品的成本=参与生产的诸要素的收入(工资+地租+利息+企业利润)。   
    在产品的需求方面包含两种因素,一是消费者的欲望与嗜好,二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状况,这种分配状况影响个人收入,从而影响对产品的需求。影响产品的供给(成本)的因素也可概括为两项,一是生产要素的供给,即资源禀赋情况,另一项是生产的物质技术状况,即产品生产中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由这四种基本因素构成的价格机制,同时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有            65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46。   
    各种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这就是相互依存的定价原理或称一般均衡价格体系。   
    俄林假定,生产某一产品的技术状况在两个国家是一样的。这样,如果两个国家的商品相对价格存在差异,即两国各自国内的商品价格比率或比较成本不同,那么,这一定是由于人们对产品需求状况和生产要素的供给状况的不同所决定的。就是说,除非两国之间供求状况完全一样,或者要素供给的差别恰巧被人们对产品的需求的差别所抵消,因而两国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完全一样,否则,两国各自国内的商品价格比率或比较成本就会不同。   
    总之,若假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相同,再假定供给状况的差异没有被需求状况的差别完全抵消,经过汇率换算成任一种货币来表示价格和成本,以便直接比较时,如果相对丰饶的要素比较便宜,稀缺的要素比较昂贵,那么廉价的商品便是含有相对大量的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那种产品,出口的便是这些商品。别的地区能廉价地生产出来的产品则构成进口品。例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与别的一些国家相比,土地便宜,工资昂贵,因此,生产和出口羊毛之类含有大量土地、少量劳动的商品。同样,劳动和资本比较丰饶的地区,自然会专门生产制造品。   
    假设美国生产一袋小麦需要5单位土地和1单位劳动,生产一匹布需要1单位土地和10单位劳动,假设在欧洲生产小麦和衣服所需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和美国完全一样。假设在美国,由于土地相对丰裕而劳动相对稀缺,每单位土地的价格(地租)为1美元,每单位劳动的价格(工资)为2美            660   
    。   
    46。现代西方经济学   
    元。在欧洲每单位土地的地租为4英镑,每单位劳动的工资为1英镑。这样,每袋小麦与每匹布成本的比率,在美国是(小麦)7美元(布)21美元=13,在欧洲是(小麦)21镑(布)14镑=32。   
    据上可知,假如贸易条件是一袋小麦换13匹布(或一匹布   
    换了3袋小麦)或者换一种表达方式,小麦(国际价值)   
    布 (国际价值)   
    =7美元21美元=3。   
    50镑10。   
    50镑(假设1镑=2美元)   
    ,美国出口一袋小麦   
    所值3。   
    5镑,从欧洲换进13匹布,美国自己生产所费成本P也是3。   
    5镑,这意味着美国从贸易中一无所得,贸易带来的利益全部为欧洲所得,就是说,欧洲13匹布卖得的3。   
    5镑,从美国换进一袋小麦,自己生产需费21镑,得利17。   
    5镑。另一方面,假如贸易条件是1袋小麦换32匹布(或1匹布换P23袋小麦)。则贸易带来的利益全部归于美国。只要1P                                                                                                  3<小麦国际价值布国际价值<32,则贸易国双方都将在贸易中得利。   
    P俄林从上述贸易型式和贸易条件(国际价值)理论引申出两个推论: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和关税收入分配的影响。前者是说,即使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完全不能流动,国际贸易通过商品流动代替要素流动,从而使生产要素的报酬在贸易国之间相等。后者则意指,由征收进口关税引起的贸易额的变动,将提高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并降低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收入。   
    总之,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无非是为李嘉图比较成本            66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46。   
    存在着差异的原因提供说明,同时,运用现代经济学建立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逻辑结构严密、论据简单明了,结论可以从前提条件中用代数方法和几何学直接推导出来的理论模型。李嘉图用劳动耗费计量成本和价值。俄林用要素价格来计量成本和均衡价格(价值)   
    ,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理论体系,如果仅就成本和价值的量值的大小来说,两者并不存在分歧。   
    因为劳动价值论的劳动耗费,除了活劳动以外,还包括物化于生产资料的劳动量转移到商品的劳动量。投入劳动决定的价值量(10)   
    =(分解为)   
    参与生产的要素的收入:劳动收入(75)+财产收入(25)   
    (或80+20)   
    =商品生产的成本(75+25)或(80+20)。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费价值论的分歧和对立在于:按照劳动价值论,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价值量分解为工资和利润(包括地租和利息)   
    ,两者互为消长反方向变化;工资只代表一部分商品价值,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剩余价值。因为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的劳动。按照生产费价值论,价值量由工资与利润相加之和构成;工资代表工人创造的价值,利润代表资本“创造”的价值。就是说,在所假定条件下,两种价值理论都认为,该商品的价值量是10,两者的分歧和对立,只在于财产所有者的收入利润(25或20)   
    ,从价值的源泉或实体来看,究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还是资产本身“创造”的价值。   
    因此,在具体描述比较成本量值的差异时,李嘉图用劳动量计量,同种产品一个单位耗费不同劳动量,实际上假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不同(李嘉图称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配合比例不同,马克思称为资本技术构成不同)   
    ,如果用收入            662   
    。   
    646。现代西方经济学   
    的货币表现来计量,并假定工资和利润给定,只要对贸易国之间的工资率和(或)利润率作出不同假定,就可推导出用货币表达的比较成本前提下的国际价值的决定。正如像俄林为了简化这里边涉及的相当复杂的数量关系,假定同种商品在贸易国之间的技术状况相同,因而贸易国之间比较成本出现差异可以由两国要素禀赋决定的工资利息(地租)的差异来表现。例如,马克思指出:“在单个资本家之间进行的竞争和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的竞争中,作为不变的和起调节作用的量加入到计算中去的,是已定的和预先存在的工资、利息和地租的量。这个量不变,不是指它们的量不会变化,而是指它们在每个场合都是已定的,并且为不断变动的市场价格形成不变的界限。例如在世界市场上进行的竞争中,问题仅仅在于:在工资、利息和地租已定时,是否能够按照或低于现有的一般市场价格出售商品而得利,也就是说,实现相当的企业主收入。当然,这里总有一个要素不是预先存在的,而是由商品的市场价格产生的。这就是超过由工资、利息和地租这几个要素相加得出的成本价格而形成的余额。这第四个要素,在每个场合,都表现为由竞争决定,在把各个场合加以平均的情况下,则是由平均利润决定。这个平均利润又是由同一个竞争来调节,不过是在较长的时间进行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工资和土地价格低廉,资本的利息却很高,因为那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总的说来不发展;而另一个国家的工资和土地价格名义上很高,资本的利息却很低,那末,资本家在一个国家就会相对地使用较多的劳动和土地,在另一个国家就会相对地使用较多的资本。在计算两个国家之间这里可            663   
    现代西方经济学。   
    746。   
    能在多大程度上进行竞争时,这些因素是起决定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