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34章

四书五经合集-第34章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 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 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 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 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 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读解】
  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 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 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只 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这种神 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 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 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 问题了。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 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 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直 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 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 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 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 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 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由此足以见出孟子 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 文字所发生的。
  

  劝君不听怎么办?
  【原文】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间也?”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①,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 “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②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 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①贵戚之卿:指与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②正:诚。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卿大夫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类的卿 大夫呢?”
  齐宣王说:‘卿大夫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异姓的卿大夫。”
  宣王说:“那我请问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 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怪我这样说。您问我,我不敢不用老实话 来回答。”
  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 从,他们便辞职而去。”
  【读解】
  弘扬大臣的职责和权力而限制君主权力无限地膨胀,这也是 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色彩。
  王室宗族的卿大夫因为与国君有亲缘关系,国君的祖先也就 是他的祖先,所以既不能离去,又不能坐视政权覆亡,当国君有 重大错误又不听劝谏时,就可以另立新君。孟子在这里是弘扬宗 族大臣的权力而限制君主个人的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 我们知道,这种另立新君,在实践上往往酿成的,就是宫廷内乱. 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异姓卿大夫来说,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他们既没有王室 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 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其实,这也是孔 子“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意 思。
  总起来说,孔、孟都提倡臣有臣道,臣有臣的气节和人格,反 对愚忠,反对一味顺从,这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告子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 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 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 本书选14章。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原文】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 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 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sang):额头。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 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 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 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 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 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 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 改变也像这样。”
  【读解】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 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 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 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平?”一语杀入穴道,只 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 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 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 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苟子“性恶论”的 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观点了罢:“人性之无分于善不时,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告子上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 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 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 本书选14章。
  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原文】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 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 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sang):额头。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 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 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 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 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 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 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 改变也像这样。”
  【读解】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 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 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 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平?”一语杀入穴道,只 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 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 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 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苟子“性恶论”的 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观点了罢:“人性之无分于善不时,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原文】
  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3)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③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8)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③瞽 (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⑤情:指天生的性情。(6)才:指天生的资质。(7)铄 (shuo):授予。(8)蓰(xi):五倍。(9)《诗》曰:引自《诗经·大雅 ·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 ‘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 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 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 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 儿,并且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