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奥巴马凭什么赢 作者:[美]埃文·托马斯 >

第7章

奥巴马凭什么赢 作者:[美]埃文·托马斯-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拉里回答说:“这确实不容易,很不容易。如果我不满怀激情地相信我所做的都是正确的选择,我就不可能做到,而我的国家给了我那么多的机会。”她的声音嘶哑了,“我不想看到自己落后于人,你们知道的,这对我来说是十分痛苦的。” 
  在回去的车上,她对一个助手大声叫嚷,“我们不该去艾奥瓦,我敢打赌,我们去艾奥瓦是绝对错误的!”其实,她是担心自己将成为另一个“马斯基时刻”。1972年,来自缅因州的参议员埃德·马斯基(Ed Muskie),曾经在竞选中遥遥领先,但由于在新罕布什尔州的竞选中失利而终结了总统竞选。佩恩曾告诫她不要表露出弱点,可她说:“我在担任‘散军统帅’时就已经很受伤了。”那个下午她呆在曼彻斯特的竞选总部,职员们纷纷议论着她在咖啡厅里哽咽得说不出话的情景,他们让她相信自己表现很好,希拉里感谢了他们,然后又毫无气力地说道:“不会再有下次了。” 
  当听说希拉里感情失态时,正在竞选车上的奥巴马的战略专家戴维·阿克塞尔罗德感受到了某种回落。奥巴马的一些支持者开始为即将到来的马斯基时刻而欢呼,但是当阿克塞尔罗德浏览网页观看这段录像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每个人都说,‘哦,马斯基时刻又到了’。” 阿克塞尔罗德后来回忆说,“但是我根本不是那么理解的,因为那将作为一次能够充分展现人性的时刻而被人们所牢记。” 
  当奥巴马在各州举行胜利大游行的时候,那些曾经认为希拉里必胜的媒体此刻感受到历史正在被这位第一任黑人总统候选人改写。有几名记者为了亲眼见证这一时刻,竟然还带着他们的家属一起支持奥巴马的竞选。在1月5日举行的最后辩论中,当有人问希拉里,为什么奥巴马在选民心中更受欢迎时,她回答说:“这让我十分不好受,但是我会尽力进行下去。他十分讨人喜爱,这点我也赞同,但是我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么糟糕。”奥巴马正在埋头作记录,抬头看了一眼答道:“你也很让人喜爱,希拉里。” 
  在选举当天,犹豫未决的妇女选民们几乎都放弃了支持希拉里的立场。当晚,在新闻发布中心,《纽约客》(The New Yorker )的作家瑞安 ·利兹(Ryan Lizza)正在赶写一万字的关于奥巴马风驰电掣般的获胜故事。“我想我完了。”他说,“我得写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消息传来时,奥巴马正坐在一所大学体育馆的教练室内。当阿克塞尔罗德来敲门的时候,奥巴马站起来走到外面的走廊。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阿克塞尔罗德说。 
  奥巴马闭上眼睛,靠着墙,他做着深呼吸,然后问道:“这得需要一段时间,不是么?” 
  “的确如此!”阿克塞尔罗德答道。       
奥巴马凭什么赢 第二部分 
持久围攻(1) 
  克林顿在他执政期不断给予非裔美国人安慰与帮助,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所以一些黑人称他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也深深为此自豪。如果奥巴马在竞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一位真正的黑人总统,怎么能不引起他的嫉妒? 
  贤妻从新罕布什尔州的竞选中险胜归来,比尔·克林顿却是满腔义愤。在竞选中,奥巴马阵营说了许多对希拉里不公平甚至是污蔑性的话,克林顿把这些事情一一列举出来,足足达81页之多。克林顿向每位愿意倾听的人抱怨道——媒体总是把奥巴马视为宠儿。这位前总统敦促道,如果记者没有紧跟着奥巴马,那么希拉里的竞选团就必须这么做。200年1月13日星期天,克林顿在与唐娜·布拉齐儿(Donna Brazile)的电话交谈中情绪激动。唐娜·布拉齐儿是一位直率且意志坚定的非裔美国女性,她曾担任过艾尔·戈尔(Al Gore)的竞选经理,后来她也不时地给克林顿夫妇提供些意见及见解。在和布拉齐儿的电话中,克林顿吼了一个多小时,他喊道:“如果巴拉克·奥巴马成为提名候选人的话,那将是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最大诋毁。”随后,布拉齐儿问道:“你为什么这么生气呢?” 
  很明显,前总统克林顿性情十分暴躁,表现得焦躁不安。准确地说,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会让他做一些猜谜游戏了。他似乎在担心他妻子会丧失克林顿家族重返白宫的机会。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前总统克林顿再也无法重登总统宝座,所以他在嫉妒她。 
  或者说得更奇怪点,他可能是在嫉妒奥巴马。由于克林顿在他执政期不断给予非裔美国人安慰与帮助,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所以一些黑人称他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也深深为此自豪。如果奥巴马在竞选中获胜成为美国第一位真正的黑人总统,而使他相形见绌的话,怎么能不引起他的嫉妒?更令人恼火的是,奥巴马在对内华达州记者的回答中赞扬罗纳德·里根总统是真正的变革促进者,而比尔·克林顿只不过偶尔才那样做。克林顿总是能成为人们的焦点,他总是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克林顿传》的作者戴维·马拉尼斯(David araniss)曾经把他描写为“班级中最有智慧的孩子”。克林顿想成为他妻子竞选中的主要参与者,他将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办公室作为克林顿竞选指挥部。这个指挥部离华盛顿不远,有时战略顾问马克· 佩恩或形象顾问曼迪·格伦沃尔德会住在这里。但包括竞选经理帕蒂·索利斯·多伊尔在内的工作人员,以及情报局的人员都发现比尔·克林顿的存在会令人很不舒服,甚至有时会有压迫感。当他在路上或者去收集情报时,人们才会觉得开心,可他不在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比尔·克林顿1月19日在内达华州核心会议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在赌场用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方式工作,还用魅力吸引下班的女服务员及赌场总管。最后,在内达华州的竞选中,希拉里以微弱的优势险胜,这使她恢复了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势力。随后,克林顿要去南卡罗来纳州为1月26日的民主党党内初选做准备。他信心十足地表示,他与非裔美国人的接触将会大大挫伤奥巴马的天生优势(在南卡罗来纳州,几近一半的选民是黑人)。但竞选团的工作人员不认为他能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只安排他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当希拉里听到要在该州取得胜利所需的最低人数时,她极力支持丈夫的做法。她说:“这太疯狂了,比尔需要去南卡罗纳州了。” 
持久围攻(2) 
  但他像个灾难一样,当被问到尖酸恼人的问题时,居然对记者们大喊大叫。他还尖锐地把奥巴马比作杰西·杰克逊(Jesse Jakson),因为杰克逊曾在1984年和1988年的南卡罗来纳州的竞选中直接要求黑人选民投票给他。自由派人士被克林顿这样笨拙的举动吓坏了,他们没想到他会打种族牌阻止奥巴马成为“黑人总统候选人”,黑人同胞们也没想到他会这么做。最后,希拉里·克林顿以14∶86输掉在南卡罗来纳州的非裔美国人的竞选。随后,希拉里阵营就这次竞选中出现的问题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得出这样的结论:绝不可能因为任何种族问题击败奥巴马。与此同时,一名竞选密使还秘密地拜访了杰西· 杰克逊,请求他写封信公开说明一下——事实上也确实没有大事情发生。杰克逊也表示,克林顿的话并没有冒犯到他,但委婉地谢绝了写一封公开信的要求。克林顿夫妇发现,这些年来他们小心、诚恳地建立在黑人中的良好基础正在逐渐瓦解。那些一直维护公民权利的老一代人也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作为黑人同盟中的一员,纽约州的格雷戈里 ·米克斯(Gregory Meeks)对哈罗德·伊克斯说:“你不会理解这是一个什么状态,就因为我们支持了希拉里,选民们称我们是‘房子中的黑人’和‘手帕领袖’。”同样,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一位维护人权英雄,曾在20世纪60年代因策划非暴力游行抗议而被打伤。——译者注)作为示威运动中的英雄(在60 年代,他曾在南方示威运动中再三受到袭击)和民主党的忠实代表,也转而支持奥巴马。 
  参议员爱德华· 肯尼迪与比尔·克林顿进行了一次艰难的电话会谈,指责他们在分裂竞选。克林顿对肯尼迪说:“是他们先开始的。”肯尼迪反驳说:“我认为那不是事实。”1月28日,参议员肯尼迪和他的侄女卡罗琳·肯尼迪——或许她的身份更重要——美国前总统约翰· 肯尼迪之女,在华盛顿召开记者会表示支持奥巴马。为此,克林顿竞选团的助手们非常恼火,还曾就此责备过希拉里没有争取获得肯尼迪家族的支持。尽管工作人员多次催促,希拉里最后还是没有给卡罗琳打过电话以求获得她的支持。看到希拉里在舞台上那华丽的演讲和不屈不挠的个性,就知道她不愿意私下和捐赠人及支持者们联系。她也不喜欢以一对一的模式向别人施加压力。哈罗德· 伊克斯认为,希拉里不是林登 ·约翰逊。 
  卡罗琳·肯尼迪从未支持过除肯尼迪家族以外的候选人,这次她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位如同先父般的总统》的专稿。索利斯·多伊尔看了这篇文章后,拍案而起:“哦,天啊!我们完了。” 
  鉴于竞选记录,奥巴马竞选团并不担心种族问题会左右竞选结果。戴维·阿克塞尔罗德表示:“我们可能损失一些选票,但我们也会因此得到一些选票,我认为种族问题不会决定最后的结果。”尽管如此,当谈到种族问题时,奥巴马竞选团的工作人员还是表现得格外敏感和谨慎,就像种族的问题是一个最好不要去碰的话题。事实上,他们确实有理由担心种族偏见会成为影响竞选的一个因素,因为种族歧视往往表现得不明显,并且经常和其他偏见夹杂在一起。但对于奥巴马来说情况还算乐观,毕竟他是后种族人。尽管奥巴马本人总是对这个乐观的观点避而不谈,但不可避免的是,还有些人存有着严重的种族歧视。 
持久围攻(3) 
  众所周知,就种族问题做民意调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几乎没有人会承认他们存有种族偏见。民意调查显示,有10%到30%的选民认为种族问题将会是竞选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人中一部分是愿意投票给奥巴马的黑人选民,还有一部分是白人。几乎没有白人是完全的种族主义者,所以大部分人都会投给共和党人。从纽约州上部到南部偏远地区,这一带被称为阿巴拉契亚(Appalachia),这里的老年人和工人阶级对非裔美国人存有恐惧和愤恨。他们投票的动机往往复杂而难以理解。还有像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这样的一些地区,他们没有明确的态度,且常常摇摆不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选民存在,才能使竞选达到力量上的平衡。这些地区的人曾经非常忠诚于民主党的新政政策,但同时又在19世纪80年代的总统竞选中不支持里根,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一定要抓住机遇让他们绝对忠诚。奥巴马的工作人员认为,无论是希拉里·克林顿还是秋季大选中的共和党提名者,他们都不会单单在种族问题上纠缠。就另一方面来说,他们也应该清楚,一个聪明的政治家不会去触及奥巴马的“异类”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