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不生病的智慧].马悦凌.图文版 >

第3章

[不生病的智慧].马悦凌.图文版-第3章

小说: [不生病的智慧].马悦凌.图文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降低体热,并通过出汗的方式来调节体温,这样就使身体始终保持在不冷不热的
相对稳定状态。 

人类只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温度范围之内,当温度超过37。5℃或低于36℃
都属于有病。 
各种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第一杀手——心脏病,发病人群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高发季节

硬化的发生与外界的温度是有一定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人体体内的
温度。当体内温度长年偏低,血管

温度始终保持温暖,血管就不会硬化。就如19世纪法国名医卡莎尼斯的一句

:“人与动

心,脑等)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

管保持有弹性,生命就充满活力。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冬天里吃了寒凉的水果如香蕉、西瓜后,会觉得

从里到外地冷,人就会自然地蜷缩,而如果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羊肉、狗肉后

身体自然就舒展放松。 

的人说,你们吃的药


吃药了,如坚持长年吃,血管总处在扩张和舒展的状态,哪儿还会得什么心脑
血管病。 
。不要只贪一时舒服而逆天而行 

上天给我们安排好的四季更替规律,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比如最适
宜庄稼生长的农家肥,经过发酵、沤化后施入土壤中,不但肥效稳而长,而且有利
于土壤的改良。 

夏季的高温和上述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它把人体在其他季节里未消化、排出
的各种代谢产物经过发酵、沤化后,该利用的就利用,没用的就通过大量汗液排出
体外,使废物不致堆

。所以,夏季正是打扫人体内环境的最好时机,但现在的人夏季都躲在空调房
间里,就怕出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体内的温度不断下降、垃圾不断增多。 
当你随时随地都能吃到一年四季的蔬菜、瓜果并长年躲在封闭的房间里享受着
空调带给你的“四

尘埃,你用你微小的身躯与大自然相抗衡,就如鸡蛋撞石头,结果只能是自取
灭亡。 

四、现代人为什么爱上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天气炎热时身体燥热;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
大便干结;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也有久病之人的“阴虚火旺”。 
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
补法。 
怎样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

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

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所以不论什么人,当感觉身体内有热、燥的时候,先按这4点对照一下,就知
道这“火”是实火还是虚火了。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
降火的药都是泻火最好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而目前只是单纯实火的人已是越来
越少了,多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这里指出了寒为热病之因。若寒邪过盛,身体内表现出的都是热症、热病,
也就是说这个虚火实际上是由寒引起。 
为什么寒重反

就是伤肾,造成肾气虚弱,各脏器功能下降,气血两亏。肾主水,这个水是灌
溉全身的,当水不足时,就如大地缺水一样,土地会干燥。 
脏器也是一样,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润、润滑,就易摩擦生热,最典型的是肝脏,
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而一旦缺水,肝就燥,肝火非常明显。 
头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也是因为肾阳不足、肾气虚,血液上头的力量

,头面部的器官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眼睛干涩、口干、舌燥、咽干、
咽痛等上火症状。 
当血液供应减少,头面部的免疫功能就下降,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
又是暴露


都是采用泻火、清火、降火的

、虚上加虚,越治火越大,越治病越多,越治病越重。 
其实,火大的人,如果用一般的推拿、按摩疏通经络后,虚火仍很大,就用艾

泡脚或用大蒜敷脚心或用生泥鳅降火。特别是吃几条生泥鳅后,很快身体内的
虚火全部

 

这时你再用食

当气血很快补足,当身体不再受寒凉的侵袭,你的肾阳之火、肾气都在不断充
实,身体自然


第二章 补足气血万病灭 
一、12种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 
1。看眼睛: 

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
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

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

,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
不足。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
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 
现在,人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信你去仔细看看,现在人的耳朵小,看上去
越来越僵硬、而且形状上看上去已有些变形。就是孩子和年青人都很少能看到圆润、
肥大、

明显强于现代人。 
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
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

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


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

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
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 

如果在成人的

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
不足。 
如果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况下,半

大拇指上,半

/5。 
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
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
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 
只在成人手上出现,小孩不会有的。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
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 


小孩子不明显,主

,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
快。 

11。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
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

12。看运动:

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
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就很好。 

舌苔的变化最能反映每个人当时的身体状况,通过舌苔的不同情况,最能直观
地看到身体内的寒、热、虚、实。舌与人体脏腑各器官通过经脉密切相连,当脏腑

功能失调时,舌上必然会

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从舌相

,根据舌质的颜色、润燥晦暗以及舌的形态、大小也可以判断脏腑的病变程度,
如再参照舌

做为身体的保健,只要了解一些简单的看舌质、舌苔的方法,就能应对自己及
家人的常见病了。 
1。看舌质: 

正常的舌质润而淡红色,

大;舌体是正常的颜色,舌尖发红的心火旺;舌边发红的肝火旺;舌边有牙齿
印的,说明气虚,脾胃虚弱。 

2。看舌苔: 


舌头上都应有一层淡淡的舌苔。正常情况下应是淡淡的薄白,是湿润的,不滑
不燥。 


舌苔发黑:说明寒重,已严重影响了脾胃功能,消化能力已极差了。 
舌苔发黄:几乎所有的中医书中都认为此情况是人体内有热,可我认为还

质看。如果舌

热,所以现在所见的黄苔或黄腻苔的舌质多数不发红,是正常的舌质或偏白,
或只是舌边发红的虚热,这个时候的内

炎药,更不能用泻火的消热解毒的大

药虽然很快消了火,但同时却加重了身体内的寒,而用疏通经络来消火是不会
增加体内寒的,在消火的同时再用食疗祛寒,这样病会很快好转,而且不反弹。 
舌苔厚腻、发黄,并没有明显上火的:多数是气虚引起的食物不能正常消化所
致,这时,同样不能用消食、化淤的泻气药,还是运用食疗补气、补肾、再配合按
摩经络,帮助脾胃运化。 
没有舌苔:有的人没有舌苔

白苔,可用了消炎药后不但白苔没了,连舌苔都没了,就认为消炎药还真管用,
其实这可不是好事,

3。看舌苔时还应注意的问题: 
刚吃过或喝过东西去看舌苔肯定不准,如刚喝过热水,或刚吃过辣的等刺激的
东西,舌头会变红;刚喝过牛奶,


三、越细碎的食物越补气血 
食物

,脾也不是西医的脾脏,中医所描述的脾,和现代医学中的胰腺类似。 
几乎每一本育儿书中都会提到:3~4个月之前的婴儿,因消化酶发育不完

是淀粉酶很少,是不能吃大米、面粉、玉米、小米、红薯、马铃薯、芋

较多的食物的。以前的人们并没有充足的牛奶、奶粉给孩子喝,另外还有母亲
缺乳或母乳不足时,都是给孩子喂米汤、面汤等,孩子一样长得好好的,这到底是
怎么回事呢?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需要通过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我们日
常所吃的食物中,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
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并被分解成结
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后,才能通过消化道内的黏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

利用,供各个脏器发挥正常的功能,保证身体的生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这种
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
程叫“吸收”。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食
物磨碎,并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地向消化道的下方推进,这种方式称为
“机械化消化”,另一种是通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食物中的蛋白质、
脂肪、糖类等充分化学分解,使之分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种消化

学性消化”。在正常情况下,机

 
两种消化的目的都是将食物磨碎,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顺利通过消化道的黏膜


西医的营养学里有一种叫“要素饮食”的方法,就是将各种营养食物打成粉状,
进入消化道后,就是在人体没有消化液的情况下,也能直接吸收

养液时常用到的。由此看来,消

态有很大关系,而液体的、糊状的食物因分子结构小就可以直接通过消化道的
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来滋养人体。 

讲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胃为后天之本”的真正含义了吧。也就是说,只有
胃、肠功能正常,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变成血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