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辨证录 >

第52章

-辨证录-第52章

小说: -辨证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用退邪汤∶ 
熟地(一两) 何首乌(生用,一两) 当归(五钱) 鳖甲(五钱) 茯苓(五钱) 山药(五钱) 白芥子(三 
钱) 柴胡(五分) 人参(三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又轻,四剂全愈。 
此方补肾中之阴,何加入柴胡、人参舒少阳之气,健脾胃之土耶,不知邪入于肾,必须 
提出于少阳半表半里之间,风邪易于消散。又恐柴胡入于至阴,而提出于至阳,非用人参则 
升提无力,故用之以健其脾胃,则脾胃有生气,阳足以升阴也。况鳖甲、首乌,俱是入阴 
攻邪之药,邪见阴分之中无非能征善战之将,何敢久恋于阴而不去乎。越出于阳分,阳气不 
虚,岂容邪之存住,阴阳并攻,邪见之却走矣。 
此症用四疟散亦效。 
熟地(二两) 白术(一两) 甘草(一钱) 山茱萸(一两) 人参(五钱) 白芥子(三钱) 柴胡(三分) 荆 
芥(一钱,炒黑) 
水煎服。 
人有四日两头发疟者,终年累月不愈,但有热而不寒,虽有汗而不渴,每发于夜,人以 
为阴虚之极,谁知是阳衰之极乎。夫邪入人身每乘阴阳之虚,然疟之初入,必先入阳,而后 
入阴,入于阳则发近,入于阴则发远,入于至阴之中,则其发更远。四日两发者,乃《内经 
》所云间二日之疟。即邪入于至阴也,最难祛逐,以阳气衰微,不敢与邪相战,邪得安居于 
至阴之中耳。夫邪正原不两立,正不容邪,而邪每欺正。今邪居于至阴,譬如强梁之辈,侨 
寓人家,欺主人之软弱,鹊巢鸠居,心忘主人于户外矣。四日两发之疟,情形实有相似。故 
治法必须大补阳气,后益之以攻阴邪之药,则邪出而与阳相角,始可成功。倘以为阴虚,惟 
用滋阴之药,则邪且乐得相资,虽佐之祛邪之味,彼且谨闭至阴之藏而不出矣。 
方用提阴升阳祛邪汤∶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何首乌(生用,一两) 鳖甲(一两) 茯苓(五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 
钱) 肉桂(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二剂反觉寒热交战而病重,再服二剂,寒热不生,全愈矣。 
此方虽阴阳双补,而意重补阳。阳旺则敢与邪斗,故初服之而病重者,正阳气与邪气交 
战也。兼补阴者,助其阴气之旺,则阴旺而邪不敢重回于至阴之内。用柴胡于补阴、补阳之 
中者,提出阴气以交于阳,则邪亦从阴俱出,一遇阳气,则彼此大哄。又有鳖甲、何首之辈 
,超勇绝伦,邪有不披靡而遁哉。故一战不胜,连战未有不胜者也。 
此症用远疟汤亦佳甚。 
人参 山茱萸 鳖甲 当归(各一两) 白术 熟地(各二两) 山药(五钱) 附子(一钱) 柴胡(五 
分) 白芥子(三钱) 
水煎服。 
人有哀哭过伤,病后成疟,困倦甚疲,人以为疟母之未消,谁知是阴阳两亏乎。夫疟之 
盛衰,全视乎阴阳之衰旺也。下多亡血,亡其阴也。悲哀伤气,伤其阳也。阴阳两亏,正气 
虚极,何能与邪气相争,惟听疟邪之往来,邪盛则盛,邪衰则衰,治法宜助正以祛邪,倘惟 
事攻邪,而不知补正,则正气愈虚,汗必大出,阴虚阳散,欲不亡得乎。 
方用救正汤∶ 
人参(一两) 黄 (一两) 白术(二两) 炙甘草(一钱) 当归(五钱) 半夏(三钱) 
水煎服。连服数剂疟止,十剂全愈。 
夫疟邪之久居不散者,正藉痰气之弥满耳。补正气以消痰气,则正气自旺,痰气自消, 
此疟之更易痊也。此方全在用半夏之神,补非呆补,消非峻消矣。 
此症用救哀汤亦效。 
黄 (一两) 白术(二两) 人参(五钱) 茯苓(一两) 鳖甲 山茱萸 白芍(各五钱) 半夏(三钱) 
水煎服。 
人有一时病疟,自卯足寒,至酉分方热,至寅初乃休。一日一夜止苏一时,人以为风 
邪之入于营卫也,谁知是寒气之入于阳明乎。夫足阳明与冲脉,合宗筋而会于气街,行房之 
后,阳明与冲脉之气,皆夺其所用,其中空虚,寒邪相犯,即乘虚而入舍于二经之间,二经 
过胫会足跗上,因邪之相合,而二经之阳日亏,不能渗荣其经络,故 行而不能止也。治 
法补二经之虚,兼散其寒邪,则阳气自旺,寒邪难居,得汗可解。然而足跗道远,药力未易 
骤到,非多加药饵,何能取胜哉。 
方用解寒汤∶ 
人参(五钱) 白术(一两) 附子(三分) 苍术(三钱) 川芎(二钱) 柴胡(五分) 
水煎服。二剂汗出而愈。 
此方用参、术以大补其气,佐之苍术、川芎、柴胡以发其汗,用附子以引至阳明、冲脉 
、宗筋、气街之所,自然气因补而无秘塞之忧,邪得散而无闭结之患矣。 
此症用参术附半汤亦效。 
人参(一两) 附子(二钱) 半夏(三钱) 白术(二两) 
水煎服。二剂全愈,不必再服。 
人有疟病发寅、申、巳、亥之时者,人以为痰疟也,然亦知为阴中之阳,与阳中之阴乎 
。夫同一疟病,何以分其阴阳哉。大约昼发者,为阴中之阳;夜发者,为阳中之阴也。故昼 
发者发于巳而退于申,巳阳而申阴也;夜发者发于亥而退于寅,亥阴而寅阳也。以此而辨别 
阴阳,断不少误。然则症既分阴阳,治法乌可合治之乎。吾以为未常不可合治也。虽阳病在 
于气虚,阴病在于血少,然而无痰、无食、终不成疟,消化痰食,宁有异哉。且痰食之不消 
而结成疟母,要不离乎肝气之郁结,以下克夫脾土也。疏肝以健土,则脾之气旺,而痰与食 
自化,是治肝以治疟,阴阳正不可异也。 
方用疏肝两消汤∶ 
白芍(三钱)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 当归(三钱) 浓朴(一钱) 柴胡(二钱) 茯 
神(三钱) 白芥子(一钱) 
气虚者加人参三钱,血虚者加熟地八钱,水煎服。八剂必发大汗而愈。 
此方阴阳两治之法也,阴中引阳以出于阳分,而阴又不伤。阳中引阴以离于阴分,而阳 
又无损。两相引而阴阳之正气日盛,自然两相制而阴阳之邪气日消。况气虚加人参以助阳, 
血虚加熟地以滋阴,又阴阳之分治,何疟之不除哉。人见其治疟之神也,遂以此方能统阴阳 
而治疟也,谁知单消痰食,止疏其肝气之郁结乎。 
此症用散母汤亦效。 
人参 何首乌 半夏 鳖甲(各三钱) 白芍 白术(各五钱) 柴胡(一钱) 青皮 神曲(各二钱) 
水煎服。 



卷之八

虚损门(十三则)

属性:人有多言伤气,咳嗽吐痰,久则气怯,肺中生热,短气嗜卧,不进饮食,骨脊拘急,疼 
痛发酸,梦遗精滑,潮热出汗,脚膝无力,人以为痨怯之症也,谁知其先伤于气乎。夫伤气 
者,伤肺也。肺伤则金弱不能生水,肾经无滋化之源,何能分余润以养脏腑乎。肺金生热, 
则清肃之令不行,膀胱之气不化,脾胃俱失其运化之权,土亏而金益弱,金弱而水益虚,水 
难养肝而木燥,水难灌心而火炎。木强则侮金,火胜则克肺,欲气之旺也得乎。气衰则不能 
摄精,精涸则不能收汗,汗出则不能生力,此骨脊之所以酸疼,饮食懈怠而嗜卧也。治法必 
须先补其肺,更宜兼补脾胃。盖肺气不能自生,补其脾胃,则土能生金。脾胃为肺金之母也 
方用益肺丹∶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当归(三钱) 麦冬(五钱) 北五味(三分) 柴胡(五分) 荆芥(五分) 山 
药 
(三钱) 芡实(三钱) 
水煎服。四剂而脾胃之气开,又四剂而咳嗽之病止,又服四剂酸疼之疾解,又四剂潮热 
汗出之症痊,再服十剂,气旺而各恙俱愈。 
或疑损其肺者益其气,未闻损其气者益其肺也。不知益肺实益气也;肺衰则气衰,肺旺 
则气旺,气衰乌可不补肺哉,若补肺何能舍脾胃而他补乎。 
此症亦可用壮气汤治之。 
人参(三钱) 麦冬(一两) 甘草(三分) 百合(一两) 贝母(三分) 
水煎服。 
人有失血之后,不知节劳慎色,以致内热烦渴,目中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 
烂,食不知味,鼻中干燥,呼吸不利,怠惰嗜卧,又不安贴,人以为痨瘵之渐也,谁知是伤 
血而成之乎。夫肝藏血,失血者乃肝不藏血也。然其由,非大怒以动其血,即大劳以损其血 
也。虽动与损不同,而补血、养血必宜合一。无如酒、色、财、气,无非动血之媒,耳、目 
、口、鼻,无非损血之窍。养血者既无其方,补血者又缺其药,此失血者,往往难痊,因循 
误治,不至于死亡不已也。倘一见失血,即用平肝、止血之药治之,何至于濒伤不救。但失 
血成损,苟徒补其血,则血不可以骤生,而耗血之脏腑损于内,烁血之情欲损于外,亦必死 
之道也。盖补血必须补气,而养血必宜益精,使阴阳两资于上下,而中焦肝脏之血已损者能 
增,未损者能固也。 
方用缓中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钱)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五钱) 三 
七根末(三钱) 荆芥(炒黑,一钱) 炒黑姜炭(五分) 
水煎服。一剂睡卧安,二剂烦渴止,十剂病减半,二十剂又减半,三十剂全愈。 
此方气、血、精同补之药也。然补气药少于补精血之药者,以失血之病,毕竟阴亏,吾 
重补其阴,而少补其阳,则阳能生阴,阳不至于大亢,阴能制阳,阴不至于太微,自然气行 
于血之中以生血,即血固于气之内以藏血也,宁尚有走失之患哉。况方中原有荆芥之引经, 
姜炭、三七根之止血,又用之无不咸宜者乎。 
此症用八物汤亦佳。 
白芍 山药(各五钱) 当归 熟地 麦冬(各一两) 甘草(五分) 丹皮 沙参(各三钱) 
水煎服。 
人有入房纵欲,不知葆涩,以致形体瘦削,面色痿黄,两足乏力,膝细腿摇,皮聚毛落 
,不能任劳,难起床席,盗汗淋漓,此损精而成痨症也。夫阴精足者其人寿,未有精虚而能 
长年者也。然而精足者,举世绝无其人,所以肾有补而无泻,其或病或不病,亦分之于能节 
与不能节耳。世人贪片刻之欢,至于死亡无论也。泄精未至于死亡,乌忍其病而不救,要不 
能舍填精而别求异术也。然而填精实难,泄精既多者,不特伤肾,必且伤脾,脾伤胃亦伤矣 
。胃为肾之关门,胃伤则关门必闭,虽有补精之药,安能直入于肾宫,是补肾必须补胃,胃 
与脾为表里,补胃而补脾在其中,故填精之药,断宜合三经同治耳。 
方用开胃填精汤∶ 
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熟地(一两) 麦冬(三钱) 山茱萸(三钱) 北五味(一钱) 巴戟天(一两) 茯苓(三钱) 肉豆蔻(一枚) 
水煎服。连服十剂,精神生,饮食知味,胃气大开,再用十剂,可以起衰。再用十剂, 
前症顿愈。 
此方虽非起死之方,实系填精妙药。填精而精足,精足人可不死,然则此方正起死之方 
也,人亦加意而用之乎。 
此症用扶弱汤亦妙。 
熟地(一两) 石斛 麦冬(各五钱) 北五味子(一钱) 巴戟天 菟丝子(各三钱) 山茱萸(五钱) 
水煎服。 
人有行役劳苦,动作不休,以至筋缩不伸,卧床呻吟,不能举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 
,人以为痿症之渐也,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