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学会站着睡觉 >

第18章

学会站着睡觉-第18章

小说: 学会站着睡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款美国的摩托游戏非常有意思。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要冷静、反应快,更要有一部好车。游戏有5种场景,无论是公路,还是在城里,抑或是在海滨,都充满了强烈的对抗,有冲撞,还有击打,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踢飞甚至被挤到海里去,这还不包括迎面冲来汽车和无处不在的路障。起初,我以为玩好的关键在于善于躲闪和保持冷静,但问题是,由于车速有限,总是难以摆脱其他13位赛手的追打和挤压,时刻都有出局的可能,即便是你最终压倒了他,但由于过多纠缠,你的速度会大受影响,有时还会因此偏离轨道。直到我攒够了“奖金”,买了新车。

  当我“骑上”马力和时速多出原车近一倍的新车后,突然发现,许多时候,我只需要加一下油,就可以冲过是非地段,不等对手举起棒子车已经飞驰而过了,从而轻松摆脱其他人的纠缠。当领先优势扩大后,一切就变得简单多了,即便是摔上一跤,也完全可以依靠速度把领先优势抢回来,这个时候,人的心态就很容易放松了,因为多了许多自信,也多了一份对失败的超然。

  类似的游戏玩多了,人会很自然接受这样一种认识:失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既不可笑,也不可悲。在更多的时候,人需要做的只是尽快爬起来,全速去追,去骑好下一程。在这个时候,任何抱怨、遗憾和追悔都是多余而可笑的。

  在这方面,大文豪苏东坡堪称我辈的榜样。东坡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爽直坦荡的人,他的心灵像一座不设防的城池,只有遭人诬害,却从未暗算过别人,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一生坎坷,却总是乐观而宽容,过得充实而自信。在他看来,人的一生是个漫长的过程,所有眼前的事情,在时间的长河都显得那样微小,真正值得去做的不是怨忿,而是继续创造。

  放下得越快,得到的越多。正由于苏轼能够及时忘记不该也不必记住的事情,从不计较一时得失,他才得以留下了许多豪放而豁达的伟大诗篇,得以长寿而“不老”。可以说,苏东坡以他的异常充实的一生,以他惯常的粲然一笑,留给了我们一部《健忘哲学》。

  寻找一种解脱的方式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约一个刚刚失恋的朋友出来玩,大家绝口不提他的事情,只是讲笑话,侃足球,然后便是畅饮。一向落寞的这个朋友最终被我们感染了,不久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讲曾经的夜不能寐,曾经的荒唐与纯真,曾经的风雨和彩虹,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酣畅淋漓地笑了起来。事后,他对我说,那是久违的笑声,他已经很久没有如此欢笑了。笑过了便什么都好了。

  没有欢笑的人生是呆板的,不完整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完全地笑过,哭过,怒过,恨过,爱过,没有一件事是做得完全的,你就会感到浑身的不自在,就会觉得始终有什么在拉扯着自己,在束缚着自己,就像飞鸟被无形的线索牵着,永远也飞不高,飞不远,飞不出原来的情绪和心境。在你心中,脑海里,有着太多与你的幸福不相干的东西,它们彼此冲突着,也扰乱着你的心绪。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什么附着于你,而在于你如何解脱它们。一个人身上有泥污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办法把它们洗掉,及时地洗掉。有保健专家注意到,同样是退休的人,那些有爱好、有情趣或者是能重新找出兴奋点的老人,往往要比那些没有办法摆脱退休所必然带来的失落和孤寂的老人健康长寿。事实证明,哈佛式的开放型、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这样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益处,毕竟多些人生的出口,多些调整自我的方法总还是好的。

  身边有几个令你轻松的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一般说来,一个轻松的人将使你轻松,一个紧张的人将使你紧张,一个自然的人会使你自然,一个做作的人会使你浑身不舒服。同样的,一个好朋友也会接受你,包容你,让你平静下来,让你感到安全。这种态度会反过来影响到你,使你有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去看待你所遭遇的一切,你会学着去忘却,去忽略,去等待,去改变,而整个解脱的过程也就变成了一个成长的过程,坦然而宁静。

  简单地处理问题

  我很喜欢小孩子,并且发现小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堪称我们的老师,尤其是他们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当一个孩子生另一个孩子气时,他往往会说,“我不和你玩了”,然后便走开,过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主动回来找那个孩子玩,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根本不会把这种摩擦当成什么事,更不用说还傻傻地放在心上。他们总是能够把许多在我们成人看起来很大的事情简单化,从而更多享受到轻松的人际关系。

  而成人则往往与此相反,常常会把小事变成大事,有些人甚至会为了几毛钱和人打架乃至拼命。在工作场所,有时就是因为对方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就耿耿于怀地寻机报复;最可笑的是在学校中,同学间为了一些日后看来无所谓的事情打得头破血流,有的老师甚至就因为学生没有毕恭毕敬地看他写的书或论文而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没有赢家,也没有荣耀。

  而更加危险的是,这种情绪往往会成为一种心态,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人生态度。可怕的是,这种情绪的传染性还特别强,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也会“污染”周边的环境,搞乱他人的心情,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荣辱不惊境界的人并不是很多。

  根据著名的“熵定律”,从整齐到凌乱是自发的过程,而反过来,从凌乱到整齐却需要做出特殊的努力(因为是非自发的过程),这也使得无论是个人的心态还是人际关系,都有可能因为彼此的不克制而“集腋成裘”,最终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很多离婚案中,其实双方并没有原则上的冲突,只是因为不能宽容和理解对方,总是争吵和怀疑,久而久之,感情的裂痕越来越大,直至无法挽回。

  有意思的是,从这研究这个问题入手,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夫妇年龄差在7岁以上的婚姻稳定性非常之强,其中尤以10岁左右最佳。究其原因,除了年长一方有相当的物质基础外,更主要的就是能够彼此谦让,一方有火气时,另一方能够以孩童般的处理方式冷却和一笑了之,并且能够很快淡忘,不让鸡毛蒜皮影响人世间最重要的两件珍宝——感情和健康。

  备忘录:

  不要用记忆修理自己。

  简单地处理问题,则可以避免纷争。曾有一对父子坐火车外出旅游,途中有位查票员来检查乘客的车票,父亲因为找不到车票而受查票员怒言相斥。事后,儿子就问父亲,为什么刚才不反戈相击呢?父亲说:“儿子,倘若这个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气一辈子,为何我不能忍受他几分钟呢?”

 
 
5 在心里养花 
 

 
 

  你的心里能放得下花盆吗?你有着一颗能看风景的心灵吗?你能看到每一件事中隐藏着的快乐吗?

  用心看风景

  有一次去南方一个风景区玩,那里是出了名的风景如画的地方,遇到的很多人都是一副流连忘返的样子,但我却不然。由于偶感风寒,浑身乏力,再也没有欣赏美景的心情,沿途的景致,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的心里开满的是对病痛的忧虑和烦躁。这些对风景之外的强烈感觉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再也看不到风景了。

  不久,我回到了家乡,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特别是看到父母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心里觉得很舒坦,有时就像是在流动着泉水一样,平静而甘甜。傍晚,陪父母去邻近的公园散步,突然发现这里真的很幽静,也很清香,那种感觉比先前去过的风景区要好多了,可那里,在我的印象中其实都算不上公园,只是一片绿地的样子。我很奇怪,就和父亲说了。父亲笑着对我说,这是因为你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心、眼是相通的,心里有了绿色,眼中也就有了美景了。

  也许只是一瞬间,我明白了此前很是觉得奇怪的一句话,“享受来自舍弃,并非获得”。其实一个人要想真正获得人生的种种享受与快感,就必须放弃那些使我们躁动与不安的事物,放弃那些不健康也没有道理的欲求,放弃我们眼中的横梁和杂草。

  有时只是略微地停一下,静一静,你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你平时注意不到的事情。我的一个好友给我讲过他的初恋故事。那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他和一个师妹在操场上聊天,忽然间,天边飘起了火烧云,他俩几乎同时向天边望去,静静地,像看海上日出一样,注视着云的聚散和游弋。过了一会儿,他俩又几乎同时收回了目光,并相视一笑,“那一刻,简直灿烂极了”,好友后来津津有味地回忆到。

  也许就在那一刻,他们两个人都找到了心中的所爱。与其说是火烧云成全了他们,不如说是两颗同样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珍惜美的心灵碰撞在了一起。多年后,当我再遇到他们时,他们仍然像初恋一样彼此眷恋和宽容,因为他们都知道自身的不完美,也能够从对方身上找寻出好了,或者说,他们都有着一颗能看风景的心灵。

  快乐不需要理由

  曾经很佩服的一个人,是个看起来很普通的人,他的长相普通,工作普通,家庭生活也很普通。唯独不普通的是,他长着一张不折不扣的笑脸。说不折不扣,是因为那张脸几乎从来都是笑容满面的,无论碰到在我们看来多么悲伤、遗憾和烦心的事,在他的脸上都找不到痕迹。这不是因为他城府深,而是他根本就什么都不往心里去。

  看着他整日乐呵呵的样子,我有一次忍不住问他,“你真的天天都快乐吗?”他笑着反问道,“我为什么要不快乐?”是啊,我们为什么要不快乐?

  人是非常善于找寻借口的生灵,无论是做错了什么还是做不到什么,都要找出一大堆借口来,仿佛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和别人。就连不快乐,人们也要设法找出这样那样的借口来,好让自己可以不快乐下去。但却没有几个人可以正确地回答“我为什么要不快乐”的问话,也许从来就没有答案,也无须答案。快乐其实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许多时候,有理由恰恰说明没有理由。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认识过一个女孩,很优秀也很可爱的样子,大家都说他俩是天生的一对,他也在努力说服自己不要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女孩,但似乎就是找不到感觉。直到有一天,他下定决心,为爱她找了24条理由,每条理由都是可圈可点,然后他去见她,准备讲清楚。他们在一个很幽静的地方见了面,相信在那里有很多男女曾经定了情,那里的花香都散发着一种钟情的味道。他对她说,你有很多优点,我原本是要接下去说24条的,但连他自己都吃惊的是,他竟然对她说,“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在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他有很多理由欣赏她,但他没有理由爱她。就这么简单。

  有了的东西就不需要找。就像爱的理由、快乐的理由、活下去的理由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并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刻意去编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