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5-灵素节注类编 >

第21章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21章

小说: 445-灵素节注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此言临证以察色切脉为纲要,而上帝所贵,先师所传,使人专理其事,而通造化之神明。必以色脉合以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生克,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化,四方四隅八风所从来之邪正虚实,以辨其病由。良以六合之内, 
无非阴阳五行之气,流行生化,而不离其常者也。必通其常理,方能识其变化,以观其妙道,以知其纲要,而 
生死吉凶,朗然可辨,故欲知其要者,则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 
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此重言以申明之也。本经《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故色者,由 
阳气之光华,彰显于外,如天之有日光,故色以应日也。脉为血之府,气阳而血阴,日阳而月阴,故脉以应月 
也。是日月为天地阴阳之征象,而色脉为人身阴阳之征象,是天人合一之理也。故必常求阴阳之要道,则为临 
证之纲要也。夫色脉之相应,随四时气化而变,如春主木,色青而脉弦;夏主火,色赤而脉钩;秋主金,色白 
而脉毛;冬主水,色黑而脉石;土旺四季,而主令长夏未月,色黄而脉缓,又名代。此合于时序气化为吉也, 
或与时令相反,或五行相克为凶也。故上帝所贵,以其合乎造化之神明也,合乎造化,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 
久长而不替,上帝之意如此,故命之曰仁圣之王也。 
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极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 
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治病之要道,无过色脉为要极也。无失色脉气化生克之理, 
而用之不惑于心,治病之大法规则,无过于此。若不明其理,惑乱无主,则其逆其从,昧而不辨,必至倒行 
其治法,而标本先后不得其当,如此者亡其神而失其国矣。国喻身也,神主一身,君主一国,双举以明其理也。 
善治者能去其故疾,而就其新生之气血而培养之,非但愈疾,虽真人修炼之道可得也。 
帝曰∶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 
曰∶奈何?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以色脉虽为纲要,意犹未明至极之道,故岐伯曰极于一,一者,一贯之道也。欲明一贯之道,在审其所 
因而得之。因由情生,故必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盖要静密委婉,多方晓喻,方能得其真情,故 
经曰∶诊可十全,不失人情。良以人之起居服食,莫非嗜欲好恶之情,百病皆因之而生。故知其情之所钟,即 
知其病之所因,既知其因,以从其贪生之意,而开导之,警戒之,使其有惧死之意,则情欲淡而心神安,心安 
则气顺,然后合其色脉之逆从、病之标本,分先后而调治之,方能奏效。若不先安其神,药亦无功。故得神者 
昌,失神者亡。是神之一字,即一贯之道所在也。此色脉为四诊纲要,而神之一字,为要中之要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师传篇》岐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帝曰∶便病患奈何?岐伯曰∶ 
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 
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 
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 
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纵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 
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 
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 
后治其标。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食饮者, 
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 
病患所便者,所欲所宜也。问其所欲,知其所病,以辨其所因,投其所宜而治之也。帝谓肠胃寒热不同, 
贵人任性难禁,何以便之。岐伯言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病之败命而受苦,导之以善调而却病可生, 
未有不听者也。若夫寒热两碍之病,则当分其标本、缓急、先后而治之。春夏阳气升发,宜先治标,后治其本; 
秋冬阳气收降,宜先治本,后治其标。盖以受病之邪为本,所现病状为标,故春夏治标则易愈,以其邪气发露 
也;秋冬必先治其本者,以其邪气伏藏也。调之之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皆不可太过,太过则反病。 
凡饮食衣服,亦必使其寒温相适,则其故有之元气将持,不致为邪僻之气所害也。此与上节《素问》之言数问 
其情者,互相阐发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论疾诊尺篇》帝曰∶余欲无视色持脉, 
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 
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此不视色持脉,而独诊其尺肤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以定其病也。视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 
而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者,颈脉,人迎胃脉也,水饮蓄于胃,肺气逆不能降,故人迎脉动而时咳,按之手足, 
而不起,此外受风邪,而四肢肿,外风内水,故名风水肤胀也。《素问·水热穴论》曰∶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聚水而生病也。又曰∶勇而劳甚,则肾汗出,逢于 
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元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元府者, 
汗空也。观此,由肾虚下焦不利,而水蓄于胃,故颈脉动而时咳,又用力汗出,毛空开,而风邪客之,故名风 
水之病也。 音杳,坎陷也。 
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尺肉弱者,解 安卧,脱肉者,寒热不治;尺肤滑而泽脂者,风也∶尺肤涩者, 
风痹也;尺肤粗如枯鱼之鳞者,水 饮也;尺肤热甚,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肤寒, 
其脉小者,泄,少气;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寒热也;尺肤先寒,久大之而热者,亦寒热也。 
此申明诊尺肤以定其病也。淖泽者,滑而软润,此即风肿也;肉弱者,脾弱可知,故为解 ,解 者,倦 
怠无力而安卧也,脱肉则土败,而又有寒热,阴阳乖舛,故死不可治;尺肤滑 
泽为风;其涩者风痹,气血滞,故涩也;粗如枯鱼之鳞者,水邪内 ,津液不输于皮毛,故反燥涩甚,此饮蓄 
于内,非肿胀也;尺肤热甚,而脉盛躁,则为温热病也,其脉盛而滑者,气血流动,故病邪将外出也;尺肤寒, 
其脉小者,中阳气虚,故下泄少气也,尺肤炬然,先热后寒者,初按浮部甚热,重按则不热,此外邪在卫,故 
表炬然,知其发寒热者也;若先按寒,久按之而热者,此营热卫寒,亦发寒热之病也。 
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 
者,腰腹热;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 
者,胃中有寒。 
马玄台注∶人之手,自曲池以上为肘,自曲池以下为臂。肘在上,应腰以上,手臂在下,应腰以下。肘之 
前廉,即内廉也,据大体为在前,故以内廉为肘前,而主膺前,盖肘之内廉与膺前,皆属阴也;肘之后廉, 
即外廉也,据大体为在后,故以外廉为肘后,而主后之肩背,盖肘之外廉与肩背,皆属阳也。至于臂中独热者, 
臂外主腰,臂内主腹,肘后粗大以下三四寸间,即曲池,为粗大之处,以下则为三里之所,其间热者,主肠中 
有虫,盖不上不下之所,正合于肠中也。掌中为掌之内,其热其冷,主腹中也。鱼际白肉际属阴经,内有青血 
脉现者,主胃中有寒也。 
尺炬然热,人迎大者,当夺血;尺坚大,脉小甚,少气, 有加,立死。 
尺肤者,卫阳所行者也,络脉在卫分也,血藏络中,夺血者,暴脱如崩吐之类,阴伤阳亢,故尺炬然热, 
而人迎独大,以人迎主六腑之阳也;两手寸口,主五脏之阴者,如尺肤坚而且大,其卫分甚强,营当相应, 
今脉反小甚,则营偏虚,气盛于 
表而虚于内,偏胜极而将偏绝,故烦闷有加而立死也。盖营卫根于阴阳,营卫偏甚,则阴阳偏绝,故下文《病 
形篇》云∶色脉与尺之相应,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也。此本末枝叶之分别,根死则叶枯矣。观此,其 
理更可征也。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此以目之五色,验五脏之病,以五脏之精气聚于目也。不可名者,似黄非黄,胸中,肺胃相近之处也。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此以太阳经脉由目上而行于头,故为目之上纲;阳明经脉由目下而行于面,故为目之下纲;少阳行于目外 
两侧也。故观赤脉,可察其病之所在也。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 
死;见三脉,三岁死。 
此诊瘰 寒热之病,义详疾病门瘰 寒热篇。 
诊血脉者,多赤多热,多青多痛,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 
此看络脉之现于皮肤者,视其属于某经之部位,即知病在某经也。义详营卫经络门。 
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 
湿热蕴积而成黄胆,有阴阳之分。其色晦滞者,为阴,属脾病;色鲜明者,为阳,属胃病。其脉小而涩, 
阳气不振,脾 
困,故安卧不嗜食,必是阴黄也。义详疾病门。 

卷四上四诊合参总论
经解
属性:《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岐伯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 
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色青 
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 
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调其脉之缓急、大 
小、滑涩,而病变定矣。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脉大者, 
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